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画人测验 |
释义 | 画人测验又称为绘人测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智能评估工具,有时也用来评估人格。1885年,英国学者库克首先描述了儿童画人的年龄特点。此后,许多学者开始探讨通过儿童绘画来了解其智能发展是情况。1926年,美国心理学家古迪纳夫首次提出画人测验可作为一种智力测验,并将这一方法标准化。是适于4~12岁儿童的智力测量工具。1963年,哈里斯对画人测验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全面修订,发表了“古氏——哈氏画人测验”。1968年,考皮茨也编制了画人计分量表,并首次提出了画人测验的30项发育指标。 画人测验介绍人类是先学会绘画然后才会书写,每个人都经历过涂鸦的阶段,因此绘画在人类的成长占有重要的地位。绘画可视为一种个人内在经验独特的表达,若适当地使用绘画,则可以为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宝贵的线索( )。绘画也是艺术治疗者常用的一种方式,而且绘画对于未正式受过媒材训练的人员而言,绘画通常是一个较安全的表达方式( )。 绘图在临床上的诊断及治疗的运用,已有相当的历史和基础,绘图不仅是艺术治疗中的一种介入方式,绘图也常被不同理论取向的咨商实务工作者运用,因此,绘图具有治疗的效果是医疗、心理和咨商界的专业所共同肯定的(Oster, Gould,1987)。 绘图的价值透过绘图的过程可以协助个案更了解他们自己,可以把他们有关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想法、感受表达出来,以促进自我了解。有关他们内在的想法、情感可能在意识或潜意识中抗拒或被压抑、阻碍,但透过绘图创作过程,儿童可以很有安全感受地做表达,进而释放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需要,修通他们内在的冲突,因此,绘图创作的过程是可以提升儿童的自我认同,促进成熟的方式之一。透过绘图创作过程和作品的完成,具有下述四种价值(Orton,1996): (一) 和儿童建立关系 (二) 评估儿童的需求 (三) 收集诊断资料 (四) 透过宣泄释放情绪 (五) 催化成长 绘图的过程表现绘画提供咨商师一个协助个案参与自我表达的工具,也给人们一个进入治疗的机会,透过绘画人们得以恣意地描绘自己的感觉、冲突和期望。治疗师和个案间以及个案和自己的艺术作品间的关系,形成改变的催化剂。治疗师建构一个温暖和支持的环境,提供个案一条释放挫折、攻击、恐惧或困惑的道路;个案则藉由生动地呈现这些感受,公开、面对并学习控制他们,在绘图的过程中,个案开始感觉到拥有较多情绪控制感,逐渐开始会为自己着想。并得到较好的自我认同。事实上,绘图开启一扇自我探索的门,以非口语的方式透露许多个人议题。一般而言,儿童天性是喜欢使用艺术媒材,加上他们尚无法用用复杂的语言,因此透过艺术自然真实的揭露,是可以协助他们解决内在的冲突(Oster, Gould,1987)。 在整个绘图的过程,治疗师当然会期待个案分享他们的内在世界,但在治疗初期,邀请个案绘图但不强迫他们谈论,可能会让个案更有自由度,有助于日后的自发。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最好保持被动、客观和观察者的角色。在整个治疗过程,有几个重要的观点要注意(Oster, Gould,1987): (一) 鼓励自发与幻想(ENCOURAGING SPONTANEITY AND FANTASY) (二) 鼓励成长(ENCOURAGING GROWTH) (三) 提供治疗性改变的舞台(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THERAPEUTIC CHANGE) (四) 阐释和建立关系(INTERPREATION AND RELATIONSHIP BUILDING) (五) 解决冲突(RESOLVING CONFLICTS) (六) 运用不同的艺术媒介(USING ALTERNATIVE ART MEDIA) (七) 情感转移的表达(EXPRESSIONS OF TRANSFERENCE) (八) 修通过程(WORKING-THROUGH PROCESS) (九) 结束治疗(ENDING THERAPY) 绘图与投射儿童的表现当儿童利用铅笔、蜡笔、黏土…等艺术媒介进行创作时,他们就正在进行一种表露性、体验性和游戏性的活动,而且这样的过程是充满创意和象征的,这些图画的内容都是他的故事或他故事的一部份。儿童在创作的过程是将他在环境中,以及和环境的互动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在画面上,他可以以艺术媒介安全的去探索他知觉中的环境变动(Geldard & Geldard,1997)。 引导儿童的过程儿童可以利用艺术的媒介将他个人的故事,呈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更具治疗意义的是他们是可以修正现实,使他们实现在实际生活中未满足的需求,或将事情的结局作改变,以符合他们内心的盼望,其实这样的过程都是在引导儿童将他们的内在世界透过绘图投射出来。因此,Geldard & Geldard(1997)就建议,利用纸笔图画引导儿童创作的过程,有几个目标要达成:1.引导儿童透过对图画内容的描述,将他们意识或潜意识的故事投射性地讲出来。2.引导儿童将内在压抑或强烈的情感表露出来。3.引导儿童自身感受绘图的创作过程和咨商师的响应,提升儿童的自尊让他觉得有能力感。 通常要儿童(尤其是较低年级及有适应困扰的儿童)做抽象层次的口语表达是不容易的。透过一个儿童自行创作的作品,然后看着作品引导儿童投射讲出作品的内容故事则会比较容易,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困难度,因此,研究者在此提出一简要方式来引导儿童投射出作品的内容故事。若儿童无法建构出一则完整的故事,则建议利用引导式的访谈来引导儿童讲出一些内容。 引导儿童讲故事的简要方式1. 先以开放式的问题为引导: 2. 促使个案持续去谈 3. 澄清 4. 同理、简述或覆述 5. 过程摘述 6. 引导式的问题 引导式访谈的问题建议可用之引导式问题: (1) 他是谁?他是男的还是女的?他几年级? (2) 他正在做么么?他在想什么?他的心情如何? (3) 他过的好不好?他目前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4) 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 (5) 他让你想到什么? (6) 这幅画在说一个怎样的故事?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7) 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子?它经历了什么事?如果这房子会说话,他会说些什么?如果这间房子有愿望,他的愿望会是什么? (8) 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它经历了什么事?如果这棵树会说话,他会说些什么?如果这棵树子有愿望,他的愿望会是什么? (9) 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它经历了什么事?如果他想说 (10) 这幅画让你想到什么? 绘图内容诊断指标之探讨Buck(1948)、Machover(1952)和Hammer(1967)皆使用人物绘画做为投射的工具,并用来分析情绪的状况。也建构出许多的诊断指标。Machover(1949)发展出来Draw-A-Person(DAP)解释系统和Koppitz(1968,1984)发展的Human-Figyure-Drawings(HFDs)情绪解释系统最为有名。 Koppitz(1968)以期从事儿童心理治疗多年的临床经验,收集归纳38个情绪困扰儿童常出现的图形特征,并依据三个标准:1.必须具临床效度。2.必须不常出现在正常儿童的图画中。3.必须不和年龄、成熟度有关。经研究后Koppitz整理出30个适用于5-12岁儿童的情绪指标。 Koppitz(1968)将情绪指标分为三类:整体质量、特殊内容特征和缺漏。 在此笔者根据咨商个案之画人测验内容,试图建构跨年龄、跨性别,且具有临床意义之指标。就如同Sidun和Chase(1985)共同发展出Sidun—Chase画人测验检核工具,此工具是对性受虐所设计。将这类族群个案的图画指标归纳为:性征指标、低自尊指标、焦虑性指标、压力性指标、身体意象指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