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光升
释义

黄光升(1506-1586年),字明举,号葵峰,明·泉州晋江潘湖垵边临漳人。 累官户刑二尚书,是明代一位倡导教育兴国尊师重教的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水利学家和历史学家,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户部主事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疏,劝说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这班方士的骗术,应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诏命下狱论死。 遭迫害入狱。

宰相徐阶力救海瑞,黄光升则把海瑞上疏比拟儿子骂父,以减轻罪责,并乘机把海瑞留在狱中,营护海瑞甚力(详见《中国历史大辞典》第3681页)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才奏请释放海瑞出狱。世宗死后获释。海瑞隆庆四年曾前往福建晋江潘湖黄光升尚书府拜谒黄光升,以表营护之恩,有潘湖海瑞歇马庙可证及《中国历史大辞典》第3681页有载。其主张和倡导“昔我先皇之有天下也,惟是教学为先”及“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的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思想被刻入泉州府学碑。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特钦赐御匾《尚书允敬承》赠予潘湖临漳黄光升。

万历十四年(1586年)黄光升卒后,黄文简应光升子乔栋、乔棠所请,为作《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行状》中曰“黄生自游庠校时,辄已知景影,公既从宦,强半家居,得陪公杖愦之末奉渠诲,故知公详,谨次公生平行状,文岳大笔采挥焉。”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综述旧《郡志》、《闽书》、黄文简撰《行状》、《道南源委》、新《郡志》、《通志》等有关记述,亦为作《传》。《泉州历史网分段按注如下。

明万历已丑进士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

“黄光升,字明举,别号葵峰,晋江人。父绶,接蔡文庄(蔡清)学派。

光升登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为吏部选人,即明法律、书数、考论、国家掌故。”

明·黄文简《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公讳光升,字明举,明·嘉靖七年戊子(1528年)荐于乡(中举人),越明年已丑(1529年)成进士。” 初授浙江长兴令。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授长兴令,理烦治剧,纪纲肃然。”

明·黄文简《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

“令浙江长兴(县)。

故剧邑也,赋役浩穰,吏缘为奸,又多傅图虚粮,铍输者苦之。公躬自综覆,定输收夤卷,仍下首正之令,俾各以顷亩自实。吏民惮公严明,莫敢隐蔽,瑶赋为之一清。

邑名家贵人善请寄,其百姓故善讼。公屏谢馈遗,以古悬鱼自励,人亦不敢以私谒两造至前,既得情立遣之,有‘讼庭如水’之谣焉。

薄书于余暇,则延诸隽士,为校艺讲业,斌斌多兴起者。

居五年,以治行冠于两浙。”

刑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擢刑科给事中,以艰归。服阕,起兵科。”

明·黄文简《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

“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年)秋,奉圣书征;是冬拜刑科给事中。(在官严诬告、权轻重、详讼词、惩奸慝、省佐证。)

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年),遭母(吴氏)丧归(晋江潘湖)。

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年),免丧还朝,复补兵科。”

浙江按察司佥事、浙江布政司参议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以刚介不阿时相,出为浙江佥事。迁参政,修筑海塘以收水利。”

明·黄文简《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

“时信州(宰辅夏言,江西信州人)柄国方兴,霍尚书韬、郭通候熏互相诋讦。公昌言:‘大臣宜和衷共济,而各分町畦日寻戈战,非所以尊朝廷定国是。’信州(夏言)衔之。

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年),出为浙江按察司佥事,然未几而信州(夏言)归矣!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年),晋浙江布政司参议。信州(夏言)起家还政府 ,道浙东,诸藩臬多逆诸境上,公第遣剌候道而巳。信州(夏言)念前隙,恚甚然,亦不能中也。”

广东按察司副使、四川布政司左参政、广东按察使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

“历广东按察使 。

时海寇为患,光升下令能捕获者,与所获财物,寇遂息。

安南莫正中与莫浤翼争立,败而来归,其酋范氏(范子仪)、潘氏以兵攻钦州,索正中殊急。光升密授主将俞大猷方略,伏兵挫之。二酋奔,浤翼斩之以献,寻率其党听命,安南以安。

已而复有讨定瑶黎及俘新会贼功。”

明·黄文简《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 :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年),晋广东按察司副使。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年),晋四川布政司左参政。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年),晋广东按察使。

公居官皆累阀积资,若循阶而登,少跹躐处,所至率懋声迹。

在浙江职,董水利,力排众议,修筑捍海塘,改竣诸暨泌湖蓄泄,山会萧 (萧山)、诸(诸暨)之水,(山阴、会稽[今绍兴县]、萧山、诸暨)四邑籍不苦甘旱涝,民迄于今德之。(还提倡兴学,编写县志,政绩显著。)

在广东职,巡视海道,兼管市舶。(广东沿海民众有的挟舸入海和夷人互市,时有抢掠;加上不法官吏侵削,“夷市” 课税入库只有十分之一)公檄下滨海,郡邑严干摄之令,诸小民修牢盆业,及诸夷持贷贸易者,为详讥察程缗笄,诸奸猾无得渔猎其间,夷、民均利,军兴赖以饶给。(征得“夷税”十减其六,而课入库银却加倍增长。)

(越南) 交南莫正中与土舍莫宏翼争立,败而来归(到广东避难),逆酋围钦州 (今广西钦州县),索正中殊急。(总督欧阳必进命黄光升速调东莞、新会二县守兵)公密授俞都督( 俞大猷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俞大猷)方略,伏兵海岛连战,大挫之。莫宏冀疑关听命,定秉承袭(明朝廷承认莫宏冀继承王位),交南以安。

它如连山(连岩)崖州之役,部勒诸将士讨定,征黎(瑶黎)殇厥,筑魁而止。事宁,督府奏捷,皆首最公功,顾卒无异擢也。

公居恒语人曰:‘人臣弟以不欺事君,以仁恕驭民,天下奚忧弗治矣。’ 总粤宪尤留意爰书,所平反冤狱甚众。

新会盗陈文伯剽据四出,督府檄公及两兵宪讨平之。诸将领获一贼,乱而绯袍,目为陈文伯也。同事者心动,将上功于督府,公引狄武襄事折之,竟中辍。其不欺类如此。”

四川布政司右布使、左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迁右副都御史,巡按四川。疏止采办丹砂、麸金及匀停水陆邮传,岁省民财数十万。会建三殿,需巨木,市鬻有法,不须加派。”

