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华北道教圣地唐县青虚山
释义

青虚山在古唐八景中称为“清虚耸翠”。《唐县志》载:“取四时之气清而煦,界入虚空,超然物外而名。”因东晋高道葛洪曾于此隐居修道又称“葛洪山”,简称“葛山”,为华北地区著名道教圣地,全真教发祥地之一。

中文名称:唐县青虚山

外文名称:Qingxushan

别名:葛洪山

行政区类别:省

所属地区:中国河北省

下辖地区:唐县境内

电话区号:0312

邮政区码:072357

面积:24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青虚山风景名胜区

海拔高度:998米

青虚山在古唐八景中称为“清虚耸翠”。《唐县志》载:“取四时之气清而煦,界入虚空,超然物外而名。”因东晋高道葛洪曾于此隐居修道又称“葛洪山”,简称“葛山”,为华北地区著名道教圣地,全真教发祥地之一。

青虚闻名 源自葛洪

青虚山位于太行山东麓,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大茂山)左臂。唐河从东、北两侧环山而过。古长城在其北麓雄峙,沿线的倒马关、插箭岭、紫荆关,自古成为同塞外交通的咽喉。山前面对华北大平原,形势十分险要。此山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相传葛洪及夫人鲍姑在这里采药行医,炼丹治病,人们为纪念他们,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了“葛洪山”和山脚下的“葛洪村”。地方志及山上的碑文多处记载着他们夫妻的行踪和业绩,山上山下至今还流传着关于他们美好故事和传说。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出身江南士族家庭。曾于广州随南海太守鲍靓学医学道,并与其女结为夫妻,在广州越岗院(今三元宫)悬壶创办了古代医所。后曾到东晋都城作了几年京官,深得晋元帝赏识,受封关内侯,几年后毅然辞去高官,自请为勾漏令,因那里盛产丹砂,继续从事道家的炼丹生涯。葛洪作为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药物学家,历游名山大川,到古北岳恒山后,被青虚山的不凡景色所吸引,于是同夫人鲍姑隐于此山结庐炼丹。他跨虎提篮,为民疗疾。唐县周围道教信徒供奉葛洪真人画像者为数不少,他身跨猛虎,左手提篮,右手捏着丹丸。

青虚山分上清虚、下清虚,葛洪大殿(玉皇阁)、洗心双泉、炼丹古井、炼丹灶、药碾、爆艾台、清虚宫(打坐练功洞穴)、留云院(祖师殿)等与葛洪真人有密切关系,现保存完整无缺。据尚存清同治十年《重修葛公殿碑记》云:“唐邑青虚山有留云院者,乃真人得道处也。真人姓葛名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晋丹阳句容人,乃大罗上仙玄之孙,幼而慕道,壮而出仕,老而归真,凡寰宇名山,其栖隐者二十有四所,妻鲍姑乃太守靓之女,因朝廷召修史不应,奏求勾漏令,致仕后遂隐于麇感虚,合家共升仙焉……。”青虚山自葛洪真人隐居得道后,遂名气大增,文人骚客、达官显贵、道释儒墨云涌而至,形成了以道教为主流的青虚山文化。

道脉传承 宗法龙门

青虚山道教历代持续发展,经过唐、宋、金、元时期,内战连续百年,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曾是多年战乱的地带,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人口锐减。道教全真派宗师丘处机(长春真人)朝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劝其少杀生灵,有功于世,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尊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事,凡加入全真教者皆免死免赋。青虚山作为道教圣地,也是从那个时候兴旺起来的。现存于上清虚三清殿前的高鸣撰《重显子返真碑铭》中记载着丘处机大真人派弟子陈道益在青虚山传教的事迹。碑云:“重显子,单州琴台人。陈其姓,道益其名,重显子其号也!……金大定年间,全真教方行,子闻而悦之,……行化诸方。抵武川与圣人丘公长春遇,公告曰:天下名山洞府,非有道者孰能与世?传大恒之左麓,常为抱朴子栖隐,因名葛洪山,观木石□秀,泉□沃冽,四时之气,清而煦,或者其然呼?往哉,汝宜至……。夫全真之教兴,由正隆以来,仅百余载,……今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据史料记载,在丘处机“立观度人”宗旨下,金大定(1161~1189)间,陈道益由马钰之徒灵真子李大乘引度为道士。后又师邱处机,经丘处机指点住持葛公山,山居六年,修建庵观至百所,自居清虚宫。徒学愈众,所度弟子逾千人。其中以高志筌、史志筌、赵志完等为著名。天兴元年(1232年)卒,年八十一,赐号洞虚真人。从此以后,青虚山道教达到鼎盛时期,明清以来,该山后暖谷王石渠(士衢)道人道术高超,康熙59年(1720年)入大内礼遇甚隆,封“清虚真人”,并敕建重修洞真观(无梁殿),亦称斗姆阁。此阁供奉先天道姆,六十花甲之神,完全是砖石镶嵌垒砌,上圆下方,无一木料,共用九九八十一块格框拼成莲花状,充分突出了道家九九归真思想。康熙大帝赐斗姆阁楹联一幅:“眉横无念乾坤外,鼻竖有形始复中”。斗姆阁位于青虚山后暖谷半山腰处,旁有小石屋和茂盛杏林,山洪不能侵害,盛传有“避水神珠”。小石屋内有嘉庆二年(1797年)御制碑一通,书有“葛洪修炼于此……”。阁前现存有一通《重修洞真观碑记》的汉白玉石碑,完好无缺,载云:“峰山叠翠,巍岭峥嵘……,王君讳石渠,保阳人,召见受封等等……”。此碑立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为洞真观知观张来祯道人重修道观时立,张系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十三代法嗣。值得一提的是垂露岩滴水堂道院二老道,系师与徒,自称出自龙门派,辟谷四百余年,自顺治年间(1643~1661年),不知所终。

