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花潮 |
释义 | 《花潮》作者李广田(1906.10.1一1968.11.2)山东邹平人。1923年考入济南第一师范后,开始接触五四以来新思潮、新文学。1929年入北大外语系预科,先后在《华北日报》副刊和《现代》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并结识本系同学卞之琳和哲学系的何其劳。 《花潮》 后出版三人诗合集《汉园集》,被人称为“汉园三诗人”。 1935年北大毕业,回济南教书,继续写了不少散文,结集为《画廊集》、《银狐集》。1941年秋至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除散文外,还写了长篇小说《引力》。 抗战胜利后,他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文协理事。1951年任清华副教务长。1952年调任云南大学副校长、校长。历任中国科学院云南分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作协云南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 他是中国现代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先后结集的还有《雀蓑集》、《圈外》、《回声》、《日边随笔》等。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何其芳、卞之琳合集,1936,商务 《画廊集》(散文集)1936,商务 《银狐集》(散文集)1936,文生 《雀蓑集》(散文集)1939,文生 《圈外》(散文集)1942,重庆国民图书 《回声》(散文集)1943,桂林春潮社 《欢喜团》(短篇小说集)1943,桂林工作社 《诗的艺术》(诗论)1943,开明 《灌木集》(散文选集)1944,开明 《金坛子》(短篇小说集)1946,文生 《引力》(长篇小说)1947,晨光 《日边随笔》(散文集)1948,文生 《创作论》(论文)1948,开明 《文艺书简》1949,开明 《西行记》(散文集)1949,文化工作社 《散文三十篇》1956,作家 《春城集》(诗集)1958,作家 《李广田散文选》1980,云南人民 《李广田作品选》1981,外文 《李广田散文选集》1982,百花 《李广田诗选》1982,云南人民 《李广田文集》(1一5卷)1983-1986,山东文艺 《李广田代表作》1987,黄河 《阿诗玛》(长诗)据傣族民间故事整理,1960,人文 设计目标: 学习理解“炫耀”、“鼎盛”两词,并读通课文。在自主研读、自读自悟、诵读表达中领略海棠美丽与生机,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及语感能力。 设计重点:通过朗读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 估计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海棠花如潮的气势。 第一板块:图文结合,引领积累,并扣题质疑。 1、同学们坐得很好,以最饱满的精神迎接我,我很高兴。你打算这堂课送份什么礼物给老师呢?(一个笑容、认真听好这堂课、好好发挥自己长处……) 2、老师也送给同学们一份礼物:展示花潮图片,学生欣赏……看了这么美的花,你能不能用四个字的词给她取个名吗?(繁花似锦、锦绣连天、花枝招展、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竞相开放、各式各样)多美的名字啊!有这么一位作家,叫李广田,就以“花潮”为题写过这样的文章。 3、齐读课题:读了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这是哪里的花?这是什么时候开的花?为什么花如潮?这花是怎样的美丽?)会提问,就是会学习呀! 4、想不想解决这些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73页,(一)、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二)、注意刚才我们一起提出的问题,看看哪些问题我们可以读懂,哪些问题没有读懂。好,我们开始读书吧! 第二板块:对话文本,梳理问题,初步感受文章的“花潮美” 1、课文读完了,你欣赏到了什么? 2、你又读懂了那些问题?(对于提些是不是,对不对,一目就了然,一读就清楚的问题,相对来说是价值不高;提呢?应该提些为什么、怎么样涉及面广一点的问题,就显得有价值一些的。)哪个问题最值得研究? 板书:(为什么花如潮?)。 哪个自然段直接写到海棠花?请同学门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句子能说明花如潮的?找到后认认真真读好它,并同桌相互讨论为什么花如潮? 第三板块:沉入文本,品析“语言美”感悟“花潮美” 1、交流研读句子: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 1)、这句话能体现花如潮吗?你们能不能一读就告诉我这花如潮的。 (你感觉我听出来了吗?我怎么听不出那是一片红云,倒像个姑娘拿着红丝巾在头上恍来恍去的!) 2)、再读。有点味道了,除“一片”与“望不到”,“密密层层”也应该是重点词。 3)、啊~一片红云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板书:一片红云不着边。)呈现红云般的花图片。 5)、让我们再次陶醉于这一片美丽、神奇的红云当中吧,齐读! 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 1)、这句话你理解吗?说说你的理解? 2)、有风花在动,可偏偏这个时候那风却停了,花又为何而动呢? 3)、联系生活: (花香触动了繁花。)花香自有蝶飞来…… (花美因来游人,触动了花枝。) (花美,陶醉了看花的人,看花了眼。)繁花似锦、漫天锦绣醉人心啊! (花生命力,向外生长……)、你的想法很胆大,也很合理! 4)、联系上文:你很会学习,能够联系你的生活去学习,如果你能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句子,那样你的理解会更深,更透!你们觉得哪个句子也可以说明无风花也在动呢? 在阳光照射下,每一朵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 1)、说体会 2)、你们也是体会这句话吗?既然一样我们就不再体会了。把它读好来,好吗? 3)、谈谈应该怎么读?(句子语调应该越读越高,特别是“多少”与“翻腾”这两个词要强调出来,还应该要读出句子的气势来。) 《花潮》原文: 昆明有个圆通寺。寺后就是圆通山。从前是一座荒山,现在是一个公园,就叫圆通公园。 公园在山上。有亭,有台,有池,有榭,有花,有树,有鸟,有兽。 