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文华 |
释义 |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黄文华(1962年-),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宜丰人。1982年毕业于宜春学院,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生。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6项。有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被国研网全文转载及数个省市自治区政府网站全文转载,1篇被十数家报刊和大中网站全文转载。大多数文章均被学术界广泛引用。现在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任教,已指导硕士毕业生3人,现正指导7名硕士生。 在2003年8月12日的《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学术论文《诚实、信用、诚信》,阐明了作为道德范畴的诚实的非正式制度与作为法律制度的信用制度的交集的诚信制度,既是非正式制度又是正式制度的统一。 陕西中医学院副教授黄文华,男,1963年1月生。89年7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临床医学专业,同年来陕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工作至今,一直在基础部从事《生理学》、《解剖生理学》、《实验动物学》等教学和科研工作,1996年12月晋升为生理学讲师。98年至99年在第四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进修一年。2004年12月晋升为生理学副教授。从2005年3月开始担任生理教研室主任。 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西北医学教育》、《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医学教育版)、《中医教育》、《陕西中医》、《中医药学刊》等杂志发表,《与大学生探讨实验动物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加强中医药院校学生实验动物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验动物学〉教学法探讨》、《中医药实验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动物模型的应用》、《中医药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复制原则和基本要求的理论探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动物模型的意义与评价》等论文1 5篇。其中13篇为第一作者,核心期刊2篇。另外参与编写教材配套用书1本:全国高等自学考试辅导用书《人体解剖生理学》同步练习册,承担感觉器官、内分泌两章编写,约4万字。 国家精神障碍医疗成果一等奖获得者黄文华,国家精神障碍医疗成果一等奖获得者、中华医学会成员、中医类理事,从事精神科专业的临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对精神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尤其在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障碍的治疗上颇有建树,且在解除患者对西药的依赖性、成瘾性方面有较成熟研究,让中医药在治疗精神科疾病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荣誉 曾担任国家心理障碍中心副组长 国家精神障碍医疗成果一等奖获得者 加拿大神经、心理障碍研究基金会中国大陆客座专家 中华医学会成员、中医类理事 ★发表论文 《高电位治疗慢性失眠临床观察》 《利多卡因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观察》等 ★专业造诣 黄主任熟练掌握各类精神疾病的诊疗技术,擅长按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CCMD-3)、美国DSM系统等三个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并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与临床实践完美的结合,综合深入调节大脑神经失衡,对治疗精神科疾病及长年顽疾有深刻的造诣,已为数千名患者解除了病痛,深受患者赞许和业界同行的认可。 2009年,黄主任凭借SX生物基因绪疗法治疗难治性精神病,获国家精神障碍医疗成果一等奖。 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黄文华,男, 1972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大余县。1996年6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江西赣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后分配在赣南文艺学校从事舞蹈教学工作,1996年9月—1997年7月在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在职进修。2002年7月被借入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工作,2003年3月正式调入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从事舞蹈教学工 作;现为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艺术实践中心主任、江西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 科研创作经验和较强的科研、创作实践能力。发表论文数篇,创作和指导的舞蹈作品荣赣获全国各类舞蹈比赛表演金、银、铜奖十余项。曾荣获学校“ 师德师风先进个人”、“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十佳”青年称号、“师德标兵”称号、第十九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文艺晚会 “先进个人”、 “全国校园舞蹈先进工作者” 等嘉奖。 茂名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工作医院 :茂名市人民医院 职 称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疾病 :对重症病人的临床救治和研究有一定造诣。尤其对呼...(详细) 教学职称:副教授 行政职务:副主任 擅 长:对重症病人的临床救治和研究有一定造诣。尤其对呼吸衰竭,重症哮喘,ARDS,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男,1985年毕业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曾在广州呼吸研究所进修ICU及呼吸内科从事ICU的临床教学科研2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重症病人的临床救治和研究有一定造诣,尤其对呼吸衰竭、重症哮喘、ARDS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 基本信息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0年9月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专业: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解剖) 导师层次:硕士生导师 导师类别:学术型 最后学历:2001年6月 第一军医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博士 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人物简介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开展与骨、关节、骨骼肌、肌腱等损伤修复相关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及数字化医学研究。