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华藏寺
释义
1 甘肃省天祝县华藏寺

天祝县华藏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全称为永明华藏寺,从开建至今进行过三次更名,同时殿顶也经过几更换。

在今天祝县城内,藏语称“热布吉贡”(含有宏法之意)。首建于明代初年,据传有一华家岭来的喇嘛在当地群众和部落首领的请求下,在此地建造了一座很小的寺庙,随后不久就由当地扎提族首领华藏正式修建成一座有一定规模的寺院,故称之为华藏寺。该寺初属石门寺管辖,后脱离石门寺,清康熙时成为有一定名气的黄教寺院,被列为护国寺院之一。土观呼图克图曾任过法台。朝廷每年除供给寺内僧人衣食外。还另拨银俸供养,可见该寺在当时影响较大。

解放初有僧众46人,活佛1人(华藏佛,1958年前去世),经堂、昂欠各1座,僧舍数十间。1958年后寺院部分拆毁,原有明清两代朝廷所赐玉印、文书、朝服、匾额、金玉佛像、经典、法器等文物,全部丢失或毁坏,1981年重新开放,现有寺僧3人,小经堂3间。正处于民族广场后,每逢节假日,就有善男信女前去朝拜!

2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华藏寺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有两座华藏寺,一座位于该区松江镇,一座则位于该区多悦镇。

松江镇华藏寺

地理概况

东坡区华藏寺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松江镇光荣村,在成乐高速公路上也可以看到丛林掩映中的寺院殿宇。从松江进站路往修文方向走约500米,道路左边有通往华藏寺的指路牌,转折穿过横跨成乐高速公路的天桥,就到了华藏寺。

这是一座正在修缮中的寺院,大门还没有建好,只在西侧开了一道简易的小门。

松江华藏寺,又名净永寺,据说始建于唐朝初期,是一座比丘尼道场。华藏(huá cáng)亦作“华臧”,是莲华藏世界(或华藏世界)的简称。在佛教语中,华藏是指释迦如来、真身、毗卢舍那佛、净土,是佛教的极乐世界,由宝莲花中包藏的无数小世界组成的。

华藏寺是不是建于唐朝,尚无法考证,但据《眉山县志》载:“华藏寺,(眉山县)治南三十里。上有苏东坡读书台古迹。”说明至少在北宋时,华藏寺确已存在,但后来被毁。

现在的华藏寺是由四川省政府宗教局于1999年批准开放的,目前只建起了天王殿,其他的殿宇正在施工之中。天王殿也很简陋,供奉弥勒佛,阶檐下的两尊天王高大威严,倒是比较少见。

天王殿右,是大悲殿。佛语说,救人苦难之心,谓之悲;佛菩萨悲心广大,故称大悲。里面供奉着观音大士。天王殿北,是正在修建中的大殿——观音宝殿。

历史传说

观音殿前,一棵葱茏繁茂的荔枝树,据说是苏东坡亲手所栽。树下立有一碑,刻着苏轼与华藏寺的佛缘。

苏轼少年时曾在华藏寺读书。后来还传说传龙王三太子也曾在此拜读于苏东坡门下。1059年秋末,苏轼回家服母丧期满,离眉赴任前夕,将母亲的一些遗物捐赠给了华藏寺。1068年仲冬,苏轼返眉守父孝及葬妻后,赴任前在家乡手植了两株荔枝树,一株植于现在的三苏祠启贤堂前,是一株并蒂丹荔,另一株就植于华藏寺。90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幼苗已成参天大树,荔枝青青思故人,硕果累累成祭品。

苏轼离开家乡后,再也没能回到故乡,但他十分怀念故土,也惦记着亲手栽下的荔枝。据说,苏轼曾寄回一首小诗,天涯游子的拳拳乡思,清晰跃然:

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枝待我归。

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多悦镇华藏寺

位置简介

多悦镇华藏寺位于位于眉山市区西北26公里的东坡区多悦镇北面,距多悦镇大约5公里。这里本是郑军乡,该乡是1934年设立的,取境内郑山口与将军庙两场中各一字定名郑军乡,最早,郑军乡乡政府的驻地就在华藏寺。2005年5月,郑军乡并入多悦镇,因此,华藏寺现在属于多悦镇华藏村。华藏寺地处五峰山上,一到山脚,就看到青翠的五峰山上,高高矗立着一尊大佛,颇为壮观。

