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耳锥尾鹦鹉 |
释义 | 黄耳锥尾鹦鹉介绍物种名称黄耳锥尾鹦鹉 又 名黄耳鹦哥 拉丁学名Ognorhynchus icterotis 英文名称Yellow-eared Conure 科属分类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锥尾鹦鹉族 整体概述身长42公分(16.5吋) 亚种目前并无已知亚种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额、脸颊上方和耳羽部分为黄色,有些鸟因为基因不同,耳羽部分黄色区块略为往後延伸,显得比较瘦长;脸颊下方以及喉咙部分为绿色;胸部、下腹部以及翅膀内侧的覆羽为黄绿色,翅膀内侧则为黄灰色;尾巴内侧的羽毛为暗红棕色;鸟喙为黑色,眼睛外和底下有一圈黑色的羽毛,虹膜为橘色。幼鸟的颜色和成鸟很类似,但是头部的黄色比较偏向橄榄黄。 栖息环境和习性黄耳锥尾鹦鹉主要栖息于山区的森林和边缘地带、尤其是开垦过的地区、位于树木生长线上的茂密林区;以及位于常温地带、介于2000米到3400米的罗汉松林;有时候他们也会出现在1300米的低纬度地区。尤其偏好一种当地特有的植物---蜡棕榈(Ceroxylon quindiuense)【注:蜡棕榈树是当地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也是哥伦比亚的国树】。通常他们被观察到都是单独行动,有时候是成对或是以25只左右的小群体活动,以前数量多的时候,曾经聚集大批的族群于蜡棕榈树丛间;他们有季节性迁移的习性,目前仅存的族群都是从3月到10月前往哥伦比亚,其後转往厄瓜多尔,那时候已经是11月到2月了。以前在厄瓜多尔境内,他们会聚集15到20只左右的小群体一同觅食,在白天前往开阔的乡村地区的低矮灌木丛中寻找浆果和水果;他们通常在清晨8点前往觅食,下午4点回巢,会前往比较高纬度的地区休憩过夜;他们的个性并不十分怕生,在林间觅食由于身体的保护色也不易察觉;他们的叫声有点类似鹅,整群一起发出的鸣叫在远处听来,很像在音乐中加入了喋喋不休的对话。 食物黄耳锥尾鹦鹉的主要食物为水果(尤其是蜡棕榈的果实)、浆果、花朵、特定树木的嫩芽和种子等。 颁布与繁殖地理分布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山脉中部、厄瓜多尔北部、以前曾经栖息在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和西部。 繁 殖在野外他们的繁殖季节大约在每年3月到6月,会在蜡棕榈树上筑巢。他们是一种个性相当顽强固执的鹦鹉,尽管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人类,他们还是习惯栖息于人类居住环境的附近,对人类的戒心也并不重!他们每年总是在同一区域使用相同的树洞筑巢,直到树倒了,他们才会在隔壁寻找另外一棵树,这种愚笨的行为也使得他们轻而易举的被锁定成为盗猎者的目标;根据田野观察得知,黄耳锥尾鹦鹉最特殊的习性就是他们并不是一对亲鸟育雏,而是当一对亲鸟育雏时,会有另外一只没有育雏的成鸟来帮忙义务照顾以及看护雏鸟,这种三只成鸟一起互助的繁殖方式,在鹦鹉中是非常罕见的!其余关于黄耳锥尾鹦鹉产卵以及幼雏的孵化记录目前不详,也没有任何人工繁殖成功的例子。 保护级别黄耳锥尾鹦鹉(Yellow-eared Conure)为华盛顿公约组织附录一的一级保育类,同时也是全球头号严重濒临绝种的珍稀鹦鹉。 黄耳鹦鹉是有着黄绿色相间羽毛的小个子鹦鹉,全球仅有540只,且只生活在哥伦比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