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混元气 |
释义 | 二、混元气的不同层次((一)混元子层次 (二)初始混元气层次 (三)万物层次的混元气 (四)人的混元气 (五)意元体) 三、混元气的特性((一)混元气的聚散性 (二)混元气的整体特性 (三)混元气的分布特性 (四)混元气的保留信息的特性 (五)混元气的兼容性) 四、混元气理论对现代科学某些概念的再认识((一)对点、线、面、0等概念的再认识 (二)对物质三要素-质、能、信息的再认识 (三)对信息的新认识) 一、什么是混元气混元气是超常智能状态下的表征事物本质的整体性存在形式。若站在常态智能的角度来描述它,它是古典整体观中所述的形、气、质的混化状态。这里的形、气、质是指有形物质的三个根本要素,其中的形可比附于现代科学称述的物质的“质”(质在英文中是Material,原是材料之意),气可比附为“能量”,质则比附为“信息”。因此可以用现代语言做如下说明,即:混元气是由物质的质量、能量、信息混化而成的一种标志该事物整体特性的特殊物态。它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无形无象的非实体存在形式,对此,在混元理论中往往直称为混元气,它是混元气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一种质地均匀、混然不可分的特殊物态。在这里,物理世界的“形”这一物质要素处于隐伏状态。二是有形有象的实体物质存在形式(指具有明显的质量特征、能量特征与信息特征的物体),对此,在混元理论中称之为实体,它是由无形无象的混元气凝聚而成的。它属于广义的混元气存在形式。 任何一个实体物,不仅在其内部,而且在其周围,都有该实体物的混元气。实体物是该物混元气的凝聚表现形式,实体物周围的混元气则是该物混元气弥散的表现形式,我们称此为“混元气场”(多简称其为混元气)。实体物质的密度越大,体积越大,它外面的混元气场的密度也越大,延展范围也越广。实体物的构成、性能的变化,可引起弥散在实体物周围的混元气场的变化。反之,当混元气场发生变化到一定程度,又可以凝聚成或解散为与之相应的实体,使原来的实体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混元气场与实体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有什么样的实体物就有与之相应的混元气场。两者之间的互相转化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即两者不是同步的。实体物的改变如果是从内部改变的,那么它外面的原有的混元气场还会保留相当的时间,直至改变了的实体物的混元气充斥于外,改变原气场为止。如果先从混元气场改变,那么原实体物也会保留原有特性一段时间,出现气场与实体的不相谐调的现象,直至气场完全内聚后,形成实体物,才又形成新的平衡。如果混元气场的变化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原来的实体物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质变,成为另外的实体物。任何实体物都是该物的实体存在与它外在的混元气场的统一体,对此,我们称之为“混元体”。不同的混元体既可以互相作用、混化生成更高层次的混元体,也可以分化形成低层次的混元体。对于混元体的整体特性,人的超常智能可以察知,而现代的科技手段对它尚束手无策。这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认知事物的某一特性时,往往是以排斥其它特性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诸方面特性。当代科学只能揭示事物的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性,而不能揭示以整体混元特性为主要形式的生命运动的特性,其因盖此。 混元气的这两类存在方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即有形有象的实体可以分散化解为无形无象的混元气;反之,无形无象的混元气也可以凝聚为有形有象的实体。宇宙就是混元气的这两类存在形式相互转化、演化的混元整体。