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江林村 |
释义 | 黄江林村位于四川省宜宾县安边镇,金沙江北岸,距里宜宾市区20公里,县城柏溪7公里,向家坝水电站12公里,海拔350一624米,幅员面积7.2平万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人口553户1963人。日前,该村支部书记任玖龙对笔者说,我们村东临县城柏溪、西靠向家坝水电站、北接高捷工业园区,处于“金三角”地带,这个优越的地理条件给我们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崛起了致富的希望。 (一)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早在1990年,黄江林村由于交通闭塞,群众生产、生活物资和农副产品进出难,全村农业产值仅7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25元。1991年,黄江林村两委组织群众动工修建村道和社道,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投钱、投粮食、投土地,到1997年的时候,该村基本实现了社社通。尽管毛路修通了,但是路面很烂,无法达到晴雨畅通,老百姓出行、出售农副产品仍然没有解脱肩挑背磨的境况。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黄江林村两委想了许多办法都无济于事。2000年,黄江林村两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出让客运权,引资修路。这一想法一公诸于世,立即引来了柏溪镇长江村村民杨明金投入资金35万余元,把黄江林村村道整治为晴雨畅通的片石路,并跑起了班车。现在,到黄江林村的班车一天有10多个班次在营运,票价也只需几元钱。 路通了,解决了村民们肩挑背磨的境况,村民们把猪、鸡、鸭、粮食等大量的农副产品运出去卖,用卖来的钱修起了一座座舒适漂亮的小楼房。由于路通了,车辆进出方便,运费也就下降了,群众每修一座小楼房(一楼一底)就要节约资金近7000元。同时,由于路通了,黄江林村两委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在荔枝、共和等6个村民小组大力发展种植茶叶,引进了安边镇火焰村村民陈国军,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投资150万余元,建了“宜宾寒冬春茶叶公司”。 目前,黄江林村正在硬化村道,预计今年7月份,该村9个村民小组中就有7个组能通上水泥路。为了确保村道硬化的质量,该村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宜宾树高建筑有限公司、四川宏山建筑有限公司、南溪环保建筑有限公司参加了竞争,最后,宜宾树高建筑有限公司以全额垫资的形式中标。施工中,该村村社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在施工现场监督质量,并协调施工队与占地农户的关系,使村道的硬化得以顺利进行。村道硬化后,该村群众购买生产物资和出售农副产品的运费还要下降10—20%;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该村农民修房造屋的积极性还要进一步高涨;该村种植蔬菜、水果的农户还要进一步增多,而且运这些农副产品去出卖,农民只要自己买个摩托车就可以了。同时,该村还要以开发天益水库为龙头,在天益、天合、天星3个村民小组建农家乐、规模发展种植果树,搞好小旅游开发,进一步结合现有的茶园打造周末休闲生态观光茶园。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让老百姓发家致富。只要老百姓的包包里有了钱,腰杆就硬实,自己也就会自发地想改变生产和生活环境。从2000年初开始,黄江林村党支部、村委会确定了“以产业带动建设、以建设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引进了宜宾寒冬春茶业公司和宜宾满园春名茶公司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村蔬菜、水果等产业的发展,农民收入逐步增加,生活条件逐渐得以改善。 由于黄江林村降雨充沛、土壤肥沃,适合发展茶叶生产。2000年夏,在市、县茶叶站的指导下,该村党支部、村委会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决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茶叶生产,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黄江林村己发展了无性系良种茶园750亩,其中:早白尖五号100亩、福鼎大白茶100亩、福选9号500亩、名选-13150亩。2006年,全村茶叶产量2.5万公斤 (其中优质茶1万公斤),实现产值60万元 (其中优质茶10万元)。预计2007年该村春茶产量7000公斤 (独芽鲜叶),产值29.4万元。目前,黄江林村形成了集名优茶生产、加工、育苗一体的产业模式,茶叶生产成了全村农民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宜宾满园春名茶公司茶叶制作师刘怀强说:“我们公司制作的茶叶品种有碧螺春、灵芽、竹叶青、龙芽、毛峰等,都是名茶,是出国的。” 黄江林村茶叶支柱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群众的收入,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发展,使村容村貌、居家环境有很大改善。全村553户到2006年底,有138户农户安装固定电话,413户农户购置了移动电话,基本实现户户通电话,新建砖混水泥楼房155户。该村共和组村民肖泽现还说,我家种了近1亩地的茶叶,我们忙完了自家的活路,就跑到茶场来打工,用打工挣来的钱和卖自家茶叶的钱改善生活、修建住房。在生产季节,宜宾寒冬春茶业公司和宜宾满园春名茶公司使用该村近100名剩余劳动力。当地农民通过基地务工、土地租金、采摘费等共计实现现金收入可达58万元。2006年,黄江林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363元,预计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3886元。 