明·黄文简《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

“嘉靖卅三年甲寅(1554年),晋四川布政司右布使。

嘉靖卅四年乙卯(1555年),晋左使。

嘉靖卅六年丁巳(1557年),晋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

公宦蜀中久,洞晰其民情利病,尝重编全省瑶籍,调适剂量,吏无得以意高下;核秋粮,剩余米,为势豪诡匿者抵免丁粮物料之派,遂永著为挈令。

(世宗崇信道教,笃信方士陶仲文)比开府,会(大享殿、大高元殿等)三殿营建,需钜材蜀中。公酌定郡邑大小、道里远近,给其组输运。诸司期会,移旁午盖,挥划瞬发以为常。且与诸长吏约曰:‘缓课督,杜侵明玩视兹禁。为百姓豺狼者,有朝廷三尺法在!’以故辇输不绝,而黔蒸忌劳。公猷闵然,叹曰:‘ 蜀民力惫矣!’又奏乞停取丹砂,免麸金,蒙罢焉。”

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三殿)工成,擢兵部侍郎,总四川、湖广、贵州三省讨叛苗,抚降二十八寨。”

明·黄文简《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

“嘉靖卅九年庚申(1560年),晋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湖广、川、贵军务。

属苗夷煽叛,疆吏弗能制。公激荐士侄,选将俞大猷、石邦宪、安大朝等,属以兵事,戒侦候,密按伏,诸苗闻风瓦解矣!遂乃宣布恩信,俾携钥饭犊者为齐民,而诛剿其负险怙乱者。复下令勿燔聚落,勿逆壶浆,计前后所降二十八寨,所招回流移军民六百户。

事闻,世宗皇帝嘉公功,赐宝镪文绮。”

工部右侍郎、南京户部尚书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召入工部,寻进南户部尚书。严嵩窃柄,政以贿成,诸督抚无能徒手保位者。光升自疏议外,绝不为私交。时光升著廉名,且有督木、抚苗功,嵩亦采舆论,以艰钜相畀意,不能无望也。”

明·黄文简《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

“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年),改工部右侍郎,寻晋南京户部尚书。

先是(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振武营兵变(南京振武营因总督粮储侍郎 黄懋 ,官裁军饷,惹起变乱),戒主计大臣。

公至,则与大司马丰城李公协谋底定(黄光升一面疏请恢复军饷原额,一面及时处理负责处理军库主事黄鹗的不法行为,责成司法查覆,使“库藏为之一清”),疏请于朝曰:‘按令申江西、湖广转襄留都(南京),岁漕百二十八万。厥后戚输掳减,加以逋负漂失,戌卒警骜侍哺,遂脱巾。乞念根本重地,复会计原额。’部覆报可。自是戚漕百万,军输储不乏,卒伍无讹矣!

是时分宜(严嵩,江西分宜人)秉政,公疏议外,绝不为私交,分宜(严嵩)亦采舆论用。”

刑部尚书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

“嵩败,华亭徐阶雅相知,遂力推毂焉,自南京入长司寇。

时世宗暮年,谴戮不测,阶与光升斡旋调剂,求生法外,寓生法中,良亦有独苦者。所谳杨选、严世蕃、海瑞三狱,委曲平停,得从宽减。

给事中沈束以言事囚系十六年,光升疏乞蠲宥,有旨放为编民。”

明·黄文简《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 :

“公故楚蜀急则之楚蜀,留都(南京)急则之留都(南京),公所戡定经略,咸倬著绩效,而华亭徐文贞公(徐阶)雅相重,亦颇从旁推毂,(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月)乃改公刑部尚书。

公慨念郡国刑狱率多冤滥,由长吏不奉宣德意,乃疏陈六事曰:‘重检覆之官,严诬告之罪,权轻重之情,详有词之审,惩奸匿之端,省于证之累。 ’疏入,上嘉纳,下所司焉。

给事中沈公束以建言,遂特命释归,中外快之。

通政司参议胡朝臣坐蔗缮司时事永戌,非其罪也,公力为昭雪,竟得辞。

世宗皇帝英毅独断,法官谳上词多手自裁决,或持旨诘责廷臣凛凛。公据经引律,原情所委曲平停,皆此类居多。”

杨选、严世蕃、海瑞三狱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所指“杨选、严世蕃、海瑞三狱”是:

杨选案:

黄光升审理蓟辽总督、侍郎杨选因“失城守”坐死罪,特旨杨妻流放二千里。

严世蕃、罗龙文案 :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御史弹欬严嵩之子严世蕃在其母丧期内仍放任纵淫,并严嵩父子不法事。世宗罢严嵩相位,法司判严世蕃谪戌雷阳卫(在广东省) 。

严世蕃同他的爪牙罗龙文逃回安徽徽州,经常诽谤朝政,建造园亭,聚众4000人,气焰嚣张。南京御史林润得悉这一情况,当即上疏。

世宗诏令逮捕严世蕃、罗龙文下狱,并令刑部尚书黄光升、左都御史张永明、大理寺卿张守直审理。黄光升查明严世蕃、罗龙文与海寇汪直勾结,聚集亡命之徒,南通倭,北通虏,准备叛乱,疾书上奏。严世蕃、罗龙文被处死,籍没严嵩家产,计黄金3万余两,白银2.5万余两,其他珍宝所值又数百万。

海瑞案: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户部主事海瑞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疏,劝说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这班方士的骗术,应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诏命下狱论死。

宰相徐阶力救海瑞,黄光生则把海瑞上疏比拟儿子骂父,以减轻罪责,并乘机把海瑞留在狱中,营护海瑞甚力(详见《中国历史大辞典》)。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驾崩,穆宗即位,才奏请释放海瑞出狱。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 :

“按:公为司寇时所谳三狱,当时众论未允,而拟海刚峰(海瑞)子骂父律,尤贻物议。

今细阅《闽书》公本传云:

‘海瑞为户部主事,嘉靖末上疏,直攻上身。上怒甚,读之至手颤;已感其忠,留中月余;寻疾甚,逮系之,下旨内阁,骂瑞詈君不绝口。光升拟子骂父律以进,留中未下。会上崩,(海瑞)得释。

盖上,天也,而又圣躬疾甚,当其怒时,至不可忍,孰谓先臣而后君?不拟重律进者,上怒瑞,瑞立死矣。宁少安上意,俾就长系,宽解或有日,盖其用心之微如此。

当光升之为刑部也,世庙在位久,雄断渊衷,群臣无能测,婴鳞之僇,其时三尺,未易直伸。而众喙复难尽置,光升委曲平停,求生法外,寓生法中,良亦有独苦者。’

此段《闽书》叙述独详,可见恭肃之出脱刚峰处在此。《传》云:‘父有争子,以子原有谏亲之义也。’引此以断,其亦前辈委曲之苦衷乎!论世者自有所考云。”