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混元理论中的混元气,与现代物理学中的混沌理论似乎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实际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现代科学中的混沌理论虽然指出了混沌状态的物质将是产生新序物质之母,但混沌是原有序物质演进到无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状态,也就是说,混沌己失去了原有物质具有的特性。混元气则不然,它是表征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整体特殊表现。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混元气。我们常人感受的各种物体特性,只是混元气在常态智能状态被感知的常态特征。现代混沌理论称述的混沌现象同样也属于常态特征,尽管它尚不易被人理解,但仍不是事物的超常智能状态下所描述的特征。 二、混元气的不同层次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混元气以表征自身的整体特性,表现出万物混元气的层次性,可以分成繁杂不同的若干层次,这里仅粗略地分为五个层次予以介绍。 (一)混元子层次“混元子”是指三维空间的点与一维时间流逝过程中的点的交合,它是一种“绝对”无分别的状态,是宇宙万物混化达到了极微细的境界,故又称为“混极”。鉴于混元子已细微到不可分,故众多混元子聚合到一起也不可分,呈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的一多不分状态。宇宙中的混元气和万事万物的化生、变化都是在此背景中进行的。 引伸讨论: 这里所说的点不同于几何学中所称述的仅有位置而无长宽高的点,它在空间上不仅占有位置,而且占据着三维坐标中一定的量,这一量是极微小难以形容的量,它小到已无可再分,显现出的一种均态象,它比普朗克长度(10-33cm)还要小,为了方便可称之为“点空间”。在时间上,现代科学中既未把时间称作线,也无“点时间”之称谓。我们只是为了表述方便,把流逝的时间比附为一维的线,把刹时间比附为类似数学中所称述的无长度限量的点,实际上我们称述的这种时间中的点,也是占有极短暂的时间的,只不过是非常微小罢了。它是比普朗克时间(10-44秒)还短的时间。为了方便可称为“点时间”。在上述的空间、时间范围内,点时间与点空间两者的激化走向了一致,使二者重合为一,即混元子。更具体一点说,混元子是上述的“点时间”长度两端向内圈入,使时间具有了空间性;“点空间”的三维长度向内圈入,使空间具有了时间性。从而使点空间与点时间合二为一,即混元子。 混元子在时间、空间特性方面都处在了无分别状态,是一种高度的均匀状态,似乎是一种绝对的时空振荡。它是一种绝对无分别的时空,没有质量、能量、信息的分别。可以生成初始混元气。混元子层次相当于传统气功对道的描述: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道德经》 对于道的称谓,古人又称作“无极”或“混极”。称无极者,是从道体的“无”的特性上描述的, 《心传述证录》中说: “无极之真,非有非空,万象具备,有理无形,无无不有,虚而能盈。三教之祖,体用未呈,无内无外,通幽通明,何思何虑,希臭希声,寂然不动,表里巩灵,范围天地,道不虚行。”又说:“先天混混沌沌,阴阳未分,气与理附,乃无极也。” 称混极者,是从道体的“有”的特性上描述的,《心传述证录》中说: “混极者,虚中之象也,苞象数于清浊未分之内,具形器于图、书将判之先,其气机毕具者,言两仪、四象、八卦之理暗然藏伏,所谓体不杂乎阴阳之太极也。形气己呈者,言虽有仪象卦画之分,而其所以然之理,初无声臭之可求。”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所称述的“道”、“无极”、“混极”实是一物,即宇宙之本根。为了加深对这一层次物的体、用的理解,再把《道脉图解》对无极的阐述摘录如下: “无极者,无形也,无名也,无量天边,至虚至灵,静极不动之理天也。此理,虽神妙以浑然,实条理之分明,至无能生至有,至虚能御至实,为宇宙万物之本源。视之无形,而能形形;听之无声,而能声声;超平九天之上, 贯乎大地之下;虽不离乎气,亦不杂乎气;贯乎太极之中,包乎太极之外;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杳兮冥兮,万劫而不坏,为生天生地之中,万物之始祖也。” 这段话是对无极(即道、混极)最完善而全面的描述,与我们描述的混元子层次的物质是很一致的。 (二)初始混元气层次它是混元气的原始的层次,故称之为“初始混元气”。它是一种质地均匀、性能没有区别的特殊物质,它充满整个宇宙,并贯穿于万物之中,它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可以演化生成不同层次的非实体物质-混元气,并进而凝聚成各种有形之物-实体,它是生化成我们的宇宙的根本。 初始混元气层次相当于传统气功理论中对宇宙中的元气(或称太极)的描述: “一气动荡,虚无开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无相射,混混沌沌,冲虚至圣,包元含灵。神明变化,恍惚立极……夫天地之始也。”(《性命圭旨》) 引伸讨论: 初始混元气是混元子“打破”向内圈缩之特性,使点空间与点时间解离,使混元子的无分别的时空特性分解成有了时间、空间内容的特殊状态,形成了“时空复合子”。初始混元气是时空复合子组合而成的一种只有单纯信息,而能、质还都处于潜伏状态的特殊物态,复合子的不同集合可形成各种信息序。所以又说它是各种潜在信息的混化态。这时的复合子-初始混元气的基元,已不同于混元子,因其在开放过程中获得了可以发生演化的能力,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它演化形成的。这似乎与大爆炸开始后的最初一刹那很相似,那时引力与电磁力尚未分开,尚处在一种混化状态,这是一种尚未进入物理世界的原始混沌状态。 至于混元子生成原始混元气的过程与机制,详见第三章《整体论·宇宙整体观》,这里仅述其要:当宇宙各星球演化至黑洞时,黑洞内部的时空结构在强大引力作用下开始发生改变,当达到一定限度时,就产生时间、空间内向圈入而形成混元子并使引力消失,刹那间黑洞崩解,混元子充斥整个宇宙。在混元子逃逸过程中,时间和空间发生解离而成初始混元气。对此,古人也有类似的论述,《道藏·混元混洞·劫运部》中说:“元气于眇莽之内,幽冥之外,生乎空洞。”又说: “空洞之中无光、无象、无形、无名、无色、无绪、无音、无声……”古人的这些论述与我们的观点虽然用语不同,分析其内容不是很近似吗? 初始混元气层次相当于传统气功理论中的太极(元气),《心传述证录》中说: “太极者,灵极之渐辟而渐虚者也。洞然不杂于阴阳,朗然不亏于元体,存变化于无定极之中,而阴阳自有至定极之理。”又说:“不言元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本根;不言太极则元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物之资始。是以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正太极之妙用也。” 《道脉图解》中说:“太极者,阴阳之气,升降之理,流行之气理。”对于太极的体性,从它的“虚灵”特性上分析,则称之为“灵极”,所谓 “藏妙有于虚灵之内,体真无于有极之先,不别而自分,不凿而自窦,将以启造化之初机,发灵先之始窍。” 从它的“有而能化”的特性上分析,则称“元极”,所谓 “本元始之凝和,藏太和之氤氲,粹至精而无色,含一炁而无形”。又说:“具阴阳之体,变化有机,包三极而立混极之元,还终天而为始天之化,兹非太极之气母乎?”(以上均引自《心传述证录》)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之所谓元极、灵极、太极是从不同侧面阐述了仅次于道的这种特殊物态的体性,与我们称述的初始混元气相仿佛。 (三)万物层次的混元气它指实体性存在物质(原子分子动植物)的混元气。实体性物质是常态智能可以认知的、具有一定结构与物理、化学特性的物质存在形式。这一层次的混元气若从现实的该实体物来说,它是该物自身的形、气、质混化而成的整体物态。任何实体物都是它自身混元气的凝聚成形的表现,在形内有该物的流动混元气,在形周围有该物较稀疏的混元气弥漫存在,这就是上述的混元体。如山河湖海,花草树木、动物与人等莫不如此。若从实体物的形成来说,则是由简单物质的混元气形成具有复杂物质全部整体特性的混元气,而后由无形无象的混元气凝聚为实体物。而简单物质的混元气是由初始混元气演化来的(对于这一形成过程,详见后面的“讨论”中)。 实体物的混元气是该事物的本体状态,是超常智能与之相互作用的特殊状态。它虽然异于常态智能状态下的实体物的特性,但它却是实体物的根本。实体物的各种被常态智能认知的特性,只是被分割了的局部属性,而这些实体物呈现的局部特性,在混元气的整体中则改变了它的局部属性而服从于整体特性。