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会计电算化
释义
1 会计学下属学科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就业前景

会计电算化就是代替手工记账的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软件,只要实现会计手工输入记账凭证数据,后面的过账程序,编制报表程序,都由计算机内部处理,把会计账簿和报表存储在计算机中,只要输出某个账户,输出某一时间的报表时,才需要对计算机进行操作。会计电算化能够这样,那么,所有会计岗位都是就业岗位。手工会计因此也就不需要了。

会计电算化介绍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

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广义上来讲就是指与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则是功能完善的会计软件资源。

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会计电算化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手工操作正逐步被会计电算化所取代,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又懂会计业务处理的复合应用性会计人才。《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程。

管理体制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是: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单位在遵循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门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实施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配置合适设备的基础上,需要经过制订总体规划与解决方案、培训人员、重整业务流程、形成信息规范、制定管理制度、配置系统与测试、试运行,才能最终实现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为此人们常用实施这个词来表述它。实施是一个有难度的过程,对于ERP之类的大型系统,甚至关系到成败,因此近年来有“三分软件七分实施”之说。

作用

a、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b、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c、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a、指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b、指定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对会计核算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实施监督

c、促进各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组织开展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d、会计电算化也促进了会计职能的变化。

就业方向

学员毕业后可从事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银行及其它大中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及审计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会计核算、审计岗位及信贷、计划或营销部门的相关管理岗位。各企事业、银行单位的出纳,微机录入等岗位,小型企业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岗位等。

就业岗位群:

(1)从工作内容看:主要从事各类企业、政府、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等工作。

(2)从岗位名称看:主要有各类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的收银员、会计核算员、报账员、出纳员、记账员、报税办税员、工厂车间核算员、仓储货运管理员、内部审计员,以及一般财务文员。

(3)从职称方面看:主要有会计员、助理会计师(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会计师(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助理审计师(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和审计师(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

(4)从职务方面看:有分工作岗位的会计核算员、主办会计,通过努力,可以晋升为财务主管、财务科长、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总会计师。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

会计电算化系统就是在电子计算机中实现对会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过程,它的建立通常要经过如下过程:

1、系统检查

主要任务是了解使用者的要求及现实环境。通过对企业调查,了解企业的组织机构、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信息联系;通过对会计部门的调查,了解会计记录的特点和方法。系统调查的目的是要对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归纳、汇总,对业务的数据流做出准确的判断分析。

2、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新系统要做什么,即通过对现有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用文字、符号、图表来描述调查结果,包括系统总体结构及划分,系统界面及内部接口、功能、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输入输出要求等系统的逻辑模型,作为下一个阶段系统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3、系统设计

系统分析阶段得到的逻辑模型只是指出了系统应该“做些什么”,系统设计就是要根据逻辑模型提出一个“如何去做”的具体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包括确定所需硬件资源、系统模块结构图、模块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文件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编程人员根据这个方案就能编出满足功能要求的应用软件。

4、系统调试及试运行

设计完毕,首先以模拟数据对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测试,从而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其次,在正式交付用户使用前,要人机并行操作若干个会计月度,以便两相核对,进一步检验系统设计是否正确、可靠。

现在,来看会计电算化系统一般的数据处理过程。

特点

手工会计系统与计算机会计系统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经过比较分析后,计算机会计系统具有如下特点:手工会计系统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相同点有:

数据的层次结构

在会计工作中,广泛运用计算机来处理经济业务,是会计技术上的革命,但并没有改变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电算化仍然要遵循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运用复式记账原理,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户,然后编制会计报表。

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信息,进行经济预测,参与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手工会计或电算化会计要达到系统目标,都必须经过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和传输,从价值方面入手来控制经济活动,努力实现以尽量少的投入,达到尽量大的产出。

基本原理目标和基本功能

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电算化会计会引起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上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渐进型的,而不是突变型的,目前的电算化会计必须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都必须保存会计档案。会计档案是会计的重要历史资料,必须按照规定妥善保管。实行电算化会计,大部分会计档案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由手工会计下纸质的会计档案变为磁性介质的会计档案,备份消失和复制都很容易。这就要求用更科学的方法,加强会计档案的保管。

会计理论和方法会计法规和准则 共同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电算化会计不能置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于不顾,相反应当更严格地执行,从措施上、技术上杜绝可能的失误。

会计档案保存

手工会计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的不同点有:

计算工具

手工操作的主要工作是算盘、计算器,而计算机操作使用电子计算机及一些辅助设备,计算省时省力。

数据载体数据处理形式

手工会计系统中,数据的处理要经过分类、计算、过账和登记,而电算化会计处理数据是自动进行的。

查找方式

手工会计系统的查找要翻阅各种凭证、账簿、报表,查找速度慢,而会计电算化系统,查找方便、迅速。

内部控制方式错误更正方法账务处理程序账簿设置和记账会计人员素质会计工作组织体制对账、结账和账项调整

☉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由于电子计算机能够长时间大量存储数据,并能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地进行运算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可以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更为详细、更加及时的信息。

☉拓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

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计算机有大量存储并易于调用,从广度上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在已建立起的过去经营活动详细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适时处理,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当前经济活动的最新动态,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经营方案进行预测,这就为日常管理、分析、预测和决策,随时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整个数据处理过程能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人们只需做一些辅助性的操作,而把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对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和日常管理方面,更好地完成会计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