请老家居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光升在事久,屡欲告归,华亭(徐阶)固挽之,曰:‘藉公清德,以风庶僚。’比华亭(徐阶)为高拱挤去,光升亦请老家居(故里潘湖垵边)。”

明 · 黄文简 《尚书赠太子少保 黄恭肃 公行状》 :“ 会隆庆改元 ( 穆宗 ·隆庆元年,1567年) ,新郑 ( 高拱 ,河南新郑人) 相,以藩抵旧臣,见柄用方,与 徐文贞 公 ( 徐阶 ) 修宿寡忌者,因并侧目公。公曰: ‘ 吾可以悬车矣! ’ 连疏乞骸骨, (四月) 得旨赐驰驿传归。归而楗户,部扫寂如也。 ”

召为南京刑部尚书致仕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隆庆四年(1570年),召为南京刑部尚书。高拱以内阁典铨,嗾私人用稽命论劾,竟罢还里。”

明·黄文简《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隆庆四年庚午(1570年)春,蒲坂杨襄毅公(杨博谥襄毅)秉铨(任吏部尚书),公用荐者言,起家拜南京刑部尚书。再疏辞弗允,遂束装。行抵留都(南京)而襄毅公(杨博)去位,新郑(高拱 )方以纶扉典铨部,给事中韩某(一说王时举)阿新郑(高拱)意,劾公犀慢不恪,勒致仕(回归故里潘湖垵边)。”

居家终老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公赋性刚毅,自县令至司寇,所至讼狱得平。引大体,达情事,生平论学,一以考亭(朱熹)为主,重实践而摈玄虚,故其褆身居官,确有榘矱。筮仕四十余载,未尝以寸楮尺帛濡迹权门。先世田庐之外,无所增拓,食不重味,衣不袭帛。里居谦退,约饬宗族屏绝纷嚣,日惟焚香著书,矻矻终老弗懈。”

明·黄文简《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

“公赋性刚毅,生平论学,一以考亭(朱熹。朱熹晚年居住建阳市考亭村讲学)为主,重实践而摈玄虚。故其祉身居官,咸确有榘矱,筮仕四十余载,未尝以寸楮尺帛濡迹权门。

奉赐外,家无它赢,食不重味,衣不袭帛。子乔栋自临安守弃官归侍,贫弗克自给,公怡笑曰:‘真吾子矣!’

里居约饬宗族,屏绝纷嚣,日惟焚香著书,讫讫终其身弗懈云。”

黄光升归家后,居乡谦退,郡国守相时造谒,与言国家大计及其平日历官,厝履以为常。晚与缙绅耆宿为洛杜之游,品茶聊天,称道而不乱。他闭门自重,大有吾泉文宗欧阳詹之风与儒家孔子、朱熹之范。(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欧阳詹、朱熹》)

晚年著书立说于南安葵山董埔,自号“葵峰”。

身后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

“卒年八十一,赠太子少保,谥恭肃。”

“子乔栋,事父至孝,以荫授临安知府,有廉名,著《十二经传习录》、《读书管见》。”(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黄乔栋》)

明·黄文简《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

“明·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年)九月初七日,南京刑部尚书、晋江葵峰 黄公卒于临漳里第。

闽抚按官为请恤典于朝,公季子乔棠方仕为光禄署正,亦陈情以请圣上,下其疏礼部。礼官言公熏德纯懿,为国名臣,于令甲宜从优恤,上谕之。于是赐公祭葬,赠太子少保,谥恭肃,盖恤典册隆备焉。

先是公治圹于邑铁灶山之原,效刘忠宣公故事,自为圹志遣其子乔栋等。业已遵治,命赐公所为志,藏诸幽矣!”

配留氏、王氏俱赠一品夫人。

神宗特遣福建左布政使陈冯孜造坟安葬。

海瑞及闻黄光升卒 ,悲伤至极,带病前来晋江奔丧。

著述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61·恭肃黄葵峰先生光升》:“著有《四书纪闻》、《读易私记》、《读书愚卷》、《读诗蠡测》、《春秋采义》、《历代纪要》、《昭代典则》(28卷,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南著述·昭代典则》)、《陶集、杜律注解》数百卷藏于家,而《读易私记》学者尤尚之。”

明·黄文简《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所著有《四书纪闻》、《读易私记》、《读书愚卷》、《读诗蠡测》、《春秋采义》、《历代纪要》、《陶集注解》、《杜律注解》数百卷藏于家。”

附《潘湖临漳黄氏家乘》

一世[唐莆阳岸公十七代孙]天麟讳权公近次子少名亨字本经行千二元处士由莆阳黄石金墩经安平肇基郡城南潘湖霞坞黄厝其曾孙福禄寿香英五人于明洪武二年移居潘湖欧厝接欧阳氏外祖业并捐银重修欧阳氏宗祠与仁颖书院名后带观字立碑为记以长子凤贵驰赠郡教授征仕郎宋度宗咸淳辛未年正月初九子时生元顺帝至正辛卯年九月初二酉时卒茔于三十二都铁灶山潘湖山金交椅穴坐乙向辛兼卯酉元配洪氏贞卿赠孺人宋度咸淳壬申年正月二十日申时生元顺帝至元乙亥年十月十三日亥时卒配欧阳氏号馥英封宜人元成宗大德丁酉年四月廿三日辰时生元顺帝至正乙巳年十二月十二日巳时卒子三凤仕龙仕虎

二世[唐莆阳岸公十八代孙]凤公天麟讳权长子乳名洲字仕凤号潘山晚号十四致政洪氏出近公长孙以祖新州府学教授世袭荐授蒙古学教授元世祖至元癸已年五月二十日子时生明太祖洪武戊申年十一月十四日申时卒元顺帝至正甲午十四年致政归凤公晚号由此名也茔在晋邑二十四都金墩教授山坐辰向戌兼乙辛配吴氏封宜人分衍晋邑二十四都仑山卅五都下辇欧祠山子二祼公福公

仕龙权公次子字原慈又字希亮号湖山欧阳氏出国学生泉郡名医后抵京都为仕元英宗至治辛酉年七月廿二日酉时生明成祖永乐丁亥年十二月初七日亥时卒殁于京遗骸迁回故里茔于新门外三十三都紫帽鸡笼山穴坐未向兼丑配张氏郑氏封孺人子五福公禄公寿公香公英公

仕虎权公三子字原善又字希谷号浯山晚号太新欧阳氏出分衍霞浯里卖域厝仑苍园美彭江县钟会茔在霞浯山元英宗至治壬戌年七月廿八日申时生明永乐庚寅年二月初七日亥时卒配陈氏赠孺人子四君章伯元玄元玄才

