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虎牢之战 |
释义 | 洛阳、虎牢之战是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至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军的一次重要作战。此战役是李世民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名称:虎牢之战 地点:中国河南虎牢 时间:620-621年 参战方:李唐,夏 结果:李唐获胜,唐朝版图基础奠定 参战方兵力:李唐 35,000人夏 100,000人 主要指挥官:李世民,窦建德 战争概述双方兵力部署王世充原来是隋东都洛阳守将,隋炀帝死后,他在唐朝武德二年四月称帝,国号郑,并利用唐军在河东作战无暇顾及东部的机会,夺取了唐朝在河南的部分土地。柏壁之战后,李渊为夺取中原,采取先郑后夏(窦建德已称夏王)、各个击破的方略,唐朝武德三年七月,命令李世民领兵8万向东攻打王世充。同时派遣使者与窦建德言和修好,使他保持中立。王世充从各州镇挑选勇士聚集洛阳,命令他的三个侄子在分别镇守襄阳(今属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虎牢、怀州(今河南沁阳)等重要地点,命令他的兄长、儿子防守洛阳,他亲自率步骑3万迎击唐军。 过程李世民率步骑5万进军慈涧(今河南新安东),王世充被迫撤回洛阳。李世民于是决定先扫清外围然后攻城,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唐军攻克回洛城,并占领虎牢,河南50余州相继归降。李世民率军进逼洛阳,经过一番激战,将其合围。王世充困守孤城,缺乏粮草,民心颓废,几次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得知洛阳危急,怕唐灭郑后危及自己,决定先联合郑国攻击唐朝,然后找时机灭郑,再夺取天下。于是率兵10余万西进,连续攻克管城(今河南省省会郑州)、荥阳(今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进到虎牢的东面。 结果李世民与部下商议对策,部将多主张退避。他力排众议,决定分兵围困洛阳,占据虎牢要地,阻止窦军向西进军,一举两得。由于虎牢地形险阻,窦军不能前进,驻扎了1个多月,多次作战不利,士气低落,将卒思乡。李世民得知,引诱他出战。窦军果然全部出动,李世民下令骑军队直冲人窦军。窦建德正和群臣议事,唐军突至,前后夹击,阵势大乱。唐军追击30里,俘获5万多人,窦建德受伤被俘。李世民回军洛阳,王世充就投降了。 此战,李世民围城打援,避锐击惰,奇兵突袭,一举两克。至此唐王朝的统一事业基本完成。 各方统帅简介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王世充王世充(?~621)隋末割据者之一。隋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人,字行满。祖籍西域,本姓支。仕隋历为江都郡丞。大业九年(613)起,以镇压江南刘元进等部农民起义军,坑杀降众三万余人,升江都通守。十三年,被调北援东都洛阳,为李密所败,遂入据洛阳以自固。及炀帝被弑,他拥越王杨侗为帝,得以专权。旋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后降唐,被仇家所杀。 窦建德窦建德(573—621),隋贝州漳南(今山东武城漳南镇)人。世代务农,曾任里长,尚豪侠,为乡里敬重。时炀帝募兵伐辽东,建德在军中任二百人长。目睹兵民困苦,义愤不平,遂抗拒东征,并助同县人孙安祖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高鸡泊,举兵抗隋。及后窦建德一家被隋军杀害,建德乃率部众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达的起事军队。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遣杨义臣击破张金称、高士达。建德招集散亡复起,于次年正月称长乐王于河间乐寿县(今河北献县)。又大败隋将薛世雄,攻克河间,大业十四年(618年)定都乐寿,国号大夏。河北起事军队皆来归附。次年,宇文化及引军西归,至山东聊城被建德击败,建德除杀宇文化及一伙外,又将俘获的大批隋皇室、宫人、官员、士兵等放散,录用其中有才学者。裴矩被任命为右仆射,定朝仪、制律令、兴文教。八月,建德迁都州(今河北永年东南),至武德二年(619年),大夏政权已拥有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南与洛阳的王世充抗衡,西与关中的唐李渊鼎立对峙。武德四年(621年)三月,唐军进攻王世充,建德率军十余万援世充,与唐李世民军相遇于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一带。五月,夏军溃败,窦建德被俘,裴矩以州降唐。七月,窦建德在长安被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