☉同时,备份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很重要。

会计电算化系统舞弊的概述

企业在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后,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因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面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飞速发展,利用电算化系统的弱点进行的贪污、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舞弊的防范措施和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法与特征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是指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利用业务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破坏、恶意修改、电子偷窃和人工偷窃等故意行为。舞弊者手法多种多样,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类:

1.非法改动业务数据。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手法。该手法在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前或输入过程中,通过虚构、修改、删除等手段来达到个人目的。

2.非法改动软件程序或文件。是指舞弊者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对财务软件应用程序进行非法改动。或者通过维护程序来修改或直接通过计算机终端修改文件中的数据。

3.非法改动或窃取输出结果。此类舞弊的方式主要有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输出报表送给公司竞争对手或利用终端窃取机密信息等。

4.其他非法操作。如冒名顶替、盗取密码或磁卡非待进入、仿造或模拟等。

会计电算化舞弊者大多数具有相当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作案时多采用高技术、高智能的计算机手段。同时,舞弊者大多通过对程序和数据这些无形信息的操作来实现其作案目的,舞弊后对计算机硬件和信息载体可以不造成任何损害,不留痕迹,且作案时间地点不受限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都比较大。如果电算化管理系统遭到破坏,企业在恢复系统之前难以进行正常的业务活动,损失更是难以预计,甚至有可能危及到企业的生存。

会计电算化系统舞弊出现的背景和原因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

1.会计软件的缺陷。目前市场上有数百种会计软件,有些单位还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各软件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使用的软件安全性与保密性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使得舞弊者有机可乘。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杨,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帐目等功能。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以达到个人目的。

会计电算化系统舞弊的防范与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虽然隐蔽且智能化较高,但只要采取正确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舞弊者还是无孔可入;无机可乘。

(一)选择好的财务软件,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企业在实行电算化时,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选择适合的财务软件。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主要由财政部1994年颁布执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各地也颁布各种地方标准,如上海市财政局颁布的《上海市会计电算化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标准。另外还必须注意系统权限设置、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关键因素。如果企业自行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

(二)完善和健全企业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是指电算化投入使用后,为防止和减少可能发生的风险而采取的一切控制措施的总和。企业由于采用电算化,原有手工操作下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丧失作用,同时计算机数据处理易于篡改、舞弊,必须采取严密有效的措施。如:

1健全管理制度。包括机房、操作、文档和数据等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和防止文档、数据等遭受非正常破坏。

2职能分隔制度。系统维护员、操作员和数据管理员应合理分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预防舞弊事件的发生。

3授权控制制度。各级人员、每个工作人员都得到一定的授权,并以密码加以控制,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

4时序控制制度。严格电算化业务处理流程,防止重复操作、遗漏操作和误操作。违反操作流程和操作时序要及时予以制止。

5防错纠错制度。电算化操作中,通过屏幕直接进行业务处理的编辑和修改,一旦存盘就不能直接修改,要修改必须通过冲正或补充登记更正。并要说明理由、修改对象、经手人等,以备事后查证。

6计算机档案制度。为了防止非法改动数据,必要时可把计算机文件定义为可读文件、专用文件、保密文件;重要的文件加以密锁,以加强文件数据的保护。

7建立操作日志制度。一旦出现问题,顺藤摸瓜,可以查清责任者。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制度措施,还可以列举更多,但同时还要加强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两手并重,严格监督,才能防患于未然。

(三)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审计监督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核查监督,并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改善内部控制;另一个方面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舞弊手法的甄别能力,同时要加快审计电算化的开发和应用,以适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要求。

(四)健全相关的法制建设。法制的建设和实施是对付计算机犯罪行为的有力措施。建立计算机系统的保护法律,明确计算机系统中哪些东西或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或受何种法律保护,以及这些行为的处治办法,从而震慑舞弊行为。

展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预示着网络会计即将到来,它影响着会计基本假设、财务报告的要素,并使大规模按需报告成为可能。

一、网络会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1.会计主体假设

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中,出现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公司、网上公司、网际公司等虚拟公司。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组织,它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根据工作任务或市场变化,迅速地进行分合、重组,即其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甚至解散。这将使得会计信息系统活动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态。为此,需要重新认识和拓展会计主体假设的空间范围。有学者就提出,应将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一个实实在在的单位实体)变为相对会计主体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

虚拟公司是一种临时性组织,从事的多是一次性的交易。它通常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公司,待目标完成后又可能立即解散,生命周期极短,显示出即合即分的“即时性”特征。而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却设定了企业在未来的一定期间内不会发生解体清算。因此,引发了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否定。有学者就提出,应改持续经营假设为即时经营假设。

3.会计分期假设

网络环境下,依靠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使得实时财务报告成为可能,即企业在任何时点均可提供满足不同需要的财务报告,而信息使用者随时可通过因特网查询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而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则是定期提供财务报告,一般是一年一次,因特网上的会计报告而使用者的决策却是不断进行的,因此无法满足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及时需要。网络会计的实时性使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的断点,变定期为适时。

4.货币计量假设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货币不再是原来的纸币或硬币,且已不存在货款的直接交易,代之的是以电子货币进行网上结算。这将对货币量度假设产生深刻的影响。

此外,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的进步,对无形资产、人力资源、高级专门技术人员和高货币量度的考虑级管理人员的价值、高科技企业潜在的高风险回报以及通货膨胀的计量等,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如何公允地反映它们的价值将是问题的核心所在。随着网络会计的出现,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计量属性将趋向多元化,而非单一的历史成本。

