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还金亭
释义

在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东栅虹桥和望月桥之间。据民国6年(1917)《双林镇志》载:“明弘治年间(1488-1505),安吉陈良漠为严素底义建。东乡区民入郡者必经虹桥,时有领白粮邮闸银者,归途倦息,遗金而去。镇人严素庵(名义)晨往见之,坐待其人,验而还之。”其后安吉陈良模(官参政)便建亭表之。《郡志》:“义偶憩神祠,有遗橐去者,发之得银二百两。信宿其人来,云父解银耗缺被系,此变产以偿,遂还之。其人请分半以酬,不允。后其父归,为之建亭。”后屡圯屡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光绪二十年(1894)先后重建。抗日战争时遭日本侵略军焚毁。

1982年双林籍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捐资重建。亭为混凝土结构,翼角起翘,三面敞开,一面砌墙,壁间嵌“还金亭”石碑(清光绪二十年蔡名成碑记),还嵌有费新我书“重建还金亭”石碑。

在桥头村西北角,梅溪的西岸有一个设计精巧、造型优美、故色故香的亭子,叫“还金亭”。还金亭建造独具匠心,亭的基座由质料坚硬的大青石砌成,基座高出地面约有一点五米。东西两侧各有石阶供人们登临亭中。基座上立着四圆四方八根粗大石柱,这八根青石柱把整个亭顶稳稳擎起。还金亭的构筑别有风格,飞檐走角,朱梁画栋,雕花镂金,线条流畅,别具意境。特别是亭顶那上面那两条石鲤鱼更是形态逼真,维妙维肖。石鲤鱼全身金鳞生光,嘴上各有两条长须,每当轻风一吹,长须擅动悠然,此时,那两条石鲤鱼仿佛是在清水中逆流游进,正对龙门凌空腾跃而过,给人以鲜活之感。总而言之,还金亭独有他那古朴清雅,平淡简远,朴素大方的情怀,无处不透射出它那独特的农乡建筑的诗情画意。 是啊,古老淳朴的“还金亭”历史久远,春秋岁月已赋之沧老的容颜,但也仍然不失古风雅韵,他犹如一位精神矍铄,默默无语的老人,日日夜夜尽心尽职地守护在梅溪桥头。 梅溪西岸梅溪亭,百度春秋日月新。 风雨容颜今已老,千秋神韵万古青。 在那乱云飞渡的清晨,旭日往往被大片的云块掩盖,但它的光芒却替浮云镶起灿烂的金边,风扬云移,它又从云隙间时时露面,照得这梅溪水远一片近一片地涌金泛银似的,那天空上的无数碎云也被涂上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此刻,当你步入这还金亭,顿觉舒朗怡畅,志清意远。 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满天之际,却又另一番迷人景象。你若是立身于“还金亭”观景,即便会被这里的景色所陶醉。晚霞霍霍燃烧,红遍天空,红遍山川,此时的还金亭早已沐浴在一片柔和的红光之中,梅溪那潺潺的流水已是变成一条橙红色的飘带,在携带着清香气息的晚风中不断地向着远处飘然延伸。此时亭旁那高低错落,清香四溢的绿树红花,在桔红晚霞浸染下,你说不出是满树的绿还是满树的红,只是觉得更为生机动人。看着看着,此时的你定然会忘记自己置身在梅溪旁的还金亭,却以为是漫步于那蓬莱仙境之中——霞浸染着树,浸染着桥,浸染着亭,浸染着水,浸染着人;水倒映着霞,倒映着树,倒映着桥、倒映着亭,倒映着人;溪水倒影,天水天一色,景中有水,水中有景,瑰丽壮观,犹如唐代著名画家所画的一幅艳雅清丽的水彩画。 夕照绿树花艳红,千里秀水万里风。 