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82-2式5.56mm匕首枪
释义

82-2式5.56mm匕首枪由刺刀、刺刀体、击锤支架、枪管体、扳机、保险和握把组成,全枪共有49个零件,刺刀有打开和折叠两种形式,打开与折叠均由刺刀卡笋定位,折叠后其刀尖则贴紧握把,携行安全。是国内第一支匕首枪,所以一出世就受到了多方的青睐。该项目荣获1984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在巴黎第4届国际军警器械展览会上,博得了国际上的好评,被誉为该届展览会上最受欢迎的新产品之一。

主要结构及功能

刺刀体全枪的骨架,类似于一般手枪的枪底把,用以容纳、固定各种零件。 击锤支架以一个矩形槽套在刺刀体上,可以沿导轨前后滑动,它与置于其内的击锤一起撞击击针。 击针座固定于刺刀体上,内有3枚击针,分别对准枪管体中的3根枪管。当受到击锤撞击时,任何一枚击针均能灵活地向前击发枪弹底火。 枪管体由3根枪管压入枪管套而成,尾端与击针座贴合,枪管内有6条膛线,以提高弹头飞行的稳定性。 扳机和推杆一起推动击锤支架,完成连续扣发的动作。 保险安装于刀环之中,保险状态时,则锁定扳机以确保安全。 握把是全枪的握持部分,由工程塑料制成,用以包住各运动件,并确保机构正常工作,其前端固定于刀环,后端由尾柄和螺钉固定于击锤簧底座。

作用原理

手握匕首枪,拇指压卡笋螺帽,刺刀自动打开,即可用作匕首。当作为枪使用时,扣压扳机,与其连接的推杆则向后以其端部的滚轮推动击锤支架向后滑动,压缩击锤簧。当扳机达到一定行程时,推杆在其下部斜面的作用下,向上抬起与击锤支架自动解脱,击锤支架在击锤簧作用下向前撞击击针,从而打击枪管体内枪弹底火完成击发。手指松开扳机时,扳机在扳机簧(置于推杆中)作用下,自动复位。第二次扣压扳机时,击锤支架在向后滑动时,置于其内的击锤被击针座上的拨动齿拨转60°,改变了原来的撞击面,使它在第二次撞击时,击中第二枚击针,即每次只能击中一枚击针。如此循环。射完3发弹后,用拇指推动枪管卡笋并使枪口向下,略一抖动即可取下枪管体。装入新枪管体时,应使其与刀环平齐,即保证枪管卡笋确切锁定枪管体,以免射击时弹出。 使用完毕,用拇指向后拨保险使其锁定扳机。按压卡笋螺帽,左手将刺刀折回,松开卡笋螺帽,刺刀即被锁定在握把的左侧,成携行状态。

分解结合

(1)手持握把,按下卡笋螺帽,使刺刀打开,成战斗状态。

(2)用拇指推开枪管卡笋,刀尖向下,抖动枪支,枪管体自行滑出。

(3)左手握枪,右手用螺丝刀逆时针方向拧出螺钉,取下尾柄。

(4)左手握住刀环,右手拉出握把。

以上不完全分解供维护、保养之用。

(5)压缩击锤簧取出击锤簧底座,继而取下击锤簧。

逆时针方向拧下卡笋螺帽,取下刺刀卡笋,即可取下刺刀和跳刀器。

结合则按反顺序行之。

结构特点

枪管体由3根枪管压入枪管套而成一个整体,并兼作枪的弹匣。其结构简化,携行使用方便柱形击锤设计独特,3个撞击平面依次交叉60°,每次只能有一个面起作用。而且可连续扣动,如有击不响的情况出现,则可继续扣击下一发枪弹,起到类似转轮手枪的作用。击发能量由每次扣压扳机压缩击锤簧而产生,所以不会产生偶发现象,确保了使用安全。试验表明,该枪自1.2m高处自由落下,不会走火,且仍可自如使用。整体结构紧凑,密封性好,使用安全可靠。研制中,经高温(50°C)、低温(-40°C)、浸水(在清水中放0.5h)试验,射击均无故障。在常温试验中,实际射击寿命已超过指标要求,达到1500发以上。

由于82-2式匕首枪具有上述诸多特点,又是国内第一支匕首枪,所以一出世就受到了多方的青睐。该项目荣获1984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在巴黎第4届国际军警器械展览会上,博得了国际上的好评,被誉为该届展览会上最受欢迎的新产品之一。

但是,和其他新产品一样,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枪管短,初速变化较大,加上扣扳机用力方向不太理想、扳机力偏大,所以对射击精度有所影响。虽如此,匕首枪仍不失为一个富有创造性、实用性的好产品,其设计思想和巧妙的结构安排也将给人以启迪。

主要诸元

口径 5.6mm

击发方式 击锤式

初速 140m/s

射击寿命 600发

有效射程 5~8m

故障率 0.3%

全枪长 265mm/150mm (折叠)

精度 R100 10cm

全枪质量 330g

威力击穿 5m处 8.5mm厚 松木板

击穿5m处 棉衣内的40mm厚肥皂

击不穿1mm厚铝板

配用枪弹 5.6mm 运动短弹

扳机力 40~50N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4 23: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