五峰山,又名盘龙山,山形蜿蜒起伏,层峦叠嶂,自然天成,山上绿树苍郁成荫,白鹤成群,云雾如炊,山涧清溪环绕,灵气氤氲。

华藏寺原来不在五峰山,而在现在山脚下的一所学校内,现在这个地方已成为部队的一个训练基地。据说,华藏寺过去有位方丈叫智觉禅师,曾留下“离垢五峰”的密文机语,但当时一直无人能解读。直到华藏寺在五峰山重建之后,人们才恍然大悟。“离垢”是佛教语,也称无垢地、净地,入于此地得守清净戒行,远离烦恼垢染。因此,简单地说,“离垢五峰”,就是说五峰山是一处清修净地,在这里,能远离尘世烦恼。

寺院历史

据介绍,华藏寺历史悠久,曾是闻名省内外的佛教胜地之一。据该寺一铜钟上记载,该寺始建于汉代(公元280年),后于初唐(公元625年)由曾任知州、翰林学士的一欧姓进士(大邑县人)扩建。建筑格局按唐代古刹宫殿式修建,布局7个殿堂、塔林、银板作奠基的藏经楼,整个寺院幅员达2.5平方公里,建筑高雅雄伟,气势恢宏。从此华藏寺名盛一时,一直旺盛唐、宋、元、明。后来寺庙毁于纷飞战火,僧人逃离、废墙残墟,十室九空、满目疮痍,到解放初期(1951年),500多罗汉仅余7尊,现存于三苏博物馆。

1991年,华藏寺从原址的学校内迁往附近的五峰山进行重建。

主要建筑

现在的华藏寺,占地50亩,依山而建,自下而上,层叠建有山门和四重大殿——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此外,还建有祖师殿、藏经阁、莲花地宫、禅房、客堂、厢房等,建筑面积共计3700平方米。

旅游看点

寺院殿堂

来到寺前,寺门简陋狭小,但寺门内却塑着高大威猛的哼哈二将。两位金刚力士面貌雄伟,满脸忿怒之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手执金刚杆,左边的力士怒颜张口,为发出“哈”的“哈将”,右边的力士则忿颜闭唇,为发出“哼”声的“哼将”。两位门神侍立山门,保卫佛国与佛法永远不受侵害。

爬上一小段石阶,迎面是天王殿,殿前的两座石狮,气势不凡。天王殿内,照例是弥勒佛居中,两侧是四大天王。只是殿后塑的是阿弥陀佛,这个好像有点不合仪轨。

天王殿后,是大士殿,即观音殿,再后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右边,是祖师殿,正中供着达摩祖师,右边就是智觉禅师,左边这位则是海果法师,彭祖山上慧光寺就是他主持修建的。

再往上,是藏经楼,内塑千眼千手观世音、十二圆觉和观音三十二应身。十二圆觉是密教崇奉的著名菩萨群体,圆觉即“觉性圆满”之义,又叫无上觉,是佛教中觉的三种境界之一,指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十二圆觉“修行得道,功德圆满”,往生清净佛国,即身成佛。

据《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为拯救苦难众生,示现32种应化身,以为之说法和救护,此32种应化身即为观音菩萨三十二应。

藏经楼旁,是华藏寺莲花地宫。地宫也叫极乐堂,是存放骨灰的地方,据寺庙管理人员介绍,生意还不错,几千个位置已经卖出去三分之二了。

吃斋饭

祖师殿正前方,是五观堂。五观堂就是寺庙里的食堂,是僧人吃饭的地方,即斋堂。因为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五个方面的事情,把吃饭与佛法结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因此,佛门中过堂有一语:“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正由于吃饭要观想五事,所以把斋堂称为五观堂。

