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成林
释义

黄成林,人名。现有安徽贵池的同名教授,国防大学同名少将,广东同名商人及省政协委员。

广东饶平黄成林

人物简介

黄成林,潮州市荣誉市民,饶平县潘段村人,现任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永大(集团)进出口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潮汕三市政协委员、饶平县政协常委、潮州海外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汕头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潮商互助社永远名誉会长、香港饶平同乡会会长等职。旗下企业主要有:中国明华(香港)运输公司、福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广东永大运输有限公司、饶平县粤平货运有限公司、深圳保得丽昌运输有限公司、广东华强运输有限公司、广东华海运输有限公司等。黄成林十分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捐资建设家乡学校,设立奖学、助学金,捐建镇道、村道等项目,总计人民币1000多万元。

创业经历

黄成林,与共和国同龄,1949年生于粤东山区饶平县潘段村,家里有四兄妹,他排行老二。由于家境困顿,生活的艰苦迫使他只念到小学四年级便无奈地走上祖辈千百年走过的一条老路——种田。那时候,每当看到同龄人背着书包走进学校,黄成林那对知识的渴求期待便愈益强烈,无缘继续学业成了少年黄成林的一件挥之不去的憾事。也许正因为这段痛苦的经历,使得黄成林发达之后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更加义无反顾。因为,他对失学儿童的体会比谁都清楚。

1979年,黄成林已是而立之年,早已娶妻生子。就在这一年,年仅59岁的母亲患病去世。面对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家,黄成林告诉自己:要改变世代困苦的命运,是得出去拼一拼了!在给母亲办完丧事后,他便背起行囊,前往世人向往的淘金之地——香港。

8年奋斗 历尽艰辛

1979年,黄成林抵港后,居无定所,生活十分艰辛。幸好后来找到曾执教过他的老师郑培明(饶平浮山人),在其隔壁一处仅有10平方米的木屋暂住。

说是木屋,其实就是人家堆满粪土的“土屋”。白天,黄成林到纸箱厂打工;夜里,他用面盆挑着粪土四处寻找能倒土的地方,先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将粪土搬完。

有了栖身之处,生活总算安顿下来。黄成林首先想到的是那在家乡茅屋破舍下的妻儿。第二年,黄成林申请夫人黄惠兰和3个儿子赴港。当时,大儿子黄天强7岁,二儿子黄百弟4岁,三儿子黄百洲刚出生3个月。一家5口人居住在不足10平方米的木屋内,一住就是8个秋冬。3年后,黄成林又添了个女儿黄丽丽,生活的担子又加重了,他不得不还像在山里耕作那样,披星戴月不辞辛劳地工作,只要能赚到钱,再苦再累的活他都干。

就这样日复一日,黄成林把自己当作工作的机器,三餐粗茶淡饭节衣缩食,艰难地维持着家庭。那时的他,人穷志不穷,他总是想,有朝一日,苦尽甘来,阴云散去必有太阳出。他不信命运,只相信只要自己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在香港出人头地。为了养家糊口,黄成林每天晚上又推着一辆自制的“凉水车”到处卖凉水,并自己规定每天要卖到40元港币才回家。

8年的艰辛,8年的拼搏使黄成林变得更加坚毅,更加执著,更加顽强。

历经8年的风雨磨练,黄成林终于摆脱了贫困的生活,虽不能说腰缠万贯,却也丰衣足食,稍有积蓄,实现了他到香港的人生初衷,也算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山区农村生活29载,使黄成林养成了不畏艰难,勤奋拼搏,坚忍不拔的秉性。8年奋斗,历尽艰辛,黄成林总算在香港站稳了脚跟。

永大20年 创下坚实基业

“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紧紧联结在一起的。”作为港胞,黄成林更深刻地体会这一点。香港回归前,黄成林身在香港,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炽热,坚定不移。他热爱祖国,眷恋家乡,急盼香港回归,总想着为祖国的繁荣和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1986年,黄成林在香港创办了运输企业并获得成功。祖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黄成林几经考察,1988年首次以港商身份到福州创建第一个运输车队——福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福港公司从仅有30辆车起步,不到两年便增加到67辆。

由于黄成林注重信誉,经营有方,业务迅速扩大,仅18个年头,企业便发展到目前拥有福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中国明华(香港)运输公司、广东永大运输有限公司、广东华强运输有限公司、广东华海运输有限公司等12家运输公司、320台货柜运输等车辆的庞大规模,在香港同业中引人瞩目。

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香港回归时,黄成林的车队,用了3个月时间为驻港部队运输物资,出色完成***交给的任务,受到驻港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

家庭成员

黄成林历尽沧桑,艰苦创业,白手起家,以至成就永大集团的创业神话,正应了一句:“滴汗润沃土,耕耘成广林”。黄成林不仅拥有了自己庞大的企业,同时也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长子黄天强是汕头市政协委员,次子黄百弟是潮州市政协委员,两个儿子都是父亲的得力助手,永大集团的骨干。夫人黄惠兰也在香港公司协助工作,而三儿子黄百洲则在澳大利亚攻读硕士,女儿黄丽丽在日本读大学,膝下还有孙女和孙子,真是幸福一家,其乐融融。

公益活动

生活的磨难使黄成林对致富思源、回报社会有了更为深层的理解。一次,他回到家乡,父老乡亲的满怀热情深深地打动了他,当他看到家乡的学校那破旧的校舍、残旧的桌椅时,他就想起自己想读书却没书读的少年时代,进而联想到现在家乡的孩子还在这样的危房里上学,他的眼泪夺眶而出!“我该为家乡捐建一所学校,现在的孩子可不能再受我当年的苦了,孩子没有知识不行啊,我们不能再苦了孩子了!”