二、网络会计对财务报表要素的影响

现事项会计以及实时报告行财务报告包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财务报表要素。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财务报表要素的划分将越来越细,会计目标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的信息,由使用者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三、网络会计使大规模按需报告模式成为可能

根据决策有用学派,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以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为导向的。而现行公司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通用报告模式,即一大规模按需报告模式种大批量生产一种标准产品模式,旨在满足大多数用户的大多数类似需要。

然而,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具体决策模式千差万别,他们所需的信息也各不相同。为了更好满足不同使用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在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技术条件下,提出了大规模按需报告模式。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目标和手工操作一致,某些控制制度仍可沿用,但还产生其他问题原控制制度无法解决。为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需要采取相应的适合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它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一、一般控制:

亦称管理控制,指的是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开发、应用环境等方面进行的控制。一般控制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每项计算机应用的成败。它主要包括组织控制、系统开发控制、系统工作环境控制、系统安全控制和文档控制等。

包含如下控制:

1.组织控制

其目标是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其基本要求是职责分离,其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处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的职责相互分离,数据处理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和数据处理部门之外有检查和控制其活动的部门或领导等。

2.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

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质量而在开发过程中合理设置的控制。因为系统开发一般要经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系统测试和系统维护等阶段,相应地,系统开发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系统分析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程序设计控制、系统测试控制、系统试运行控制和系统运行与维护控制等。

3.硬件及系统软件控制

硬件控制,又称设备控制,是由计算机生产厂家在计算机设备中实现的控制功能或技术手段。它一般包括奇偶校验、重复处理校验、回波校验、设备校验和有效性校验等。系统软件控制是利用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而实现的控制。它一般包括错误处理,程序保护,文件保护和系统接触控制等功能。

4.系统安全控制

它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实物安全,保障系统正常运转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它一般包括硬件安全控制,软件与数据的安全控制,环境安全控制和防病毒、防“黑客”袭击控制等。

5.系统文档控制

系统文档包括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凭证、账簿、报表及有关软件技术文件,如系统可行性报告、系统分析与设计说明书、程序流程图、系统调试与测试分析报告和操作手册等。这些资料对系统及其控制都作了详尽的描述,因此要建立文档管理及安全保密制度。如文档应由专人保管,只有经批准的人才能接触系统文档资料等等。

二、应用控制

应用控制:指的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功能的控制。它一般包括输入控制、处理过程控制和输出控制三个方面,它们都由计算机程序来控制。

1.输入控制

除对操作人员明确职责以外,还应当用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目的是控制有意无意的凭证插入或遗漏。在程序设计时,机内凭证由计算机自动连续顺序编号,输入凭证由人工编制,两者互相核对。

2.处理控制

处理控制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内部数据处理活动的控制。为保证控制数据输入或运行的真实性、准确性,处理过程控制完全由计算机程序来自动控制的。方法有数据控制、无用数据控制、主副控制三种。

3.输出控制

输出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出结果进行的控制。其目标有二:

一是保证输出结果的正确性;

二是保证输出的结果安全地送到有权使用者手中。

为此,由计算机程序控制输出的凭证、账页、报表,无论正确与否,任何人不得任意更改。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则

一、为了指导会计电算化工作,推动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规范。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简称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的具体方案,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规范,对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指导。

二、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各级领导都应当重视这一工作。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也应当逐步创造条件,适时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三、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各单位要把会计电算化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四、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单位内部各个方面,各单位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应当亲自组织领导会计电算化工作,主持拟定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协调单位内各部门共同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财务会计部门负责和承担会计电算化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提出实现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方案。

五、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进行。例如:可先实现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应收应付账款核算、工资核算等工作电算化,然后实现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成本核算、销售核算等工作电算化,再进一步实现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工作电算化;在技术上,可先采用微机单机运行,然后逐步实现网络化。也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先实现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见效快项目的电算化,然后逐步向其它项目发展。

六、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和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逐步使多数会计人员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条件的单位,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负责会计软件的维护,并培养部分会计人员逐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工作。对于积极钻研电算化业务,技术水平高的会计人员,应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七、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集团企业,应当加强对集团内各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在各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逐步做到报表汇总或合并报表编制工作的电算化,并逐步向集团网络化方向发展。

八、会计电算化工作应当讲求效益原则,处理好及时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与勤俭节约的关系,既不要盲目追求采用最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也不要忽视技术的发展趋势,造成设备很快陈旧过时。对于一些投资大的会计电算化项目,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指导。

九、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指导,在硬软件选择、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积极提出建议,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使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

十、会计电算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果的单位,要研究并逐步开展其它管理工作电算化或与其它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工作,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单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单位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单位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第二章 配备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

一、电子计算机和会计软件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投入一定的财力,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财力状况,选择与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相适应的计算机机种、机型和系统软件及有关配套设备。实行垂直领导的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在选择计算机机种、机型和系统软件及有关配套设备时,应尽量做到统一,为实现网络化打好基础。具备一定硬件基础和技术力量的单位, 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建立计算机网络,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和会计数据实时处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具有可扩充性强、性能/价格比高、应用软件开发周期短等特点,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可逐步建立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采用终端/主机结构的单位,也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运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三、由于财务会计部门处理的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处理方法要求严格和安全性要求高,各单位用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管理,硬件设备比较多的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可单独设立计算机室。

四、配备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选择会计软件的好坏对会计电算化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配备会计软件主要有选择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通用与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相结合三种方式,各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的技术力量选择配备会计软件的方式。

