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怀安窑址
释义

怀怀安窑址位于福州市郊区洪塘乡淮安村,距市区约12.5公里。此地旧称“古岊”,山名“古岊山”,水称“石岊江”。

窑址的分布主要在石岊山西南端,占地8万多平方米。1953年修建防洪堤时发现。1982年7月考古发掘,实际揭露面积74平方米。主要有南朝和唐代两个堆积层,堆积厚度在1~3米左右。出土遗物总数达15784件。其中窑具约1万件,器物5000多件。器物中属于南朝的3000余件,唐代的2000余件。南朝堆积层中,出土的器物相当丰富。器形类别较多,大部分属日常生活用具,有大小不同青釉双系盘口壶、双系罐、四系罐、圆口槽肩罐、卷唇盆、双系带扳佥短流注子、敛口钵、高足盘、高足杯、碗、盘、盅、缸、茶盏、茶托等;文具有多足砚;为死者烧制的明器有鐎斗与三足陶火盆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窑具。许多窑具上有刻字,刻姓氏人名的有“朱”、“陈”、“常”、“于”、“章”、“丁光”、“秦平”、“秦广阳”、“力丞”、“素贞”、“瘟太”、“采口”、“吉孝”、“大”、“中”、“七”、“第”等。其中有一件垫柱上刻有纪年和定烧瓷器者的姓名:“大同三年四月廿日,长男刘满新造。”唐代的堆积层发掘出一座比较完整的窑床遗址。窑床长8.5米,宽2.4米,两壁残高0.1~0.15米,呈坡状,倾斜度为11度,南向偏东45度。

窑顶倒塌,火膛、火道与烟孔等均破坏无存。窑壁有一层厚0.05米的红烧土。窑床底部有五层烧结面,每层均铺垫细砂土。总厚度达0.6米左右。窑床下部为蛤蜊壳堆积层,厚1.2米左右,含有商周时期的各类几何印纹陶片。最底层为原生黄砂土。在唐代堆积层出土的大量器物中,除盘口壶、四系罐、短流注子、圆口槽肩罐、鐎斗等器物尚继承南朝遗制外,还出现不少新的器形。如长流注子、瓜棱形柱子、多咀塔式谷仓、五谷小罐、盒、陶俑与狮子。碗的形状也与南朝不同,全为敞口或葵口斜壁式,未见深腹实足式,除平底外,也有圈足或玉璧足的。此外,还有大量不同规格的窑具,特别重要的是,在窑床的上后部发现“开元通宝”铜钱1枚;在堆积层中的窑具垫座上发现刻有“贞元”二字,说明这座窑在贞元年间(785~804年)还在烧造,可能延续到唐代晚期。上述发掘,对研究福建瓷器发展的分期与断代,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古陶瓷研究上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指出,它是“中国古瓷分相釉时代最早的一种,而且其胎质也是上乘的”。

怀安窑址于1986年列为福州市郊区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7: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