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河坛
释义

黄河坛全称是“中华黄河坛”,也称为“中华黄河圣坛”,是黄河金岸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青铜峡市,为了礼敬黄河、祭拜黄河、感恩黄河,黄河坛于2010年5月开工建设,2011年4月底建成,总设计是冯钦铎教授。黄河坛长999米,宽200米,建筑面积是6.5万平方米,背靠贺兰山山脉,隔河屹立牛首山,左傍万里黄河臂弯,右依青铜峡峡口。站在黄河圣坛的位置向下望去,眼前的黄河及滩地正好成一个太极八卦图。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感恩母亲河活动中,中华黄河坛首次亮相。

中文名:黄河坛

全名:中华黄河坛或中华黄河圣坛

开工日期:2010年5月

竣工日期:2011年4月

面积:6.5万平方米

地理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青铜峡市

饮水思源感恩报德

奔流不息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黄河独爱宁夏。她用与众不同的柔情,灌溉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宁夏人。常言道饮水思源。作为华夏新天府的塞上江南宁夏,从黄河母亲那里得到的太多太多……在中华黄河坛思恩区,宁夏用气势恢宏的黄河大牌楼、集古今天下文人骚客咏颂黄河名篇的碑林大道、纳五千年华夏历史经典的大型铜浮雕,向世人诉说着黄河母亲的深厚积淀,一展黄河儿女向伟大母亲感恩报德的诚挚心愿。

中华黄河坛牌楼

中华黄河坛牌楼是黄河坛的正门。这个15.8米高,45米跨度的10柱9门特大型牌楼,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青铜牌楼,历史上也闻所未闻,显示了黄河文化博大精深的恢宏气魄。

中华黄河坛牌楼的设计,柱子采用“玉琮”造型;横坊采用青铜器饕餮纹造型;主方顶上设太阳鸟、龙凤呈祥;两个副门顶上分别饰有日、月,以示天地乾坤;主门横匾书写“中华黄河坛”5个大字;太阳门横匾书写“敬天”;月亮门横匾书写“法地”;其背面分别对应书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柱顶为方形,对应方位分别对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之象;柱顶为“望天吼”,又称为“盼君归”,昭示黄河母亲盼望海内外黄河儿女归来。

碑林大道

进入中华黄河坛牌楼,面前是黄河坛三座大道的第一座大道——63米长、54米宽的碑林大道。碑林大道两旁分列着18道铜碑,上面刻有精选了历代吟咏黄河的著名诗篇。在这里,你能看到《诗经·卫风·河广》、《山海经·西次三经》的黄河选句,庄子《秋水》的章句,屈原《九歌·河伯》的诗句,以及自幼学过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咏颂黄河的传世佳作均被收录。

黄河五千年照壁

走过63米长的碑林大道,面前是7.2米长,7.2米高黄河的五千年照壁。从内容上来讲,涵盖中华古代和历代封建王朝主要历史事件、代表人物及所反映的传统文化。“三皇五帝夏周商,五霸七雄闹春秋。秦扫六合惜失鹿,楚忘社稷归炎刘。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争未休。宋辽金元明方立,封建王朝清到头。”一条清晰的历史线路跃然铜壁。

铜浮雕的背面,是黄河五千年大型文字版,按照经、史、子、集传统思路,分为“黄河之水”、“黄河之史”、“黄河之子”、“黄河之坛”4个章节,将黄河五千年历史文化精华,浓缩为一万八千字,展现在世人面前。

思恩牌楼

拾阶而上,青铜制作的思恩牌楼矗立面前。思恩牌楼左右分别镌刻“饮水思源”“感恩报德”,即是“思恩区”主题——展示中华传统的孝道文化,表达报孝母亲河的赤子之情。牌楼两侧分列的麒麟神兽着实夺人眼球。古人云“麒麟显而黄河清,黄河清而圣人出”,源自黄河之吉祥神兽的麒麟,立在牌楼两侧作为守护灵兽再合适不过了。

天健桥 人和桥 地坤桥

穿过牌楼,是一泓呈黄河领域九省地图状的水面。水面上有3座大型九孔拱桥,分别为天健桥、人和桥、地坤桥,天健桥为“龙柱”,人和桥为“十二生肖柱”,地坤桥为“凤柱”,以亦龙凤呈祥,阴阳合泰。

天赐地馈 浑天地动

思恩区设有天赐阁、地馈阁,寓意黄河恩泽乃“天之恩赐”“地之馈赠”,即承大自然之恩典。

天赐阁与地馈阁左右分设浑天仪、地动仪。由此,天赐地馈,浑天地动,遥相呼应。

农耕大道

走出思恩区,我们即将前往的是黄河坛三区的第二区,也是黄河坛所处的区域——礼恩区。连接两区的是99米长、36米宽的农耕大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耕种在黄河边,生活在黄河边。走上农耕大道,二十四节气图腾柱和朝代农章带着我们踏上祖先的脚印。

二十四节气图腾柱

二十四节气图腾柱高达9米,分列道路两旁,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六节气排列。图腾柱选用青铜材料,每根柱顶有表现这个节气的花信风;柱体配有与这个节气相对应地农耕浮雕图;柱底以竹简文字说明。

