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中理工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 |
释义 | 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3月,其前身是华中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及自动化工程系,她不仅是我校建校时前苏联援建设立的第一批重点学科,而且也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批重点学科,而且也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和首批博士后流动 站,同时,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学院简介近五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奋斗,学院已在相关领域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并在水电能源规划、设计、开发、运行、控 制以及计算机数字仿真与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交叉学科研究领域跻身国内领先的地位。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声誉,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具有很高显示度的亮点,吸引了国内学术和大批著名企业的瞻目。 学院已形成以提高水电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目标,以信息、仿真和控制科学为依托以系统科学理论为基地,以流域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及环境系统的相互促进与发展、以及国民经济长远目标 --水火核能的合理结构及电力市场发展为总背景,在水电能 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领域进行系统研究,综合解决水电能源工程的关键技术与重大问题的能力。在水电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计算机仿真与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水电系统综合控制与信息处理、大坝安全与工程地质理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电力市场运营以及企业管理、城市建设与规划、系统分析与集成等研究企及国 际学术前沿水平,取得一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并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和专著,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成为一个在流域梯级水电能源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领域进行系统研究与仿真,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研究、 开发与教育基地。 一流大学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目前,学院以研究生培养为主, 每年招收博士生约20名,硕士生约120名,本科生约70名。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 注重教学科研并重,着重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长期以来,本科学专业已为我国培养 出了大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愿同社会各界携起手来,用我们共同的勤劳与智慧为学院的美好未来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发展历程华中科技大学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是国家“九五”、“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基地。 是原华中工学院1953年建校之始前苏联援建设立的第一批重点学科,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体系, 在流域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能与水资源的最优规划和调度、流域生态环境演绎(预演和反演)仿真研究、 水电能源系统控制与管理、水工建筑物及特大型施工系统的安全分析与动态仿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领域已形成鲜明学术特色, 并已取得明显效果和优势。 学院涵盖的专业领域宽广,学科交叉与融合特征明显,边缘学科与新兴学科学术研究活跃。 目前,学院设有水利水电工程学科、水文学与水资源、系统分析与集成(理科)、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其中水利水电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水利工程和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学院同欧美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广泛 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以及欧盟委员会保持着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 长期以来,学院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承担了多项解决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决策的水利水电工程规划、 开发、运行、控制、管理与防灾减灾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与重大科学问题的科研任务,具有协同解决重大的、综合性的关键问题的能力, 众多研究企及国际学术前沿水平,取得一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并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近年,学院不断深化学科内涵,拓展学科外延,发展了“数字流域”新兴学科研究方向。现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水电能源仿真中心”、 “数字化工程与仿真中心”、“数字流域暨数字城市工程中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心”和数字流域科学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并设有“水电 能源研究所”和“系统科学研究所”,具有优良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条件与环境。 学院目前用于科学研究的设备与软件固定资产原值约4800万元,实验室面积2650平方米。 学院以国内最大的HP高性能计算集群工作站(计算能力每秒5千亿次)和SGI Onyx4及SGI Onyx2小巨型机为核心,16台UNIX工作站和二百多台高端NT计算机、 高速海量数据存储服务器、以及专用增强型多媒体设备,通过千兆位高速网络互连,形成了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具有协同并行计算能力的数字仿真 计算与分析系统。学院新建的EOS/MODIS卫星遥感系统,增强型CAVE和iDesk系统,集成全球领先的基于VR和RS技术的3DGIS技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集研究、 开发、演示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并形成了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教学、科研梯队 。学院目前拥有院士四人(其中3人为双聘)、博导10人、教授13人、博士后研究人员12人,已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学科最重要的研究、 开发与教育基地之一。 学科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学科是我校的传统特色学科,03年重点学科重点学科评估二级学科排名第一。重点学科建设以来,学科点经历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和势态,形成了高显示度的亮点,吸引了国内学术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和瞩目 。 学科点拥有 “水利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水利水电工程”,新增 “水文学计水资源”、 “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 “系统分析与集成(理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水利水电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建成“数字流域科学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水电能源仿真中心”、“数字化工程与仿真中心”、 “水电生产过程控制与信息技术实验室” 等学科建设基地,设有“水电能源研究所”和“系统科学研究所”。 主办国家一级权威刊物、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会刊《水电能源科学》。 通过项目建设,各方向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均取得较大进展,研究内涵更加丰富,研究领域更加宽广,学科特色非常鲜明,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和水电能源工程建设做出重要贡献。通过凝练形成六个主要学科方向: 流域梯级水电能源联合优化调度 数字流域理论与关键技术 水电能源复杂系统分析的先进理论与方法 水电生产过程控制与安全高效运行 水利施工及其水工结构安全分析与破坏机理 空间信息科学背景下流域灾害防治与环境控制 科学研究学科点以开展科学研究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原动力,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依托重点学科建设,开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活动,学科点的科学研究和攻关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和加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共获科技奖励22项,其中获: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 2项 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 10项、二等奖 5项、三等奖6项 湖北省高校教育成果一等奖 1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775篇,其中 SCI收录35篇、EI 收录 156篇、ISTP 收录 78篇、CSSCI 收录6篇,出版专著教材 14部 其中: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特大型施工机械运行安全、诊断与优化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二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技术研究与实践 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水布垭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水电站水库防洪决策支持系统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水轮发电机组高性能高可靠控制的理论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水轮发电机组变构变参控制理论研究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江三峡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分析、仿真、诊断研究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峡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电网调度员智能培训仿真系统 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WW(S)T“四无”型微机调速器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ADSS光缆与输电线路同塔并架工程集成分析系统研究 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提高了学科点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而且还增强了学科参与解决国际学术前沿重大理论与技术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科研成果直接为国家国民经济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服务,众多研究企及国际学术前沿水平,取得一批高水平并在学术界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 开展国际合作,主持欧盟第五、第六框架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973预研)1项 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 1项 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题 1项 主持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引导项目 1项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项、专题 2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题)1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2项 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公益性计划项目 1项 主持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5项 主持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 2项 主持国防预研基金 7项,国防科工委其它基金 8项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项、重点项目 1项 湖北省财政专项 1项 千万元级项目 2项、百万元级项目 17项 近8年年以来承接项目324项,科研经费合同额 9875万元、到校科研经费 6446万元,人均科研经费居全校前列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