自从洞虚真人陈道益开辟全真龙门派道场到解放前期,龙门派在青虚山传续十九代。解放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刘至祥(龙门派21代弟子)、史理广、冯理江(龙门派22代弟子),张宗洁坤道(龙门派23代弟子)、赵崇善(龙门派26代弟子)、宁高鹤(龙门派27代弟子)、张嗣仙和张嗣坚(龙门派28代弟子)、喻世永(龙门派32代弟子)、史景龙和杨景平坤道、赵景清坤道(龙门派33代弟子)等众多道教龙门派弟子赴青虚山修道。

文物古迹 石刻摩崖

清康熙年间,陈效元撰《葛山便览记》载:“葛山挺秀者有三峰,东曰紫云,西曰白云,北有碧云。顶有北岳庙,中岩鸟道曲通小洞。葛仙翁炼丹于内,丹灶犹存,八卦纹痕显然毕露,重□处有偃月洞,偃月子升仙处。”其他古迹有:蹲虎石、耕云坞、凤凰石、香炉峰、冷空台、天风台、观亭寨、饮虎池、仙弈石、桃花洞、玉仙岩、仙关石、半壁坞、道藏阁、老君炉、龙潭沟、一亩石、齐云岩、三妙峰、清峰岭、垂露岩、炼丹井、爆艾台、炼丹灶、清虚宫等。凤凰石两翼之冷空台、天风台石为元皇庆元年(1312年)长春宫讲经师王道享书镌。摩崖石刻有明弘治时知县如銮诗:“试向冷空台上望,任他人世自沉浮”。天柱峰黄野人石刻:“云来万岭动,云去天一色。长啸两三声,空山秋月白”。罗乔山高道罗道成游岳题诗:“白骡代步若奔云,闲人所至留诗迹。欲知名姓问源流,请看郴阳山下石”。盘古洞牛师傅题壁诗:“有动之动,出于无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不过炼精成气,炼气成神,合道而已。知药而不知神,室则不可结胎,知神而不知火候,则不可成丹”。康熙、乾隆皇帝朝拜五台山,见青虚山景色迷人,亲题“紫云峰、凤凰石、滴水堂”三块御匾,镶嵌崖中。另外还有“登高望远、渐入佳境、福地洞天、世外桃源”等石刻和玉皇大帝、慈航道人和葛洪真人浮雕于崖上。

隐逸仙真 名人咏赋

在青虚山修道的隐逸仙真还有黄野人,葛洪弟子。随洪至罗浮山结庐于冲虚观,侧时有哑虎守之,洪既仙去,留丹于柱石间,野人自外至,得一粒服之,为地行仙。《正统道藏》中记载葛洪的弟子黄野人因为得到师父的一粒仙丹成为地仙,此后就生活在罗浮山中,常做月下高歌。地仙通常被任命管理道教遍布神州各地共一百处的洞天福地,他们有机会通过长期艰苦修行成为天仙。