三世[唐莆阳岸公十九代孙]祼公凤长子字颜祥号明斋晚号明室仕凤长子元仁宗延祐乙卯年五月廿一日卯时生明太祖洪武戊辰年十二月十四日子时卒配王氏随父居廿四都仑后子四智公晋公习公早夭旨公入布金院为僧

福公乳名房字颜吉号颐斋凤次子元仁宗延祐丁巳年三月十五日寅时生明太祖洪武戊辰年十二月廿八日丑时卒配赖氏孙氏合茔于乌石山天鹅煦卵穴子贤公

福公祖名均玉仕龙长子字颜益又字永锡号宣毅以次子永贵驰赠户部员外郎泉郡少林寺拳师以耆宿执国赋于京邸元顺帝至正辛卯年十月廿五日卯时生明太祖洪武丁卯年十一月十五日卯时卒福暨元配马氏孺人茔在紫帽鸡笼山以衣冠当公骸附灵于父左畔坐未向兼丑传潘湖临漳及永春儒林里泉州伍堡新门街祠堂巷子三长逊永公长生

禄公仕龙次子字均宝又字永崇号凤泉元顺帝至正癸巳年二月十二日巳时生明成祖永乐癸卯年三月十一日卯时卒传本里井头房子三长显文次显章三显奇

寿公仕龙三子字均夏又字永昌号栖叟元顺帝至正乙未年六月初十日子时生明成祖永乐癸卯年十月初三日卯时卒以长伯父仕凤萌授乡饮大宾茔在亭店李厝山配李氏封孺人传烟浦埭奄上中兴房

香公仕龙四子字均复又字永斌号直善元顺帝至正丁酉年四月廿日子时生明成祖永乐癸卯年八月十六日卯时卒以人材举荐辟临漳知县所著有儒林纪事先儒行周学记仁颖春秋潘湖纪年三教源流金墩要录彦盟要言黄直善诗集尝捐俸伐石勒碑立功德亭为记配陈氏封孺人传南京金湖乡及永春儒林里子二显矮显奴

英公仕龙五子字均实又字永盈号世芳官漳州府学教授元顺帝至正己亥年十二月初二日子时生明成祖永乐癸卯年十一月廿三日卯时卒配庄氏赠孺人本里后壁房传漳郡溪山黄宅

君章仕虎长子徙居泉郡三十四都前墩黄厝子二子清子洁

伯元仕虎次子徙居云霄西林城临漳江金墩黄厝子二子渊子源

玄元仕虎季子徙居浙江温州金霞黄厝配陈氏子二子江子淮

玄才仕虎四子字颜昌号金霞传霞坞黄厝元顺帝至正丁酉年二月初五日酉时生明成祖永乐庚子年七月廿六日子时卒配吴氏子五长子美次子明季子礼四子智五子信

四世[唐莆阳岸公二十代孙]智公祼长子字有庶又字伯寿号仑峰行正一元至元已卯年四月十九日生明洪武庚申年四月廿八日卒配孙氏谥一泰孺人子二道观次内逊承父命回莆居黄石金墩水南书街黄宅葬雪庵寺东

晋公祼次子字有宝号昌寿晚号宣义行正二公年三十九富有租七百石耋尤耽闲逸逮儿成立后寓虎岫寺竟优游以其终身焉配许氏谥二泰孺人子二佛观外逊

习公祼季子字有宣早殁

旨公祼四子字有宽入布金院为僧贤公乳名旺福公子字彦德号逸斋以子应贵赠文林郎生元顺帝至元己卯年五月廿一日卯时生明永乐戊公子年十二月十四日子时卒适五龄母傅氏殁掬于继母孙氏公妈合茔乌石山天鹅煦卵穴坐未向兼丑配蔡氏傅氏子二应公惠公

长逊福观长子字孟文号毅斋与邻乡渎头涵江桥北籍陈公毅斋结为义兄盟弟交游回教开斋逸乐明太祖洪武甲寅年九月初二日寅时生明英宗正统甲子年二月初九日子时卒茔于三十二都潘湖山南麓金交椅穴坐壬向丙兼子午配凤池李氏雉娟继配郑氏子四真生真宝真赐真回

永公福观次子字长治号儒林官翰林学士少为邑庠生洪武中通学诸生讦奏教谕以事从潘湖被逮至南京悉革为民永髫年时得发户部充吏因典簿书习法律部尚书试而奇之以人材举荐授户部主事升员外出守宁波节冗清狱锄盗安民调湖州复调江西广信知府清操不渝勤民励节拜翰林院内阁学士从南京致仕归徙居永春县西廿五都儒林里仅营一宅明太祖洪武乙卯年三月初七日卯时生明宣德庚申年十一月廿三日申时卒配陈氏居永春城西儒林里分衍泉州新门街胜得铺祐圣里临漳门及铺仔巷之黄宅所著有儒林春秋金湖文集金墩诗集子一昶

长生福观季子字孟全号心泉徙泉郡城南大门铺伍堡街风鼓吹分衍泉州新门街胜得铺文胜里溪亭铺黄宅子一旭

显矮香长子留居南京北郊金湖乡之黄厝子二端瑞

显奴香次子永乐间任海阳主簿居永春县西二十五都儒林里明太祖洪武戊辰年八月廿五日辰时生永乐乙未年十二月三十日未时卒配蓬莱刘氏分衍永春廿五都儒林与泉州新门胜得铺祐胜里子二斋齐

子美玄才长子明太祖洪武庚申年四月初五日子时生明英宗正统乙丑年十二月十三日辰时卒配普角孙氏子三廷满廷昭廷宗

五世[唐莆阳岸公廿一代孙]应公贤长子字伯允号简斋明永乐甲申进士官至浙江龙游知县明太祖洪武庚申年七月初一日子时生明英宗正统丁丑年五月初五日丑时卒配蔡氏傅氏茔在三十三都乌石山天鹅煦卵穴坐未向兼丑子一怡

惠公贤次子字伯良号朴斋抱德不仕明太祖洪武丁卯年八月廿二日子时生明英宗正统丙辰年十二月初九日丑时卒茔在潘山走马扳鞍穴配陈氏子一性

佛观晋长子生明太祖洪武辛亥年正月廿日亥时卒明宣德癸丑年十一月三十日丑时配杨氏子三公庚寅生妈奴

真生长逊长子字伯思号诚斋传本里长房配曾氏孺人号顺德传本里长房欧溪头

真宝长逊次子字伯圭号侃斋晚号心宇配史氏号静德传本里二房其裔分衍葵山董埔二房

真赐长逊三子字伯恭号素斋晚号素履传东库及湖口田洋明永乐癸卯年正月廿日卯时生明成化甲辰年正月初九日辰时卒配陈氏号慈惠塘市女涵江下行陈氏号勤谨女子五尚仁尚德尚义尚质尚智

