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其弼 |
释义 | 人物简介黄其弼1904年出生,湖南省长沙县人。祖遗田产每年可收谷30余石,逐年递减。有兄弟姐妹六人,其弼居长。 学业经历黄其弼1909年入学,先后在洪山国民小学、台田长沙县立第八高小读书。1916年考入长沙青年中学,1918年肄业。1919年父亲辞世,凄惶无依,得姑父鼓励资助,8月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0年3月起先后在都鲁公学、巴黎外国语文学校、米尔工业学校、巴黎大学政经系攻读,习法文,研究政治、经济,因资费不足,间或做工贴补生活费用。1926年自巴黎大学毕业回国。 主要功绩1927年4月,黄赴南京并加入国民党,9月被四川民立大学聘为教授,不久即投身军政工作。1928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第二混成旅政治部上校秘书兼代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倒刘禹九之战,并发动民众收回比利时教堂侵占的国土数十亩。因遭军阀猜忌,于1929年1月被迫辞职赴南京,是年2月起任审计院科员,前后7年,权轻薪薄,多有牢骚。1936年3月改任国民党南京特别市党部委员,加入陈立夫、陈果夫领导的中央俱乐部(C.C)。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南京沦陷,黄退回长沙求职。1938年1月被聘为湖南省地方行政干部学校政治教授,讲授三民主义。11月长沙“文夕大火”,仓促赴重庆,旋被聘为国立西北工学院教授,兼任院长办公室秘书及训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40年2月赴江西任第三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专员,兼专员室主任及战区战地青年招考委员会少将秘书长。1941年5月送家眷还籍,应薛岳之邀任湖南省政府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出巡各县。1943年1月任南县县长,兼第九战区党政战斗指挥部少将指挥官。时值日寇攻湘,南县水陆两路被围,虽率地方武装顽强抵抗,但终因众寡悬殊,县城沦陷,发生“厂窖惨案”,黄几以身殉。逃出后配合正规军收复南县,回任县长,不久南县二度沦陷,遂辞卸县长,在家养病。1944年长沙沦陷,避难湘西。1945年1月任教育部战地青年招考委员会开办的第九战时中学校长。任内经费紧张,补给困难,因学生风潮于11月被解职。闲居年余,生活困窘。1947年1月经赖琏介绍赴江西景德镇任建国工程公司木材部副理。1948年6月因工程停顿赋闲在家,直至湖南和平解放。 1949年9月赴北京,10月入华北革大学习,1950年8月毕业。毕业后由中央人事部分配,逐级分发至湖南,次年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曾派赴湘西检查农耕生产,在三自革新工作人员学习班担任政治教员。1953年11月入中南政法学院政治研究班学习,1954年7月毕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