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释义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是华南农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已有99年历史;2001年改农学系为农学院。本院现设有本科专业三个:农学专业、生态学专业和草业科学专业;农学专业设有农学、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四个方向;硕士专业点五个: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生态学、草业科学和遗传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作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二个:作物遗传育种和生态学。

简介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是华南农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已有101年历史;2001年改农学系为农学院。经过几代人的创业和努力,农学院为国内外特别是为华南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其中包括前任越南副总理阮功丹和5位中国科学(工程)院院士。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学院目前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农业部和广东省重点学科2个(作物遗传育种和生态学学科)。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农科生态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个《农学》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有《农业生态学》和《遗传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有《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广东省高等学院精品课程有《农业生态学》、《遗传学》和《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专业实验室1个(植物航天育种生物学实验室)。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1个(作物学),二级学科5个(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生态学、遗传学和草业科学);设有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有农学、生态学、草业科学3个本科专业,农学专业开设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3个专业方向。2008年全日制在校生1301人,其中本科生1047人、硕士生213 人、博士生41 人。学院还设有专科、本科、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成人继续教育形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工作在第一线的人才,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机构设置

教学机构

学院下设植物育种、作物科学技术、生态学、草业科学4个系和本科教学实验中心。

研究机构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有: 国家优质稻新品种原原种扩繁基地、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教育部植物航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广州)分中心、农药登记室内活性试验单位、广东省高等院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和本校批准设立的机构有: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室、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农业生态研究室、水稻研究室、甘蔗研究室、烟草研究室、南方草业中心、植物航天育种研究中心、生态环境规划与工程中心、化学生态研究室、杂草研究室。

其它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

师资队伍状况

农学院现有在职教师92人,教授、研究员20人,博士生导师14人,副教授(包括其它副高人员)27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卢永根),国家教学名师1人(骆世明),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骆世明、张桂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卢永根、骆世明、张桂权、陈志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九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1人(骆世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张桂权),教育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骆世明),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生态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骆世明),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张桂权),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1人(张桂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曾任森,谭志远),广东省“千百十”培养计划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曾任森)、省级培养对象5人(年海、谭志远、丁效华、王建武、章家恩)。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苏雄武 副研究员

院 长:张桂权 教授

党委副书记:伍亚泰

副院长: 王建武 教授

陈 勇: 副教授

年 海 :教授

历史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是由1910年的广东农事试验场附设的农林讲习所演进而来。1912年便有农学科首届毕业生。1924年成立国立广东大学,其农科学院设有农艺等9个科。1926年成立国立中山大学,其农学院设有农艺等三个系。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由原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的一部分合并,组建成立华南农学院,设有农学系。于2001年又改系设院。在发展过程中,学校把原农学系的部分学科或专业分化而组建成新的院系或成为其他院系的组成部分,如农机系、农经系、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系等。至今,农学院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成为本校重点学院之一。

专业设置

本科

本院现设有本科专业三个:农学专业、生态学专业和草业科学专业;农学专业设有农学、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四个方向;

研究生

硕士专业点五个: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生态学、草业科学和遗传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作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二个:作物遗传育种和生态学。并设有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和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生态学部分。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和生态学科列为本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生态学系

基本情况

生态学系是在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农业生态研究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2001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院系调整后成立的,现隶属于农学院。本系具有长期的发展历史,20世纪60年代丁颖院士组建水稻生态研究室,1983年成立农业生态研究室,1986年被获准全国首批农业生态学硕士点,1993年农业部批准成立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1998年获准生态学博士点,1998年和1999年先后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学科,并且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生态学系现有教职工20人,科研人员18名,教学辅助人员2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6名,讲师5人,实验师4人。教学科研人员中现有10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具有硕士学位,其中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本学科已建成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日趋合理、以年轻科技骨干为主体的人才队伍。

现任领导

系主任 :章家恩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系副主任:黎华寿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机构设置

生态学系以教学科研并重,现下设6个专业实验室,包括(1)化学生态实验室;(2)土壤生态实验室;(3)分子生态实验室;(4)作物生态实验室;(5)农业生态学本科教学暨环境生态监测实验室;(6)地理信息系统(GIS)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黎华寿教授

