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惠州学院
释义

惠州学院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惠州,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广州、东莞、深圳、香港,是广东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本科大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校园青山环抱,浓荫匝地,现代建筑错落有致。占地总面积 160.65 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21 万平方米,绿化面积 12.66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70% ,连年被惠州市授予“花园式单位”的称号。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学校类型:综合

学院简介

惠州学院是广东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本科大学。学院位于全国文明城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惠州市,惠州市是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之一,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校园青山环抱,浓荫匝地,现代建筑错落有致。占地总面积 2563.1亩,校舍建筑面积32.43 万平方米,绿化面积 13.1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70% ,连年被惠州市授予 “ 花园式单位 ” 的称号。学院还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真维斯大学生助学基金项目实施先进单位、广东省高校综合治理先进学校、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拥有教学仪器设备 8602.47万元,馆藏图书 180.52万册,其中电子图书 63.5 万册。招生范围包括全国21个省(区、直辖市),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4305人,成人类学生 7175 人。现有教职工939人,专任教师692人,其中教授(正高)85人,副教授(副高)183人,博士80人,硕士299 人,高级职称的教师 268人。

学院现有电子科学系、服装系、化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建筑与土木工程系、旅游系、美术系、数学系、生命科学系、体育系、外语系、音乐系、中文系、政治法律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 16 个系、部。另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建筑规划设计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及“苏轼寓惠研究所”、“东江文化研究所”等17个研究所。学院公开发行《惠州学院学报》学术期刊。

学院开设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审计学、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地理科学、艺术设计、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园林、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英语、日语、音乐学、音乐表演、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对外汉语、行政管理、法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 42 个本科专业和会计、服装设计(高专) 、服装工程(高职) 、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商务日语、音乐教育、体育教育、法律事务、文秘(涉外秘书)、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应用化工技术、美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英语教育等23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法、经、史、管、教育等九个学科门类。兴办高等教育30年,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 600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拥有现代化图书馆;装备先进的实验室及数字语音室91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教师技能训练中心1个(在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育技术中心;广东省教科网惠州地区汇接中心、体育馆、游泳跳水馆等基础设施;13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近年来,学院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目前已于7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项目。学院致力于立足惠州、面向广东,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力争把学院办成一所特色鲜明、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设施与人员

学院拥有教学仪器设备 8602.47万元,馆藏图书 179.8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 63.5 万册。装备先进的实验室及数字语音室91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教师技能训练中心1个(在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育技术中心;广东省教科网惠州地区汇接中心、体育馆、游泳跳水馆等基础设施;13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招生范围包括全国17个省(区、直辖市),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4305人,成人类学生 6090 人。现有教职工939人,专任教师692人,其中教授(正高)85人,副教授(副高)183人,博士80人,硕士299 人,高级职称的教师 268人。近年来,学院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目前已于7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项目。

目前惠州学院只有一个校区:金山湖校区。

地址:广东惠州市演达大道46号

学校校训

校 训:

阆苑储英 人竞向学

出处及含义:

“阆苑储英”出自丰湖书院山长梁鼎芬为书院撰写的楹联:“水湄山晖,丰湖聚秀;春华秋实,阆苑储英。”阆苑,传说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可指美丽的花园、书院、校园等;储英,指聚集和培养人才。“人竞向学”出自嘉庆24年任惠州知府的程含章《增广丰湖书院膏火碑记》:“进所属俊髦士延师而教之,为之正其趋向,发其志气,增其书舍,厚其膏火。严其课考,亲为书童讲解文字,于是从者云集,人竞向学矣!”。意为大家踊跃争相求学。

校训体现了学院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体现了学院对丰湖书院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学院聚集、培养人才的办学宗旨,体现了强调主动学习实践,争当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

University Motto:

Strenuous pursuit, elegant glory.

The Meaning of the Motto:

Lang Yuan Chu Ying comes from the couplets hung in Feng Lake Academy which was written by Liang Dingfen in Qing Dynasty; Ren Jing Xiang Xue originates from the magistrate of Huizhou in Qing Dynasty- Luo Hanzhang’s Inscription for the Increase of Education Allowance in Feng Lake Academy.