1.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初期应尽量选择通用会计软件。选择通用会计软件的投资少、见效快,在软件开发或服务单位的协助下易于应用成功。选择通用会计软件应注意软件的合法性、安全性、正确性、可扩充性和满足审计要求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软件服务的便利,软件的功能应该满足本单位当前的实际需要,并考虑到今后工作发展的要求。各单位应选择通过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通过财政部批准具有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权的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评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在本行业内也可选择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推广应用的会计软件。小型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的会计业务相对比较简单,应以选择投资较少的微机通用会计软件为主。

2.定点开发会计软件包括本单位自行开发、委托其它单位开发和联合开发三种形式。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会计业务一般都有其特殊需要,在取得一定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以后,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定点开发的形式开发会计软件,以满足本单位的特殊需要。

3.会计电算化初期选择通用会计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深入后,通用会计软件不能完全满足其特殊需要的单位,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配合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配套的会计软件,选择通用会计软件与定点开发会计软件相结合的方式。

五、配备会计软件要与计算机硬件的配置相适应,可逐步从微机单用户会计软件,向网络会计软件、客户机/服务器会计软件发展。

六、配备的会计软件应达到财政部《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满足本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

七、会计核算电算化成功的单位,应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进行会计分析和预测,除了选择通用会计分析软件,或定点开发会计分析软件外,还可选择通用表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八、部分需要选用外国会计软件的外商投资企业或其它单位,可选用通过财政部评审的外国商品化会计软件。选用未通过财政部评审在我国试用的外国会计软件,应确认其符合我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有关规章制度,具有中文界面和操作使用手册,能够按照我国统一会计制度要求,打印输出中文会计帐证表,符合我国会计人员工作习惯,其经销单位具有售后服务能力。

第三章 替代手工记账

一、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是指应用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由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替代手工记账是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之一。

二、替代手工记账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配备了适用的会计软件和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2.配备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

3.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

三、具备条件的单位应尽快采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替代手工记账之前,地方单位应根据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的规定,中央直属单位应根据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计算机与手工并行三个月以上(一般不超过六个月),且计算机与手工核算的数据相一致,并应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四、替代手工记账的过程是会计工作从手工核算向电算化核算的过渡阶段,由于计算机与手工并行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比较大,各单位需要合理安排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五、计算机与手工并行工作期间,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替代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并装订成册,作为会计档案保存,并据以登记手工帐簿。如果计算机与手工核算结果不一致,要由专人查明原因并向本单位领导书面报告。

六、记账凭证的类别,可以采用一种记账凭证或收、付、转三种凭证的形式;也可以在收、付、转三种凭证的基础上,按照经济业务和会计软件功能模块的划分进一步细化,以方便记账凭证的输入和保存。

七、计算机内会计数据的打印输出和保存是替代手工记账单位的重要工作,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各单位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采用电子计算机打印输出书面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的,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采用中文或中外文对照,字迹清晰,作为会计档案保存,保存期限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2.在当期所有记账凭证数据和明细分类帐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情况下,总分类帐可以从这些数据中产生,因此可以用“总分类帐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替代当期总分类帐。

3.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打印,由于受到打印机条件的限制,可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活页帐页装订成册,要求每天登记并打印,每天业务较少、不能满页打印的,可按旬打印输出。一般帐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月或按季、按年打印;发生业务少的帐簿,可满页打印。

4.在保证凭证、帐簿清晰的条件下,计算机打印输出的凭证、帐簿中表格线可适当减少。

八、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帐簿、报表,作为会计档案保存的单位,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不再定期打印输出会计帐簿,应征得同级财政部门的同意。

2.保存期限同打印输出的书面形式的会计帐簿、报表。

3.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帐日记账仍需要打印输出,还要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4.大中型企业应采用磁带、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尽量少采用软盘存储会计档案。

九、替代手工记账后,各单位应做到当天发生业务,当天登记入账,期末及时结账并打印输出会计报表;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单位领导报告主要财务指标和分析结果。

第四章 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一、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每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

三、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一般可划分如下: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

2.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帐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

3.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帐簿,对打印输出的帐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4.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此岗在大中型企业中应由专职人员担任。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此岗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大型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由主管会计兼任。

四、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各单位可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参照上条对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由本单位人员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还可设立软件开发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设立电算化会计岗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对上条给出的岗位进行适当合并。

五、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指点专人定期更换密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

2.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帐簿

3.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4.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六、建立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 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双备份

3.对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对通用会计软件进行升版和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换等工作,要有一定的审批手续;在软件修改、升版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

4、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5.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七、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它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3.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4.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5.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

第五章 附则

本规范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解释。

会计电算化资格证分类,目前有初级和中级两种。

如果是会计电算化本身的分类,有三种:核算型会计电算化(账务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报表等系统)、管理型会计电算化(购销存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决策型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会计电算化就业前景

当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并且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在企业会计工作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局面;财务会计人员处处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打交道,执业会计人员需要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并在会计业务中使用计算机;会计管理人员需要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利用会计信息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参与企业的决策: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人员需要审核和评价会计信息处理的质量,评价输入和输出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会计咨询人员需要为企业提供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评价和使用。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状况

(一)会计电算化广泛普及,但发展不平衡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使其在会计方面的应用也逐步显示出其优越性,从而得到了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但由于各地区、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平衡,通常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效益越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越高,对会计工作的帮助也越大。