超常智能只与具有整体特性的混元气发生作用,因而属于局部特征的各种理、化特征都不能显现其特殊性(人体特异功能实验、显示,在“搬运”过程中的磁铁的磁性,不能被检磁计检测到就是例证)。此即佛教禅宗“明心见性”之后所说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道理所在。当然,一旦功夫上进后,把超常智能与常态智能合二为一,就可同时体认到实体物的常态与超常态,此即禅宗的“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的道理。 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有形之物的世界又可分为若干物质层次,即无机物世界、有机物世界、生物世界。在生物世界中又可分为植物世界、动物世界、人的世界。在这些层次中的混元气也是不尽相同的。譬如无生机层次的物质(包括无机物、有机物),由于一物质的独立存在不需要和外界发生作用(如果发生作用就改变了自己的性质),所以它的混元气就是生成该物质的混元气的原有的性状(注意:这类物质自身也存在着不停的运动,除位移外,其自身也有涨落和振荡,即混元气的开合出入的运动)。生物界的物质则不然,在其整个生存过程中,需要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新陈代谢,因此,这一层次物质的混元气,是生成该物质的混元气与该物生成后进行代谢(这一过程也是在前述混元气作用下进行的)而产生的特性结合而成的(也就是说生物的混元气不仅仅是生成该物质的原来的混元气)。由此可以看出,生物界的混元气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生成该物质的原始混元气,古人称此为先天之气;另一部分则是该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获得的物质之气,古人称此为后天之气。这一特性在植物界、动物界又有所不同。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虽然有形、气、质的变化,但它的生化过程完全是和外界自然进行的,主要是气的影响及形的变化。而动物则有了主动性,有了神的活动(主要指神经活动),所以对动物的根本特性不再称为形、气、质,而是称形、气、神了。 讨论:万物的混元气是实体物的结构特性与功能特性的整体表现。在常态智能里,物质的结构特性是在空间中得以展现的占位特性,而功能特性则是在时间中得以展现的过程特性。众所周知功能特性是依附于结构特性的。在这里虽有局部结构与局部功能的对应关系,但主要是整体结构与整体功能的对应。在生物界尤其如此。混元气的整体特性是整体结构与刹那间的功能的契合表现,或者说是物体的整体时间特征(过程)中的某一刹那间的空间表现。譬如一棵小树,它有一个从种子→发芽→生根→幼苗→大树→开花→结果→死亡,在时间上展现生长衰亡的过程。这也就是这株树的整体功能。然而这一生长过程是在不同时间内有不同的空间展现内容(结构特征)。常态智能只能接收该物的结构特征的信息,不能察知结构特征中具有的时间特征的信息。对于事物发展的过程(即时间构成)的认知是靠思维完成的。超常智能则可以直接从刹那时的物质结构特征中把握事物的时间(过程)特征的全部内容。因为每一刹那间的物质内容都淀积着它过去全部信息,也包含着未来变化的萌芽(详见后面混化时间)。由此可以看出,万物层次的混元气与混元子、时空复合子(点空间与点时间结合的混元整体)是很相像的,它也是空间(结构整体的空间)与时间(功能整体的时间)相结合的混元整体,它是为数众多的复合子按一定构架聚合而成的。任何具体事物的混元气都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宇宙万物演化长链中,这一层次的混元气是由初始混元气演化而来的,它是无形无象之气向有形之实体物过渡的形式,它已经有了实体物的形、气、质的初基,正如《列子》中所说:“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当我们这个宇宙处于最初的整体状态时,则是原始混元气。在分化成具体事物时,也有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一旦有了具体事物的特性,但形体尚未形成时,原始混元气就变成了万物混元气了。当万物形成以后,该物的混元气则与实体物形成了混元体。 (四)人的混元气人体混元气虽然也属于万物混元气的范畴,但由于人有了意识活动,而人的整体生命活动是在意识主导下进行的。