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虎纹石磬
释义

磬是古代一种片状石制打击乐器,使用时悬挂在架上,用锤敲击发声。1950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这件石磬正面刻有雄健威猛的虎纹,可称为商代磬中之王。据测定,该磬有5个音阶,可演奏不同乐曲,轻轻敲击,即可发出悠扬清越的音响。

背景资料

中国最早的石磬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在中国的打击乐器中,它的起源较早。石磬在商代是重要的礼乐之器,商人用以祭天地山川和列祖列宗。

《尚书 益稷篇》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即是表述先民敲击石磬,举行大型宗教舞蹈的场景。磬的形制又分为单悬的特磬与成组使用的编磬,它们不仅在数量上有区别,而且其质地也在使用中有严格的规范。祭天地山川,使用石磬,祭列祖列宗,则敲击玉磬。周制则规定,只有王宫的乐坛上才可以悬击石磬。诸侯如胆敢悬击石磬,那就是僭越,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在王室还设有磬师,专门教授击磬之道。

这件虎纹石磬,是单悬的特磬,可称为商代磬中之王。它以青色大理石精心磨雕,正面刻有雄健虎纹,纹饰线条生动流畅。据测定,据测定此磬已有5个音阶,可奏出不同的音调,乐音清越悠扬。此磬出土时,其西侧有女性骨架24具,可能是殉葬的乐工。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石磬。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多件商代石磬,妇好墓中出土5件长条形石磬,制作比较精细,磬身上分别刻有文字和鸮纹,其中有3件,均为白色,泥质灰岩,形亦相近,可能是一套编磬。这件虎纹石磬可称为商代磬中之王,正面刻有雄健虎纹,据测定此磬已有5个音阶,可演奏不同乐曲。

简介

名称:虎纹石磬

年代:商朝时期

来源:1950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

规格:长84厘米、宽42厘米、厚2.5厘米

作者: 不详

虎纹石磬出土在殷墟武官村大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形体最大的商磬。它表面雕刻的虎形纹造型优美,刀法纯熟,线条流畅,被专家称为“虎纹石磬”。这块石头呈片状,长84厘米,宽42厘米,厚仅为2.5厘米。薄薄的石片表面雕刻有一只老虎。这只老虎怒目圆睁,虎尾上扬,虎口扩张,尖尖的獠牙清晰可辨,老虎身躯呈匍匐状,做出猛虎扑食的架势。经专家辨认,这块薄薄的石片,正是殷商时期所使用的重要乐器——石磬。而虎纹石磬正是用一整块灵璧石磨制而成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5: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