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滑动说
释义

定义

亦称滑走说。用肌原纤维内的两类细丝的相对滑动来说明横纹肌收缩的学说。最初是由赫克斯列(A.F.Huxley和H.E.Huxley)在1954年提出的,其后受到电子显微镜、X射线分析、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分支学科的支持。

实验过程

通过神经刺激或直接刺激,使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这个电变化通过T管系统使肌浆网系释放Ca2 ,Ca2 通过肌钙蛋白一原肌球蛋白系统使肌原纤维的A丝和I丝相互作用,引起这两类细丝间的相互滑动,即引起收缩。A丝每间隔143纳米就有一个在方向上旋转120°的小桥伸出,它是肌球蛋白分子的头部,具有ATP酶活性,与肌动蛋白反应;另一方面,围绕A丝构成I细丝,宛如在六边形顶点的位置围绕A细丝,I细丝是由肌动蛋白组成的。当不存在Ca2 时,肌动蛋白不能在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系统的作用下与小桥反应,但是由于Ca2 的作用将抑制解除之后,它可以和肌球蛋白的头部起反应。其结果小桥摆动将I丝向肌原纤维A带中央方向拉入约100纳米。此时,一个分子ATP被分解,小桥随之脱钩,而与下一个肌动蛋白反应。在这个反应中,由于I丝从A带的两侧滑动移向A带的内部,结果是I带变狭而引起缩短。这个学说能巧妙地说明有关肌肉收缩的许多实验结果,但是在有关肌球蛋白头部的摆动运动和其方向性的问题上还停留在假定上,并且每克肌肉每收缩一次有0.06微米ATP分解(蛙骨骼肌的情况),这种化学能中最多60%用于作功,其余变为热,有关这些能量变换机制的详细情况至今尚不清楚。另外,在平滑肌的收缩、纤毛和鞭毛运动、原生质流动、阿米巴运动等其它细胞运动中,也有与骨骼肌相同的情况,而用细胞内纤维的相对滑动来说明其运动的学说,这些也被称为滑动说。

深层滑动

【摘要】《规范》(GB50290-98)规定采用圆弧稳定性分析法计算加筋垫层路堤的抗深层滑动,所得到的最小稳定安全系数往往偏低,未能反映筋材所起的全部作用。经对土与土工织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认为,对于具有中等拉伸强度和变形模量的织造土工织物,由于填土高度的增加使加筋垫层路堤与地基进入极限平衡状态的情况下,会表现出抗剪、抗拔和抗拉3种相互交叉的阻滑补强作用。通过3个现场足尺试验破坏堤段的比较,及对有1层土工织物加筋的试验堤段,按圆弧滑动法求出这3种阻滑机理下的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说明了采用土工织物的阻滑补强作用效果;在具体工程中,会存在一种主要的阻滑作用机理。利用现场足尺破坏试验的实测资料提出,采用通过沉降最大值的堤基中心点的新的滑弧可使路堤的稳定分析计算更接近实际;在比较加1,2层和不加土工织物时,新滑弧比原滑弧求得的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有明显的增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4: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