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爷
释义

简介

黄爷,原名黄守才,字完三(又字英杰),号对泉,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出生于河南偃师市岳滩镇王庄村,自幼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后潜心研读历代治水方略,著有《禹贡注疏大中讲义》、《治河方略》等书。黄守才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是治水济民。古时,由于伊河、洛河和黄河中下游经常泛滥成灾,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志》、《河南府志》、《大清会典》、《黄运两河纪略》以及洛阳、偃师的志书上均记载了他治水的功绩。人们称赞他“功并神禹”、“活河神”。历代清帝都给他追加封号,竟达12个之多。例如:在他谢世74年之后,康熙皇帝封他为“灵佑襄济王”,并祀“金龙四大王”。黄守才死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5年)陈留建庙曰"大王坛",赐名溥仁观。道光十一年五月,加封昭应合起来称为灵佑襄济显惠昭应王。光绪五年(公元1880年)加封为"灵佑襄济显惠赞顺护国普利昭应孚泽绥靖普华宣仁保民诚感黄大王"。

人物生平

黄爷的先祖郡望晋阳,世居洪洞。元朝末年迁居偃师。其父德教,是一位读书人。母刘氏为刘尚志之女。黄守才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腊月十四日,20岁时迎娶杨冲悌之女为妻,生3子:长子起云,次子起龙,三子起鸾。黄守才自幼父母俱逝,由舅父刘氏抚育成人。舅父是个船工,一方面令其洗练水性,操持船务;一方面严格督责他读书。黄守才天子聪慧,颖睿敏思,潜心研读历代治水方略。15岁时往登封嵩阳书院寻访程夫子遗书,研究《禹贡》中的治水之道。虽家道不富,但能勤学不辍,40年后于书无所不通。许多读书人求他讲解经义,他都能开发大义,显微阐幽,许多是释家都没有讲到的,各地来求教的屡满户外。黄大王就是这样一个自学成才、学识渊博、誉满桑梓的儒者。黄爷早年以船为业,识水性,懂河理,喜读书,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继承神禹治水大业,谋划治河事务,指导官民开淤泥,通河渠,卷档埽,退水患,利国济民,屡建奇功。《通志》、《河南府志》、《偃师县志》等史志,对黄守才治水济民的功业均有记载。

历史贡献

黄守才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是治水济民。古时,伊河、洛河流域和黄河中下游经常发生水灾,亲眼目睹了河水泛滥给乡邻群众带来的灾难,使他下定决心学习治理河道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掌握了很多科学治水的方法,哪里有水患,只要有人请,他都欣然前往。整个黄河流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治水的功绩,在《通志》、《河南府志》、《大清会典》、《黄运两河纪略》、《洛阳县志》、《偃师县志》等史志书上都有记载。比如:顺治二年,开封金龙口黄河大堤决口,朝廷命重臣工部侍郎堵修,结果耗费银两数万,决口不但未堵住,而且越冲越大。后听说偃师的黄守才在治水上有神奇妙术,就派人去请黄守才,黄守才指派一个叫党柱的得力助手,跳入激流中,以身卷埽堵住决口,数千民工填土,很快就将河堤修复了,党柱却牺牲了。这是书籍上记载的真实事情。然而,民间流传的是:在这里,老百姓忙着堵口,可是水太猛,堵不住,这时,黄大王在空中显灵说:“快去找党将军!”大家听了就四处寻找,不时,正遇一个妇女叫自己的孩子党柱回家吃饭,党柱正跑回家时,被一群人抱走,他们来到河边,把孩子扔进河中说:“党将军!快显一下神手!”只见党柱一伸手,手变得很大恨大,一下子就把缺口堵住了,大家慌忙往决口处填土,很快就将河堤修好了。再例如:明崇祯八年,谷水、洛阳交溢,漂没村舍,洛阳城被淹,洪水几乎淹到了福王府。福王听说偃师黄守才识水性、善治河,就命洛阳县令请黄守才去治理。黄守才查看了谷、洛两河的形势,很快拿出了治理方安。洛阳县令按他的治理,两条河的洪水很快就退下了。福王把黄守才请到福王府,热情款待,留住数十天,才送他回家。临行前,福王还赏他很多银子,黄守才都婉言谢绝,没有收受。像这类传说故事在偃师及其他地方非常之多,广为流传,使得黄守才的形象更为神奇,充满了传奇色彩。