张凌,不知何许人,有仙术。

罗道成,高道,与乔同来隐于葛山,常骑白骡行于石壁上,其迹至今存焉。《古今诗话》载,庆历中有一闲人游岳,谒主簿郭及甫,既坐,视其刺乃罗道成也。询其乡里,言郴州人。及甫留饮,曰:“久思东州之游,前日游太山已遍到佳处,旦夕回南方山。”索纸笔为诗曰:“因思灵秀偶来游,碧玉寒堆万叠秋。直上太山高处望,根盘连接十余州。”后自和云:“水云踪迹自闲游,夏谷阴寒冷胜秋。猿鸟性情犹恋旧,翻身却去海边州。”及甫不胜叹羡。及去,令人送之,又得诗曰:“白骡代步若奔云,闲人所至留诗迹。欲知名姓问源流,请看郴阳山下石。”后问郴人,有成真君观,得道乘白骡行石壁上,其迹至今存焉。

椒山翁,隐于青虚山中,每在古柏下扣石而歌。皆阴长生丹经言也,修炼于天风台,白日飞升。(雍正《唐县志》)

老仙姑,宋时人,不知姓氏,隐于山中,尝与人道“贫道住此二百年矣!”言讫投崖飞去。后名其崖为舍身崖,名其村曰“老姑里”。

牛师傅,不知名号里籍,自居洞中,每夜有虎卧洞口,潜修多年,与王婆婆同时尸解。

王婆婆,不知何时人,在崖中焚修数十年,渐识字通文,洼中无水,距牛师傅洞中三里许汲水。一日牛问之,答曰:“别无水可汲?”牛曰:“坐处有水,何用远求?”王以为牛嘲戏,将汲桶掷碎哭骂而归。坐在庵中拍地而哭,手拍处突涌大泉,顷刻成溪。泉中剩莲一朵,婆端坐而逝。香气数十天不灭。(雍正《唐县志》)

苑至果,满城西渝河人,蔡湛然弟子,系道益师侄。隐于葛洪山漆峪里修炼。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二月十八日飞升。(《满城县志》)

滴水堂二老道,系师与徒,未传姓名里籍。日坐小石穴辟谷绝粒,深得胎息之旨。顺治时人。问其姓名不答。又问其年,答曰:“到此山时,闻说伽磷真和尚教皇上“演揲儿”法。再问,即闭目不作声,如熟睡状。后不知所终。(编者按: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有西番僧伽磷教元主“演揲儿”法,汉语“大喜乐”也,至顺治时300余年 )。

豢虎道人,姓侯名常和字振山。正定人。居九峻观。精天正禹步诀,每日暮炊以饮至木槽中,击唤铁虎吃毕即叱而去。同乡人浴唐河,裂腹出肠肚洗之,众惊惧欲走复将肠肚入腹,按摩如故。顺治十年(1654年)邑令张修东岳庙,敦请下山住持。后入京师至坐化之。次日邑令洪琳见侯来谒,相见甚欢。嘱琳云:“贫道去朝神和仙,小徙万祈照拂饭茶”而别。庙中即报讣,亦尸解也。(雍正《唐县志》)

鸡冠山道人,不传名姓,有仙术。造石碾于山下。村人王姓者至,道人言:“某日夜借牛拉碾,至山时过不用。”王诘之,曰:“夜来已碾置洞旁矣!”王急回视,牛伏地汗未息,道人化去。十余年有见者欲追之,倏忽不见,今石碾尚存。历代名人咏青虚山诗词歌赋甚多,择明代唐县知县孙希夔四首录之:

一、

只云勾漏觅丹砂,谁识青虚境界赊。

曾蹑白云深锁处, 始知人世有仙家。

二、

千峰翠色护烹砂,世上遥瞻万仞赊。

鸡犬犹闻丹井在,何人管理葛洪家。

三、

翠屏掩映碧炉砂,葛子仙踪一望赊。

沆瀣不随流水去,清日晖犹照万家。

四、

千寻丹壁裹丹砂,翠嶂欲流一望赊。

直到不暇应接处,骚人争说欲为家。

欣逢盛世 重振青虚

1993年,经保定地区行政公署批准,青虚山作为保定地区第三处道教活动场所正式开放。应行署宗教局、中共河北省唐县县委宣传部和有关部门邀请,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白云观监院黄信阳道长率白云观道教音乐团为青虚山道观举行神像开光暨场所开放礼仪,古老的道教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传统的青虚山庙会如期举行(每年的三、六、九月十五日、其中三月十五庙会最大)。1999年5月2日,满城籍史理广、冯理江装修葛洪大殿并常住。2001年9月12日成立了唐县道教协会,会址设在青虚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保定市民宗局副局长马文福、河北省道教协会、唐县县领导等出席成立大会,赵崇善任会长、史理广任常务副会长、冯理江、陈禧源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县道教协会正在筹措资金,抓紧落实青虚山道教产权,恢复道教历史名观,组织编写《青虚山道教文史资料》,弘扬道教优良传统,为神圣的道教事业努力奋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