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湖湘名窑
释义

历史

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著称,礼尚往来之传统沿续几千年,陶冶了华夏古国万千巧夺天工的奇珍异宝。两千年以前,人们以青铜器为礼,上礼天地君主,下礼亲朋好友,青铜文明曾磅礴一时。然而,自陶瓷从泥火中诞生以来,青铜淡出,陶瓷,集天地之灵秀愈见精美,逐渐成为礼器的主流。礼送陶瓷,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的习俗,陶瓷所承载的礼品文化也随之源远流长,发扬光大。在陶瓷史上,湖南是重要的发源地,它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原始陶器、原始白瓷与高温铜红釉彩瓷的发源地,是中国瓷艺高峰---釉下五彩工艺的原产地。中国陶瓷史上杰出的几大名窑,如:中国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的岳州窑、享誉世界的盛唐出口贸易瓷---长沙窑、釉下五彩原产地----晚清御窑醴陵窑均在湖南。湖南名瓷也是一直以来在礼品界、收藏界大热的珍品。

湖湘名窑概述

湖湘名窑中属将东方瓷艺文化推向高峰的醴陵窑、将湖南推向“瓷都”位置的长沙窑、号称中国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的岳州窑。

醴陵窑

醴陵窑,瓷生产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较大规模从事陶器生产的作坊。清雍正七年(1729年)开始烧制粗瓷。由于醴陵瓷土资源的优良、丰富,从事制陶业人员日益增多,不断改进烧制技法。清末民初,醴陵瓷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05年,清政府官员,湖南凤凰人熊希龄和清大学士醴陵人文俊铎拟就万言书呈请清政府在醴陵创办瓷业公司和瓷业学堂,改良醴陵瓷业。次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批准呈文,拔库银一万八千两创办湖南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醴陵瓷器开始由土瓷向精瓷转变。光绪末年,釉下五彩工艺成功地用于瓷画的绘制,色彩缤纷,晶莹润泽,清雅明快,风貌别具一格,引起中外人士关注。1909年至1915年先后四次参加国内外赛会,在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意大利都郎博览会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均获得金牌奖的“扁豆双禽瓶”被国外舆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为弘扬中国传统经典釉下五彩陶瓷文化,1956年,在毛泽东的关怀下,国务院批准成立醴陵瓷业总公司,拨款800万元建成醴陵窑。恢复并扩大了釉下五彩瓷的生产。1958年又成立醴陵瓷器公司艺术瓷厂(1964年更名为群力瓷厂),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釉下五彩瓷的生产厂家。

为弘扬中国传统经典釉下五彩陶瓷文化,1956年,在毛泽东的关怀下,国务院批准成立醴陵瓷业总公司,拨款800万元建成醴陵窑。恢复并扩大了釉下五彩瓷的生产。1958年又成立醴陵瓷器公司艺术瓷厂(1964年更名为群力瓷厂),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釉下五彩瓷的生产厂家。数十年来,群力承担了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机关烧制瓷器的任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58年,就开始为毛泽东生产胜利杯等生活用具,先后达1500余件;1959年,国庆十周年为首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工人体育馆生产专用瓷;1964年国庆十五周年为人民大会堂生产国宴用瓷;1974年为毛泽东秘密设计制作专用瓷,即“毛瓷”,为当代醴陵窑中的极品,二十世界最荣耀的中国名瓷,被誉为陶瓷艺术皇冠上的明珠;1978年为邓小平制作赠日本裕仁天皇的文具;1986年为邓小平制作赠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彩盘;1998年为江泽民制作赠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红山茶咖啡具;2001年再制“毛瓷”成功,在国内外引起轰动;2004年为政治局常委制作“常委杯”。

醴陵窑因其浓厚的官府背景与渊源,被人们誉为“官窑”。特别是解放后具有浓烈政治色彩的辉煌经历和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更增添了其神秘感和神圣感,被称为当代“官窑”“国瓷”。2003年9月,李铁映在参观群力瓷厂后欣然题名“红官窑”。