晚霞更是红如火,流水亭桥画图中。 每到盛夏季节,“还金亭”便是成了人们的纳凉的最佳场所。特别是在晚上,蔚蓝的天空,星稀月朗,如银似水的月光静静地流淌,在悄悄地编织着那梦幻般的夜的世界。周围绿树葱茏,清香四溢。当你信步拾阶而上,坐于长条青石凳上,顿觉清风徐来,全身生凉,暑气毫无,疲惫立消,心神舒畅。在这里可以欣赏那天上的明月,可以倾听那潺潺的梅溪流水声,听得入神时,仿佛是有位技艺高超的琴女焚着青香,在紫烟萦绕在小亭中架着古筝,玉指纤纤,弹奏起那首醉人的幽雅清丽的《高山流水》。此外还可以在这里听极具意趣的蛙声。清凉的晚风携着淡淡的清香轻轻吹拂着,那田间溪边的青蛙鼓噪声彼伏此起,一浪高过一浪,忽儿又如大合唱,忽儿又似男女声双重唱,忽儿却象是轮唱,还有别一些蛰鸣声相互掺和,简直成了一个音乐大晚会。啊,月光、凉风、蛙声,花香引来了那些晚饭后的人们,他们相继来到还金亭,这些劳动了一天的人们相聚这里纳凉休憩,海阔天空:有的在谈论古今——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有的在笑说丰年——春时耕种忙,秋后醪酒香;有的在喜拉家常——贤媳敬公婆,李家喜事多;有的在畅谈理想——农商共经营,致富图脱贫。 此时“还金亭”充满了一片说话声、嬉笑声、歌唱声,汇成了一支具有时代气息的乐曲。 星稀蟾光清,月照还金亭。 乘凉夜相聚,谈笑忘归眠。 哦,对了,说起“还金亭”来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传说故事发生在洪武皇年代。在盛夏一天中午时分,烈日当空,阳光如火,炎热难挡。话说有一商客,正好归银回归途经桥头梅溪亭(原名),由于天气酷热,再之商客行走疲惫,便休息于梅溪亭中。一上的亭来,凉风阵阵,好不舒畅,谁知商客在这凉风吹抚下上来了浓浓的睡意,商客在不知不觉中甜睡入梦,一觉醒来,方知日近偏西,便急急起身,匆匆收拾众行李赶路,在匆忙之中,竟忘了其中一个袍裹丢落于梅溪亭中。商客去后不久,我们桥头祖先三太公刚好也到梅溪亭纳凉,一进小亭,便见一袍裹,三太公见亭中无人,猜得八九分——定是有人失落于此,便拾起袍裹打开一看,谁知这一看,把三公惊呆了,原来袍裹中全是银票,数量十分可观,三太公不假思索打好袍裹,坐等失主。谁知一等二等,已是日落西山,不见失主踪影。无奈,三太公把袍裹带回家中,与妻子说明捡到银票袍裹的事,三太婆喜上眉梢,说是我们可以大发喜财了,话未落音,三太公却是一脸怒色,指责三太婆贪心无德。晚饭后,三太公又来梅溪亭等候失主的到来,夜过三更,依然无人来寻找袍裹。这样一连坐等了四天四夜,仍不见失主。三太婆劝三太公别再苦苦相等,太公执意非等到不可,在第六日上午,终于有一人前来寻找袍裹,三太公与此人相说,经核实对证,确定袍裹正属此人所失,三太公大方归还。失主为表谢意,决定拿出其中部分银票赏赐与三太公,三太公却谢绝分文未收。失主被三太公的无私为人与拾金不昧的精神所感动不已。事隔不久,此失主带了一班人,来到三太公家,决定修建梅溪亭,并赐与一扁,扁上书有三个金光闪耀的大字——“还金亭”(事后才知这位失主原是朝庭委派收税官员),据说先祖祠堂也改称为“还金堂”。 岁月流逝,物换星移,三太公距今已是百年历史,三太公人走不见回,但三太公拾金不昧的中华传统美德却流芳万古!至今,每逢过年,该村还有众多人到村旁三太公坟前焚香祭念,迎龙灯也定要朝拜过三太公! 商客亡金梅溪亭,太公拾得数千金。 还归不昧等失主,美德流芳万古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