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烈 |
释义 | 1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黄烈(1924.12-2006.7.29)字治平,湖北汉川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1949年至1954年任共青团江西省委干事,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秘书处工作,任郭沫若先生秘书兼学术助手。195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后被评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历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黄烈先生致力于推动魏晋南北朝史学术研究的发展,为建立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因此被推举为首任学会会长,在此期间,他团结国内外学界同仁为推进研究,繁荣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离任学会会长之后任学会顾问。 黄烈先生一生从事历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的逝世是魏晋南北朝史学界的损失和不幸,在此,我们把他的科研成果列举如下,以示怀念。 黄烈先生生前出版了专著《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受到了学界的高度评价;参加了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撰写工作,此书获得了历史研究所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负责《郭沫若全集·历史编》(1——8卷)的编辑出版;为整理出版其先父、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的遗著倾注了大量心血,整理黄文弼遗稿《西北史地论丛》等4种。此外还发表了大量的有价值、有分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主要有:《释汉简中有关汉代社会性质诸例》(历史研究1957年第六期)、《关于〈史记〉三家注的关系问题》(文史哲1958年第四期)、《五胡汉化与五胡政权的关系》(历史研究1963年第三期)、《评〈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上册》(与人合写)(历史研究1964年第四期)、《有关氐族来源和形成的一些问题》(历史研究1965年第二期)、《关于前秦政权的民族性质及其对东晋战争性质问题》(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一期)、《论郭老治史的创新精神》(人民日报1985年5月26日)、《略论吐鲁番出土的“道教符录”》(文物1981年第一期)、《民族融合与淝水之战》(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四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与内地的关系》(魏晋隋唐史论集第一辑)、《北凉史上的几个问题》(中国古代史论丛1982年第一期)、《郭沫若在史学上的贡献》(人民日报1983年8月29日)、《拓跋鲜卑早期国家的形成》(魏晋隋唐史论集第二辑)、《黄文弼传略》(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三期)、《魏晋南北朝民族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历史研究1985年第三期)、《略论魏晋南北朝民族色彩的战争问题》(光明日报1985年1月)、《略谈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关系》(文史知识1986年第十一期)、《南北朝时期道教西传高昌试探》(魏晋南北朝史研究1986年第三期)。 2 原广东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黄烈(1923.10-)男,广东省惠来县人。汉族。高级讲师。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1951年—1986年在潮州农校担任《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师、讲师、高级讲师共36年,1987年退休。为潮汕的农业教育、植物保护工作的提高和普及做了大量工作。曾任汕头市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潮安县及潮州市政协委员、汕头市科协委员等职务,是中国农学会会员。 3 全国体育运动开拓者1938年12月,黄烈被调到抗大总校三大队二分队,不久就当了班长。