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惹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世界。 这几天天气特别好,花开得也正好,看花的人也就最多。“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办公室里,餐厅里,晚会上,道路上,经常听到有人问答:“你去看海棠没有?…‘我去过了。”或者说:“我正想去。”到了星期天,道路相逢,多争说圆通山海棠消息。一时之间,几乎形成一种空气,甚至是一种压力,一种诱惑,如果谁没有到圆通山看花,就好像是一大憾事,不得不挤点时间,去凑个热闹。 星期天,我们也去看花。不错,一路同去看花的人可多着哩。进了公园门,步步登山,接踵摩肩,人就更多了。向高处看,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真是“寺门尚远花光来,漫天锦绣连云开”。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大家都一口气地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后山一条大路,两旁,四周,都是海棠。人们坐在花下,走在路上,既望不见花外的青天,也看不见花外还有别的世界。花开得正盛,来早了,还未开好,来晚了已经开败,“千朵万朵压枝低”,每棵树都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微风中枝头上颤抖着说出自己的喜悦。“喷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绣游人路”,是的,是一条花巷,一条花街,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谓花天花地。可是,这些说法都不行,都不足以说出花的动态,“四厢花影怒于潮”,“四山花影下如潮”,还是“花潮”好。古人写诗真有他的,善于说出要害,说出花的气势。你不要乱跑,你静下来,你看那一望无际的花,“如钱塘潮夜澎湃”,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而且,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再加上风声,天籁人籁,就如同海上午夜的潮声。大家都是来看花的,可是,这个花到底怎么看法?有人走累了,拣个最好的地方坐下来看,不一会,又感到这里不够好,也许别个地方更好吧,于是站起来,既依依不舍,又满怀向往,慢步移向别处去。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看看,好,那棵树下看看,也好,伫立在另一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看看,想想,再看看,再想想。有人很大方,只是驻足观赏,有人贪心重,伸手牵过一枝花来摇摇,或者干脆翘起鼻子一嗅,再嗅,甚至三嗅。“天公斗巧乃如此,令人一步千徘”。人们面对这绮丽的风光,真是徒唤奈何了。 老头儿们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语,或者嘴里低吟着什么。老妈妈看花,扶着拐杖,牵着孙孙,很珍惜地折下一朵,簪在自己的发髻上。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衫,有的甚至是绸衬衫,有的甚至已是短袖衬衫,好像夏天已经来到他们身上,东张张,西望望,既看花,又看人,洋气得很。青年妇女们,也都打扮得利利落落,很多人都穿着花衣花裙,好像要与花争妍,也有人擦了点胭脂,抹了点口红,显得很突出,可是,在这花世界里,又叫人感到无所谓了。很自然地想起了龚自珍《西郊落花歌》中说的,“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真也有点形容过分,反而没有真实感了。小学生们,系着漂亮的红领巾,带着弹弓来了,可是他们并没有射击,即便有鸟,也不射了,被这一片没头没脑的花惊呆了。画家们正调好了颜色对花写生,看花的人又围住了画花的,出神地看画家画花。喜欢照相的人,抱着相机跑来跑去,不知是照花,还是照人,是怕人遮了花,还是怕花遮了人,还是要选一个最好的镜头,使如花的人永远伴着最美的花。有人在花下喝茶.有人在花下弹琴有人在花下下象棋,有人在花下打桥牌。昆明四季如春,四季有花,可是不管山茶也罢,报春也罢,梅花也罢,杜鹃也罢,都没有海棠这样幸运,有这么多人.这样热热闹闹地来访它,来赏它,这样兴致勃勃地来赶这个开花的季节。还有桃花什么的,目前也还开着,在这附近,就有几树碧桃正开,“猩红鹦绿天人姿,回首天桃惝失色”,显得冷冷落落地呆在一旁,并没有谁去理睬。在这圆通山头,可以看西山和滇池,可以看平林和原野,可是这时候,大家都在看花,什么也顾不得了。 看着看着,实在也有点疲乏,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下吧,哪里没有人?都是人。坐在一群看花人旁边,无意中听人家谈论,猜想他们大概是哪个学校的文学教师。他们正在吟诗谈诗: 一个吟道:“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个说:“这个不好,哪来的这么些眼泪!” 另一个吟道:“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又一个说:“还是不好,虽然是诗圣的佳句,也不好。” 一个青年人抢过去说:“‘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也是杜诗,好不好?” 一个人回答:“好的,好的,思想健康,说的是新陈代谢。” 一个人不等他说完就接上去:“好是好,还不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辩证观点,乐观精神。” 有一个人一直不说话,人家问他,他说:“天何言哉,四时兴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你们看,海棠并没有说话.可是大家都被吸引来了。” 我也没有说话。想起泰山高处有人在悬崖上刻了四个大字:“予欲无言”,其实也甚是多事。 回家的路上,还是听到很多人纷纷议论。 有人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好,去年,比前年好,解放以前谈不到。” 有人说:“今天看花好,今夜睡梦好,明天工作好。” 有人说:“明天作文课,给学生出题目,有了办法。” 有人说:“最好早晨来看花,迎风带露的花,会更娇更美。” 有人说:“雨天来看花更好,海棠著雨胭脂透,当然不是大雨涝沱,而是斜风细雨。” 有人说:“也许月下来看花更好,将是花气氤氲。” 有人说:“下星期再来看花,再不来就完了。” 有人说:“不怕花落去,明年花更好。” 好一个“明年花更好”。我一面走着,一面听人家说着,自己也默念着这样两句话: 春光似海, 盛世如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