2003年,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饶平县新圩镇中心学校由黄成林捐资360万元港币建成。

十多年来,黄成林一次次地回家乡,一次次地慷慨解囊,为的是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学、上好学,以后学有所成,回报社会,报效祖国。同时,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他对家乡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了解较多,除了办学之外,改善农村医疗条件等资金缺乏问题常常使他牵肠挂肚。10多年来,他先后捐资1000多万元办学校、建医院、修桥铺路、襄助社会福利事业。其中,捐资新圩镇中心小学360万港元,捐资200万元设立奖教奖学基金,捐资25万元兴建汕头市潮南区希望小学,捐资给饶平人民医院添置医疗设备30多万元,捐资新圩大道建设50多万元,捐资10万元给汕头孤儿院,捐资设立新圩镇老人福寿堂,每年提供资金20多万元基金,对每位已故老人家属提供700元丧事辅助金,捐资家乡修路建桥100多万元……

安徽师范大学黄成林教授

研究领域和方向

旅游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旅游经济和文化

人文地理专业:主要研究文化地理

获奖情况

1.1990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1998年获安徽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3.1999年获安徽师范大学教学特等奖

4.2005年获贵州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授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科学进展》、《旅游文化学》

人文地理专业:《地理学基本问题》、《地理学的理论与进展》、《文化地理学》

地理教育专业:《地理课程论和教学论》

承担课题

1.参加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徽州文化地理”(1995)

2.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市场研究”(1997)

3.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安徽旅游研究”(2001)

4.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批重大项目“安徽省旅游业竞争力研究”(2004)

个人作品

主要著作、教材和论文

1.《黄山旅游与环境研究》(合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2.《安徽省旅游业竞争力研究》(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人文地理学》(副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安徽导游基础知识》(合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2006年版)

5.《人文地理学》(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旅游地理学》(两主编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旅游文化》(主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黄山旅游旺季游客超载调控措施研究》(《经济地理》1992年第3期)

9.《试论徽州地理环境对徽商和徽派民居建筑影响》(《人文地理》1993年第4期)

10.《黄山市人文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经济地理》1995年第3期)

11.《试论徽商对徽州文化的影响》(《人文地理》1995年第4期)

12.《徽州文化生态初步研究》(《地理科学》1995年第4期)

13.《黄山风景区物质容量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年第2期)

14.《山岳风景区生态环境问题》(《山地学报》2001年第1期)

15.《徽州文化景观初步研究》(《地理研究》2001年第3期)

16.《黄山市乡村旅游初步研究》(《人文地理》2003年第1期)

国防大学黄成林少将

黄成林,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1952年5月出生,汉族,湖北天门人,1970年11入伍,1972年4月入党,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国防交通协会理事,中国国防经济研究中心理事。 主要任职经历:参谋、副科长、科长、仓库主任,国防大学后勤教研室教员、副主任、副教授,主任、教授,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1991年9月至1994年1月,在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在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发表专著、论文约150万字。主要学术著作有《军事后勤学》、《战役装备保障学》、《军队后勤宏观管理概论》等;获重大学术奖项20余次。曾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教授

黄成林,院长,教授,安徽省高校专业带头人。中国林学会树木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安徽省花卉协会常务理事。

1962年9月出生于安徽郎溪。1986年安徽农学院林学本科毕业,1989年安徽农学院森林植物学研究生毕业,获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园林树木学和盆景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要论文:安徽休宁倭竹水分生理及生物量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5,19(1);安徽休宁倭竹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2);苦竹竹笋主要成分和微量元素的研究,竹子研究汇刊,2006,25(3);四季秋海棠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的筛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4);合肥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的调查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35(3);鸡尾酒系列四季秋海棠栽培基质的筛选,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36(1);2008年初合肥市雪灾后融雪剂残留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36(1);3种苦竹竹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竹子研究汇刊,2009,28(1);三种苦竹属竹笋营养成分和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18(3)等30余篇。

专著和教材:2000年以来主编和参编的教材有《观赏树木学》,2000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养花实用手册(木本花卉)》,2004年,安徽科技出版社;《林学概论》,2007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园林树木学》,2007年,中国建筑出版社;《园林树木栽培学》,2009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科研获奖:安徽省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2005年获“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五。

主持的项目:2005年,金寨县财政局,金寨县观光农业生态院规划;2006年,泾县建设局,泾县绿地系统规划;2006年,安徽省瀚青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瀚青盆景园详细规划等;2008年,合肥市园林局,合肥市城市道路绿化骨干树种的选择;2009年,黄山市徽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黄山徽派盆景园规划;2009~2010年,宿松县市政工程管理处,安徽宿松入城公路挖方山坡景观恢复规划设计;2010年,合肥市包河区义城街道办事处,合肥市滨湖森林公园规划;2010年,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池州市观光植物园规划等。

参加的项目:2006-2010,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城市绿量需求分析(2006BAD03A1608),排名第二;2006~2010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市森林健康经营技术研究”(编号2006BAD03A06-4),排名第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4: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