生态学系办公室教学科研辅助人员:欧秀娟实验师

草业科学系

队伍建设

南方草业中心现有专职草学教学科研人员10人,其中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博士4人,硕士4人,博士研究生3人;草学兼职教学科研人员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8人。

人才培养

2003年获草业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毕业硕士5人;2004年设立草业科学本科专业,毕业生54人;2006 年获草业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特色

依托南方热带亚热带、荒山荒坡不连片、土地缺乏、农区为主的条件,以草种质资源创新、光形态建成机理、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研究牧草高光效、高肥效,草坪常绿机理,发展保证可持续粮食生产为前提的农田间套种、草育种、草产品加工利用技术、草坪管理和草地生态恢复技术。

科学研究

1980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重大项目25项,在草育种、引种、牧草加工机械研制、牧草半干青贮、饲草生产、贮藏、动物利用上取得了一些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2等奖3项,3等奖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4大索引收录8篇。基础条件:南方草业中心下设草业研究室、草坪研究室、园林草地研究室、草地生态研究室;生物质能研究所下属的能源作物育种研究室。建立了草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草资源与育种实验室、草坪实验室、草营养与栽培实验室、草产品实验室、草发育生理实验室。现有各种仪器设备约180台(件),大型仪器设备有果岭剪草机、草坪打孔机、凝胶成像系统、纤维分析仪、PCR仪、分子杂交炉、野外地物光谱辐射计、冷冻离心机等。实验室总面积800m2,校内教学科研基地约50亩,校外实习基地2个。

教学基地与实验室

目前学院拥有2个省级教学实习基地、2个校级教学实习基地,4个院级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有多间教学型和研究型实验室,为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及实习场所。

作物遗传育种系

概况

作物遗传育种系共28人 ,其中院士1人,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5名,副教授12名,讲师2名,助教(实研)3名,其他人员3名(教辅等)。具有博士学位7名,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35岁以下7人,56-45岁16人,46-60岁3人,60岁以上2人,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以青年骨干为主的学术队伍。现有3个:研究中心和研究室,植物分子育种研究中心,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室;现有实验室:(1)教学型实验室:遗传学实验室,作物育种及种子工程实验室(2)教学科研型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3)科研型实验室:植物分子标记育种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及种质创新实验室,种子工程实验室,杂种优势利用实验室;现有的科研基地:空间诱变育种科研基地,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科研基地 ,水稻分育种科研基地 ,甜玉米科研基地 。

学历教育

1、本科生教育:农业生物技术方向,农业信息技术方向

2、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系领导班子

系主任 刘向东教授, 博士, 博导

副系主任 张志胜副教授

副系主任 傅雪琳副教授

实验室主任 张泽民副教授

作物科学技术系

概况

现在的作物生产系由原农学系的粮食作物教研室、经济作物教研究、气象教研室、测试中心四部分人员组成。全系有教职工16名。其中,教授3名,占18.8%;副教授7名,占43.7%;讲师和实验师3名,占25%%,助教2名,占12.5%;教辅员1名,占6.3%。在学历结构方面,全系有博士学位1名,占6.3%;有硕士学位9名,占,56.3%。在年龄结构方面,50~53岁人员3人,占18.8%,40~49岁人员4人;占18.8%.;30~39岁人员6人,占职员总数的37.8%。

机构

作物生产系下设的研究室有3个,包括水稻研究室、甘蔗研究室和烟草研究室。有教学实验室3个(作物生理生态实验室、农业气象学实验室、作物学实验室)。有先进仪器设备30台(件),包括CI-310光合测定系统、凯氏全自动定氮仪。总价值109.6万元。承担的科研项目约9项,以作物优质高产栽培生理生态研究内容较多,每年科研经费约40~50万元。近年编写的专著和教材有《作物学》、《农业商品化经济管理》、《农业管理学》、《农学概论》、《Rice Production》、《气象学》、《农业气象学》、《作物学专业英语》等。

教学

作物生产系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作物栽培学、农学概论、农业气象学、耕作学、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农业商品化经济管理、农业信息学、农业管理学等。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5至6名左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