因而,不仅使人体混元气有了进一步的分化,而且使其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有了随意性。在第四章《人的混元气》中将全面论述之,这里从略。 (五)意元体它是脑混元气发展到运用概念进行思维时的特殊称谓,是人体混元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特有的混元气,是人体混元气中最精细、灵动的部分。它不仅可以指挥人体混元气,而且可以调动外界各层次的混元气,它有很多特征类似混元子与原始混元气,但它有了主动随意性。它是宇宙发展至今已有的混元气层次中最高层次的混元气形式。在第五章《意识论》将全面阐述之,这里从略。 三、混元气的特性这里叙述的混元气特性是各层次混元气的共同特点,对人体混元气以及意元体的特性,将在后面专章中论述。 (一)混元气的聚散性每一层次的混元气都有聚散特性:聚则使混元气密度加大,到一定程度,实体物亦可散为无形无象的混元气。这一聚散过程,在自然界中,是宇宙万物互相作用的结果,是自然地进行的。有生机的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这一聚散的变化过程(详见后面的混化理论)。在人体里,人的意识活动也可使人体混元气发生聚散的变化。当意念和气结合后,意念向一处集聚可使气凝聚,甚至凝聚成有形之物;反之,把意念渗透到实体物中,意念活动的疏散可以使实体物化散为无形之气。 (二)混元气的整体特性每一层次的混元气都是该物体总体的完整表现(详见第三章《整体论》)。 (三)混元气的分布特性初始混元气分布在整个宇宙中,它可以随着宇宙万物的生成而发生变化,成为构成万物的最原始的结构、功能素材。宇宙中具体的万事万物的混元气,凝聚成该物的实体并弥散地分布于该实体物之周围,其疏密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实体物内的混元气的分布与该物的结构特性有关,一般来说,在其中心部位与表面附近混元气较多。 (四)混元气的保留信息的特性无论是初始混元气还是实体物之混元气,都有保留信息的作用。譬如我们对虚空中的某一空间的混元气加一聚或散的意念,或是推拉的意念后,虽然意念活动已经停止,但敏感的人仍可以在该空间感受到原来的意念活动的聚、散或推、拉的信息。 (五)混元气的兼容性各层次间的混元气可呈现出兼容性,低层次的混元气可以在高层次混元气或实体物质中通畅的运行。初始混元气是宇宙中最原始、最初的混元气,它能在宇宙中各层次物质中畅行,它可以成为构成各层次混元气的原始材料。生物体摄入此气后,生命力就能旺盛。如果说,初始混元气可以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一贯通,那么人的意识活动(意元体-人脑混元气的整体综合-的活动)则可以从“高”层次向“低”层次逐一贯通。正因为如此,练气功通过意念可以和不同层次的混元气结合,并将其摄归自身所用。 四、混元气理论对现代科学某些概念的再认识(一)对点、线、面、0等概念的再认识在数学中单纯一个0代表什么都没有;点是只有位置而无长宽高;线是有位置、有长度而无宽高的一维存在;面是有长、宽而无高度的二维存在。上述对0、点、线、面的定义是数学、几何学的抽象描述,究之实际是不可能有的。因为宇宙中不存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零态,因而导致了对点、线定义的不可理解。试想一下,宇宙中能有不占据任何尺度(长宽高)的位置吗?如果有这样的点就成了0空间,而0空间这种绝对的“无”是无法变成真实的“有”的。物理学中的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间内,在某一点上,又不在这一点上,如果点在空间的长度真的是什么都没有的那种“0”态,那么,标志着0点的集合怎能成为有呢?因而产生了“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的名言。在混元气理论里,0指绝对均匀的混元子状态。点占据的位置就是混元子,也有一定的尺度,只不过非常小罢了(在时间上小于普朗克时间;在空间上小于普朗克长度)。因而由点移动(或称点的集合)而形成的线,不仅有长度,而且也有线本身长宽的尺度。同理,面不仅有长、宽,而且有高度。 (二)对物质三要素-质、能、信息的再认识现代科学认为,质、能、信息是组成实体物质的三个分立但又互相联系着的基本要素。若仔细推敲之,“质”是该物质所包含的电子、质子、中子或原子、分子这些原始材料;“能”是该物与外界作用的特殊菜单现;“信息”则是事物的运动(存在)状态和方式,有人定义信息为事物的有序性表现。