旅游和居士可以在五观堂吃斋饭,斋饭一人五元,味道不错。但在这里,吃完之后,一定要自己洗碗,据说这样可以积功德。

眉州大佛

吃过斋饭登山,进入圣山佛境,眼前赫然矗立的,就是眉州大佛。据了解,眉州大佛,高42米,体大12米,这是一尊阿弥陀佛接引圣像。

大佛脚踏莲花,右手掌心朝上,将一朵莲花托在胸前;左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表示接引世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雄伟的大佛屹立于五峰山上,佛光普照,将慈悲护佑未法众生苦难的心灵,堪称“眉州第一大佛”。

大佛莲花佛座之上,塑有四个托座力士,正面两力士,左右两侧各有一力士。

在大佛左右,还各塑有一头金色麒麟和一条巨龙。麒麟、龙与凤、龟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

山顶竹林

顺着大佛右边的山道,还可以登上山顶,山顶之上,是一片竹林,林荫如盖,满目青翠。

在游道边的墙壁上,贴满了这些颇有佛理的警言警句,慢慢读来,也很有意思。

周边景点

下得五峰山,再往西北行约1公里,就是两河口水库。

两河口水库又称望月湖,1973年11月动工修建,1974年3月完成主坝,1976年开始受益,该库集雨面积28.8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500多亩,总库容159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128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35万亩,是东坡区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这是水库大坝,坝高33米,长137米,顶宽3米。站在大坝上,还有远眺五峰山上的阿弥陀佛。

水库主体分为两叉,蜿蜒曲折,层峦叠秀,沟堑丛生,纵深十多公里。有机动船供旅游浏览两岸风光,遍观湖光山影;有手划船、脚踏船供爱好者享受划船乐趣。岸上曲经通幽深处有建于唐代的佛像雕刻,有滴水穿石而成名的天然洞。

据说,望月湖岸边有尊天然石雕,远远望去正如那千年前望月的蛤蟆坐化于斯,脖颈仰得老高,仿佛还正忘情入神地望着那天边正缓缓升起的月亮,它是那样的专心致志,使人不忍惊醒它,因此有“蛤蟆望月”的传说。此外,离望月湖不远的红色村,据传是二郎神担山填海的地方,在担石头时,因扁担断了,石头便一个掉在村头,一个掉在村尾,扁担也飞到了核桃洞,如今这两个巨石依然尚存。

水库环境清幽,空气新鲜,大坝右边建有古典风格的茶楼——望月楼,可供旅游者休憩、娱乐,亦可坐于亭中,端一杯清茶,凭栏远望湖光山色,倒也清静幽闲。

3 福建省宁德市华藏寺

华藏寺初名「华严寺」,因《华严经》而得名,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西北部霍童镇支提山,故亦名「支提寺」;

华藏寺由唐朝高丽僧人元表法师始建,《宋.高僧传》载:「释元表,三韩人也。天宝年中(七二四年至七五六年年),来游华土,仍往西域,瞻礼圣迹。遇尊者示《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东南方有山名支提山,现在天冠菩萨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遂至支提山礼天冠菩萨,于那罗延窟潜习华严。会昌法难,师付法山下元白法师后,不知何往。」吴越王钱镠闻其事,命杭州灵隐寺了悟禅师闽兴建天冠菩萨道场。宋开宝四年(九一七年)吴越王敕赐「华严寺」额,封了悟禅师为国师,主支提法席,并依华严经铸铁佛千尊,即「千圣天冠」,分置正殿雕梁上。雍熙二年(九八五年),宋太宗敕赐「雍熙禅寺」额。淳化元年(九九○年),又赐了悟禅师法嗣辩隆禅师继席支提,并赐「佑国记室禅师」封号、紫衣、御书等。

政和年间(一一一年至一一一七年),宋徽宗赐「政和万寿寺」额。元初,寺被兵毁,元世祖敕澄鉴禅师重修。明永乐五年(一四○三年),明成祖重建大殿,敕额「华藏寺」。仁孝皇后重赐铁铸天冠像千尊,每尊高约○.三米,重约十公斤,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保存至今。正德十五年(一五○五年)寺遭兵燹,嘉靖年又遭倭寇焚毁,至万历元年(一五七三年),朝廷敕大迁和尚重兴支提,明神宗赐「万寿神寺」。万历廿五年(一七九五年),慈圣皇太后赐铸铜渗金大毗卢千佛托一尊,历三年行程方至支提山,该像重千斤,高二点五米,莲台围径三.七米,莲座由千佛组成,喻华藏世界。又赐紫衣袈裟一件,五爪金龙堆绣、金钩、玉环、明朝藏经各一套(即北藏)。以上所赐物,至今保存于文物殿。