The motto embodies the God-blessed land rich in culture and capable of nurturing talents, and the tradition from Feng Lake Academy passed on to Huizhou University. It expresses the ideal of attracting and nurturing talents and emphasizes positive learning and practice as the requirements for being a high-quality talent.

院系设置

学院现有电子科学系、服装系、化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建筑与土木工程系、旅游系、美术系、数学系、生命科学系、体育系、外语系、音乐系、中文系、政治法律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 16 个系、部。另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建筑规划设计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及“苏轼寓惠研究所”、“东江文化研究所”等17个研究所。学院公开发行《惠州学院学报》学术期刊。学院还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东西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真维斯大学生助学基金项目实施先进单位、广东省高校综合治理先进学校、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科种类

学院开设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审计学、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地理科学、艺术设计、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园林、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英语、日语、音乐学、音乐表演、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对外汉语、行政管理、法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 42 个本科专业和会计、服装设计(高专) 、服装工程(高职) 、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商务日语、音乐教育、体育教育、法律事务、文秘(涉外秘书)、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应用化工技术、美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英语教育等18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法、经、史、管、教育等九个学科门类。兴办高等教育30年,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 600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院系专业

电子科学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 气信息工程、物理学(师范)

服装系:服装设计工程、艺术设计

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园林

旅游系:旅游管理、地理科学(师范)

经济管理系:财物管理、物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审计学

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教育(专科、师范)

化学工程系: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政治法律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历史学(师范)、行政管理、法学

外语系:英语(师范)、日语、英语教育(专科、师范)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师范)、对外汉语、广播电视新闻学

美术系:艺术设计、美术学(师范)、美术教育(专科、师范)

音乐系: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师范)、音乐教育(专科、师范)

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师范)、社会体育、体育教育(专科、师范)

思政部:学前教育(专科、师范)

教学科研

教学工作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42个(截止2011年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39个),涵盖了理、工、农、文、法、经、管、史、教育9个学科门类,分布在16 个教学系部。2011年9月,全日制在校生达16142人。 学院按照“融入惠州,服务广东,辐射全国,树立品牌,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根本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并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着力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教学工作质量与水平。

教学单位(16个系部):

电子科学系、服装系、化学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建筑与土木工程系、旅游系、美术系、数学系、生命科学系、体育系、外语系、音乐系、中文系、政治法律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本科专业(42 个):

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审计学、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地理科学、艺术设计、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园林、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英语、日语、音乐学、音乐表演、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对外汉语、行政管理、法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级特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省级精品课程:成衣工艺学。

省级优质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综合技能训练中心,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科研工作

科研项目:2006年至2011年9月,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33项、厅市级项目159项、横向项目178项;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4项。

科研成果:2006年至2011年9月,累计出版专著86部,参编著作87部,发表于核心期刊论文1140篇;专利申请19项,授权14项;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惠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4项;惠州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5项;惠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项。

科研机构(16个):惠州学院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惠州学院岭南迁谪文化与诗学研究所、惠州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惠州学院东江文化研究所、惠州学院应用语言学与语感研究所、惠州学院视觉文化研究所、惠州学院体育科学研究所、惠州学院东江流域音乐文化研究所、惠州学院服装研究所、惠州学院化工技术开发中心、惠州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惠州学院数学及其应用研究所、惠州学院电子研究所、惠州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惠州学院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惠州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研究所。

学术品牌:东江大讲堂。

公开发行学术期刊:《惠州学院学报》。

惠州学院图书馆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惠州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79年。现馆舍分别于2003、2009年投入使用,由华侨叶葆定先生和政府共同出资建成,遵照叶先生的意愿而命名为叶竹君图书馆,是惠州学院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与服务中心。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馆已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建立起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到2010年6月,馆藏总量(含电子文献)达180多万册(件),其中各类印刷型文献约115.6万册,电子图书65万多万册,引进和自建大型数据库近30个。建成了万兆主干、百兆至桌面的高速局域网,使用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并加入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广东图书馆网等文献保障体系,形成了便利的分布式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知与共享。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21000平方米,拥有10个大型的书库(阅览室),阅览座位2000多个。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构建灵活开放的服务格局,除了设立多媒体阅览室、自主语言学习中心、小型放映厅、小型研讨室等服务设施外,还配有独立的研修室,供有承担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或重大科研项目的教职工以及代表学校参加各种竞赛的学生使用。采用先进的门禁管理系统,实行藏、借、阅、网一体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每周开馆时间超过100小时,网络服务每日24小时不间断。除提供常规的文献借阅服务外,图书馆还可提供馆藏书目信息查询,新书通报,光盘与网络数据库检索,多媒体资源浏览,VOD视频点播,虚拟参考咨询,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网络教育与培训、学科专题信息导航等形式多样的电子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查新、代查代检、定题服务等深层次信息服务。