长沙窑

长沙窑创始于唐代,窑址首选发现于今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故而又称铜官窑,晚唐至五代是其盛期,而衰于五代,产品以青釉为主,器物为家用寻常品,壶和罐的造型多样,其突出成就是创烧了釉下彩绘装饰新工艺。长沙窑位于湖南长沙北郊30公里的石渚湖至铜官镇一带,故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唐代诗人刘言史咏茶诗云。“湘瓷泛轻花”,《水经注》载:“铜官山土性宜陶”,杜甫途经铜官写下的《铜官渚守风》赞诗等文献记载和国内外大量考古出土文物考证,长沙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其烧制出来的瓷器品种丰富,美观精致,实用性强。这些瓷器在青釉下加绘彩色花纹,冲破唐以前单色青釉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长沙窑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为唐以后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彩瓷工艺的骄傲。

早期釉下彩为彩斑装饰,即在瓷坯上用铁或铜料上斑块,烧成褐斑或绿斑。也有彩斑和模印贴花装饰相结合,即以人物,狮子等模印纹样贴在罐、壶等器物上,再在这一部分涂上褐色彩斑,经高温一次烧成。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为成熟的釉下彩绘工艺,是以铁料或铜料在坯上直接绘成图案花纹,再施青釉,经高温烧成釉下褐、绿彩,也有先在坯上刻划出纹饰轮廓线,然后在线上填绘褐绿彩,再施青釉,经高温一次烧成,这种釉下彩绘工艺对今后中国釉下彩瓷器装饰艺术以很大影响,以文字、以诗作为装饰是长沙窑瓷装饰艺术的一大特点。

长沙窑是唐代南方重要的、规模甚大的青瓷窑场,其窑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所以又称“铜官窑”或“瓦渣坪窑”。长沙窑始于初唐,兴盛于中晚唐,终于五代。长沙窑最重要的成就,是最先把铜作为高温着色剂应用到瓷器装饰上,烧出了以铜红作为装饰的彩瓷,这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也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对宋代的钧窑,元明清时期的釉里红、豇豆红、郎窑红等铜红釉产品的问世,都起到了最初的奠基作用。

岳州窑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湖南常德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岳州窑”之名,始见于唐代陆羽《茶经·四之器》。唐代岳州窑在陆羽《茶经》中列宜茶青瓷名窑第4位。窑址位于湖南湘阴城关及县内其它地区,人称湘阴窑。我国窑名出自唐代,而湘阴唐时属岳州辖地,所以唐代称其为岳州窑。岳州窑始烧于东汉,中经西晋、南朝、隋,一直延续到唐代。

岳州窑地处湖南省湘阴县城关镇堤院一带,北起水门,南至洞庭庙旧址,全长700余米的范围内。湘阴县旧属岳州,故名。当地居民中至今流传“湘阴是个万窑窝,未有湘阴先有窑”。湘阴县是个古城,湘阴窑址发现于1952年,1972年又在窑头山、梨园等地发现了早期窑址,1975年 冬进行了试掘,出土了大量晋至初唐的青瓷器和窑具。它烧造的时间,可上溯至汉代、三国,可见其历史久远矣。

岳州窑瓷胎在唐五代时较为轻薄,胎质不如越窑青瓷紧密,胎色早期呈红或米黄色,晚期为灰白色。釉色以青绿色居多,也有青黄色的。釉薄而质细,釉泡较小,玻璃质感很强。釉面有不规则的细小冰裂纹,有流釉现象。不少器具的胎骨和釉面结合牢固,容易产生剥落的现象。唐代烧制时使用垫饼支烧;五代用支钉支烧,在盘碗底部留有支钉痕迹。岳州窑器物丰富多彩,有碗、盘、瓶、高足盘、四系罐、八棱短流壶等。碗的足以圆饼形和玉璧形为主,高足盘、八棱短流壶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注重装饰艺术,纹饰以印花为主,并配以划花。器物肩腹部往往装饰着由团花和卷叶纹组成的带状纹饰。此外还有浮雕莲瓣纹装饰的,具有独特的风格。1973年湖南省湘阴县出土了一尊罕见的青釉龙首,年代为隋朝。胎骨呈灰白色,施青色釉,开片自然,烧结火候较高。口流作龙首状,手为龙尾形态,器型呈鼓圆,下配有三个高蹄足,十分稳当,生动活泼。此器物应该属于仿先秦时期的金属?器,造型典雅别致,是岳州窑中的精品,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岳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地位比较重要,上承江浙越窑青瓷,下启长沙铜官窑,这里是华中地区先民用瓷的主要产地,大量出土的器物足以证明这一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4: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