康熙、同治两代,亦作较大修葺,并两度撰写《支提寺图志》,共计六卷。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兼辉法师的高徒心严法师重建大殿。一九六六年寺宇又遭破坏,所存无几。一九八三年,泉州王静远居士发心重塑大殿佛像,次又重修,华藏寺面积三千七百多平方米,坐北朝南。自双髻峰发脉。三折而下,中轴线自南而北,为山门、天王殿、明堂、大雄宝殿,东西两廊连于钟鼓二楼(已废),广连层阶、月台、左为伽蓝堂,右为祖师堂和僧舍。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木构穿斗式梁架,面阔七间,进深七间,四面回廊,高约八米。正门上横额为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华藏寺」三字,殿内正中供明神宗御敕的鎏金铜毗卢佛。

山门,建于明万历三年(一五七五年),因高耸逼近天王殿,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年),寺众议撤。清顺治七年(一六五○年),僧如典募建山门并增建华表于山门前,后废,址存。一九八三年,政府拨款重建山门,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高约七.五米。重檐下横额书「天下第一山」五字。

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九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诞生于此。一九八○年至十一月十一日,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三年四月九日,华藏寺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院。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一日,列为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五年,南普陀寺妙湛和尚开辟了从溪边村上支提寺的十三华里公路,结束了华藏寺肩挑手提的历史,开始了重建支提寺的宏伟工程。在妙果法师的住持下,该寺为妙湛和尚建塔作永久性纪念。一九九五年,依本山的自然条件,兴建了水电站和自来水塔,为该寺今后的建设和生活提供了保障。一九九八年又重塑了天冠青铜像一千尊,供于天冠殿。现存宇已初具规模,建筑占地面积已达五千多平方米,寺院计划占地三十多亩。现拥有山林土地使用权已达七千多亩,耕地四十六亩,茶园一百亩。

本寺以大雄宝殿为主体,接连天王殿、祖师殿、伽蓝祠、藏经阁、鼓楼、山门,寺周围亦多梵宇,金碧辉煌,林峦交映,极为壮丽。附近那罗延窟寺为岩穴古寺,「石窟高可百寻,深广五十丈,上主若凿,下平如镜」。辟支岩连绵五公里,珍珠帘、罗汉洞、孤猿叫月、锦鲤朝天诸景,令人叫绝。辟支寺侧,悬岩滴水如浆,额目「天浆甘露」,亢旱不绝。

现在常住僧众五十多人,全寺严整宗风,谨守律法,海众安和,为目前闽东唯一的一座十方丛林。

现任方丈妙果法师,周宁人。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霍童镇支提山

4 四川省宜宾市华藏寺

华藏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武庙街,从内宜高速公路北站出口到华藏寺约3公里,从岷江大桥到华藏寺约1000米,从大观楼到华藏寺约500米。

华藏寺原名慧明寺,华藏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有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药师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等。

5 江苏省昆山市华藏寺

简介

昆山华藏寺,由位于昆山马鞍山原慧聚寺子院演变而来。慧聚寺,建于梁代天监十年(公元511年)。吴兴沙门慧向为该寺之开山。慧向,为梁武帝萧衍之师。梁武帝赐铁香炉、丝绣佛像,又赐田二顷、山一座、木千枝。

历史

慧向初来昆山时,因放锡禅坐于马鞍山胁石室,以二虎为侍,思欲立精舍而不能。相传当夜,风雨暴作,林木怒号,朴斫之声闻于远近,人皆怪之。翌日,黎明时刻,殿基成,台阶基石砌就,是山神之助。初建时,有大殿、小殿。至唐武宗会昌间(公元841—846年),诏毁天下佛宇,慧聚寺亦遭其难。

