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龙寺 |
释义 | 黄龙寺风景名胜区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主景区黄龙寺离松潘县城56公里。景区由黄龙寺、单尼沟、雪山梁、雪宝顶、丹云峡等景点组成,面积700平方公里。黄龙寺景区是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九寨沟同时列为世界人类自然遗产。景区以其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而蜚声中外,被誉为“人间瑶池”。 四川松潘黄龙寺景区简介黄龙寺风景名胜区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主景区黄龙寺离松潘县城56公里。景区由黄龙寺、单尼沟、雪山梁、雪宝顶、丹云峡等景点组成,面积700平方公里。黄龙寺景区是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九寨沟同时列为世界人类自然遗产。景区以其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而蜚声中外,被誉为“人间瑶池”。黄龙寺主景区长75公里,海拔3000-3558米,乳黄色的长坡上,薜萝丛生,花木竞秀,碧水清泉,漫台滚泻,形成千百块迂回周折、层层嵌砌的彩池。彩池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深浅不一,澄净无尘,随周围景色变化和阳光反射角度的不同,呈现出各种奇幻的色彩,艳丽奇绝。区内有迎宾池、飞瀑流辉、洗身洞、金沙铺地等景点。除主景区外,还有单尼沟景区。主要景点有二道海、扎嘎瀑布等,以原始森林、飞瀑流泉为特色。雪山梁是去黄龙寺途中的一处重要景点;雪宝顶是全景区的最高峰,海拔5588米,山中有四大海子,是登山滑雪的场所;丹云峡集中表现峡谷风光,植被极好。 每年农历6月15日,在黄龙后寺举办庙会,各方民众聚集,热闹非凡,有“帐篷分布如连营,羌歌氐舞杂喧嗔”的描述。 名称由来关黄龙的得名有2种说法,一是景以寺名,当地有一座黄龙寺,而黄龙寺又由社的名字而得来,据称夏禹治水至茂州,黄龙为其负舟导江,后人因而立庙祭祀,故称黄龙寺。治水成功,黄龙舍弃龙宫,甘居此地美化人间,造就了这“人间瑶池”--黄龙寺风景区。另一说法则是黄龙主景是一条从山顶逶迤而来的黄色钙华堆集体,上面彩池层层叠叠,登高远望,酷似一条五彩斑谰的金色巨龙自皑皑雪峰、莽莽丛林腾空而起。 寺内景观据《松潘县志》载:“黄龙寺,明兵马使马朝觐建,亦名雪山寺,相传黄龙真人养道于此,故名。有前中后三寺,殿阁相望,各距五里。”沟内原有前、中、后三座寺庙,前寺现仅存遗址;中寺共五殿,占地约5100平方米,现存观音殿及殿内十作罗汉塑像位于黄龙沟尽头海拔3558米地2100平方米,庙宇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相传黄龙助禹治水有功,后人为祭祀而在此修庙立碑。另一说是因黄龙在此修道成仙而修黄龙寺。现寺内正殿塑有身披玄色道袍、神态安详的黄龙真人座像。距后寺背面不到100米,有一龙王庙。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为黄龙寺庙会。届时,藏、羌、回、汉各族群众便携带帐篷、炊具、食品来此赶会。人们登山饱尝大自然美景,祈祷吉祥和丰收,青年男女更在这里相互倾诉爱慕之情。黄龙庙会已成为各族群众团结友爱的盛会。黄龙中寺建筑占地约500平方米。属佛教寺亩,为单檐歇山式造型,古朴雄伟。原有五殿,分别为灵官殿、弥勒殿、天王殿、大佛殿、观音殿,现仅存观音殿及十八罗汉塑像。近年已修聋一新。殿内有茶水、仪器以及旅游纪念品等供应。黄龙寺周围的群山,青翠起伏,又称藏龙山。白雪皑皑、玉嶂参天的玉翠山和顶峰雪宝顶,雄踞于黄龙之上。雪宝顶上有发育良好的冰川地貌。 寺庙布局黄龙寺的布局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宇宙观黄龙寺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所蕴涵的空间意识模糊变幻,这与中国天人合一、阴阳转化的宇宙观有深层联系。“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空间与时间的无限,即为宇宙。“宇”字本意为房檐,无限之宇,当然则以天地为庐。这个宇宙观,把天地拉近人心,人与自然融合相亲。“以天地为庐”的观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易·乾卦·文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乐记·乐论篇》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一大调和,那么艺术———“乐”,就应该体现这一调和。