由于图腾柱上的农耕浮雕图历史上从未有过,专家组精心组织了一批民俗、历史、雕塑、年画的各方面专家,第一次以生动形象的民俗浮雕展示在观众面前,乃历史首创。

朝代农策

农耕大道中央矗立着18面汉白玉石鼓,从远古时代开始,经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土地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上面刻着历朝历代农策赋税,即“朝代农策”,逐一浏览,便可知晓中国农耕赋税徭役的演变过程。

为黄河作注为历史留名

作为农业大国,五千年来我国的历朝历代都以农耕为重。而黄河,则是我国乃至世界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说黄河,不得不说农耕,尤其是黄河农耕文化的历史。在礼恩区,我们可以看到,将我国古代农耕历法二十四节气以民俗浮雕展示的、历史首创的二十四节气图腾柱;可以看到五千年来历代农耕政策变迁;更可以看到首次将六十甲子镇守的黄河坛。所有这些,都在为黄河母亲作注,为中华历史留名。

礼恩牌楼

面前一座高12米、跨度27米的礼恩牌楼告诉我们,该进入礼恩区了。礼恩牌楼选用坊、楼结合的形式,并配有西夏文化元素符号的图案,代表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牌楼左右分立龙马神龟,均高2.7米,取“龙马负图,神龟献书”之传说。牌楼后就是吊足人们胃口、终于揭开神秘面纱的黄河坛。

文华大道

长99米、宽36米的“文华大道”,由十八竹简、朝代文脉两部分组成。

十八竹简

十八竹简右侧分别取自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侧为《道德经》、《山海经》、《水经注》、《孙子兵法》、《黄帝内经》、《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分别以青铜竹简的形式再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序,恣肆汪洋,精彩纷呈,典籍辉煌。

朝代文脉

朝代文脉以“石书”形式展现,分别为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石书展示的不是帝王更替,而是从中华传统文化萌芽开始,每个朝代的传承关系。逐一观之,可知中国传统文化文脉清晰、传承有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黄河坛

黄河坛由方坛和圆坛组成,以应天圆地方之说。方坛边长99.99米,总面积9999平方米,选用方柱头,在东、南、西、北各方位分别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守护。中间圆坛用圆柱头,一层青水,二层青云,三层青龙,代表天地之间,黄龙腾飞。圆坛设有5条通道,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列位。每个通道上排列12个甲子,共有六十甲子镇守。

黄河鼎 黄河钟 黄河鼓

黄河坛圆坛顶中央精心铸造一青铜大鼎,高6.3米,为“中华黄河鼎”,背面为“司母河”。环顾四周,你会有目不暇接之感,鼎左侧为大禹治水,铸九鼎定九州;鼎右侧为河图洛书;鼎边为朝代更替;鼎扭为龙凤呈祥;鼎上还分别刻有河伯出行、农耕、渔、猎、纺织、哺育、祭祀、战争等8幅黄河农耕图。

在龙脊八面上有八八六十四卦;鼎腿为牛首纹;黄河鼎的底座上刻有铭文,背面有毛泽东手书“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谁藐视黄河,谁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黄河坛方坛右侧为黄河钟,左侧为黄河鼓,取“晨钟暮鼓,钟鼓齐鸣”之意。由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设计的黄河钟选九州之青铜,重9.999吨、高3.6米、口径2.61米,蒲牢高0.54米。饰以“太极”“八卦”“河图”“洛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贺兰山“人物和农庄”岩画等黄河文化吉祥图案,被誉为“黄河第一大钟”。

同根同源民族团结

黄河,是华夏儿女的伟大母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五千年来,她饱经沧桑,无私关爱着九州大地。是她,给了我们生存的能量;是她,给了我们同样的容颜;是她,给了我们凤凰涅槃的民族复兴。来到感恩区,十八竹筒展现着精彩纷呈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脉络;朝代文脉抒写着华夏儿女依偎黄河的演进;感恩牌楼与三大殿满溢着华夏儿女对黄河母亲的感恩之心,凝聚着炎黄子孙的团结奋发之情。

感恩牌楼

走过99米的文华大道,面前是“感恩区”的“大门”——感恩牌楼。这座高12米、跨度27米的牌楼前有黄河铜牛,十八青铜礼器分设左右,陈列铜灯、香炉、香案,上设三大殿,中为“中华人文始祖殿”,塑有“三皇五帝”之圣像;左为“慈孝懿范殿”,塑有女娲、嫘祖、娥皇女英、历代贤母及二十四孝,展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女性之懿范和孝道之楷模;右为百家姓祠堂,为炎黄子孙、中华民族,同祖同宗、同根同源之佐证,民族团结和睦、共同繁荣之象征。寓意“感谢黄河母亲哺乳之恩”。

南车日晷

这两项中国的伟大发明,作为两仪,摆在感恩牌坊广场两侧,指南车定向、日晷定时,共同寓意黄河儿女不忘中国民族方向,定时回家看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