现代科学己证实质量是能量的凝聚态,并有E:mc2的质能关系算式。混元理论认为,质、能、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质是混元气的空间构成的内容,能(功能)是它的时间构成的内容(与外界作用时才表现出能的形式与作用),信息则是它的时空构成的整体特性。在不同的物质层次上,三者隐显程度不同。譬如实体性物质是质这一特性处在显在状态,能与信息依附于质;鉴于显在的质的特性是可以被常态智能认知,故依附于质的能、信息也可被常态智能认知。在微观世界-场性物质层次,以能为显在形式,质与信息依附于能量,居隐态形式,场性物质的存在形式的质,虽然处于隐伏状态,但“能”的特性不仅可被仪器所查知,而且还可借质能转换理论对其质量予以计算,故依附于能的信息也可被常态智能分辨与理解。而在初始混元气层次,以信息为显在形式,质、能都处在隐伏或潜在形式并依附于信息。这一状态是常态智能尚无法认知的特殊存在。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隐伏、潜在是对常态智能的认知功能而言的,随着科学的发展,被认知的领域将不断扩大,隐伏、潜在的界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若从超常智能来看,在任何层次中的混元气,都是质、能、信息混化而成的一种“混元实体”。 (三)对信息的新认识混元论认为,在质、能、信息三者中,信息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根本,它决定着万事万物的生成与变化。信息分“单纯信息”与“复合信息”、“自然信息”与“精神信息” (或称“人工信息”)。在混元子层次信息是单一的,即混元子特性,不妨称为“信息点”,因为在混元气理论里,无论时间还是空间,微小到一定限度就不能再分割而进行向内圈入,形成无分别状态,因而呈现出特殊的整体性。这是一种绝对无差别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质、能、信息似乎都无从谈起。但若从理性进行分析,它仍有一定的质量与能量,只是已微细到不能起作用的程度,所以我们说质、能处于隐伏或潜伏状态。这表明,混元子这种特性,仍有它的信息内容,只不过它是一种最简单的信息罢了。在初始混元气层次,虽然有了时间(功能)、空间(形质)特性的区分,但其形式还是单独存在的,只是有了沿时间、空间延伸的“线”的性质,尚未出现各单元间的组合,从而整体仍显现为无区别状态,所以也属于单纯信息,可称为“信息线”。至于万物层次则不然,单纯信息出现了不同的组合,而形成了不同的空间、时间特性。可称为“信息面”与“信息体”,这类信息统称为复合信息。诚然,在万物形成过程中,有形式必然有内容,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的。然而在微观或超微观世界里,以什么样的时空结构来组织物质基元,就形成什么样的特殊物质。似乎偏重于信息决定着整体物质的体性,信息可以把无形无象无分别的初始混元气,聚集成为显在的各种能,也可以使能进一步聚集成为显在的质。这一变化过程,在自然界中是自然地进行的,称之为自然信息。人的精神活动一具有人的意识领域中的时空结构的整体特征,它可以借助人的语言、行动等表现出来,并且可用声音、符号(包括文字)以及实物把它复制保存下来。对此,我们称之为精神信息或人工信息。人的活动着的精神信息可以聚集能与聚集质,不过在常态智能状态下,与在超常智能状态下两者的过程是大相径庭的。在常态智能状态下是从事物局部入手的。譬如制造一台用以支撑重物-放置物品的桌子,首先需要有一个桌子的蓝图与施工的顺序计划-此实时空结构,而后按计划对所需原材料进行施工-这是按时空架构施加(即聚集)能量的过程,也是聚集成桌子这一成品(质)的过程。征诸实际,通过信息把能聚合到材料上以形成结合能,是制作任何物的关键。在此过程中,能量服从于信息的要求与实物结合,转化成新生整体的一部分,这就是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所在。由于制造桌子是用各种原材料复合建造的过程,于是人们把依据桌子的时空结构(信息)来聚集能、质的性质与作用忽略了。在超常智能状态下完成的很多事情,都是通过直接作用于事物的整体时空结构(信息)来完成的,搬运功能就是这一功能的体现。 以上作者:庞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