现任中国断层影像解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函审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部“863”高新技术项目评审委员会函审专家组成员、《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音像制作基地专家组成员。曾先后前往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韩国亚洲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玛丽医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进行科研考察和学术交流。 第一作者主持省自然基金团队项目《腹部实质性脏器肿瘤64排CT扫描数据3D及可视化手术研究》,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数字化虚拟人体若干关键技术》、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课题《带锁髓内骨折固定可视化定位系统的应用研究》、市科技局项目《数字化虚拟中国人的数据集构建与海量数据库系统》和《脊柱交通事故伤计算机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为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数字化虚拟中国人的数据集构建与海量数据库系统》及《数字化虚拟人体若干关键技术》主要研究人员,协助完成了国际合作基金(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轿车气囊对儿童脑部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脊柱三维运动图像分析和脊柱器械稳定性的实验研究》课题;参与省科技计划面上项目《颅脑外伤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手术规划与模拟训练》、《脊柱椎弓根器械可视化手术系统的研制》、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课题《骨质疏松椎间骨骨折危险性预测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旋转手法对腰椎内外结构位移和内在应力影响的实时监测研究》、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创伤救治技术与器材的研制开发》。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国外译文11篇。先后获校教学优秀一等奖三次、《人体解剖学课程建设》获第一军医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南方医科大学教学管理二等奖、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教学成果三等奖,并荣获军队三等功1次,先进个人1次,《中国数字化人体数据集的建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编《奇妙的人体世界》及《骨科生物力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教材,副主编《人体解剖学》,参编《中国数字人女性彩色图谱》、《人体断层解剖学》、《中国数字人男性彩色图谱》、《数字人和数字解剖学》,发表教学论文8篇。主持3项教学课题。第一作承担的教学课题有:学校课题《建立数字化虚拟解剖平台实现形态学实验教学重大改革》、《研究生自动化管理系统》、《头部薄层断层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参与完成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人体解剖学现代教育资源库的建立》及全军电化教材制作项目《神奇的人体血管铸型标本及其制作技术》。 科研简介主要研究方向: 1、临床应用解剖 2、数字化医学 学术任职:中国断层影像解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广东省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组函审专家成员、国家科技部“863”高新技术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组函审专家成员、全军音像制作基地专家组成员. 代表论文: 《腹腔动脉CT数据三维重建与相关解剖学研究》. 解剖学杂志, 2009, 32(6):803-5, 824. 《利用Mimics和Freefrom建立翼内、翼外肌三维数字化模型》. 解剖学杂志, 2010,33(2):221-223. 代表学术专著: 1、人体解剖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12月. 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 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年1月. 主要获奖情况: 1、中国数字化人体数据集的建立. 国务院, 国家级,二等奖,2007年12月. 2、应用虚拟人体技术建立数字化人体解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南方医科大学,校级,二等奖,2007年11月. 3、建立虚拟解剖平台实现形态学教学改革.南方医科大学,校级,二等奖 ,2006年10月. 科研课题: 1、腹部实质性脏器肿瘤64排CT扫描数据3D及可视化手术研究, 2006.01-2010.12,广东省自然基金团队项目,35万. 2、脊柱交通事故伤计算机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2005.08-2008.08,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7万. 3、基于数字人体的生理组学研究与应用, 2006.12-2008.12,科技部863计划子课题, 58万.目前可支配总经费:35万 天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黄文华,男,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8年11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有机、有机合成、有机自由基化学。 学习经历:1998年12月,获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 1995年7月,获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 1989年7月,获北京轻工业学院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4年7月-现在,天津大学化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有机和有机合成的研究。 2001年8月-2004年7月,美国伦塞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James P. Ferris教授研究小组博士后,从事核酸化学的研究,模拟prebiotic条件用蒙脱石做催化剂合成RNA并分析其结构。 1999年9月-2001年7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David Crich教授研究小组博士后,从事DNA自由基降解机理的研究,合成一些核苷酸然后用核磁跟踪其4’-位自由基的降解途径。 代表性论文与著作:[1] 黄文华,潘光明。改良法合成两个含硅芳香二酸酐。化学试剂 1998, 20, 54-55. [2] Wen-Hua Huang, Yao-Zeng Huang and Li-Xin Dai. Tellurium-zinc exchange between organotelluronium salts and diethylzinc-reaction of the in situ generated mixed diorganozinc with carbonyl compounds.Tetrahedron Lett. 1998, 39, 6953-6956. [3] David Crich and Wenhua Huang. Dynamics of alkene radical cation/phosphate anion pair formation from nucleotide C4' radicals. The DNA/RNA paradox revisited. J. Am. Chem. Soc. 2001, 123, 9239-9245. 讲授主要课程:《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有机实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