北宋宣和间(公元1119—1125年),由信法师将马鞍山东北麓之慧聚寺子院改建为十方贤者讲寺,并易名为 “华藏讲寺”。南宋淳祐戊申之秋(公元1248年)由僧良拱复建大佛阁,名为“神运大雄氏殿”。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僧大雅将“华藏讲寺”从马鞍山北麓移建于西山之巅。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僧寂默重建山门和天王殿。

在山顶有一凌霄塔,又名至尊多宝塔,一说由慧向建于梁天监十年(公元511年) ,一说建于唐代。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僧延福、希范重建该塔。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僧寂默重修凌霄塔成七层。

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春,康熙皇帝巡幸马鞍山,并登文笔峰,作诗留题。知县将其址改建为“皇亭”,右为圆聚山房,转西为三官殿,称小云台,又有真武殿居文笔峰巅,旁为地藏殿,其侧为文星殿,其前为春风亭。百里楼前左偏为含秀山房,中有半隐藏楼,其东为圆静庵 ,后改葺为观音殿,其西为问龙阁,其景美不可胜。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除凌霄塔外,均毁于兵。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 1934年),邑人重修凌霄塔,不料修至第七层时,“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塔遭日机轰炸,塔受损。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日侵华,山寺被炸,山被日军所占。胜利后僧人搭建平房三间,一直维持到1949年解放。

1992年6月,昆山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建华藏寺,地址在马鞍山南麓翠微阁西,用地面积五亩。1997年8月,华藏寺再次易地重建于马鞍山之南、马鞍山路之北、亭林公园西大门之东,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2001年10月华藏寺竣工。2004年6月5日举行开光庆典,由秋风大和尚致答谢词。寺院前有横跨在小溪上的伯生桥,寺院楼宇俱宋代建筑风貌,巍巍壮观,屋顶为金黄色的琉璃瓦,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等,规模宏大。

1998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昆山亭林公园时在园内华藏寺旁亲切接见了秋爽法师等,勉励僧人们要爱国爱教,为民造福。

6 湖北省黄石市华藏寺

湖北省黄石市华藏寺

位于黄石铁山的华藏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鹿獐山公园内。 原华藏寺始创于明朝万历年间,其开山鼻祖昙晦禅师,韩国平安道嘉山郡北乡人,俗姓金,与九华山开山鼻祖金地藏菩萨同宗。母,汉人。昙晦禅师十一岁从云默长老出家剃度。16岁依熙锵和尚受戒。20岁过鸭绿江,翠年抵我大唐。31岁(公元1620年)主持在西平顶山(现黄石矿山公园处)创建华藏寺。46岁在华藏寺内无疾坐化葬于寺前七级青石浮屠内。1942年在日侵华战争中焚毁。

1993年底,香港上圣下一老和尚门下弟子果忠法师发心重建并振兴古刹(因旧址被武钢大冶铁矿征用,遂改址在鹿獐山公园内)常住比丘十余人,皈依信士数千人,近年来在政府及省市区与佛教协会的领导下,在各界人士的捐助下,经过不懈的努力,果忠法师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与扩建。先后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天王殿药师佛殿,祖师佛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殿,钟鼓搂,念佛堂,客堂,法堂,斋堂及法物流通处,察房等建筑。占地8300平方米。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梯次而上,古朴典雅,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蔚为大观。

寺内环境清静安详,安静和谐,上圣下一老和尚亲题的“华藏世界归性海,大方广佛出娑婆”“法雨均沾万亿洲,慈云遍布三千界”等深含佛理的楹联,对人们行着不言之教,使人们感受到佛门的慈悲。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自建寺以来,在果忠法师的主持下,发扬六和敬精神,注重闻界修,先后建立健全了寺院丛林制度及规约。实行纲领执事管理寺院。晨钟暮鼓,坚持早晚课及每月四次诵戒日,每年结夏安居,在救济贫苦,赈济灾区,放生护生等社会人生的慈善事业中,也做了大量的贡献。多次评为黄石“五好宗教场所”2006年评为湖北省“五好佛教寺院”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果忠法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秉承“慈悲平等,普度众生”“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佛教传统,将华藏寺建成一个既有道风,又有学风,既能安僧办道,又能对外弘法的现代从林。

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华藏寺众尼姑信众高唱红歌,名噪一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