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化脓性细菌 |
释义 | 化脓性细菌是一类能够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对人体有致病性,常引起皮肤、皮下软组织、深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乃至内脏器官的脓肿,也能引起脓毒血症。 种类介绍化脓性细菌种类较多,有球菌也有杆菌;有革兰阳性细菌也有革兰阴性细菌;有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也有厌氧菌。一般把对人类有致病性的化脓性细菌分为两大类:化脓性球菌和化脓性杆菌。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常引起创伤感染和医院内感染中的化脓性感染。 病因病机化脓性细菌感染多由伤口侵入非特异性的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其次为创伤引起的并发感染,如褥疮、肺炎、尿路感染等。 1.伤口污染创伤形成伤口,污物从外界带进伤口内,如清创不彻底或处理不及时,引起感染。 2.正气虚弱、创伤往往造成失血,发生气血的病理变化和脏腑功能的改变,机体正气下降,邪毒乘虚而入。 3.瘀血化热蕴毒成脓创伤在组织或脏腑内形成瘀血,大量的瘀血积滞,久而化热,热甚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4.邪毒内陷创伤形成伤口,当火毒之邪炽盛,蕴毒成脓,正气虚弱时,毒邪可内陷脏腑。 诊断方法化脓性细菌感染的辨证与诊断 1. 诊断要点 (1)病史:一般都有创伤病史,伤口被外界异物所污染。 (2)临床表现:①局部表现:局部红、肿、热、痛,伤口出现分泌物或流脓。②全身表现:多数有较明显的发热、口渴、心烦、食欲不振、尿黄、便秘、苔黄腻、脉弦数或细数等。严重感染还可出现高热、寒战、神昏、谵语,甚则昏迷等。 (3)实验室检查:①白细胞计数:总数明显升高,中性白血球增多。②血培养;当感染引起菌血症时,可培养出细菌。 2.辨证分型化脓性细菌感染 (1)卫分证:感染初期,患者发热、恶寒、头痛、口微渴、无汗或少汗。伤口局部疼痛,肿胀并有灼热.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气分证:患者全身表现为大热、大渴、大汗,烦躁不安,尿黄,便秘。伤口疼痛较剧烈,灼热,肿胀较甚,有较多量脓性分泌物。苔黄或黄腻,脉沉数。 (3)营分证:患者高热口渴,烦躁不安,不能入睡,表情淡漠,甚则神志昏迷或躁扰谵语。伤口疼痛剧烈,创面溃烂,脓液臭秽,肢体肿胀,皮肤变成紫暗色。苔黄腻或黑,脉沉数。 (4)血分证:寒战、高热,头身剧痛,呼吸窘迫,谵妄狂躁,甚则神志昏迷,四肢抽搐。伤口溃烂,脓液臭秽,肿胀严重,皮肤坏死,紫暗或紫黑。舌绛紫,苔焦黄起芒刺,脉洪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