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荒漠生物群落 |
释义 | 定义荒漠(desert)是地球上最耐旱的,它是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地上不郁闭的一类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图4-32)。这里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有些地区年雨量还不到50毫米,甚至终年不雨。由于雨量少,易溶性盐类很少淋溶,土壤表层有石膏的累积。地表细土被风吹走,剩下粗砾及石块,形成戈壁;而在风积区则形成大面积沙漠。 荒漠植被荒漠植被极度稀疏,有的地段大面积裸露。主要有三种生活型适应荒漠区生长:①荒漠灌木及半灌木:具发达的根系和小而厚的叶子,茎杆多呈灰白色以反射强烈的阳光,如坝王(Zygophyllum)、梭梭(Haloxylon)、白刺(Nitraria)、红沙(Reumuria)等属的一些种。②肉质植物:为景天酸代谢型(CAM),夜间气孔开放,吸收大量CO2,以苹果酸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白天,气孔关闭以适应干燥空气,体内苹果酸放出CO2,供植物的光合作用,即将夜间固定CO2与白天CO2的进一步代谢在时间上分隔开来。这样,使肉质植物获得CO2供应的同时,维持了植物的水分平衡。肉质植物主要分布在南美及非洲的荒漠中,如仙人掌科、大戟科与百合科的一些种。③短命植物与类短命植物:前者为一年生,后者系多年生, 它们利用较湿润的季节迅速完成其生活周期,以种子或营养器官渡过不利生长时期,如Bromus tectorum,Poa bulbosa等。 主要生物荒漠生物群落的消费者主要是爬行类,啮齿类、鸟类以及蝗虫等。它们同植物一样,也是以各种不同的方法适应水分的缺乏。大部分哺乳动物由于排尿损失大量水分而不能适应荒漠缺水的生态条件,但个别种类却具非凡的适应能力。许多欧亚大陆的沙土鼠和北美Hetetromy ida科的啮齿类动物,能以干种子为生而不需要饮水,也不需用水调节体温,白天在洞穴内排出很浓的尿以形成一个局部具有较大湿度的小环境,据Schmidt-Nielsen(1949)研究,洞穴内的相对湿度为30~50%,而夜间荒漠地面上的相对湿度为0~15%。这些动物夜间从洞穴里爬出来活动,白天则在洞穴内渡过。因此这些啮齿动物对荒漠的适应既是行为上的,也是生理上的。 荒漠生物群落的初级生产力非常低,低于0.5g/m2·a。生产力与降雨量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由于初级生产力低下,所以能量流动受到限制并且系统结构简单。通常荒漠动物不是特化的哺食者,因为它们不能单依靠一种类型的食物,必须寻觅可能利用的各种能量来源。 荒漠土壤荒漠生物群落中营养物质缺乏,因此物质循环的规模小。即使在最肥沃的地方,可利用的营养物质也只限于土壤表面10厘米。由于许多植物生长缓慢,动物也多半具较长的生活史,所以物质循环的速率很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