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环秀街道 |
释义 | 街道名由来因即墨城南城门而得名。即墨城为隋代所建,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274年)扩建,城以土筑,开南、东、西3门,南曰“景岱”。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重修城池,易土以砖,因即墨城南面处在秀美山川的环抱之中,改题南门旧额为“环秀”。 概述环秀街道地处即墨市城区南部,于1998年5月即墨市城区区划时,援引明代即墨城南门题额“环秀”而得名。毗邻青岛国际飞机场、青岛海港,烟青一级公路、204国道、青银高速路纵贯境内,交通便利。辖38个村庄、5个居委会,面积29.1平方公里。曾获山东省小康乡镇、全国千强镇等荣誉称号。 环秀街道自然地貌秀丽,大庙山、驯虎山与蓄水量1000多万立方米的石棚水库相映成辉,山水完美结合,发展前景广阔。辖区商贸繁荣,以烟青路等主干道路为产业带,打造起以汽车销售与维修服务、文化体育用品、餐饮娱乐等行业为主格局的路域商贸经济,形成了3000余户的个体工商户群体。工业基础雄厚,外资和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至2008年底全街道拥有各类企业1000多家,其中,青岛金王集团、红领集团等限额以上规模企业70多家,构筑起以服装针织、电子、索具生产、工艺品、箱包玩具、机械生产与加工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发展起“King King蜡烛”和“红领西裤”2项中国名牌产品、“妙府”牌老酒、“红领”牌女装、“景钢”牌烫金机等10余项山东省名牌和青岛名牌产品。有国内质量最优的麦饭石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麦饭石之乡” 政区人口环秀街道位于即墨市市区南部,与城阳区接壤。辖38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2006年总人口56965人,其中男27937人、女29028人。 下辖村庄傅家庄、张家土桥村、前东城村、烟台前村、河南村、东兴家疃村、小韩村、大韩村、后东城村、郭家巷村、西兴家疃村、冢子头村、李家西城东村、李家西城西村、前南庄村、后南庄村、磨市村、塔元村、王家庄村、三里庄村、胡家村、国家泊子村、窑上村、花园村、王家官庄村、孙家官庄村、石棚子村、庙头村、东祚树庄村、西柞树庄村、林家土桥村、石泉村、国建村、东山村、西山村、南叫儿埠村、东叫儿埠村、西叫儿埠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70054 男 34072 女 35982 家庭户户数 18662 家庭户总人口(总) 57048 家庭户男 28334 家庭户女 28714 0-14岁(总) 11189 0-14岁男 5727 0-14岁女 5462 15-64岁(总) 54410 15-64岁男 26249 15-64岁女 28161 65岁及以上(总) 4455 65岁及以上男 2096 65岁及以上女 235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0073 经济发展概况环秀街道总面积2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公顷。2006年全街道完成生产总值56.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326万元、38.38亿元和18.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6%、37.71%和23%。地方财政收入9207万元,财政支出3743.6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384元,比上年增加893元。 农业 2006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670万元,其中农业148万元、林业65万元、牧业457万元。粮食总产552吨,下降22.4%;花生总产157吨,下降46.3%;蔬菜、瓜类总产114吨,下降64.7%;水果总产89吨,增长2.3%。大牲畜年末存栏362头,猪年末存栏1777头、年内出栏2059头,家禽年末存栏7万只、年内出栏1.6万只。 工业 2006年全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36.35亿元,增长20%。限额以上工业企业81家,工业总产值(现价)11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现价)104亿元,固定资产小计8.2亿元,资产合计34.53亿元,负债合计19.83亿元,利润总额14.19亿元,利税总额16.74亿元。限额以下工业企业1094家,工业总产值(现价)26.33亿元,销售收入21.29亿元,上缴税金3962万元,利润总额6703万元,资产总计1.12亿元,负债总计5527万元,实收资本2265万元。 招商引资2006年全街道引进外资企业17家,共有外资企业106家,商务部统计实际到位外资2799万美元,外管局到位外资805万美元;引进内资企业56家,实际利用内资4.6亿元;出口创汇2.65亿美元。 社会事业2006年全街道有初中2所,小学9所,共有在校学生4546名;幼儿园22所,入园幼儿2143名。有卫生院5所,医疗室(站)64个。人口自然增长率4.87‰,计划生育率99.84%。 环境建设2006年,街道党工委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街道区位、推进城市化建设为目标,硬化道路面积10余万平方米,铺设雨水和污水管道8000多米,浆砌排水沟6000多米,完成了环秀小学东路、张家土桥头进村路、石棚水库周边道路、西山前进村路等南域5.1万平方米的道路建设工程,构筑起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同时,加大了对重点区域和村庄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先后对墨水河岸庙头段、石棚水库坝下坡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美化,实施了16个城中村改造,清理和拆除了湘江一路东段、城南小学、市南中学等处的乱搭乱建和占路摊点;完成了泰山一路拆迁,整修村庄街道22万平方米、修砌排水沟1.4万米、铺设雨、污水管道7600米、修筑河坝和引洪道1450米,绿化2万多平方米,圆满完成了11个库区移民村庄的“三通二保一环卫”目标;新建了39个垃圾中转站,在张家土桥头新建了大型压缩式中转站,填置了垃圾运输车,充实了村级环卫队伍力量,街道环境水平大幅提升。 