真回长逊四子字伯敬号简斋配陈氏号端淑孺人传南安洪濑街隘门金墩

昶永子字伯畅号儒林宣德丙午林时望榜举人未仕明成祖永乐乙酉年月初五日子时生明宪宗成化乙未年十二月初三日未时卒配孙氏居埯边子二昊晟

斋公显奴长子字伯庵徙居浙江江山金墩

齐公显奴仲子字伯正由永春儒林迁居泉州县后街黄宅配陈氏皆登贤书以子铭贵封户部主事徙居县后街子二铭爃

六世[唐莆阳岸公廿二代孙]怡公应子字于纯怡三十龄曾寓居于东郊浅土谋生其后回金墩拜祖遇难于三山莆阳黄石金墩配吴氏乌石山女无出明成祖永乐庚子年八月初十日子时生明成化巳丑年十二月十三日丑时卒立侄祺为嗣

性公惠子字于缙号理庵太学贡士明宣宗宣德庚戌年七月十七日寅时生明景泰丙子年三月十九日未时卒随祖父怡公至三山莆阳金墩茔在三十六都五斗内莲花坑俗呼世嘉坑渴马饮泉穴艮坤寅申向配余氏子四祝早夭祥复夭礼字廷文祺字廷睿继怡公为嗣

尚仁真赐长子字于慎号存情晚号淳质东库长房配曾氏孺人号顺德居东库长房子四长启发次启生季启昌寓居大兴顺天府衙四启隆寓居南京应天府衙黄宅

尚德真赐次子字于道号存性东库二房传泉郡城南潘湖湖口田洋明天顺丁丑年九月十八日丑时生嘉靖已丑年十月初二日卯时卒茔在三十二都铁灶山友竹墓东侧穴坐癸向兼丁配涵江下行质斋妹号勤裕子二天爵天伦

尚义真赐三子字于宜号存情居东库三房子四长乔迁次乔升季乔新徙居浙江上虞丰惠金湖四乔森居南京下关码头黄宅

尚质真赐四子字于绘号存颖晚号敦严东库四房传本里桥头配李氏惠安白崎女号端庄子一键

尚智真赐五子字于明号存慧居东库五房子二天秧天叙

昊公昶长子字于天居永春廿五都儒林里美心堂黄宅子二缓绂

晟公昶仲子字于成岁贡返居晋江县三十五都潘湖乡埯边明天顺间历官运司经历知府以光升贵累赠太子少保户刑二部尚书生明宣宗宣德乙卯年八月廿七日申时卒明武宗正德甲戌年九月廿四日戌时大中丞少司马坊在衮绣铺仁风门内晟绶寓宅为赠都御史潘湖乡埯边配魏氏茔于福泉大山名曰道头仙人撤网穴坐未向兼丑子二长绥绶

铭公齐长子字于鼎明成化甲辰举人弘治癸丑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妣林氏生文汉才硕二子

爃公齐次子字于宣明弘治壬子举人癸丑联捷进士历官桂林知府妣王氏无出继子才硕

七世[唐莆阳岸公廿三代孙]祺公怡继子字廷睿号守轻居潘湖欧祠山配陈氏子一金

礼公性长子字廷文号守轩旌表孝子崇祀县学忠孝祠以孙凤翔贵累赠太子太保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长兄祝早夭二兄祥复夭弟禅失殆九龄而孤尝去三山渭阳省亲生明宪宗成化丙戌年十月十九日子时卒明世宗嘉靖戊子年二月廿日子时寿六十三茔在三十三都乌石山东北侧土名五点埔天鹅煦卵穴坐酉卯庚甲向配郑氏无出林氏号勤慈寿七十五所千户裔居浙江青田平阳苍南松山凤卧湾黄宅子二继宗继升

天爵尚德长子字汝厚号勤勉传本里湖口长房乌叔堂房

天伦尚德次子字汝重号勤朴归祖与族人交游绝无间言长幼有序于邻耕学课雨农事俭约持躬自是乡人敬之至预知其能昌厥后矣以孙守魁贵诰赠骠骑将军南京大总督生明成化丁未年八月初六日寅时卒明嘉靖戊申年八月初四日申时天伦与配林氏合茔于白堀后志遴墓北畔居南安二十二都礼顺里白叶子三日休日章日习徙居漳州溪山析居南邑杏塘

绥晟长子字元钰配蔡氏受易于蔡清之门俞虚江塾师由潘湖埯边徙居郡城新门铺仔巷同仁精舍子二长光璠号见梅次光瑀

绶晟次子字元玺号东峰弘治年间历岁贡万载教谕究心理学幼尊古礼由永春学其后回潘湖埯边受易于蔡清之门折衷传义以子光升贵累赠太子少保户刑二部尚书年老寓居郡城衮绣铺仁风门里有大中丞少司马坊在焉为赠都御史晟绶父子立潘湖埯边牌坊已废明宪宗成化乙未年六月十日未时生明嘉靖甲午年十月廿四日午时卒于京赠户刑二部尚书运灵柩回潘湖茔于三十二都田和里福泉大山西麓半岭处名曰良港猛虎下山穴旧有望柱一对配南安三十三都霞茂乡吴氏赠太夫人夫殉自缢茔福泉大山良港祖妈穴子三光升光庆光霁

文汉铭公长子字汝郎嘉靖乙酉举人妣李氏嘉靖戊子举人泉城伍堡新门街胜得铺嗣子一廷楫

八世[唐莆阳岸公廿四代孙]继宗礼长子字子述号友竹以子凤翔贵封翰林院编修文林郎累赠太子太保资善大夫南京礼部尚书明武宗正德丙寅年十月初七日寅时生明穆宗隆庆壬申年七月初五日申时卒寿七十六茔在一都铁灶山东峰林荫处观音叠座穴坐辛乙戌辰向为圹二右配王氏行楷字碑曰封翰林院编修文林郎友竹黄公墓配邱氏封夫人无出葬潘湖乡官园北畔下辇山世氏封夫人葬世家坑凤梧号西山凤翊号岐山附王氏封夫人寿八十八子三长凤梧号西山次凤翊号岐山季凤翔号仪庭晚号止庵