(二)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发展迅速,但其安全机制有待加强

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推广、发展迅速,从单项业务处理到建立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从“各自为战”的单机操作到会计软件网络化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但随网络系统更进一步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安全方面有较大隐患:在外部有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等;在内部有软件本身的缺陷,计算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将导致会计数据的不完整性、会计工作内部控制失效,这些是会计电算化继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三)会计软件已商品化,但与企业的其它信息系统孤立

会计信息系统是属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其中一个子系统。从管理的角度点来认识,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就是“管理型”的。但是现在财务软件还是只注重“核算”职能,而忽视了会计的“管理”职能。因此,软件光有先进的技术而未与管理目标及管理思想相融合是不能给企业带来大的价值增值的。由此可见,软件行业需要从客观需要出发,与企业管理目标和管理思想融合,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四)软件功能单一,数据共享程度不高

我国基层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有自己开发和商业购买两类,其中又以商业购买的财务软件为主,但是目前财务软件之间的不统一,不兼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存在,特别在同一行业内部,由于未从行业的整体角度出发,各下属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品种多,各种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不一致,就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转输的不方便。还有在同一部门内部中,由于财务软件的购买时,往往只考虑财务部门工作的需要,没有从整个单位信息管理的高度出发,结果导致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信息的中断,其他部门也不能通过网络有效地共享财务部门的信息,这样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要求。

(五)硬件的布局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的基层单位都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有些单位为盲目的追求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程度,而“重硬轻软”盲目的从追求硬件的超前性着手,导致该单位的硬件购置,布局严重的不符合企业规模,不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不从业务性质及管理目标出发,形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这种现象在中小型企业中尤为普遍。

电算化与传统手工的会计区别

电算化会计与传统手工会计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电算化会计建立了一套新的会计资料档案。

传统会计档案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以及报表。一个单位每个会计期间的会计档案都要按一定的要求排列,连同各种附件定期加具封面,装订成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查找十分不便,又易于毁坏。原来的老会计人员现在应该还记得每到月初报表出来以后,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装订凭证,虽然美其名曰:活动筋骨,但穿孔打眼,飞针走线,也够难为我们的会计人员了。等到年底,三大检查团来检查工作时,我们的会计人员还得在堆积如山的档案库中翻找凭证。现在,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运用,这一切都成为历史,电算化会计档案都存放在软盘或硬盘等设备中,这些设备的存贮密度,是以往任何一种会计档案所不能比拟的,查询速度快、检索能力强,可以快速传递会计信息。

其次,数据处理程序具有新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程序与传统会计不同。在传统会计中,针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形成的特征,必须采用与之适应的不同的帐簿组织形式、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而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数据处理的精度高和速度快,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核算形式。而且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差错的概率小,没必要象传统会计那样,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进行各种核对,如帐帐核对、帐证核对、帐表核对。现在的会计人员应该有过这种体验:到了月底对帐时,为了几分钱的差额而必须翻遍所有的凭证、帐册。

第三,记账的含义不尽相同

手工条件下,记账指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由不同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分别在不同的帐册上加以记录。这种重复而繁琐的抄抄写写造成会计工作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电算化后,记账仅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通过记账这一数据处理步骤,使被审核过的记账凭证成为正式会计档案,从“凭证临时库”转移到“流水帐库”中存放,记账后的凭证不再允许修改,记账的同时,对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科目余额,发生额库”。而真正的帐册,只有在需要时临时从“流水账库”中把有关科目的经济业务分离出来,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

第四,会计信息的特点不尽相同。

相对于传统会计,电算化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速度快、质量高、针对性强的特点。

可以翻译为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omputer-Based Accounting等。一般不会去与电算化会计严格区分,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词了。

学习内容

第一讲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系统构成、多媒体、数据库、网络。

第二讲

Windows操作,Internet中电子邮件的使用,如何下载文件。

第三讲

Word中字符格式化,段落格式化,页面格式化,表格制作。

第四讲

Excel的表格格式设置,常用函数的使用。

第五讲

Excel中单元格的相对和绝对引用。第六讲

Excel中财务函数DB、DDB、SLN、SYD、FV、PMT。

第七讲

Excel中财务函数PV、NPV、IRR。

第八讲

Excel中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第九讲

上海市通用会计核算教学软件的安装、启动、登录。

第十讲

账套的新建及账套的初始化设置。

第十一讲

凭证的录入、查询、修改、删除、引出等。

第十二讲

各种账薄的查询及引出,报表的查询及引出。

第十三讲

财务软件中自定义报表的完成。

第十四讲

期末处理中的结转损益、自动转账。

培养目标

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设计的基本原理、电算化会计软件初始化的设置、总帐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业务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模块构建,会计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方式的影响;了解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要求与制度规范、购销存业务核算子系统、基于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数据整理与加工。

会计电算化考试题型

会计电算化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内容为会计有关知识及电脑使用常识。考试时统一为上机考试,考试类型分为基础知识和实务两个部分,基础知识为选择和判断共100分,实务为电算化统一软件操作,分值也是100分,如果两个部分都达到60分以上,便为合格。发国家统一的电算化证,一般考会计从业资格(初级)时都会考。

都是上机考的。即使是基础知识的选择、判断都是在电脑上作答的。没有考卷。

答题技巧

1.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顾名思义,这种题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相对于其他几种题型,单项选择题是比较简单的题型,能否在单项选择题中拿到尽可能高的分数,是大家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础。因此,做单项选择题时要注意: (1)通读单项选择题的题干,明白题目的要求。