黄守才钻研了《禹贡》中的治水之道,并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治水经验,运用并发展了《禹贡》的治水之道,创作了《禹贡注疏大中讲义》、《洪范九畴九河图》、《治河方略》等书,后遗失。

神话传说

黄守才一生治水的事迹很多,有些已经演绎成传说故事,还有的把传说故事演绎成了神话。

在很早以前,龙门山南一片汪洋。黄河的第九个儿子——伊河,因过于调皮,常常给人们带来灾祸,被佛祖释伽牟尼锁在了水底。后来大禹治水的时候,凿开龙门山,放出了小九龙,它欢腾而下,一路找它的爸爸黄河去了。这就是现在的伊河。从此,小九龙每年夏天都要从栾川的熊耳山九龙洞经嵩县、伊川、偃师去和它爸爸黄河聚会,但他那不安分的本性却给沿河两岸的百姓带来了连年不断的灾难,土地被冲毁,庄稼被淹没,房屋被泡塌。人们衣食无着,难以安身立命,只好背井离乡,到异地谋生。

这天,一群靠水上功夫吃饭的船工正要开船,只见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子快步跑来,要求搭伙。尽管不相识,但讨活命的人谁还能不帮谁一把。他们就一块儿顺水而下,在黄河的风口浪尖上苦度岁月,西上陕西,东下安徽,为无数穷苦逃难的人们送来迎往。有时收下几个钱,大伙认为只有小孩子天真无邪,就交给他收管。他顺手把钱往水里一扔,大伙儿怪他,他笑着像变戏法一样,随手拿只笊篱就把钱从水里捞出来,一文也不少,大伙也就疑疑惑惑地由着他了。这就是后来的黄爷。

转眼到了年底,漂流在外的人们都想回家和亲人团聚,可黄河冰封雪飘,阻断了父母的愿望,妻儿的思念。年三十晚上,一个人忍不住哭出了声,引得大伙一起痛哭起来。小孩子看得鼻子发酸,摇摇头说:“嗨,大家想家,我送大家回去吧。”说完,让大家闭上眼。只听耳边忽忽风响,不大一会儿,一声喝“住”,大家睁开眼一看,已到了东寨墙门外。谁也顾不上多想,就是在梦里,也得先往家跑要紧。

第二天,大年初一早上,人们端着饺子,相互说起此事,还直以为在梦中,可不能人人的梦都一个样啊!人们想起了一直和他们相依为命的小孩子,就到处找,在村西一座草庵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凄凄惨惨,忙上前安慰他,争着让他去自己的家里过年。小孩子说,他是黄河神,因小九龙扰民滋事,让沿河百姓流离失所,痛失家园,玉帝怪他教子无方,把他贬下人间,责令他做好事赎罪。昨晚上他让小九龙送大家回来,小九龙在寨门碰瞎了一只眼睛。玉帝又说他私用神法,惊恐百姓,罚他人间驻身,暂离仙班,为百姓造福。大伙儿以为小孩子说胡话,都不相信。小孩子就说有寨门上撞坏的红灯笼一个为证。大伙跑过去一看,果真如此,再回去找那个小孩子,已不见了。百姓见这孩子能给人们带来祥瑞福气,便给他取一俗名曰黄增瑞。后来人们就在他住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叫“黄爷庙”,年年祭祀,以祀求“黄爷”保四方平安。天津红桥区也有黄爷庙。(如今仍存有香火、庙宇)

黄爷在人间和常人一样娶妻生子,一生做尽善事,修桥补路,扶困济贫,等着玉帝降旨准他重列仙班。到了弥留之际,告诫后人在他死后,无论鼻涕流多长,也不要擦掉,他就能重返天庭,并且黄家后代辈辈出仙。就在黄爷装殓那天,他的小女儿赶来奔丧,见父亲鼻涕太长,不堪入目,忙用袖子擦去。众人拦阻不及,黄爷睁着的两眼溘然闭上,黄家从此再也不出神仙了。

每到夏天,总是黄河先涨,河水倒灌,一直到岳滩、安滩一带,人们都说是黄爷回来啦。接着洛河水也接踵而来,一绿一黄,形成一种极别致的图画,最后伊河一冲而下,人们知道不安分的小九龙要和他爸爸会面,便开始守堤防汛,保护家园。伊河下游两岸的百姓一直视黄爷为神明,“黄爷庙”四季祭祀不断,代代修葺相传。

这只是黄守才后裔叙说的个别部分,其实,黄守才的故事还有很多,民间大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至今,最好的记录就是现存的黄大王故里、黄大王庙、黄爷坟和九龙庙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