金公祺子字际贵隆庆四年举人南康知县明弘治癸亥年七月初三日寅时生明万历癸酉年十月初一日酉时卒于小金门黄厝子一文晏

日休天伦长子字际仁号期宾以子襄贵累赠太仆寺卿配林氏传南安三都丰州桃源乡黄宅泉郡笋浯前墩黄宅子二一塘一园

日章天伦次子字际传号朝宾祖为征役迫促与兄日休弟日习同徙于南安白鹤乡居住以避寇追迫乎之急其子孙曾三代单传寓居南安白鹤山以子守魁贵诰封骠骑将军南京大总督荫下有孙子之贴此五福兼全是诚当年之行此山也祖虽力农性能嗜学遇士人而起敬课诸子勤学耕桑端笃早暮至老不倦宜乎自是构堂聿新桂兰辈出明正德庚辰年五月廿一日酉时生明万历庚寅年三月十八日寅时卒茔在南安双溪口乡虎仔山配廿九都前头吴氏子讳一鲁

日习天伦三子字际仕号湖宾分衍南安丰州桃源黄宅晋邑十九都长园子长一晋居漳州溪山次一旨居南邑杏塘

光璠绥长子字际兴号见梅郡庠生就学于潘湖仁颖书院抗倭英雄俞大猷塾师明弘治癸亥年三月初二日未时生明万历甲申年十二月廿七日巳时卒茔在三十二都覆船山穴坐未向兼丑配蔡氏子二乔松乔昆

光瑀绥次子字际兴号见梅郡庠生就学于潘湖仁颖书院茔在三十二都覆船山穴坐未向兼丑配王氏子一吴县县丞乔远

光升绶长子字明举号葵峰泉州新门街临漳开族祖年少就学于潘湖仁颖书院敬奉孔子朱子欧子嘉靖戌子已丑联捷进士授长兴令历官尚书省主事员外郎宁波知府首创五纵五横鱼鳞塘四川布政使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奉敕总督湖广川贵等处军务以子乔栋贵晋赠资德大夫复以孙琰贵历官侍经筵官工部左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南京户部刑部南京刑部尚书三任尚书赠太子少保在官严诬告权轻重详讼词惩奸慝省佐证有廉声居官清介不事田宅子孙至无以为衣食居家杜门以经史为业少保公入乡贤祠尚书陈道基题其潘湖垵边儒林堂云文靖厅旋马居守上世之蔽庐清献夜焚香动遵先民之遗矩盖实录也及葵山董埔四房年老归隐居葵山董埔志史著书自取号葵峰其尚书坊为青草石与从侄凤翔榜眼坊俱在阳义铺丽正门内清源山巢云岩青天白天为少保公所题其裔世居新门临漳仁风永春儒林葵山董埔四房生明武宗正德丁卯年十一月十五日卯时卒明神宗万历丙戌丁亥年十一月二日亥时寿八十一钦赐谥号为恭肃新门街西铺仔巷旧有临漳房祠堂茔在南安三十二都铁灶乡坐艮兼寅丑正对紫帽山石翁仲虎马羊龟驮碑石亭文笔望柱各一对及牌坊一座为避盗为三左圹留氏夫人右圹王氏夫人圹后有石翁仲虎马羊文笔望柱各一对牌坊龟驮碑亭孔子厅为衣冠墓皇帝遣福建布政使司陈左布政使谕祭正陵在南安一都修文里锦源乡新门山名曰卧牛穴茔坐巽向丙午偏南朝紫帽从侄黄凤翔为少保公铭诗曰曳履声高北斗边苍生雅望属林泉衡门总似悬车日华表俄鹜化鹤年满箧诗书遗旧业九重纶鋍勒新阡典型旧宿今何在一奠生刍祗惘然其临漳黄氏祠堂尚书第坐落在新门街南侧铺仔巷对面旧温陵镇新门三百八十七号城立第五段第一三七号面积约半亩由少保公之裔孙黄泰鉴承继其祖业及土地公巷东侧旧祠巷有天麟黄权八世孙临漳开族祖恭肃黄公祠三开间一座东至王宅西至祠堂巷北至新门街南至祠地之石牌坊一座太子少保恭肃公小宗俱在新门胜得铺昭惠新隅铺仔巷西侧旧曰祠堂巷口土地公巷左右侧旧其大门口有石狮仔各一对尚书坊在阳义铺丽正内著有学田记清复府学西庚门河沟内池记四书纪闻读易私记十卷读书愚管诗经蠡测十四卷春秋采义历代纪要昭代典则十二卷陶集注解杜工部七律诗解二卷泉郡志二十二卷子三长乔栋居仁风门内次乔植居新门胜得铺文胜里留氏字惟尔出累赠一品夫人季乔棠居永春儒林里王氏出累封二品夫人一女适笋江大房史朝宜季子大学士史继偕

光庆绶次子字明堂号狮峰居郡城东门其裔返居永春县西二十五都儒林里贡生府照磨江宁教谕以子乔柱贵诰赠广东按察司经历配郑氏子二长乔柱广东按察司经历次乔梁俱居临漳大宗一女适南安梅溪佥宪陈君学伊