(2)按照题目要求答好每道题。

(3)可以考虑运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干扰项,就是把明显拙劣、不正确的答案去掉。一般而言,单项选择题的题干只涉及一个考点,题目与正确答案几乎直接来自教材,其余干扰项是靠命题者进行设计的,所以在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很容易确定正确答案。

(4)猜测正确答案。如果想尽方法仍然无法确定哪个是正确答案,则可以运用考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测。由于我们没有答错题罚分的规则,所以不选答案肯定不会得分,而选择之后,则有可能得分。

2.多项选择题。在答题技巧方面,多项选择题与单项选择题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多项选择题的选项所涉及的考核点内容较多,同时义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即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所以在答题时应注意掌握相关的技巧。

由于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因此大家在运用排除法时应注意:只要能够准确地排除掉两个下扰项,另外两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了。

3.判断题。注意判断题的评分标准,判断正确的得1分,判断错误不得分。所以,对于这类题型,只要能够正确地判断出“对”或“错”,总确机会得分的。做题时,考生应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对每个小题作出准确判断。相比较而言,判断题大多用来测试考生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由此,考生存复习时,应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4.操作题。与其他两门课不同,《初级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的考试中,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这是为了避免考生只懂得纯粹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于实际操作方法掌握。诚然,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计算机和网络几乎无处不在的时代,每个考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相关计算机操作。

到目前为止,操作题的主要考核内容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使用word进行文本和表格编辑的基本操作,或许有一天,币操作题中辑会计棱算软件的基本操作列为考核内容,那讲大大提高考生学习会计电算他这门课的实用价值。

注册会计师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三)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已经办理报名手续的报名无效:

(一)因受过刑事处罚,自刑罚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二)因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三)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因作弊而受到停考处分期限未满者,或终身不得参加注册会计师行业组织的各类考试者。

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可以申请免予部分科目的考试。

会计电算化科目分类

会计科目分类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并不是会计科目的分类方式,只是经济业务的一种分类方法,有利于财务的管理。

1.资产类: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类科目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其中流动资产又分为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等。

2.负债类: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类科目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其中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股利以及预提费用等。

3.所有者权益类: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

4.成本类:是指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各种不同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劳务成本等。

5.损益类: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利润或亏损。

损益类科目又分为损收类(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损费类(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共同类(略)资产类、成本类、损费类这三类科目都是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收类这三类科目都是减少在借方,增加在贷方。

2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

书 名: 会计电算化作 者:陈福军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ISBN: 9787811229202

开本: 16开

定价: 38.00 元

内容简介

《会计电算化》内容简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合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信息学的综合性学科,它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通过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得以实现,它的出现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处理和会计管理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了会计领域的一场新技术革命。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信息时代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会计电算化》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以实用性为重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讲解会计电算化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辅以案例阐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阐述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

图书目录

第1章 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

第2章 系统维护与管理

第3章 基础设置

第4章 业务处理规则与初始设置

第5章 日常业务处理

第6章 期末业务处理

第7章 财务报表编制

第8章 教学应用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

3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籍

书 名: 会计电算化

作 者:王斌张辉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ISBN: 9787111280934

开本: 16开

定价: 30.00 元

内容简介

《会计电算化》阐述了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基本过程、具体运行和管理方法。全书共11章,前3章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ERP软件的共性,包括会计电算化概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和通用财务软件系统应用的过程和方法;后8章介绍用友U8.50软件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系统管理、企业门户、账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应收款管理、供应链管理和报表管理等。

《会计电算化》主要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成人院校财务会计类专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或“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教材和会计电算化实施人员的参考资料。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会计电算化概论

第2章 会计电算化管理

第3章 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

第4章 系统管理

第5章 企业门户

第6章 账务核算系统

第7章 固定资产管理

第8章 工资管理

第9章 应收款管理

第10章 供应链管理

第11章 报表管理及财务分析

附录全国部分省市会计电算化资格

考试理论题

参考文献

……

4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籍

新版图书信息

书 名: 会计电算化

作 者:金铃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1日

ISBN: 9787302236641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

《会计电算化(用友T3会计信息化专版)》是用友会计信息化体验中心精品教材之一,是为高职高专院校、各类成人院校和其他各类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编写的教材。《会计电算化(用友T3会计信息化专版)》从会计信息化软件应用出发,阐述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软件应用部分以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按照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大纲——《初级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考试要求,并以用友t3版为蓝本,以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介绍电算化岗位的基本岗位操作知识与技能。

《会计电算化(用友T3会计信息化专版)》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系统管理、总账系统、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以及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的应用等。《会计电算化(用友T3会计信息化专版)》围绕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制单会计、出纳、记账会计、报表会计等岗位操作设计了15项任务,与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相一致。

《会计电算化(用友T3会计信息化专版)》配有多媒体教学光盘,内容包括知识讲解、用友t3会计信息化专版(教学版)、《会计电算化(用友T3会计信息化专版)》例题的账套数据及相关参考资料。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算化会计概述

1.1 会计电算化工作

1.1.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1.1.2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1.3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2 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1.2.1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2.2 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操作的区别

1.2.3 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

1.2.4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1.3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

1.3.1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组织与计划

1.3.2 配备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

1.3.3 配置财务软件

1.3.4 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

1.3.5 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1.3.6 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

