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释义

学院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是1983年原华中理工大学由单一的工科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变时,创办的物理系逐渐发展而来。物理学院全体教职工发扬“探物穷理创新,自信自强争先”的精神,埋头苦干,艰苦创业,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院已发展成为具有多个有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物理学院之一。2010年,学院在读本科生约500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0余人。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学术界交往频繁。学院有多位教师出国进修、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学,并邀请国外学者到物理学院访问与讲学。学院分别与美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以色列、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联系与合作关系。

师资队伍

物理学院拥有一支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和素质优秀的党政管理、实验技术及教学辅助人员。据官网资料显示,物理学院有教职员工114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7人),副教授29人。

师资方面,物理学院有院士1人,2人次被聘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获得“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获“中科院百人计划”。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计划”;7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3人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1人获“楚天讲座教授”;2人获得“楚天特聘教授”;引力实验与理论研究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称号。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含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精密测量物理和材料物理与化学等多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有“引力与量子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引力与固体潮观测台站”和“基本物理量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参与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和磁约束核聚变(ITRE)计划平台的建设。

科学研究

学院有1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3项;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近20部,发表学术论文约700篇。学院在万有引力常数G精确测量,光子静质量上限测量,微腔量子电动力学,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相干物质波,新型有机磁体理论,量子自旋玻璃,光子超导理论,微器件光学,光学激子理论,电功能材料和非线性电光功能材料制备,介观光栅,黑洞理论,孤子理论,非线性随机动力学,多孔介质分形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专家的承认和重视。

人才培养

物理学院开设《基础物理学》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两门课程均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物理实验中心获准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物理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学院有多项教学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4项。

学院设有应用物理学和物理学两个本科专业,并办有启明学院物理学基础学科实验班,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宽厚扎实、综合素质优秀、适合在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等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杰出人才。学院毕业生有机会免试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其他学校和科研院所物理学、激光、光电子、材料学、信息、生物等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同时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单位有着广泛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对外交流

物理学院注意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在院内积极营造浓厚、活跃的学术氛围。学院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术会议和全国生物物理会议等学术会议。并承办了国内最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即主题为精密测量物理与方法的第327次香山科学会议。

为了加强研究生的培养,2009年,学院承办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了国内外30多名著名的物理学家与全国近50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生进行学科前沿交流。学院还承办了第九届亚太引力与天体物理国际会议。

学院领导

据官网资料显示,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领导有:

院长:罗俊(院士)

院总支书记:文锋

副院长:熊曹水

副院长:易林

副院长:胡忠坤

院党总支副书记:姜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