光霁字明齐号二峰配陈氏子二长乔远吴县知县次乔近

廷楫文汉子字才远又字际贤号仰槐明嘉靖丙午举人历官处州推官寿六十有二子国钟

附录二:《尚书赠太子少保黄恭肃公行状》

明万历十四年丙戌九月初七日,南京刑部尚书晋江葵峰黄公卒于潘湖临漳里第,闽抚按官为请恤典于朝,公季子乔棠方仕为光禄署正,亦陈情以请圣上,下其疏礼部,礼官言公熏德纯懿,为国名臣,于令甲宜从优,恤上谕之。于是,赐公祭葬,赠太子少保谥恭肃,盖恤典册隆备焉。先是公治圹于邑铁灶山之原。效刘忠宣公故事,自为圹志,遣其子乔栋等业,已遵治命赐,公所为志藏诸幽矣!顷复贻黄生书曰:先恭肃公勉自挹损,不欲徼身,后荣名此。生平夙志也,顾不肖孤辈,遏佚前人之光,弗一表著不孝之罪,其奚所逃。兹将丐名世大笔,勒铭于神道之碑,以诏来许愿,足于状之,黄生不敢辞状。曰:公讳光升字明举,明嘉靖七年戊子荐于乡,越明年已丑成进士。令浙江长兴故剧邑也,赋役浩穰,吏缘为奸,又多傅图虚粮,铍输者苦之。公躬自综覆定输收夤卷,仍下首正之,令俾各以顷亩,自实吏民惮。公严明莫敢隐蔽,瑶赋为之一清。邑名家贵人善请寄其百姓,故善讼。公屏谢馈遗,以古悬鱼目励人,亦不敢以私谒两造至前,既得情立,遣之有讼庭如水之谣焉。薄书于余暇,则延诸隽士,为校艺讲业斌斌多兴,起者居五年,以治行冠于两浙。嘉靖十四年乙未秋奉圣书征,是冬,拜刑科给事中;嘉靖十五年丙申遭母丧归,嘉靖十九年庚子免丧还朝,复补兵科。时信州柄国方兴,霍尚书韬郭通候熏互相诋讦。公昌言:大臣宜和衷共济,而各分町畦日寻戈战,非所以尊朝廷定国,是信州衔之。嘉靖二十年辛丑出为浙江按察司佥事,然未几而信州归矣!嘉靖二十三年甲辰,晋浙江布政司参议,信州起家还政府道浙东诸藩臬多逆诸境上,公第遣剌候道而巳,信州念前却恚甚然,亦不能中也。嘉靖二十六年丁未,晋广东按察司副使,嘉靖二十九年庚戌晋四川布政司左参政。嘉靖三十二年癸丑,晋广东按察使,公居官皆累阀积资若循,阶而登少跹躐处所至,率懋声迹在浙江职董,水利力排众议修筑捍海塘,改竣诸暨泌湖蓄洩山会萧诸之水,四邑籍不苦甘旱涝,民迄于今德之。在广东职巡视海道兼管市舶,公檄下滨海郡邑严干摄之令,诸小民修牢盆业及诸夷持贷贸易者为详,讥察程缗笄诸奸猾无得,渔猎其间夷民均利,军兴赖以饶给交南莫正中与土舍莫宏翼争立,败而来归逆酋围钦州索正中其丞,公密授俞都督方略伏兵海岛,连战大挫之莫宏冀疑关听命定秉承,袭交南以安,它如连山崖州之役。部勒诸将士讨定征黎,殇厥筑魁而止事宁,督府奏捷皆首最公功顾卒,无异擢也。公居恒语人曰:人臣弟以不欺事君,以仁恕驭民天下,奚忧弗治矣。总粤宪尤留意,爰书所平反冤狱甚众,新会盗陈文伯,剽据四出督府檄公及两兵宪。讨平之诸将领获一贼乱,而绯袍目为陈文伯也。同事者心动将上功于督府,公引狄武襄事折之竟中辍,其不欺类如此。嘉靖卅三年甲寅,晋四川布政司右布使;嘉靖卅四年乙卯,晋左使。嘉靖卅六年丁巳,晋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公宦蜀中久洞晰其民情,利病尝重编全省瑶籍调适剂量,吏无得以意高,下核秋粮,剩余米为势豪,诡匿者抵免丁粮物料之派,遂永著为挈令比开府,会三殿营建需钜材蜀中,公酌定郡邑大小道里远近,给其组输运诸司期会移旁午。盖挥划瞬发以为常,且与诸长吏约曰缓课督杜侵明玩视。兹禁为百姓豺狼者有朝廷三尺法在,以故辇输不绝,而黔蒸忌劳。公猷闵,然叹曰蜀民力惫矣!又奏乞停取丹砂,免采麦金蒙罢焉。嘉靖卅九年庚申,晋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属苗夷煽叛疆吏弗能制。公激荐士侄选将俞大猷石邦宪安大朝等属,以兵事戒侦,候密按伏诸苗闻风瓦解矣!遂乃宣布恩信俾携钥饭犊者,为齐民而诛剿其负险怙乱者复下令匆燔聚落匆逆壶浆计,前后所降二十八寨,所招回流移军民六百户。事闻肃宗皇帝嘉公功赐宝镪文绮。嘉靖四十年辛酉,改工部右侍郎。寻晋南京户部尚书。先是振武营兵变戒主计大臣,公至则与大司马丰城李公协谋底定疏请于朝曰:按令申江西湖广转襄留都岁漕百二十八万。厥后戚输掳减加以逋负漂失,戌卒警骜侍哺遂脱巾,乞念根本重地。复会计原额部履报可。自是戚漕百万,军输储不乏卒伍无讹矣!是时分宜秉政,公疏议外绝不为私交分宜亦采兴论用。公故楚蜀急则之楚蜀,留都急则之留都,公所戡定经略咸倬著绩效,而华亭徐文贞公雅相重亦颇从旁推毂,乃改公刑部尚书。公慨念郡国刑狱率多冤滥,由长吏不奉宣德意乃疏陈六事曰:重检覆之官,严诬告之罪,权轻重之情,详有词之审,惩奸匿之端,省于证之累。疏入上嘉纳。下所司焉,给事中沈公束以建言,遂特命释归,中外快之。通政司参议胡朝臣坐蔗缮司,时事永戌非其罪也。公力为昭雪竟得辞。肃宗皇帝英毅独断,法官谳上词多手自裁决或持旨诘责廷臣凛凛。公据经引律原情所委曲平停皆此类居。而会隆庆改元,新郑相以藩抵旧臣,见柄用方,与徐文贞公修宿寡忌者,因并侧目公,公曰吾可以悬车矣!连疏乞骸骨得旨赐驰驿傅归,归而楗户部扫寂如也。隆庆四年庚午春,蒲坂杨襄毅公秉铨,公用荐者言起家拜南京刑部尚书。再疏辞弗允,遂束装行抵留都而襄毅公去位,新郑方以纶扉典铨部给事中韩某阿新新郑意劾公,犀慢不恪,勒致仕。公赋性刚毅,生平论学一以考亭为主,重实践而摈玄虚。故其祉身居官咸确有矩雉,筮仕四十余载,未尝以寸楮尺帛濡迹权门奉赐外家。无它赢食,不重味衣,不袭帛伯。子乔栋自临安守,弃官归侍贫弗克自给,公怡笑曰:真吾子矣!里居约饬宗族屏绝纷嚣,日惟焚香,著书讫讫终其身弗懈云。所著有《四书纪闻》、《读易私记》、《读书愚管》、《读诗蠡测》、《春秋采义》、《历代纪要》、《陶集注解》、《杜律注解》数百卷藏于家。黄生自游庠校时辄已知景影,公既从宦疆半家居得,陪公杖愦之末,奉渠诲故知公详谨,次公生平行状文岳大笔采挥焉。

附录三:《明中宪大夫临安知府致仕肖葵黄公墓志铭》

赐进士第嘉议大夫刑部右侍郎予告前都察院左副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年家眷生詹仰庇撰文

赐进士第奉训大夫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纂修正史分直起管理诰敕妹夫史继偕纂额

赐进士第承德郎南京户部广东司主事期侄黄琰书丹

临安郡太守肖葵黄公殁其子若孙将襄其大事以状谒余曰:先君子有言知我者莫如司寇詹先生顾伯铭其墓嗟乎!盖余何忍铭公哉!盖余不佞之获交于潘湖埯边临漳而以儿曹缔姻公也,则缴盟少保公。少保光升公名德为世所宗,余获秩屦者二十余年,公时宦游四方。少保光升公旦夕念公,不置公解临安绶归子舍,余以少保光升公幸会潘湖临漳间,少保光升公既殁,余失所严事,虽无老成,尚有典型思其人,幸获似而况乎,质行百貌之象贤也。余之于公敢忘徼惠于先,好庶几于乎生欢,终始以之矣!诚如公言,先未有知公,如余也;余何忍解铭于公。按公状讳乔栋,字以藩,其先世长治讳永尝寓居永春儒林,迨广信太守公长治讳永之后晟始复迁晋江潘湖埯边临漳,高祖曰昶,曾祖曰赠尚书晟,祖曰教谕赠尚书绶,父曰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恭肃公光升母曰留夫人公其子也。生而器度端凝;王母爰而无屯。曰:是儿也颖太守公,得无绳其武乎!始就纶能句读记诵。三十得补博士,弟子员试辄冠,其俦侪性至孝,遭留夫人丧哀毁几绝岗从少服,抵公宦耶!