1.3.7 大型财务及企业管理系统需要咨询专家来实施

第2章 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

任务1 系统管理

活动1.1 系统安装

活动1.2 系统注册

活动1.3 操作员设置

活动1.4 建立企业基本信息

活动1.5 账套维护

活动1.6 财务分工

任务2 建立基础信息

活动2.1 部门档案设置

活动2.2 职员档案

活动2.3 往来单位的设置

活动2.4 设置会计科目

活动2.5 设置凭证类型和结算方式

第3章 总账系统

任务3 设置系统参数与输入期初余额

活动3.1 启用系统

活动3.2 定义总账系统参数

活动3.3 输入期初余额

任务4 日常业务处理

活动4.1 填制凭证

活动4.2 输出凭证

活动4.3 审核凭证

活动4.4 记账

任务5 日常账簿管理

活动5.1 查询日记账

活动5.2 查询总账账簿

活动5.3 查询明细账

活动5.4 查询部门核算账簿

活动5.5 查询往来账款核算账簿

任务6 月末处理

活动6.1 总账系统内部转账定义

活动6.2 总账系统转账生成

活动6.3 银行对账

活动6.4 月末结账

第4章 报表管理系统

任务7 认识报表管理系统

活动7.1 走进报表管理系统

活动7.2 熟悉报表管理系统的基本术语

任务8 应用报表模板

活动8.1 调用报表模板

活动8.2 编辑报表计算公式

活动8.3 保存报表模板

活动8.4 录入关键字

活动8.5 生成会计报表

任务9 编制自定义报表

活动9.1 设计表样

活动9.2 设计报表公式

任务10 报表数据处理

活动10.1 进入报表数据的处理状态

活动10.2 整表重算

活动10.3 审核报表

任务11 报表输出

活动11.1 报表查询

活动11.2 图表分析

第5章 工资系统

任务12 工资系统的初始设置

活动12.1 设置工资核算业务控制参数

活动12.2 设置工资核算的人员类别

活动12.3 设置工资核算项目和银行名称

活动12.4 设置人员档案

活动12.5 设置工资计算公式

活动12.6 输入工资期初数据

任务13 工资系统业务处理与统计分析

活动13.1 日常业务处理

活动13.2 账表管理

活动13.3 分摊与计提工资费用

第6章 固定资产系统

任务14 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

活动14.1 设置固定资产核算业务控制参数

活动14.2 设置固定资产核算类别

活动14.3 建立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会计科目

活动14.4 输入固定资产原始卡片

任务15 固定资产系统业务处理与统计分析

活动15.1 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业务处理

活动15.2 账簿管理

活动15.3 月末处理

活动15.4 月末结账

5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书籍

基本信息

书名:会计电算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作者:郭新芳 姚光宪 潘伟洪 张凯

书号:ISBN9787505895850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7

前言

为了适应我国高职高专财经类和管理类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应用最新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税收法规等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精心组织编写了本教材。

本书以用友ERP-U8?5演示版为蓝本,以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综合能力为中心,以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突出操作技能、强化实际应用为教学特点,主要分理论和实训两部分内容进行介绍。前九个项目是理论知识,共分九个项目,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概论、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软件安装与基础设置、账务处理系统、会计报表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应付管理系统、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项目十是实训部分,由十个实训案例组成,每个实训都设置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资料以及实训指导等版块。

本教材特色如下:

(1)注重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对主要的子系统结合实训编写了具体的操作指导,分析了前后操作的相互关系,便于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实训。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理论分析透彻,实训指导到位。

(2)教材内容新颖。结合最新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最新规定,组织编写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的教材。

(3)图文并茂,教学直观。本教材附有大量的操作提示图,学生根据操作指导及图例可以课下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水平。

(4)大量采用了比较法。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的掌握,区别它们的关键所在,如系统管理员与账套主管的区别、三大报表的区别等。

(5)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编写。即首先提出任务目标,再对任务目标进行相关分析,最后写出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法,以便于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探究、学习。

(6)配有教学软件、PPT课件、练习与思考题。本教材附有相配套的教学软件U8及PPT课件,便于学生安装使用U8软件,利用PPT课件学习教材的相关内容。每个项目后配备了大量的练习题,可通过单选、多选、判断等多种题型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出版社网站(http://www?esp?com?cn)提供了各个项目的习题和参考答案。

目录

项目一会计电算化概论1

任务一会计电算化基本概念1

任务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演变5

任务三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9

任务四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比较13

项目二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18

任务一会计软件概述18

任务二会计软件的开发方法21

任务三会计软件的应用23

项目三会计软件安装与基础设置28

任务一会计软件的安装、启动与退出28

任务二账套管理33

任务三财务分工40

任务四基础设置44

项目四账务处理系统54

任务一账务处理概述54

任务二账务处理系统初始化58

任务三日常业务处理67

任务四期末处理74

项目五会计报表管理系统90

任务一会计报表管理系统概述90

任务二初始设置100

任务三报表管理107

项目六工资管理系统113

任务一系统概述113

任务二工资系统初始化115

任务三日常业务处理121

任务四期末处理126

项目七固定资产管理系统132

任务一系统概述132

任务二系统初始化134

任务三日常业务处理139

任务四期末处理143

项目八应收应付管理系统147

任务一应收款管理系统概述147

任务二应收款管理系统初始化149

任务三应收款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156

任务四应付款管理系统167

项目九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172

任务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概述172

任务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环境178

任务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180

项目十实训186

实训一系统管理186

实训二基础设置188

实训三总账系统初始化192

实训四日常处理197

实训五月末处理200

实训六会计报表205

实训七现金流量表212

实训八工资管理系统217

实训九固定资产管理系统221

实训十应收应付管理系统224

6 北京大学出版社书籍

会计电算化

图书信息

作者:孙义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标准书号:ISBN 978-7-301-16784-7/F·2486