园区建设着眼加快与青岛市区的对接和增强环境竞争力,按照“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多元投入、集聚产业”的原则,持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2006年在金山项目区又增修了3条宽8米总长1000米的水泥路,在东城山及周边新修6条总长8.3公里,总面积9.3万平方米的园区道路,进一步拓展了“两山”项目园区的路网,使得整个园区四通八达,有力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拓宽了经济发展空间,搭建起招商引资的承载平台。年末金山项目园已有30家企业落户,总投资3.2亿元人民币;东城山项目区也签约了15个项目,占地3005亩,计划投资3亿元人民币。 民心工程建设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问题为切入点,着力实施富民利民的民心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围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年内新建成了8个村级文化大院,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200户,改造了11个库区移民村庄3373户的自来水。围绕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实施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就业安置工程,全年培训劳动力1600人,转移1100人,办理就业备案和就业指导1200多人。围绕改善办学条件,增加了教育设施配套建设资金投入,建成了市南中学语音教室、三里庄小学多媒体室,完成了一批中小学校的设施配备和环境改造,实行了奖学金制度,中考综合考评取得全市第二的好成绩。围绕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新建了16处、改建了19处“四室齐备”的农村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和村庄拿出60多万元补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8000余名城镇无医保居民办理了合作医疗,救助大病医疗对象51名,计生为妇女健康查体2.5万人次。围绕提高弱势群体救助保障,街道和村庄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为4616名农民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的街道中心敬老院,为6户家庭无房和危房残疾人新建和修缮了住房,为165名残疾人办理了劳动技能康复专项补助,为64名贫困家庭的大、中、小学学生发放了助学金;深入开展了“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对455户困难家庭、优抚对象等进行了帮扶,为201人办理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为893名8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了体检补助。围绕移风易俗,大力提倡厚养薄葬,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占地20亩的大庙山怀念堂,该怀念堂能够容纳1万余个骨灰盒;后东城村也投资100万元建成了可容纳3000余个骨灰盒的怀念堂。这两个怀念堂的建成,为殡葬习俗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末已有1200余个坟墓迁入了怀念堂,腾出可利用土地100余亩。同时,认真落实了上级农业税减免、小麦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这些民心工程的实施,使广大农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形成了全街道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建设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卓有成效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起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举办多次干部集中培训班,提高了镇村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明显增强。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集中解决了8个村庄连续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问题,适时调整了5个村庄的党支部班子成员,实施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规范化管理,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年内涌现出即墨市级先进党支部和“五个好”党支部15个。完善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督查考核”三位一体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和层级清晰的责任体系,在全街道形成了千方百计抓落实、全力以赴搞突破的良好发展氛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