图书馆一贯秉承“公平、开放、共享”的图书馆理念和优良传统,并实施“地方院校为地方”的服务战略,面向社会,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经学院批准,成立了惠州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科技查新惠州代理中心,面向校内外开展信息咨询、科技查新、文献信息编撰、数字图书馆服务、图书馆人员专业培训等专业服务。

历史沿革

惠州学院已经走过将近90年的历程,她的前身源于1921年10月创办的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时值广州设市,原有师范毕业生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广州市教育局遂决心筹办。1933年7月,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改组为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师范学院创办后,原广州市立师范各班仍继续办理,改称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抗日战争时期,附中迁出广州,颠沛流离,数度迁徙。1933年至1946年期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不断发展变迁,迭经多次更名,名称变化为:勷勤大学教育学院附中、省立勷勤大学附中、省立教育学院附中、省立文理学院附中、省立粤秀中学。1946年春,省立粤秀中学从连县迁来“丰湖书院”,不久改名为“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复建丰湖书院各建筑物。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和爱护师范学校,逐步修复“丰湖书院”的旧建筑物,使书院披上时代的新装,成为广东省的重点师范学校,对惠阳地区的文教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1949年10月学校由“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改为“广东惠州师范学校”;1959年4月改为“惠阳师范学校”;1965年9月,学校迁至惠东县平山农场;1970年5月与原“广东耕读师范学院”合并,从惠东县搬至博罗县显岗水库,改为“惠阳地区师范学校”;1976年回迁惠州市西湖丰湖书院;1977年开始招收大专班学生;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惠阳地区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升格并更名为“惠阳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6月惠阳师专与“惠州教育学院”(1963年成立,原称惠阳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66年停办,1978年10月复办;1980年11月改称为惠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2年2月,国务院备案;1983年4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为惠州教育学院)联合办学;1989年4月与“西北纺织学院惠州分院”联合办学,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1992年7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三校联合办学的基础上,筹办“惠州大学”,并在惠州市区河南岸马庄征地150万平方米用作新校区建设用地;1993年9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惠州大学”;2000年3月,经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投票通过,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惠州学院”。

学校拥有丰湖、金山湖两个校区。丰湖校区坐落于惠州西湖丰湖半岛的丰湖书院,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惠州太守赵汝驭在银冈岭创建“聚贤堂”,又称为“十二先生祠”,以纪念唐、宋以来对惠州经济文化最有贡献的先哲名儒“十二先生”(陈偁、苏轼、唐庚、陈荛佐、陈鹏飞、古成之、张宋卿、留正、许申、苏过、陈瓘、陈奂),并作为讲学授道的场所。宝祐二年(公元1254年),惠州太守刘克刚进一步把“聚贤堂”改为书院,并以惠州西湖命名称“丰湖书院”,为当时广东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它代表了惠州书院的最高水平,一直是惠州的最高学府和惠州西湖的名胜古迹,清代名士宋湘的名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是书院最好的写照。700余年沧桑岁月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传统,既给学校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更赋予了学校深厚的人文气息。2008年9月,惠州学院丰湖校区学生全部搬到金山湖校区就读,也结束了丰湖校区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如今的丰湖校区还留下惠州学院教师公寓,原本教学区及学生宿舍区正在进行改造,即将建成“丰湖书院文化公园”(暂定名)。

学院主要领导

党委书记:杨海涛

党委副书记、院长:彭永宏

党委副书记:赵日兴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韶春(女)

副院长:赖美琴(女)、许玩宏、黄小妮(女)