出版时间:2011年2月

版次:1版1次;页数:220;字数:326千字;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定价:27.00元

内容简介

《会计电算化》一书是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用友ERP-U850为蓝本,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结合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精心编写的。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用友ERP概论、系统管理员、主管会计、出纳、报表管理员、固定资产管理员、工资核算员、往来核算员等。

本书重点突出会计工作的岗位实践,打破以往相关书籍的常规结构形式,以会计工作岗位为结构划分标准,力争使读者学习一章就可以进行一个岗位的实践工作。每一章都对该会计岗位按照学习与训练目标、岗位任务分析、岗位相关知识和岗位工作实践四方面组织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注重岗位技能培养,有机地融合知识、技能、素质等培养要素,以方便读者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本书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产物,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本书既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在职会计人员初、中级岗位培训教材。

目录

第1章 用友ERP概论.... 1

1.1 会计电算化... 1

1.1.1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1

1.1.2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2

1.2 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 3

1.2.1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3

1.2.2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3

1.2.3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5

1.3 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6

1.3.1 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联系... 6

1.3.2 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区别... 6

1.4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7

1.4.1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8

1.4.2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 9

1.4.3 会计软件的概念及分类... 10

1.4.4 组成会计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及其相互关系... 10

1.5 思考题... 11

第2章 系统管理员.... 13

2.1 学习与训练目标... 13

2.2 岗位任务分析... 13

2.3 岗位相关知识... 13

2.4 岗位工作实践... 14

2.4.1 会计软件的安装... 14

2.4.2 建立账套... 17

2.4.3 操作员管理... 22

2.4.4 账套维护... 24

2.5 实训资料... 25

第3章 主管会计.... 27

3.1 学习与训练目标... 27

3.2 岗位任务分析... 27

3.3 岗位相关知识... 27

3.4 岗位工作实践... 29

3.4.1 账套管理岗位工作实践... 29

3.4.2 期初基础管理岗位工作实践... 30

3.4.3 录入总账系统期初数据... 48

3.4.4 凭证填制与管理... 51

3.4.5 查询... 59

3.4.6 记账与反记账... 64

3.4.7 转账... 65

3.4.8 期末处理... 69

3.5 实训资料... 71

第4章 出纳.... 81

4.1 学习与训练目标... 81

4.2 岗位任务分析... 81

4.3 岗位相关知识... 81

4.4 岗位工作实践... 82

4.4.1 基础设置... 82

4.4.2 现金日记账... 84

4.4.3 银行日记账... 85

4.4.4 资金日报表... 86

4.4.5 支票登记簿... 87

4.4.6 银行对账... 89

4.4.7 支票管理... 95

4.4.8 凭证管理... 95

4.5 实训资料... 97

第5章 报表管理员.... 99

5.1 学习与训练目标... 99

5.2 岗位任务分析... 99

5.3 岗位相关知识... 99

5.4 岗位工作实践... 101

5.4.1 设计报表... 101

5.4.2 编辑报表公式及数据处理... 106

5.4.3 报表管理... 111

5.4.4 图表功能... 115

5.4.5 报表模板... 117

5.5 实训资料... 119

第6章 固定资产管理员.... 121

6.1 学习与训练目标... 121

6.2 岗位任务分析... 121

6.3 岗位相关知识... 121

6.3.1 固定资产系统岗位相关知识... 121

6.3.2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处理流程... 123

6.4 岗位工作实践... 124

6.4.1 启用并注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124

6.4.2 初始设置... 124

6.4.3 日常及期末处理... 131

6.4.4 次月业务... 137

6.5 实训资料... 140

第7章 工资核算员.... 143

7.1 学习与训练目标... 143

7.2 岗位任务分析... 143

7.3 岗位相关知识... 143

7.4 岗位工作实践... 144

7.4.1 初始设置... 145

7.4.2 基础信息设置... 148

7.4.3 工资核算日常业务处理... 151

7.4.4 月末处理... 160

7.4.5 统计分析... 161

7.5 实训资料... 164

第8章 往来核算员.... 167

8.1 学习与训练目标... 167

8.2 岗位任务分析... 167

8.3 岗位相关知识... 167

8.4 岗位工作实践... 168

8.4.1 应收款管理系统... 168

8.4.2 应付款系统... 192

8.5 实训资料... 208

7 北大出版社版本

图书信息

ISBN:978-7-301-10780-5/F?4

作者: 刘亚杰 版次:1

开本:16流7

字数:367 千字

定价: ¥30.00

出版日期:2008年5月第2次印刷

丛书名: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财经管理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要求所编写,简单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含义等基本理论知识,重点介绍了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过程。 本教材共分十一章:第一章是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二章介绍了系统管理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课程的重点,以金蝶和用友两个应用最广泛的会计软件为软件环境,讲述总账系统的使用方法;第五章介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使用;第六章介绍工资管理系统的使用;第七章介绍采购管理系统的使用;第八章介绍销售管理系统的使用;第九章介绍库存管理系统的使用;第十章介绍会计报表管理系统的使用;第十一章列出了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所需要的详细资料。 本书除了可作为高职、中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材外,也可作为在职会计人员的参考书和会计电算化岗位培训的教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