所以,中国寺庙建筑群才会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间,它并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纳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于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正是天人合一的体现,这就是中国的寺庙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故。 寺庙文化黄龙寺--中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仅仅与佛教一家有关。但在佛教中,寺庙就有许多种称谓: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如白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庙。还有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开门,三面开凿小龛,供僧人在龛内坐地修行;一种为支提窟,山洞面积较大,洞中靠后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会拜佛。在蒙古语中称“寺”为“召”。如大召、五当召等。另外,有称之为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等. 在道教中,寺庙的称谓也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又称为“庐”、“靖”、也称为静宝。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北周武帝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其它还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儒家则称之为“庙”、“宫”、“坛”,如孔庙、文庙,雍和宫,天坛等。伊斯兰教称之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称之为“教堂”。在原始或民间中,称之为“庙”、“祠”,如旧时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叫太庙、中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岱庙等。如祖庙、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有武侯祠、韩文公祠等. 黄龙寺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乃当之不愧。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同时,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入寺须知入寺须知,佛教最讲规矩,出家人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讲究行住坐卧不离法度。那么居士与游人香客进入道场,又该遵循一些什么规矩呢?下面罗列几条以供参考:1、入寺:入寺之后,不宜中间行,进退俱当顺着左臂行走,入得殿堂,帽及手杖等物,不可向香案或佛桌上安放;2、礼拜: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所用,外人不可在上礼拜,宜在两旁拜垫上礼拜。凡有人在礼拜,不可从他的前头经过;3、阅经: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书,宜从容翻阅。须先净手,端身正坐放案上阅读,不可放置膝上,更不得亵渎;4、见僧人:凡见僧人,宜合掌称法师或师傅,向他礼拜时,他若说一拜,不必强行多拜。在殿堂见僧人,宜先礼佛,然后再说顶礼师傅,作礼时亦当面向佛像顶礼;5、法器:寺中磬、木鱼、钟鼓等法器为龙天眼目,不可擅自嬉戏敲打,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动;6、听经:殿堂若有法师讲经,宜随众礼拜入座,以恭敬心听闻。不得向熟人打招呼,不得起坐不定,闲谈嬉笑,影响他人。如有事不能听完,但向法师合掌问讯,肃静而退;7、用斋:如在寺院用斋,经客堂同意后,闻前椎随众徐徐进入斋堂,宜坐于僧众之下坐或后排,不得语笑喧哗,不得翘腿而坐;8、会客:若需会见在寺院中熟悉的师傅或居士,宜去客堂向知客师秉白,待知客通知后方可与熟人会见交谈,不可自作主张进入僧人寮房或客房。 门票及游览时间黄龙全程游览时间3-4小时,门票110元。由于黄龙海拔较高(黄龙沟的海拔从3100到3500米),距离较长,全由人双脚行,所以一般的人要想游览完黄龙会景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往往会产生呼吸上的困难及高山反应,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每年4月至11月为游览黄龙的最佳时间,其余时间由于冬季将停止开放。 