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淮河晚眺 |
释义 | 淮河晚眺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山水佳作,写的是作者在淮河边放眼远望远所见到的美丽景色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遐想。 中文名:陈毅 国籍:中国 民族:四川乐至 出生日期:1901年8月26日 逝世日期:1972年1月6日 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代表作品:淮河晚眺 淮河晚眺原文一九四三年春 柳岸沙明对夕晖,长天淮水鹜争飞。 云山入眼碧空尽,我欲骑鲸跋浪归。 淮河晚眺注释长天淮水鹜争飞:写淮河空阔的景色。化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鹜,俗称野鸭子。 碧空尽:碧蓝的天空的尽头处。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骑鲸跋浪归:骑着鲸鱼踏着波浪凯旋而归。杜甫《送孔巢父谢病》诗:若逢李白骑鲸鱼,道甫问讯今何如?又,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诗:鲸鱼跋浪沧溟开。跋浪:踏浪,在浪涛中纵游。 淮河晚眺史事1938年三月到四月,江南、江北的红军游击队分别在皖南和皖西集结,组建起新四军一、二、三、四支队后,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一直在皖南一带活动,陈毅和粟裕等则遵照中央指示和军部部署率部东进,先后开辟江南、苏北根据地。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了,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九千余人,在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移师北上时,在泾县茂林地区突遭预先埋伏的国民党军七个师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除两千余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被无理扣押,副军长项英在突围后被叛徒杀害。事变发生后,陈毅临危受命,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新的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宣告成立。1941年8月以后,随着战场局势的发展变化,新四军军部先后由盐城转移至北路马、侉周村、停翅港、单家港等地。1942年12月下旬,军部和华中局机关及直属队开始由苏北阜宁根据地向淮南根据地转移,1943年1月10日,安全到达目的地──洪泽塘湖南岸盱眙县黄花塘。这首《淮河晚眺》就是作者移居黄花塘,饱览了淮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之后写成的。 淮河晚眺鉴赏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山水佳作,写的是作者在淮河边放眼远望远所见到的美丽景色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遐想。淮河乃我国大河之一,源出河南省桐柏山,向东流经河南、安徽等省到江苏省入洪泽湖。洪泽湖以下,主流经河南、安徽等省到县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黄花塘处在淮河上下游交接洪泽湖南岸,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地带。军部移至黄花塘之初,正值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阶段的前夕。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各解放区军民不断出击日寇,展开了激烈的反 扫荡 斗争。这时的新四军也在陈毅、刘少奇领导和指挥下,主动出击,消灭敌人,连续收复了许多据点,使解放区不断得到扩大。而对日渐好转的斗争形势和美丽如画的大好河山,陈毅心情舒畅,不禁诗兴勃发,于这年春天写下了《大柳巷春游》(由三首七言绝句构成)和《淮河晚眺》两篇诗作。 《淮河晚眺》是一首七言绝句。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选取春日淮河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晚霞辉映、柳绿沙明、群鹜争飞、天水连碧的淮河夕照图,从而展现出淮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并借此抒发了作者誓夺抗战胜利的雄心壮志。全诗意境高远,气势雄伟,白描与想象交相映衬,写景与抒情有机统一,富有浪漫主义的激情和韵味。 在《大柳巷春游》第一首中,作者曾以清新明快的诗语描写了淮河沿岸有名的风景区大柳巷的景象:淮水中分柳巷洲,平沙绿野柳丝抽。春郊试马优游甚,难得浮生似白鸥。 在《淮河晚眺》的前两句中,作者以更为凝练的诗句托出上述的意境:柳岸沙明对夕辉,长天淮水鹜争飞。你看,淮河的傍晚,河畔长堤上的柳树新叶吐绿,妖若愁眉,万根枝条随风摇曳如下垂的束束绿色丝绦,平缓洁净的岸沙在晚霞映照下反射着明亮的光辉;在浩浩蓝天下,滔滔淮水之上,野鸭子在悠悠自在地况飞争翔。这是一派多么美丽而和谐的自然风光啊!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在其《滕王阁序》中,曾经写下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千古写景名句。在这里,陈毅显然化用了王勃的名句,但由于他是在对淮河景物的细致观察与感受基础上化用前人名句的,所以不仅不显任何人工雕琢、刻意用典的痕迹,反而妙合天工,和谐自然,显出一派清新纯朴气息,丝毫不让人觉得有掉书袋的嫌疑。 诗的第三句 云山入眼碧空尽,承接前面两句,继续写远眺的景致。放眼远望,葱翠含黛如云遮雾笼的山峰消失在清碧无垠的天际,只有那浩荡的淮水悠悠地向前流去。唐代诗人王维《汉江临眺》诗中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的名句,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更有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名句,陈毅在诗中化用了王、李诗尤其是李白诗的意境,虽无惟见淮河天际流之字出现,但诗境实已包含在内了。此句进一步照应并拓展了第二句中长天淮水四字所构筑起的审美空间,在春水共长天一碧的大画幅中浮绘出绿水映云山,云山碧空尽的美妙奇观,令人心驰神往。至此,一幅春日淮河晚照图就算描画完整了。这里有绿柳飘摇,有明沙闪烁,有堤岸长舞,有落霞映照,有春风荡荡,有水鸟翻翻,有云山渺渺,有碧空浩浩。这是一幅多么绚丽多彩的艺术画面,又是一个何其令人神往的审美境界啊!这就难怪作者于目既往还,心亦吐纳之际,经忽发奇想,大呼我欲骑鲸跋浪归了。骑着巨鲸踏着浩荡淮水的波浪作胜利的凯旋,这是何等快哉之事,又是何等豪壮之举!汉代杨雄《羽猎赋》中有乘巨鳞,骑京(鲸)鱼 之语,在古典诗文中,骑鲸多用以指文人隐遁或游仙,诗仙李白就自署海上骑鲸客。杜甫《送孔巢父身谢病》诗中有若逢李白骑鲸鱼之句,在《短歌行赠王郎司直》中又有鲸鱼跋浪溟开的诗句。宋代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有 骑鲸遁沧海,捋虎得绨袍的诗句,陆游《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中则有斥仙岂复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之语。在这首诗里,陈毅给骑鲸跋浪赋予了完全积极的人生内容。作者于夕阳之下,纵览淮河的美丽风光,想到祖国的山河和同胞正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蹂躏,胸中不仅升腾起焱热的爱国主义激情,生出驱逐日寇、收复失地,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的革命豪情,由是而发为我欲骑鲸跋浪归的浪漫豪迈歌吟。此语意象超拔,想象奇特,充分显示了解放区军民排山倒海、降龙伏虎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为夺取抗战胜利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斗志,为全诗优美和谐的审美氛围注入了崇高壮美的思想力度。 寄情于景,托物言志,是我国山水田园诗创作的一个基本特点之一。然而,同样的景物,所寄托的情志却往往是很不一样的,而由于情志各异,同样的写景状物所蕴含着的美学韵味和给人的审美感受也往往是大不相同的。同样是夕阳下的晚景,李商隐的《乐原》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出的是迟暮之感,沉沦之痛,悲凉无限;同样是写岸柳,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传达的是凄凉寂寞的别离之情;同样是写江天夕照,柳永的《八声甘州》中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抒写的则是漂泊羁旅,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的感慨。而陈毅同志的这首《淮河晚眺》,也写夕阳,写岸柳,写江天,洋溢着的却是一派盎然生机、风发意气,这充分显示出了作者有别于古人的雄豪情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