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惠州学院学子家园勤工助学服务中心
释义

惠州学院学子家园勤工助学服务中心

惠州学院学子家园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简称学子家园)是惠州学院团委领导下的惠州学院指定对外联系勤工助学岗位的服务性学生组织。中心秉承“面向社会,服务同学,锻炼自我”的宗旨,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与进步为目的,组织开展我院广大学子共同参与的各类兼职、家教和商业代理等勤工助学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社会实践的锻炼机会,促进全院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各用人单位解决用人问题,构筑社会、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中心宗旨:

面向社会,服务同学,锻炼自我

中心行为指导:

奉献创造价值,自强成就未来

惠州学院学子家园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基本任务:

(一)规范我院勤工助学活动,帮助同学们处理好勤工助学和服务社会的关系;

(二)贯彻执行《中国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推动、引导和保护我院勤工助学和社会服务活动;

(三)通过直接和间接提供勤工助学机会,脚踏实地地逐步解决我院贫困生经济问题,锻炼我院同学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通过开展勤工助学和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同学自立意识和不畏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帮助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增长自己的才干;

(五)通过开展勤工助学和社会服务活动,帮助同学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使其对社会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为将来参加工作,积极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通过开展勤工助学和社会服务活动,检测同学对知识结构和所学知识的把握程度,全面提高“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综合素质;

(七)提供锻炼平台,帮助中心成员在奉献中得到锻炼,在学习中学会自强。

发展概述:

一、创业篇

惠州学院学院学子家园于2005年1月,由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大三学生彭鸿康创办。

此时的学子家园为一个大学生自主创业社团,主要业务涉及兼职中介、考试培训、商业活动策划等领域。同时,学子家园的发展也得到了省内外多家媒体的极大关注,其中2006年5月18日《南方都市报》惠州分社采访学子家园主要负责人并用A4版整版报道了学子家园。

二、改制篇

2007年3月21日,惠州学院学生处、团委根据学院勤工助学发展需要和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平台,决定对惠州学院学子家园进行改组并成立“惠州学院学子家园勤工助学服务中心”。故此,惠州学院学子家园的性质发生了重大改变。她从一个大学生自主创业社团变成了校级服务性学生组织,成为惠州学院当时的五大学生组织之一,直接由学生处和院团委领导、管理及监督。同年,学子家园下设“惠州学院VIM联盟”。

新成立的惠州学院学子家园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宗旨是:为惠州学院学子接触社会企事业单位搭建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具体任务有:为惠州学院的学子提供家教、各种兼职、实习、市场调研策划与组织、培训考证咨询、引进校外企事业单位进来宣传展销、引导学生走出去自主勤工俭学、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自主勤工俭学,管理和规范校园自主创业团队、其它项目团队的活动与行为,并对他们进行监督。学子家园实行自主决策,独立运作。2008年5月学子家园荣获了“惠州学院十佳学生组织”荣誉称号。

三、发展篇

随着我院勤工助学服务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各项勤工助学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勤工助学服务在促进我院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新形势,加强对全院勤工助学服务工作的管理、规划、指导、协调,进一步统筹我院的勤工助学服务力量,提升我院勤工助学服务水平,促进我院勤工助学服务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树立我院勤工助学服务的品牌形象。2009年6月12日,共青团惠州学院委员会决定成立惠州学院勤工助学服务指导中心,并将惠州学院学子家园勤工助学服务中心改称为:“惠州学院勤工助学服务指导中心学子家园”,其它组织性质和服务功能不变。

而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和更好为同学服务,同年9月学子家园主任团(原办公室)决定重新调整部门设置和部门职能分工、简化服务和管理理念并正式颁布第一版《惠州学院勤工助学服务指导中心学子家园章程》。至此,惠州学院勤工助学服务指导中心学子家园成为惠州市各高校中管理机制比较健全,服务比较完善的学生服务组织之一。中心在坚持“尊严、责任、积极行动”的原则下、在以培养和锻炼同学在实践、奉献和服务中获得成长和进步中,得到了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欢迎,已成为一个了惠州学院学生组织中的一个极富人情味的大家庭。

2009年11月6日,惠州学院勤工助学服务指导中心学子家园成功举办了惠州学院第一届兼职招聘会(后改称:惠州学院勤工助学岗位招聘会)。此时招聘会参会的企业有旭日集团、苏宁电器和恒波电信等多家知名企业,真正为在校学子提供了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在未来求职道路上的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与学校、学生之间开展更广泛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平台。

四、改革篇

惠州学院学子家园为结合2010年是为惠州学院的“特色办学建设年”并围绕共青团惠州学院委员会进一步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的精神,同时为进一步深化组织内部管理改革和提升我院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学子家园提出了整合资源打造了“一个品牌,五个特色”的大型勤工系列活动的计划。

品牌活动

一、惠州学院勤工文化节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勤工助学不仅是在校大学生检验知识、丰富经验、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养劳动观念的有效途径。它既缓解了部分同学的经济压力,也促使学生了解了社会,积累了社会经验。故此,新时期的勤工助学的意义在于让大学生提早接触社会,锻炼自我,让勤工助学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因为贫困。

在此背景下,浙江工业大学于2005年04月在国内首推“勤工文化节”并迅速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各大高校的效仿。因为“勤工文化节”为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了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一方面又使同学们得到了锻炼、心灵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意义

存在即真理,现象的背后总有它更为深层的内涵。借助“勤工文化节”探讨勤工助学活动的内在意义,本来就是对其文化的一种挖掘和凝练。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本着继承和开拓勤工文化的需要,更好的理解和推广勤工文化的内涵,拉近大学生和社会的距离,达到人力资源储备和多赢的社会效应之目的。我们通过对勤工历史文化的深究,以期正确指导以后勤工的路子。

同时,举办“惠州学院勤工文化节”也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发展的必然与需要。

总体定位

“惠州学院勤工文化节”是以表现我院勤工助学与社会实践特色和展示学生校园生活感悟、感恩为主题定位,并以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活动形式的综合性校园活动。

主办单位:共青团惠州学院委员会

承办单位:惠州学院学子家园勤工助学服务中心

举办时间:每年3月或11月

二、惠州学院勤工助学岗位招聘会

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有到学校外面实践的想法,却苦于缺少有效并正规的联络途径。另一方面,一部分需要短期用人的单位,由于没有规范的中介机构,无法寻觅到自己需要的人才。

为广大学子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惠大学生在未来求职道路上的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与学校、学生开展更广泛的交流建立一个平台。通过此次活动,搭建企业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为企业提供走进校园的机会,让同学们获得兼职岗位、实习岗位的同时能真实体验求职面试的场面,增强大学生对求职应聘的认识,提升应聘技巧,增强心理素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工作中,增加社会经验的同时锻炼沟通技巧,了解企业文化,为大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提高惠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并展现惠大学子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历届主任团(主席团)

第一届第一任(2005届)

主席:彭鸿康

第一届第二任(2006届)

主任:陈碧院

副主任:赵善和、王子文、李海平(丰湖校区)

第一届第三任(2007届)

主任:利敏

副主任:李耀龙、游威、郑少薇(丰湖校区)

第一届第四任(2008届)

主任:冯木春

副主任:游威、熊健晖、林荣礼

第二届第一任(2009届)

主任:黄浩亮

副主任:巫奇桂、谢理曲、邓慧媚

第二届第二任(2010届)

主任:朱瑞涛

副主任:樊旭静、刘梦玲、何智峰、张晓敏

第三届第三任(2011届,现任)

主任:洪丹娜

副主任:张宏章、钟文用、胡优仕、罗淑婷、何赵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12: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