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绿吸蜜鹦鹉 |
释义 | 黄绿吸蜜鹦鹉(学名:Trichoglossus flavoviridis)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中文名称:黄绿吸蜜鹦鹉 外文名称:Yellow and Green Lorikeet、Citrine Lorikeet 别称:黄绿鹦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亚科:吸蜜鹦鹉亚科 属:Trichoglossus 拉丁学名:Trichoglossus flavoviridis 命名时间:Wallace, 1863 外形特征黄绿吸蜜鹦鹉身长依照不同亚种分别为18到21公分,体重80-95克不等。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额和头顶为橄榄黄色;耳羽、脸颊、下巴为深绿色,每片羽毛均有黄色的滚边;颈部弯曲的地方为棕色;喉咙、胸部和腹部为黄色,每片羽毛均带有深绿色滚边;翅膀内侧覆羽和尾巴内侧覆羽为黄绿色;鸟喙橘色,虹膜橙黄色。幼鸟体色偏绿。 分布范围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生活习性黄绿吸蜜鹦鹉主要栖息于浓密的山区森林、森林边缘地区、介于500米到2000米之间部分开垦过的区域。它们在繁殖季大多成对或是以小群体活动,会和同属中的华丽吸蜜鹦鹉(Trichoglossus ornatus)一起集结于低纬度森林边缘地带,于花朵盛开的树木上觅食;在浓密的林叶间活动相当难以被察觉,因为它们的体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如果被惊扰会整群飞起,并且伴随刺耳的尖叫声。黄绿吸蜜鹦鹉主要以花蜜、花朵、水果、昆虫和种子为食。 生长繁殖人工饲养,可以提供30×20×35公分的厚木巢箱。它们一次会产下2枚卵,孵化期23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8-10周。 亚种分布(2种) 1.Trichoglossus flavoviridis meyeri 分布于苏拉威西岛。 2.Trichoglossus flavoviridis flavoviridis 分布于苏拉岛。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