交通1、汽车:从成都及九寨沟到黄龙均很方便,在川主寺下车,然后换乘当地车前往,但要注意,每年11月到次年三月由于大雪封山的原因,不能前往。川主寺至黄龙的39公里路面现已全面整改为宽9米和全柏油路面的二级路面,并于2001年7月通车。以后可能还有修索道的计划,相信黄龙的路况会越来越好。 2、飞机:九黄机场已于2003年9月28日开通,所以可乘飞机到九黄机场(位于川主寺镇),机场距黄龙43公理,旅游季节(4-11月)从机场均有直达班车前往黄龙。车票价格为单程23元人民币。 江西庐山黄龙寺坐落于庐山玉屏峰麓。所在踞庐山之中,前对天王峰,后枕玉屏峰,西为赐经亭,下临大溪。寺宇为“万山环抱,松杉碧绕”,修篁蔽日,景色奇幽,“居然胜地”。相传早在晋代,释昙诜在此修持,并栽下2株婆娑宝树、1株银杏。庐山黄龙寺系明代僧人释彻空于万历年间(1573—1620)肇建的。相传,当年释彻空云游至玉屏峰下,目睹这里“山势环拥”,丛林茂密,清潭飞瀑,风景幽邃,即“心爱之”,并有住下弘法之愿。但当时看到山麓之中,千鹿成群,游嬉其中,不可接近,有碍建寺。当即默念祈祷“此间于我有缘,群鹿为徙”。次日,释彻空再往探看,果如所愿,“不见鹿踪”。于是,释彻空就地殊茅立寺。初以此处曾是群鹿出没之处,山野空旷,名之“鹿野”。 江西修水黄龙寺修水黄龙古刹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幕阜山东麓,修水县西北区黄龙村境内,宋代为江南佛教四大丛林之一,是中国佛教禅宗黄龙宗发源地,1987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刹始建于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为超慧祖师所创。超慧至黄龙观止而言曰:“凝三山之灵秀,蓄九泉之源流,九关十三锁,真佛境也。”遂建黄龙寺。据僧谱所载,此寺初建时,一进九重,规模宏大。建有韦陀殿、天王殿、钟鼓楼、金刚殿、大雄宝殿等殿宇,气魄雄伟。至清末民初及十年文革浩劫期间,寺院最后惨遭破坏,古树被砍到,寺庙被焚烧,神钟被砸烂,佛像被推翻。几经兴衰的黄龙寺,至1994年,本县出家多年的比丘尼——仁玉、惟白母女俩为弘扬家乡佛法,随缘回乡住寺,使沉睡多年的黄龙寺重新点燃了香火。并将古寺尚存的遗址东方丈、祖师堂等得到了修复;1996年,上海等地佛门弟子远道捐赠神钟,送来佛像;1998年地方政府协助修通了抵寺公路;近年来寺院住持等筹资又修改了门首河道,回复了古寺地形风水原貌;日本佛教界多次专门派人前来拜谒黄龙祖庭。 黄龙古刹,由于历史悠久,风景别致,吸引历代文人墨客常游此地,如宋代王安石、苏轼、苏澈、黄庭坚、张商英、陆游、万承风、明军师刘伯温、清乾隆等,他们之中并留有摩崖石刻,“灵源”、“黄龙山”、“法窟”、“三关”、“翠云洞”等手迹,并保存完好。而其它遗址(物)因年代久远,历尽沧桑,尚存不多,令人叹息! 浙江缙云黄龙寺黄龙寺,浙南名刹,位于缙云县境内。相传唐末湖州德清施坚实,龙纪初(889)以军功,吴越王钱懈委任官处州刺史。时遂昌卢约已拥兵占领处州,坚实率子约礼、约铨、约言等驻兵缙云,招集义兵,结寨黄龙山相距。施坚实好佛 ,乾宁三年(896)在山中建黄龙寺。天枯四年(907)三月,吴越王钱镪遣子传璩、传罐传璀和施坚实一起攻占温州。五月克处州,卢约战败乱平。不久施坚实辞职,安家于黄龙山下青塘附近。相传他仙游之夜,曾托梦三个儿子曰“当今皇上赏我功,生赠金紫光禄大夫,死封五都伽蓝护法。”儿子们遵父托,遂于寺内塑佃蓝佛像,改寺为护法院。 宋代赵瑞有诗云: 一到黄龙万虑灰,豪吟胜赏喜追陪。 幽兰独秀花香袭,宿雨初收雾气开。 湛湛冰池藏世界,悠悠梵呗隔尘埃。 清风明月无人管,付与纵横石上苔。 文学作品黄龙寺 清·闵麟嗣 万木乱参天,孤峰对铁船。① 客因看画至,寺以伏龙传。 宝笈悲前代,②蒲团坐小年。③ 松花吹不定,半落讲堂边。 【题释】黄龙寺,位于庐山玉屏峰与天王峰之间的山谷中,系明代高僧彻空修建。相传彻空和尚在这里降伏了一条桀骜不驯的黄龙,并修寺镇之,世人便以此传说名寺。其实,黄龙寺的得名与佛教的派系有关,黄龙是南岳临济宗的分支,寺以派别名称命名,故称黄龙寺。原寺是一座宫殿式建筑。寺内建有“毗庐阁”,阁中藏有金毗庐像、绕殿应真大铜士、锦袱、牙千、方涌如意等珍贵文物。殿内地面原有大石突出,扣之有声,和尚称之为“龙眼石”。寺下有“三宝树”、乌龙潭、黄龙潭。寺后山上有赐经亭。 【作者简介】闵麟嗣(公元1628~1704年),字宾连。安微歙县人。著名明末清初学者、旅行家。他喜爱山水,写过许多关于游历的诗。描写庐山的诗尤为脍炙人口。著有《卧雪诗草》。 【说明】诗中“客因看画至,寺以伏龙传”句,指明万历年间,明神宗的母亲肃太后赐给黄龙寺水墨罗汉13幅,唐代铜质佛头1只和明文以简的《富春山图》2帧后,黄龙寺顿时名声大震。这两句诗,就是对该寺当时人潮如涌盛况的描绘。 【注释】①铁船:指位于庐山西部的铁船峰。因峰形似一铁船而得名。②笈(jí级):书箱。③蒲团:用蒲草编织的坐垫,形状有圆、方、长方、菱形等。圆形的称蒲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