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灰绿金刚鹦鹉 |
释义 | 灰绿金刚鹦鹉(学名:Anodorhynchus glaucus)产于美洲热带地区,是色彩最漂亮、体型最大的鹦鹉之一,尾极长,属大型攀禽。食谱由许多果实和花朵组成,食量大,有力的喙可将坚果啄开,用钝舌吸出果肉。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在河岸的洞里筑巢。此物种现时为IUCN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并且列于《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严禁进行交易。 中文名称:灰绿金刚鹦鹉 外文名称:Glaucous Macaw 别称:浅蓝绿金刚鹦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族:金刚鹦鹉族 属:Anodorhynchus 拉丁学名:Anodorhynchus glaucus 命名时间:Vieillot, 1816 外形特征灰绿金刚鹦鹉身长约70厘米,鸟体为浅蓝绿色,头部呈灰色,鸟喙为黑色,眼睛外围有黄色的眼圈,下鸟喙边缘镶有半月形的黄色裸皮。 灰绿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glaucus)是南美洲的一种金刚鹦鹉,该品种与紫蓝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s)及青蓝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leari)非常相似。 生活习性喜爱活动于开阔的树林里,避开终年潮湿的森林,爱栖息于有丰富核果的棕榈树林中,通常成对或集小群活动。 在野生条件下和紫蓝金刚鹦鹉一样,喜欢棕榈树的坚硬种子,而灰绿金刚鹦鹉特别偏好一种名为Yatay棕榈树(Syagrus yatay)的种子。此外,树上成熟或是未成熟的果实、浆果和蔬菜也都是该鹦鹉的次要食物。 繁殖速度很慢,一对鹦鹉每年只生产1-2枚卵。巢建在树洞或其他鸟类的洞穴里。 分布范围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种群现状此品种以往栖身于阿根廷北部、巴拉圭南部、乌拉圭东北部及巴西。在19世纪,因为捕捉活动及生境被破坏,灰绿金刚鹦鹉变得非常稀有。于20世纪,只录得2个可信的野外发现纪录。1990年代,鸟类学家前往巴拉圭南部考察,但没有发现任何此品种依然存在的证据。 除着农业发展,棕榈树被大肆砍伐导致生境地减少。其夺目的外表及庞大的体型使其成为猎人主要捕捉的目标,即使雏鸟亦被捕捉卖到宠物市场去。 世界上人工饲养的最后一只已知的灰绿金刚鹦鹉,在1938年死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动物园,剩下仅存的只有阿根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具风干标本。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极危(CR)。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