在瓦窑堡开荒种地时,由于他吃苦耐劳、以身作则,所在班被评为模范班,自己也被评为劳动英雄。党组织的教育加上个人的努力,他在政治上进步很快,于1939年加人了中国共产党。 革命队伍历来重视人尽其才,黄烈一到抗大总校就被选为学员队的体育委员和篮球队队长,所学专业有了用武之地。当时第二战区是比邻,校领导派他带队比赛,他们本着搞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对方打成了平局,双方握手言和,皆大欢喜。告别时,第二战区的篮球队在路旁列队欢送,一场球赛搭起了共同抗战的桥梁,一时传为佳话。 1940年元旦,抗大副校长罗瑞卿率文工团和球队前往河北平山县,给贺龙所在的八路军120师拜年。黄烈当时已是总校篮球队和排球队的主力队员。在1月2日举行的篮球比赛中,他以精湛的球艺、勇猛的作风赢得了观众不断的鼓掌喝彩。比赛结束后,贺师长对罗瑞卿说:“你把黄烈留给我好不好?”罗瑞卿当即答应。 号称“战斗”名副其实 时隔不久,黄烈被认命为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宣传部文体干事,这是该师首次编配专职干部负责体育工作。他在司政机关拉起了一支业余篮球队,贺龙经常来看他们打球。那时有些队员欢喜在球场上玩花样表现自己,黄烈也是这样。一次打球,他为了显示自己是知识分子,就用英语喊口令。事后,贺师长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哨子吹得不错,但不能讲英语,这样大家听不懂。”贺师长还和队员说,我们打球不是为自己痛快,是为了锻炼身体,使自己能适应各种各样的艰苦环境,也是为了培养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不怕艰苦、严守纪律、机智灵活的战斗作风。黄烈觉得贺师长讲话很和气,于是就请贺师长给球队起个名字。贺师长说:“红军有过‘战斗队’‘战斗剧社’,八路军嘛,还是要战斗,这个球队就叫‘战斗篮球队’吧”此后,活跃在敌后的战斗篮球队很快就远近闻名了。 1941年1月,120师为了开展体育活动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决定利用作战间隙举办体育骨干培训队,任命26岁的黄烈为队长。体训队只有一名武术教员,黄烈和副队长江含不仅负责组织工作,还要担当球类、游泳、体操、体育游戏。运动场建筑以及各项竞赛规则的教学任务。他白天上课,晚上在油灯下加夜班,7个月编写出7本系统性、规范性、实用性都很强的部队体育教材。在战争环境中进行体育教学,战场也是课堂。有一天,1000多名日军包围了驻河涌县齐会村的我军某营,贺龙指挥两个团对敌人实施了反包围。司令部驻地大朱村离齐会村只有三里路,贺师长叫黄烈照常组织打球,自己坐在球场旁,边看边指点。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烟尘弥漫。贺师长掉掉身上的尘土,挥手笑道:“没关系,继续打,我们有715团、716团在前面,天一黑我们就去收拾它。”镇定自若的英雄气概使大家倍受鼓舞,球打得更热火了。黄昏时分,我军发起猛烈反击,一举歼敌700多。 承蒙奖掖永远不忘 1941年,名气越来越大的“战斗篮球队”奉命去延安作表演,步经绥德时,359旅王震旅长安排他们和绥德地区师范学院进行一场篮球比赛。当地因受国民党反动宣传影响较深,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八路打球非输不可。球赛前,球场周围人山人海。看见“战斗队”里有的队员光着脚上场,这引起人们的好奇与猜测。可一开球,“战斗队”闪电般的进攻就如人无人之境,铁盾般的防守又令对方一筹莫展。在以108比15的悬殊比分获胜后,“战斗队”队员们的脸上没有一点胜者的神气,反倒主动向对方征求意见,并告知哪些打法需要改进。群众看在眼里,人心向背顿然明朗,纷纷议论说,八路军打仗打球都是好手,文武兼备气量大,共产党身上寄托着抗战胜利的希望。 1940年10月,延安体育名誉会长李富春同志要“战斗队”去延安表演,朱德、陈云等领导同志也在百忙之中抽空观看了比赛。由于准备充分,“战斗队”取得了全面胜利。比赛结束后,朱总司令特邀“战斗队”全体队员共进晚餐;临别时,他又赠给全体队员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疆场勇士,球场健儿”。更使黄烈难忘的是:1942年9月,在延安体育运动大会闭幕后,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战斗篮球队”的全体成员,与他们亲切交谈,并说自己每天看报时总要看看体育消息,称赞他们打得很好。这是比冠军不知高多少倍的荣誉和奖赏。 黄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奋斗在绿茵场上,在他从事体育工作47年之际,党和国家授予他一枚“全国体育运动的开拓者”勋章,以表彰他的卓著功绩。 4 原台湾台南防守区中将副司令官黄烈,人名。有中将副司令 黄烈,有植物学家 黄烈,有历史学家黄烈,还有军事体育家黄烈。 黄烈(1911-)浙江诸暨人,1930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后任台湾台南防守区中将副司令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