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灰卷尾海南亚种
释义

灰卷尾海南亚种(学名:Dicrurus leucophaeus innexus)是雀形目卷尾科的鸟类。体形中等,嘴形强健侧扁,嘴峰稍曲,先端具钩,嘴须存在。鼻孔为垂羽悬掩。初级飞羽10枚,一般翅形长而稍尖。尾长而呈叉状,尾羽10枚,上有不明显的浅黑色横纹。跗蹠短而强健,前缘具盾状鳞。全身暗灰色,鼻孔处的宽度与厚度几相等;食物以昆虫为主,多站在高树顶上等待飞虫的到来,见有飞虫由附近飞过,就很快的由栖息处向下直飞,掠捕后又突然转折向上,再飞回原处,形似U字形。主要以昆虫为食,如蝽象、白蚁和松毛虫,也吃植物种子。分布于中国海南。

中文学名:灰卷尾海南亚种

拉丁学名:Dicrurus leucophaeus innexus

二名法:Dicrurus innex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卷尾科

属:卷尾属

种:灰卷尾

亚种:灰卷尾海南亚种

命名时间:Swinhoe, 1870

外形特征

灰卷尾海南亚种雄性成鸟(繁殖羽):上体羽色呈深灰黑色,但个别标本呈烟灰色;前额基部黑褐色;上体羽自头顶、背部至尾上覆羽均为深灰黑色;头侧眼先、眼周、脸颊部及耳羽区,形成污白色块斑,并微沾灰色,分界模糊不甚明显;翅初级飞羽、尾羽均黑褐色;下体羽稍浅淡;翅下覆羽和腋羽烟灰色,具浅淡污灰白色羽端缘。

雌性成鸟;酷似雄鸟,羽色稍微暗淡些。

虹膜橙红色;嘴、跗蹠与趾、爪均黑色。

分布范围

仅分布中国海南岛。

生活习性

灰卷尾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村庄附近、河谷或山区。通常成对或单个停留在高大乔木树冠顶端,或山区岩石顶上;也栖于高大杨树顶端枝上;从海拨400—1150米以上山区都有分布。活动于针阔叶混交林和村寨边,成群活动于乔木树冠顶端和林间旷野,飞行时结小群或成对,翻腾于空中追捕空中飞行的昆虫,飞行时而展翅升空,时而闭合双翅,作波浪式滑翔;鸣声粗厉而嘈杂。

食物以昆虫为主,其中有鞘翅类、膜翅类、鳞翅类蛹及幼虫和成虫,这些多是树木、苗圃、果园、农作物为害甚大的有害昆虫。特别在育雏期间,能大量消灭危害甚大的蛹、蛾、幼虫等,对自然界中生物防治、保护作物有重要作用。 偶尔也食植物果实与种子。

生长繁殖

灰卷尾的巢置于阔叶高大乔木树冠岔枝间,距地面约10米以上;灰卷尾繁殖期:在海南岛4-6月间,在华东区则为5-7月间;多数地区一年繁殖一次,6-7月进行;巢构造细致而精巧,呈浅杯状;内壁层是以细枯草、根须、杂草花穗、植物细纤维等编织而成,中间杂以枯干碎叶片;巢的外层由细小树枝、叶柄、树皮碎片组成;巢缘及巢外并覆以伪装与加固物质,如地衣碎片、苔藓、蜘蛛网丝、动物绒毛纤维等。通常产卵3-4枚,卵壳颜色多变异,壳呈乳白、橙粉或粉红色;壳表面杂有灰色、暗棕褐色、褐红色和棕黄色点斑或大小不规则的斑块和渍斑,一般在卵的钝端斑点较密集。卵径为24-26.5mm×17.5-19mm。能见到亲鸟衔食喂育幼雏。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