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活动星系核 |
释义 | 简介活跃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缩写为AGN)是河外天体中的一类中央核区活动性很强的系外星系,可以定义为:其主要特征为核活动,是产生于恒星中热核反应以外的另一种能源,并在某些现象中有着相当的影响。这个定义是非定量的,正常星系的核也有活动性,因此活动星系核的下边界可以延伸到某些正常星系,例如我们的银心。活动星系核寄居的星系称之为活动星系,在活动性最强的类星体中本底星系作用极小,往往只言核,按习惯,对活动性较差的活动星系,我们也统称为活动星系核。一般不严格区分活动星系和活动星系核。 特征为使活动星系核含义更明确,可采用以下观测特征加以限定: 1. 有比正常星系更亮的致密核; 2. 在某些不太宽的波段(如射电、光学、X射线波段等)表现为非恒星的连续谱; 3. 存在原子和离子的发射谱线; 4. 连续谱和发射线的强度、偏振和谱形随时间变化; 5. 相对于正常星系有更强的高能光子(如X射线,γ射线等)的发射能力。 具有以上全部或部分特征的核就定义为活动星系核。类星体具有上述全部特征,是活动性最强的活动星系核。蝎虎天体(BL Lac Objects)具有出第三条以外的全部特性,因此也是典型的活动星系核。其他活动星系核都具有第3条观测特征。可见光谱线性质是活动星系核最关键的证认。 典型的活动星系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光度 光学光度与普通星系核相差不大,射电光度大约是普通星系的 20~2×10∧6倍,而类星体高达6×10∧6倍。 2、快速光变 光变周期一般在几天到一年左右,甚至有的活动星系核光变周期只有几个小时 3、非热连续辐射,高偏振辐射 正常星系的辐射为黑体辐射,最大值位于光学波段,而活动星系核光谱复杂,极大值在远红外波段(非 热辐射) 4、射电波段有特殊形态 常有喷流、亮核、不规则形态被人们在射电波段观测到 5、强发射线 发射线来源于中心区高能辐射对周围环境的电离,通常在光谱上表现为金属线 6、其宿主星系较为暗淡 爱丁顿临界值AGN的光度通常在10^11到10^15之间,由光度可以推算其质量的下限。这个下限在天文学上称做“爱丁顿临界值”。其含义为:一个稳定的辐射源,由质量造成的引力不能小于其辐射所具有的外向压力,否则,引力将不足以维持自身物质的聚集而被“吹散”。 AGN的高光度说明了它们具有很大的质量,应在100万—100亿太阳质量,否则与其巨大光度相当的压力就会把所有物质吹散。 活动最激烈的星系核当属类星体,它也应该有最大的质量。从活动星系核和类星体的光变周期,可见它们只有很小的尺度,质量与尺度的对比,可以说明在活动星系核,特别是类星体核心有巨型黑洞存在。 分类活动星系核可分为多种亚型,名词多大数十种,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分类不是简单的事。早期都是根据部分观测结果来命名和分类的,并沿用至今。更物理的分类应在明确了核区内部过程和外部结构后,并选定合理的物理参量进行。主要类型有:赛弗特星系,类星体,射电星系,蝎虎天体(BL Lac Object/Blazars),光学剧变类星体等。 与此同时,各种类型之间又出现了交迭和融合,分界线越来越模糊。所有这些现象启发人们,所有这些分类很可能只是表面现象,而背后有着统一的物理过程。由于某几个基本物理参量的变化,才造成观测特征上形形色色的差别。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建立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的趋向,在建立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的探索过程中,黑洞吸积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普遍认为,活动星系核内区的标准模型中包括四个主要部分: 1.中心天体是大质量黑洞,其质量量级为10的6次方至10的9次方倍的太阳质量; 2.围绕黑洞的是一个较差转动的吸积盘; 3.存在与中心天体转轴方向一致的喷流; 4.在盘内区或其附近形成发射硬X射线的冕区。 椭圆星系M87的巨大喷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