随着茶叶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该村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装,茶香飘万里,黄江林村旧貌换新颜,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黄江林村党支部、村委会充分利用距县城近的区位优势,抓住向家坝水电站开工建设的有利时机,引导群众发展以蔬菜、水果为重点的种植业,以猪、鸡、鸭、兔为重点的家禽 (畜)养殖业,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促进了全村农民的增收致富。到2006年,全村已发展了蔬菜300亩、水果500亩,今年仅此项人平增收200元以上。同时,黄江林村为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已规划改善茶园道路条件,发展以“农家乐”为重点的观光茶园和观光农业。 种植水果是该村的另一支柱产业,1999年黄江林村开始发展水果种植业,该村天平、天塘2个村民小组现在种有优质梨、樱桃、水蜜桃、釉子等果树260亩。天平组李镇雄是个水果种植大户,他家种有水果8亩多,就是靠经营水果发了家的。现在,他家买了2台中巴车跑起了客运。黄江林村的水果几乎就在林子里就销售了,村民唐树海最多一天卖了700多元。村民们用卖了水果的钱发展小家禽、茶叶等再生产,并修起了新房,天平组65户人家中就有50多户建了一楼一底的楼房,70%的人家修通了入户路,三轮、摩托车、农用车也拥有20多台。 (三) 位于该村的天益水库是一座小二型水库,占地面积近100亩,常年蓄水22万立方,灌溉天益、天合、天星、兴华等组的良田耕地近1000亩。同时,该村还有15口山平塘,其中5口山平塘得到了精修。该村水资源相当丰富,为此,该村着力打造精品稻鱼工程20亩,辐射带动共溪桥、盐井小屋基等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稻鱼工程200—500亩,成立养鱼协会,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该村还以开发天益水库,打造高等级农家乐为平台,争取惠农政策作保障,计划今年完成天合、天星埂子上三个秃头山的优质水果栽培工程250亩,衬托天益水库,使天益水库的开发集观光、垂钓、娱乐、采购休闲为一体。 该村还积极完成水系配套工程,在2006年3月“先教”活动期间,黄江林村得到安边镇党委政府和市县有关部门的支持,投资12万元,群众投工投劳500个,精修水渠1200米,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受益,新增有效灌面1100亩。平时,该村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积极整治病险水库、按计划统一调配水资源,遇到干旱年辰先保人畜、再保种植。现在,全村90%的田都能栽插,人畜饮水也不成问题。 黄江林村在妥善开发水资源的同时,积极争取和引进资金,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2003年,该村争取到国家以工代赈资金和水保资金60万元,在茶园和果园内修建人行道路和水池,新修蓄水池25口、便民人行水泥路8500米,村民便道石板路4500米。宜宾寒冬春茶业公司投资60万元、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和办公大楼。2000年春,黄江林村投资10万元,修建了村办公大楼,结束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办公“打游击”的历史。2006年,该村又争取到上级投资7万元,新修沼气池100口并为部分村民安装了自来水管;引进宜宾树高房地产公司投资10万元,对黄江林村小学校内墙进行粉刷,外墙贴瓷砖,并对学校和村委的会议室办公桌的设施进行更换,改善了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条件和村委的办公条件……这些工作的开展,加强了该村山、水、林、路的综合整治,提高了该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黄江林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铺垫了基础,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冉冉升起。 (四) 黄江林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勤劳务实,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干了许多好事,得到了群众们的好评。该村村民任思莲高兴地说,你看吗,我们村的干部帮我们修了路、修了水渠,使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我们硬是感谢他们。 为了进一步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安边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人管理新农村建设工作,镇上“新农办”工作人员联系到了示范村的每一个组,引导老百姓发展产业经济,进一步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加大了建设新农村的资金投入。同时,安边镇还把镇内有实力的企业安排联系到示范村,帮扶所联系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宜宾县叙州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拥有360多员工的水泥公司,该公司一直帮扶黄江林村,无偿支援水泥修建该村桥栏、捐钱给该村荔枝组修建社道;朝阳电站是安边镇的一个镇属企业,该电站捐赠现金支持黄江林村建设村道和建设村阵地。 黄江林村先后被评为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委市府授予“三五”普法先进单位、县委县政府授予黄江林村“文明村”称号、县委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县“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先进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市、县、镇领导也多次到该村进行现场调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