少保光升公开府于蜀,值三殿采本之,役少保公图可以纾蜀,困者夜坐述蜀民艰苦,公恻然卞采木词绰,有先忧之,致以少保光升公叙绩荫入太学,少保光升公晋式司空及留都大司农也。公辄以进则定省退则力学,竟以数奇见其所,少保光升公得予告归,乃以少保命谒选授南京中军都督都事。`动以礼自持甘淡薄计口,而食都事衙前地间扩,都督拟建射堂,其中而艰于妨幕衙也。公曰:武事久废矣!吾岂敢以私。宿公卒,成之暇,则共阅习焉,故事凡祝鍪于府堂,陈设仪伏监以二御史拜毕赍表而出,有御史由中门双灯前道,驰甬道而上至,则兴鸿胪赞礼者就不决。公正色曰:去此堂而逋廊南向。俨然,不违咫尺矣!御史可张灯直驱道而上,谓礼法何御史不有朝廷?严有鸿胪官而奚以来,胜为御史,不能夺也!

壬申,过覃恩授文林郎,已升都督府经历,改应天府治中,治中京兆朊秩。公自饬一如都事时,躬阅江襄兵准所额数,须给毫无濡深所覆白,江使者九事及条六事,鉴鉴皆江防长荣,时行条鞭法而节省议起府尹,尽减诸役催,钱胥徒供讫簿不能自给浇千官,公量编诸务当所便宜,公私赖之无何。擢云南临安守,临安滇中一大都会也。地产金石珍贷,民饶乐人为,公得善地贺。公自饬一如治中,旨有宦滇者谓公母秩告者不来,钧矢安从,具公不谓然,以情理听断事,细者宥勿治初,至讼者数百人,月余数十人,后乃讼而希矣。椽史奏讼牒罚钱岁输六百两为额,讼既寡并二三月乃得一月赎锾,不足稍以柴薪月俸抵也。郡苦旱齐心行祷开石屏龙湖诸水,以济耕者旱不为灾,末逾期临安称治。公乃叹曰:吾难膝下久矣!间关山万里依依白云作岵岵屺,想岂以二千不易一日养哉遂致仕。四请而后得报者有土舍以府檄袭职,天所索例心德公具谢。公已在告矣,罢却之,及出关,文以二白马谢,又以却之入里门行宕不能偿,宿负少保光升公欣尔唉曰:我儿乎!吾知免矣!既归养,侍少保光升公,侧少保光升食寝,公乃食宿出入必告少保光升。出则扶翊登与必以从,或少保光升公不以从。虽夜分必俟,其还省乃安,愉愉如也,翼翼如也。少保光升公病亲汤药,不交睫者两阅月,少保光升公且易箦周身周棺必诚必慎。既属纩毁不自胜杖乃起,既葬庐于墓公身焉。居家以眭族为先,所训诫必本忠信,不喜神怪,不事祠祷,人告以窘。乏系倒禀为济居,怀念仲弟以公车殁,独有季弟谢事老矣!相携于山水间蛊盘款,洽雅操琴音游,必以琴笙遇所会,必鼓一二曲,与谷响泉声相应,季弟亦好琴听,筑山舍相距里许。曰:以宾朋过从其友爱,殆天性与刻励于学,善著书老而不倦。谓少保光升公经学皆有纂述,而礼祀有所未尽,乃采摭诸儒经传,辑为三礼回取,少保光升公《易书》《诗》《春秋说》《附以已见》,《骈学庸论》,《孟孝经》合为《黄氏十二经》,晚读《老子》悟其旨,作《老子解》,湛于声诗,《答诗经名物考》,《杜工部希豳集咏》,又增补少征鉴作历代史抄,少保光升公著《昭代典则》,公复辑嘉靖间《寔录》抄作《肃宗皇帝政识》其书籍藏于家垫,然会博雅君子获览观焉,庶几行远,亦稽古核今。一梗暨公所为,文会吟杜多与贤士大夫游至,笃志问学,而淳行于天性伦常间,即士大夫人人推逊。谓公于家庭之渊源有潘湖会也,少保光升称公孝人无间言也哉!公元配陈氏安福县令陈会女赠孺人,继配潘氏南安处士潘志昂女封孺人,公生于明嘉靖辛卯年三月初一日亥时,卒于万历乙巳年十月初八日亥时,享年七十有五。子男三长曰煇郡庠生娶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襄惠张岳子庆远府知府张宓长女,后公卒。次曰烨由潘湖埯边临漳移居官田儒林里永春县庠生娶郡庠生陈容女继娶郡庠生潘君维馨女先公卒皆陈孺人出。季曰燧晋江县庠生娶湖广布政使司左布政杨道会女潘孺人出。女自陈孺人出者一适无锡县丞徐公用宾第六子鸿逵;自潘孺人出者一为余洪谦。妇孙自煇出者曰维垓由潘湖埯边临漳移居官田儒林里永春县禀生,娶通政使杨廷相子庠生士章女。自烨出者曰维垲聘庠生孙懋相女。曰维坿聘庠生洪有鼎女。孙女自煇出者三:长适刑部郎中赵日崇子郡庠生世敬;次适粤东佥宪王宗会子晋江邑庠生应昶子毓昆;季适太学生丘宇寿子尧观。自烨出者二:长适太学生王居圻子承镔;次适惠安县庠生骆铎子庠生垌;自燧出者二:长许庠生蔡增彦子嗣铤;次许余儿詹洪渐子葑林。曾孙女维垓出许庠生李之慎子锡凤。墓在南安县锦源山之原;公承少保光升公之命筑以俟老者为圹三:左若右已二孺人兹于明万历乙巳年十二月十四日奉公以葬。铭曰域厥考斯,窿而德厥,岗斯岿窈乎!其穸而所辟;归乎,其体而所适;邈乎,其世视斯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