副巡视员:杨小清

历任领导

陈舜辉:党委副书记

刘卫国:党委书记

张岳恒:院长 、党委副书记

李秀峰:党委书记

学校基本数据

系、部   16个

本科专业   42个

专科专业   23个

有权授予学士学位学科、专业   35个

校园面积   1708702.2 平方米

建筑面积   32.43万平方米

实验室总数   91个

学校藏书   180.26万册

教职工人数  939人

专任教师   692人

教授(正高) 85人

副教授(副高)  183人

副高以上职称教师   268人

博士   89人

硕士   299人

惠州学院西湖论坛

惠州学院西湖论坛,创始于2003年,是广东省惠州学院官方校园bbs,同时也是省内知名度较高的高校论

坛之一。

惠州学院西湖论坛作为广东省惠州学院建站最早的、学生服务完善的学生社区,是以惠州学院校友和学生

为服务对象,立足校园学习生活、校园文化的推广及交流的高校论坛。

惠州学院西湖论坛由惠州学院网络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日常管理完全由在校学生管理。惠州学院西湖论坛

于院学生会、院团委会、VIM联盟等校内各大学生社团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校各项活动的宣

传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各大社团组织活动信息的发布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场所。

惠州学院西湖论坛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欢迎你的到来~

惠大论坛

惠大论坛是惠州学院最大的非官方论坛,同时也是惠州学院人气最旺、影响力最大的论坛。

第二届广东互联网行业大会上获得2010年广东最具影响力十大高校BBS站。

本论坛完全由学生自费建立及维护,自2007年3月建站以来,现在已拥有数以万计的会员,以本校在校生为主,以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为辅,当然还有部分学校的老师,以及社会上关心爱护惠州学院、喜欢惠大论坛的朋友们。

论坛服务范围:校园动态、新生咨询、社团组织合作与推广、校园互助、二手市场、兼职就业、学习交流、灌水交友、影音分享等。

惠大论坛,让身处同一校园的你我不再陌生~

东江学子报

在2005年4月29日,惠州学院中文系成立了新闻社,于2005年7月3日发行第一期《东江学子报》。新闻社邀请中文系新闻专业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招收新闻专业学生作为报社社员。经过几年的发展,《东江学子报》一跃成为惠州市最专业的学生报纸,在惠州学院、乃至全市享有一定的影响力。

2010年,新一届社团干部在院团委及中文系的领导下,在《东江学子报》创刊五周年之际,进行“管理大改革,报纸大改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新闻等各类信息服务,提高了学院校园记者的整体素质,深受领导老师和广大学生读者的欢迎。据统计,2009-2010学年度期间,新闻社通过全社员的努力,共提出创新型建议意见100多条,实际实施创新举措50多项,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创社(刊)5年来,在学院团委及中文系的指导下及广大师生的支持下,历经几代社员的共同努力,《东江学子报》办报水平、质量、规模、声誉今非昔比。版面由黑白到彩色,至今共出版报纸26期。中文系新闻社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社员,他们毕业后就职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南方都市报》、惠州电视台、《惠州日报》、《东江时报》、惠州市广播电台等各地级市媒体以及党政机关等管理策划宣传部门。

《东江学子报》以“办学生自己的报纸”为宗旨,以办“惠州市最专业的学生报纸”为目标,立足校园,放眼校外。为全校约一万五千名师生提供当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校园的要闻大事;以满足学生新闻阅读为已任,给学生带来有效实用的综合性信息。校园、社会关注度逐年提高,直接或间接阅读量达一万人次。

在2010年新生军训期间,受学院领导的委托承办惠州学院2010级新生军训特刊,获得学院领导及广大师生的好评。

《东江学子报》记者深入学生群体报道学生苦恼、走近教职员工拉近师生关系,走进敬老院与老年朋友们亲切交谈、走进市级学术交流会发出学生声音、走近市委书记市长、省长对他们进行零距离采访,走近奥运会,走进省运会,走近亚运会……

《东江学子报》在纸媒体发展的同时,也着重发展网络媒体。在新一届社员的积极探取信息后,建立东江岸论坛,目标是建立一个新的惠州学院成长社区,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分享校内校外新闻、文学、四六级、音乐贴图等资源。目前东江岸论坛所有版块都初步建立起来,尚待全校师生共同将我们的社区完善,服务你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