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湖南路
释义
1 南京市湖南路

湖南路,街道名称。一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区,一条于上海市区。以其它行政区为名称命名街道在中国大城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简介

湖南路位于南京市区的西北部,地处鼓楼区辖区,西起山西路市民广场,东至中央路,全长1100米,路幅30米。全街共有各类商店238家,其中名牌、精品、专卖店占83%以上,总营业面积8.7万平方米。

过去的湖南路是一条名不经传的小路,鼓楼区坚持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白天游人如织,夜晚华灯璀璨,是古城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湖南路拓建于1927年。当时,南京为中华民国首都,对新拓的一些道路,往往按其地理方位,以省或市的名称来命名。此新拓建之路,便被命名为湖南路。

民国时期,湖南路是引人注目的地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国民党中央党部曾驻此办公。这里曾发生过几起轰动全国乃至震惊世界的大事。如组织中央临时政府、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凤鸣行刺汪精卫、陈布雷自杀等。其中孙凤鸣行刺汪精卫的事件,尤为引人注目,当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

历史

97年3月,湖南路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示范点”;

98年2月,湖南路被中宣部、国内贸易部、国家工商局、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四个部门公布为全国创建"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

99年3月,中宣部在宁召开“学习南京湖南路经验座谈会”。

99年12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湖南路召开争创“购物放心,服务满意一条街”工作现场会。

2000年初,湖南路被省质监局评为“江苏省购物放心服务满意一条街”;

2000年,中宣部等六个部门,在全国推广湖南路"教育与管理并重,创建促文明,文明促繁荣,繁荣出效益"的创建经验,使湖南路成为全国创建工作的典型。

随着创建工作的步步深入,湖南路不断做大、做美、做强、做旺,逐步成为集商贸、金融、饮食服务、文化娱乐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文明商业街。

97年以来,全街商品零售总额连续4年超过30亿元,2000年达34亿元,留区税收5500万元(不含上交中央、省市的税收)。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两次专题报道湖南路,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以及省、市各大媒体四年来连续宣传报道了湖南路。

中宣部部长丁关根于2000年9月4日视察湖南路后说:“南京湖南路文明一条街是站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两个文明建设典型。”

2 上海市湖南路

湖南路是中国上海市跨徐汇区及长宁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淮海中路,西至华山路,全长1025米。

该路修筑于1918年到1921年,属于上海法租界,名为朱迩典路(Route A.Charles Culty),系以英国驻华公使朱迩典爵士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时改名湖南路。

该路沿线为上海著名住宅区,262号曾为周佛海住宅。上海交响乐团也设于此处。

3 青岛市湖南路

湖南路曾叫太子街、久留米町,是一条与广西路完全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平行的老街。日本第二寻常小学的南门在广西路上,北门在湖南路上。 它的对面是美国人办的青岛美国学校,用英语授课,人数不多。湖南路4号是英国汇丰银行青岛分行的经理住宅。

过了江苏路口有几座优秀的历史建筑。南边一座是少有的黑清水砖墙建筑,显得有些老旧,塔楼上镌着1899年的字样,明确告诉我们它已逾百年,在青岛也是罕有的老楼了。它曾是总督府教育委员会所在地。

旁边的江苏路10号,曾是史密特大夫诊所,1946年又被用挪威驻青岛领事馆。对面的湖南路11号,是始建于1924年的黑氏饭店,法国建筑风格,后曾成为如心医院院址,该院院长姜如心,肄业于青岛德华大学。今天的湖南路11号是一家幼儿园。湖南路17号曾是大汉奸、青岛市市长姚作宾宅。

湖南路26号始建于1903年,是青岛最早的一座公寓式住宅楼,它的楼上有一个2米高的狗熊石雕,百姓们叫它狗熊楼。它的对面曾经有过两个人头雕塑,所以又被叫做洋人楼。这几个雕塑都没有保存下来。

湖南路东段保存了一大批青岛早期欧式建筑,仅列入山东省优秀历史建筑名录的就有7座。

湖南路、中山路口坐落着青岛最早的旅馆之一—胶州旅馆。(德国与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这块租借地中文名称为“胶澳”,德文为KIAUTS CHOU,音译成中文则是“胶州”。)张道邮曾在一楼开设至诚药房,他也曾是青岛名人,还办过一家《青岛快报》,有趣的是百年的老旅馆旧址上,现在又是一家私人办的旅馆。这座楼还有个秘密:1945年日本在青岛建碉堡时在这座楼里建了一座暗堡。

过了中山路,早期是贝克学生公寓,后曾是民国日报社所在地,又曾是海滨医院,解放后曾成为机械工业局的办公楼。它的邻居是一座漂亮的大楼,属一家保险公司。它曾是日本人的宪兵队,是一座魔窟,成百上千的中国人被抓进这里后被施以各种不同的酷刑,重则致死,轻则致残。这里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以后这里还充当过国民党宪兵十一团驻扎地,解放后曾作为市档案馆的办公楼。

湖南路72号是始建于1935年的新新公寓,它是公寓式旅馆。日伪时期这里改为青岛历史上惟一的公开赌场,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绿洲游艺社。1946年恢复为旅馆后,又开办有青岛第一家歌厅,紫光等歌星在这里演唱流行歌曲。

它的东边曾是清和小儿科医院,据说是1913年时洪述祖旧宅。洪述祖是著名作家洪深的父亲、袁世凯的国务秘书,他在上海操纵了被称为“民国第一案”的刺杀宋教仁案,事发后逃来青岛,托庇于德国的保护,就住在这里,后因为国人所不齿,又去崂山南九水居住,居处称为“观川台”。

洪宅的对面是周馥的宅邸,周馥在清末曾任两江总督,是第一个在青岛购地建宅的中国人。周氏家族是中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他有四子,四子周学熙曾任财政总长,孙子周叔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孙子周一良、周绍良、周煦良都是著名学者。民国时期周氏集团是北方最大的企业集团,青岛华新纱厂就是集团下属企业之一。

周宅西边,住着刘廷琛、于式枚、商衍鎏。刘廷琛,清末任学部侍郎(相当于教育部副部长),兼京师大学堂(即今北京大学)总监(相当于校长)。清末京师大学堂先后有5位总监,其中3位,即刘廷琛、劳乃宜、杨度,辛亥革命后都寓居青岛。刘廷琛也以书法著称,并是一位藏书家。

刘廷琛自题宅邸为“潜楼”,前后两进,各有院落,刘廷琛虽是汉人,官仅为侍郎,但却是封建复辟的积极分子,他奔走于徐州张勋军中,并去上海联络。各地复辟分子或亲来青岛,或书信往来,一再要求封建复辟,现仍存上百封其时联系复辟的信函。他寻求德国人支持,德国人尉礼贤提出,让废帝溥仪娶一个德国籍“皇后”,这样德国可以公开支持宣统。他们终于在1917年发动了复辟,但仅10日便告失败,刘廷琛重回他湖南路上的“潜楼”。

他家隔壁是于式枚宅,于式枚清末先后任御史、邮传部侍郎,也是复辟分子,早在1913年,在青岛的恭亲王溥伟组织复辟,于式枚就积极参加,主动承担撰写复辟的檄文。刘廷琛宅的西边是商衍鎏宅,他在科举考试中高中探花,位居翰林院,是饱学之士。曾为帝师的状元陆润庠也在青岛,也出身翰林院,常来湖南路商宅研经吟诗。

刘、于、商三宅,在扩建火车站时已拆除,周馥旧居也拆去建了新住宅。

湖南路上的故事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