词条 | 霍勒斯·艾伦 |
释义 | 人物生平霍勒斯·牛顿·艾伦(Horace Newton Allen,一译为“安连”,1858-1932),是最早到达朝鲜的美国新教传教士。他于1883年作为医务传教士被美国长老会差会派遣至中国,大约一年之后通过申请而去往朝鲜。由于在1884年甲申政变期间救治了遇刺的事大党重要人物闵泳翊,艾伦于1885年初被任命为朝鲜宫廷医生,随后又被批准在汉城开设医院,且与王室建立了良好的私人交往并因此而被朝鲜政府默许开展传教活动。1887年朝鲜派遣外交使团赴美常驻,艾伦随团负责向导工作,从而开始了自己的外交官生涯。在此之后直到1905年的近二十年间,他先后担任过朝鲜驻美使馆书记官、美国驻朝使馆书记官以及美国驻朝公使兼总领事等职。 出身与教育霍勒斯·牛顿·艾伦1858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特拉华的一个基督教家庭。这个家庭在霍勒斯出生前从新英格兰地区迁来,曾有着辉煌的家族史:霍勒斯祖辈中的一位,被称为“青山伊桑”的伊桑·艾伦(Ethan Allen),是独立战争中的英雄,曾率领青山军夺取提康德罗加堡;他祖辈中的另一位,莱曼·霍尔(Lyman Hall),是来自佐治亚州的《独立宣言》签署者,并担任过该州的州长;另外,霍勒斯的父亲,则是最早迁入俄亥俄州的移民之一。 青年时期,霍勒斯·艾伦就读于家乡的俄亥俄卫斯理大学。这是一所由卫理公会于1842年创办的教会大学,在当时以培养向海外派遣的传教士而著称。霍勒斯·艾伦于1881年获得学士学位后,也对到海外传教产生了兴趣,但他并没有马上提出申请,而是决心以医术作为传教的手段,遂进入位于辛辛那提的迈阿密医学院继续学习。1883年从医学院结业之后,他迅速与弗朗西丝·A.梅辛杰(Frances A. Messenger)结婚;也就在同年,美国长老会差会决定将他作为医务传教士派往中国。 来华的经历在中国,艾伦夫妇没有亲戚朋友可以投靠;辗转途中,霍勒斯·艾伦丢了些钱,又因妻子生病而失去了在北京获取职位的机会;后来,他们决定在南京作短暂停留,但却发现当地的官员和居民均对外国传教士没有好感,以至于他们觉得工作和生活很不愉快。 不久,艾伦夫妇来到上海,在这里,霍勒斯·艾伦仍然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妻子的身体状况感到苦恼。就在这期间,艾伦的妻子建议他们生个孩子,而这对环境将有所要求。于是艾伦申请调动到位于中国北方沿海地区、气候相对适宜的芝罘(今烟台),但却未被上级批准。之后不久,他再度提出申请,这次,是要到一个更远的地方——朝鲜。 初到汉城1884年7月底,霍勒斯·艾伦要求前往朝鲜的申请很顺利地被批准了。 9月15日,艾伦到达朝鲜,尽管他不无偏见地认为当地人“既懒又脏”,可还是对他们充满了好感。他对朝鲜的风俗、饮食等习惯也产生了兴趣,甚至不到美国驻朝公使馆解决食宿问题,而是住当地旅馆,吃狗肉和米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