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湖上 |
释义 | 基本信息【名称】湖上 【类别】油画、 名画 【年代】作于1910年 【作者】康定斯基 【规格】98×103厘米 【属地】藏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简介】 画家简介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2~1944. 12)是于1939年加入法国籍的俄国画家,也是世界公认的现代抽象绘画的创始人。有的西方现代美术史家称他是"本世纪真正的伟人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他属于慕尼黑画派。他的理论著作被译成多种语言,我国最近也出版了两种译本。综观其艺术一生,他几乎是一个转变世纪的人物。作为非具象艺术的始作俑者,他的活动主要在俄国、德国和法国。 康定斯基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茶商。幼年时期与父母居住在罗马和佛罗伦萨,后来回到敖德萨。少年时起就画画、写诗、弹钢琴、拉大提琴。曾在莫斯科大学获得社会科学和法律学的学位。1896年,即康定斯基30岁时,决意学习绘画。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学画直到1900年,此后即开始了活跃的艺术实践和活动。 1895年莫斯科展出法国印象主义绘画,这对康定斯基的未来艺术起了重要作用。其早期作品把现实和神话相结合,表现出对俄罗斯民间传说和宗教题材的兴趣。1908~1909年,他创造的半抽象风景画在色彩上接近法国野兽派, 缺少自己的特征。1909年他在慕尼黑协助建立新艺术家协会,1911年从这个组织中产生了"青骑士派"。1910年,他画了第一张水彩画,对于康定斯基和世界艺术都具重要意义。他把随心所欲地画出的淡蓝色、红色、绿色的形状和一些潦乱而有力的线条配合在一起,称为《构图1号》和《即兴作品》,借此表现抒情式的情感爆发。不久之后,他的作品就简单地称为《构图》。接着于1912年(一说1911年)写下了他的名著《论艺术的精神》一书。这是把艺术的主观性予以理论化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他最具影响的专题论文。 创作背景康定斯基自从1910年趋向非具象绘画之后,一直在外面活动:1911年,在慕尼黑结识了马克、克里等画家,又和马克共同撰写《青骑士年鉴》,旋又于1911年底至1913年举行多次联展。1913年,参加了柏?quot;狂飙"画廊的首届德国秋季沙龙。"狂飙"还为康定斯基出版了一本照相集,使他的抽象主义绘画理论扩大了影响。在1913年出版的《回忆录》中,他首先指出纯粹的颜色、线条和形状足以表达一种思想,它们是能唤起感情的独立的视觉语言。作为慕尼黑先锋运动的鼓吹者,康定斯基的理论与艺术试验,在欧洲发生了很大的反响。这一幅《湖上》是他走抽象绘画道路的第一批试验作品之一。 作品赏析在《湖上》一画中,还未完全摆脱具象。除了对淡紫色、黄色、白色、蓝色或黄绿色等自然色彩有强烈的感受外,还可以找到具象的细节。他想用色彩来谱曲。他个人在色彩试验中也已心醉神迷。他认为自己感悟到了一个自主的艺术世界的乐趣。他写道:"我终于进入了艺术的王国,这个王国就象自然、科学、政治等王国一样,是一个自为的王国,它有它自己严格的法则。……" 此外,康定斯基还体会到作品"内在"因素的作用,他把这称之为"艺术家灵魂的热情"。说这种热情之所以能唤起"观众也产生同样的热情"就由于它的"纯粹性"。康定斯基在论著中这样写道:"我们有理由希望绘画上一个纯构图的时刻,已经为期不远了。" 同名诗歌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赏析】 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翻译】 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 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作者简介徐元杰(1196-1246),字仁伯,号梅野,上饶县八都黄塘人。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后师事真德秀。理宗绍定五年(1232)进士,调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嘉熙二年(1238),召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淳祐元年(1241),知南剑州。丁母忧去官,服除,授侍左郎官,迁将作监。三年,丞相史嵩之服父丧未满,有诏起复,元杰适轮对,力沮成命,迁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权中书舍人。五年,中毒暴卒(《全宋词》小传),传为嵩之下毒。官至工部侍郎,谥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谅刊于兴化,已佚。清四车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楳埜集》十二卷。事见本集卷首赵汝腾序、卷末徐直谅跋,《宋史》卷四二四有传。元杰自幼颖悟,读书过目不忘,为文落笔辄得奇语。师学朱熹。南宋绍定五年进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擢中书舍人。为官"远声色,节情欲","直声闻于朝"。杜范入相,徐元杰上书言事,慷慨陈词,力主排外患,修内政,保境安民。当时朝政汹汹,奸佞用事。淳右六年四月杜范死,六月徐元杰指爪忽裂,暴疾而亡。三学诸生,伏阙请愿,指系奸人毒害,御旨交大理寺审理,事竟不白。著有《梅野集》十二卷,传于世。 赏析诗写杭州西湖风光。前两句写景,岸上红花满地,黄莺乱啼,湖中水平无波,绿草繁茂,白鹭低飞。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这一1幅繁富的景象。有静有动,有高有低,声色俱全,五彩斑斓,一股浓厚的春天气息,仿佛扑面而至,令人振奋,使人不由地想起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有名的景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后两句转到写人。诗捕捉了夕阳西下,游船群归德场面,辅以风和日暖的点缀,把有人的勃勃兴致与快心畅意写足写满。全诗以精炼的词句概括了,西湖的自然景物又刻绘了游人之乐,意境之美,情调欢快,是历来写西湖诗中的上乘之作。 选自徐元杰的这首《湖上》在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宋诗全集》的第141页可以找到,还可以在上海出版社出版的《宋诗全集》的第119页找到。 相关问题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相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全诗通过描写游人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在有着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的美丽西湖上欣赏美丽风光;在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写出了游人热烈气氛和舒畅心情。(根据赏析,格式通常为:全诗/诗人通过描写……<×××的景物/场景>,表达了××什么样子的心情) 湖上乡湖上乡位于安溪县中北部,离县城45公里,1987年开始置乡,全乡海拔680米,总面积49.03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人口2.6万人,畲族人口4300多人,是本县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湖上乡钟灵毓秀,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有山地近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茶园近万亩,年茶茶叶240吨,质量优良。地下资源丰富,盛产石灰石、铁矿、煤等,是我县石灰石的主要地区之一。 优美的山川,富饶的山地,养育着勤劳、智慧的湖上人。建乡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湖上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方位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矿产和山地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工业强乡,茶业富民”发展战略,扎实做好矿业、茶叶两篇文章,致力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推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大跨越,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充分显示了年轻湖上乡旺盛的生命力。2006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58661万元,是1978年的76倍。其中,工业产值54000万元;农业产值466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9207万元,是1978年的160倍;财政收入400万元,是1987年的20倍,农民收入4225元,是1987年21倍。 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村级公路全部实现水泥路面硬化,角落基本开通,交通方便;农电改造涉及千家万户,3.5万伏变电站建成,解决了全乡企业发展农民生产生活用点需求,年用点量达到2000万度;程控电话进入全家万户,移动电话覆盖全乡,宽带开通200户,闭路电视开通1200户;乡区建设初具规模,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招商引资、投资办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