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花头鹦鹉 |
释义 | 花头鹦鹉(学名:Psittacula roseata )身长约为30cm,鸟体为绿色,头部粉红色,到了头部后方、颈部均变为蓝紫色。花头鹦鹉主要栖息于约1500米的森林地带、次要林区和部份被开垦过的地区、干燥以及潮湿的热带草原等地。尤其偏好在森林和农耕区的边界活动。花头鹦鹉在缅甸的繁殖季为3月到5月;人工豢养下的花头鹦鹉则每年4月会开始繁殖,如果照顾得宜,一年甚至可以繁殖两次。 中文学名:花头鹦鹉 拉丁学名:Psittacula roseata 别称:玫瑰头鹦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索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族:环颈鹦鹉族 种:花头鹦鹉 英文名称:Blossom-headed Parakeet 发现命名:Biswas, 1951 外形特征身长:30公分 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头部粉红色,到了头部后方、颈部均变为蓝紫色;下巴下方延伸到脸颊下方,环绕整个颈部有著一条黑色的环状羽毛,并连接一条蓝绿色的条状羽毛;背部下方和翅膀内侧覆羽与为绿色,翅膀外侧的覆羽上有一块红棕色的羽毛;中间尾羽为蓝色,尖端浅黄,外侧覆羽黄绿色,尖端浅\\黄色;上鸟喙橙黄色,下鸟喙棕黑色,虹膜黄白色。母鸟头部为灰蓝色,翅膀外侧的红棕色羽毛区域比较小,上喙浅黄色,下喙灰白色。幼鸟头部为绿色,下巴部分经常带有灰色,上下鸟喙均为黄色。15个月大的公母幼鸟看起来都和母鸟一样,公鸟要到30个月才能长成和成鸟一样的羽色。 花头鹦鹉公鸟头部的颜色较彩头鹦哥浅色且略暗,看起来有点像彩头鹦鹉的幼鸟,花头鹦鹉体型较彩头鹦哥小,且数量却少的多,这2种鹦鹉都不常见,花头鹦鹉比大绯胸鹦鹉小,全长35厘米左右。体羽主要为黄绿色,上体颜色较深,翅绿色。雌雄鸟头部颜色有别:雄鸟为玫瑰红,雌鸟呈灰蓝色。花头鹦鹉的公鸟是十分迷人的鹦鹉。 生活习性花头鹦鹉主要栖息于约1500米的森林地带、次要林区和部份被开垦过的地区、干燥以及潮湿的热带草原等地。尤其偏好在森林和农耕区的边界活动。平时它们习惯成对,或是组成至多15只的小群体四处游牧,游牧的地点完全视食物充足与否决定;偶尔会和同属中的胡须鹦鹉(Moustached Parakeet)一起集结活动,飞行的时候会伴随相当尖锐的叫声,声音沙哑刺耳。 花头鹦鹉主要栖息在林地、农地、丘陵、潮湿落叶性森林、热带草原林地、松树林等海拔1500m以下的地区,北部的族群则大部分栖息于海拔500m以下的地区,通常一小成群活动,但也会大群聚集,尤其是食物充足时,常常与灰头鹦鹉(Slaty-headed Parakeet)、马拉巴鹦鹉(Malabar Parakeet)一起觅食,有时会对农产品造成损害。 食物:花头鹦鹉主要以种子、水果、花朵、坚果、花粉、植物嫩芽和树叶嫩芽等为食;偶尔会前往农耕区觅食谷类作物 地理分布栖息地:孟加拉西部、阿萨姆省南部、东巴基斯坦、缅甸北部、云南、广东、广西 生长繁殖花头鹦鹉在缅甸的繁殖季为3月到5月;人工豢养下的花头鹦鹉则每年4月会开始繁殖,如果照顾得宜,一年甚至可以繁殖两次,可以提供30*30*60公分的厚木巢箱。他们一次会产下4到5枚卵,孵化期23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7周,幼鸟在离巢後14天就可以独立。由于环颈鹦鹉类通常都是母鸟较为强势,和一般鹦鹉公鸟居于支配领导的地位恰恰相反,因此时常发生凶悍的母鸟咬伤甚至咬死公鸟的情形,饲主在配对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切勿贸然将两只不熟悉的鸟关入同笼,以免发生惨事。有时已经配对好的种鸟,母鸟也会忽然凶性大发,曾有母鸟在育雏中无端将公鸟咬死的情况发生,因此接近繁殖期饲主最好多加留意公母鸟互动情况,只要有互相攻击的情况就应该立刻隔离。 筑巢在树洞内,在繁殖前数星期公鸟会保护巢穴以防止一些竞争的对手如环颈鹦鹉(月轮)的入侵,繁殖季通常在12-4月间,在斯里兰卡有时在7-8月间,通常窝卵数为4至5颗;笼养的花头鹦鹉很安静,适合居家饲养,刚饲养时比较害羞,破坏力不强,它们对于过 于潮湿、寒冷的环境敏感,刚引进时在适应期间其温度不宜低于摄氏20度,刚开始时对新食物适应情形较差,适应后宜提供各类蔬菜、水果、种子、谷物等食物。 人工花头鹦鹉的繁殖并不常见,然而也不是太困难,公鸟在求偶时会发出许多叫声,一窝约产4-6颗蛋,孵化期约19-21天,雏鸟在7 星期大时羽毛长成。 亚种分化目前有一种已知亚种为Burmese Blossom-headed Parakeet(Psittacula r. juneae)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