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灰纹鹟 |
释义 | 灰纹鹟体型略小(14厘米)的褐灰色鹟。眼圈白,下体白,胸及两胁满布深灰色纵纹。额具一狭窄的白色横带,并具狭窄的白色翼斑。翼长,几至尾端。较乌鹟而无半颈环,较斑鹟体小且胸部多纵纹。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简介中文学名:灰纹鹟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鹟科 中文属名:鹟属 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Muscicapa griseisticta 英文名:Grey-streaked Flycatcher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winhoe,1861 形态特征叫声据称是响亮悦耳的chipee, tee-tee声。繁殖于东北亚;冬季迁徙至婆罗洲、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新几内亚。不常见。繁殖于中国极东北部的落叶林,但迁徙经华东、华中及华南和台湾。性惧生,栖于密林、开阔森林及林缘,甚至在城市公园的溪流附近。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繁殖繁殖方式 卵生。 繁殖于东北亚;冬季迁徙至婆罗洲、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新几内亚。不常见。繁殖于中国极东北部的落叶林,但迁徙经华东、华中及华南和台湾。性惧生,栖于密林、开阔森林及林缘,甚至在城市公园的溪流附近。 习性性惧生,栖于密林、开阔森林及林缘,甚至在城市公园的溪流附近。繁殖于中国极东北部的落叶林,但迁徙经华东、华中及华南和台湾。冬季迁徙至婆罗洲、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新几内亚。 分布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冬季迁徙至婆罗洲、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及新几内亚。 中国主要分布省份: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四川、甘肃、台湾、香港。 分布状况:不常见。繁殖于中国极东北部的落叶林,但迁徙经华东、华中及华南和台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