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狐疝 |
释义 | 概述古病名。或称“狐疝风”。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平卧或用手推时肿物可缩入腹腔,站立时又坠入於阴囊,如狐之出入无常,故名。类於腹股沟疝。 发于阴囊时大时小之疝气。《灵枢·五色》:“男子色在于面王,为小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真为茎痛,高为本,下为首,狐疝,(疒贵)阴之属也。”又名阴狐疝,小肠气痛,狐疝风。《儒门事亲》:“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亦与气疝大同小异。”又“此症出入上下,正与狐相类也。”张志聪:“狐疝者,偏有大小,时时上下,狐乃阴兽,善变化,而藏睾丸上下,如狐之出入无时。”张景岳亦谓:“狐之昼伏夜出,阴兽也。疝在厥阴,其出入上下不常,与狐相类,故曰狐疝,此非外入之风,乃以肝邪为言也。”其因其证已明,治虽有用疏肝理气之导气汤之类,或虚则选用补中益气汤,儿童或能服药加疝气带治愈,成人确诊后当立即施行手术修补。 病理分析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5岁以下小儿及20岁以上男性多见。 患部有肿物突起,按之柔软。若嘱患者咳嗽,按肿物处有冲击感;肿物卧则入腹,立则复出。 肿物日渐增大,甚至患侧阴囊亦同时肿胀下坠,以致行走不便,并有坠重感觉。有的在平卧或用手推后可以回复,有的仅能部分回纳,此时伴有少腹阴囊牵痛。 嵌闭和绞窄时肿物不能回复,患者咳嗽时手按肿物处无冲击感,局部紧张,压痛明显,并可伴有恶心呕吐,少腹剧痛,大便不通,肢冷汗出,脉沉迟等症。 本病是因寒湿邪气侵袭厥阴肝经,以致寒凝湿滞,气因寒聚而发本病;或情志抑郁,或暴怒号哭,气机失于疏泄,气滞不通,筋脉不利而成;或因强力举重,远行辛苦,以致气虚下陷,窜于少腹而成;或小儿先天不足,妇女生育过多,老年肝肾虚弱,筋脉松弛,失于固摄;或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提失职而发。其特点为阴囊一侧有肿物突出,卧则肿物消失,站立、行走或咳嗽等腹压增加时,则肿物出少腹而下坠阴囊,并时有胀痛。 本病的发生,不外乎气机郁滞,寒湿侵袭及气虚下陷所致。气滞者,气机失于疏泄,筋脉不利,或气胀流窜,结于少腹,注于阴囊,可见少腹或阴囊肿胀偏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寒湿者,由外受之,寒湿凝滞,筋脉挛急,可见结块肿硬而冷,牵引睾丸作痛。遇暖则缓,遇寒加重。中气下陷,筋脉弛缓,无力摄纳,则肿块突出,劳则气耗,故肿块时大时小,劳累时加重。因本病以老年、体弱者及小儿较常见,临床以中气下陷者居多。治疗以益气升提为主要原则。 辨证论治气虚下陷型【证见】 肿块因站立、劳动或咳嗽而出现,劳累时肿块增大,胀坠不适,休息或平卧后可以缩小或回纳。可伴有食少纳差,面色自光白,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脉微或涩。 【治法】 补气升提。 【方药】 1.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果《东垣十书》)加减 处方:黄芪30克,焦白术9克,党参30克,当归9克,升麻6克,柴胡6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金樱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坠胀明显者,加川楝子9克、香附9克。 2.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黄芪片,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气疝汤(张文仲《浙江中医药杂志》1990.4) 处方:荔枝核8-12克,橘核8~12克,广木香3—6克,延胡索3~6克,柴胡3~6克,肉桂l~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气虚者,加升麻、黄芪、枳壳。气郁甚者,加青皮、郁金、香附。寒凝甚者,加小茴香、吴茱萸,高良姜。首用汤剂,一般4-10剂,肿物回纳后,再以原方制成散剂,每次3~5克,每日3次,服20~40日,巩固疗效。 (2)枳壳鸡蛋(李素华等《四川中医》1987.1) 处方:枳壳60克,鸡蛋2只。先将枳壳煎汁去渣,然后将鸡蛋放入药汁中整煮,至蛋熟后将蛋皮敲碎,药汁与蛋1次顿服。每日1剂。 寒湿内盛型【证见】 结块在阴囊,肿硬而冷,少腹胀痛,痛引睾丸,喜暖畏寒,寒则加重。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 散寒化湿,行气散结。 【方药】 1.主方天台乌药散(李呆《医学发明》)加减 处方:橘核15克,小茴香15克,肉桂3克(煽服),木香9克(后下),川楝子9克,乌药9克,吴茱萸6克,高良姜9克,青皮9克,苍术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理疝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偏坠疝气丸,每次5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橘核疝气丸,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参照气虚下陷证单方验方。 (2)散寒暖肝化气法(冷治卿等《四川中医》1990.10) 处方:成熟柚1个,生鸡蛋1只。柚挖孔置人生鸡蛋,火烧待蛋熟去壳服蛋,每日2只。 肝郁气滞型 【证见】 肿块突出,少腹及阴囊胀坠偏痛,结滞不舒,缓急无时。伴有情绪不安,忿怒或哭号,或情绪抑郁,胸闷胁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方药】 1.主方橘核丸(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橘核15克,荔枝核15克,川楝子9克,木香9克,延胡索9克,厚朴9克,枳实9克,桃仁9克,海藻9克,昆布9克,路路通9克,小茴香9克,白芍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茴香橘核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疝气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参照气虚下陷证单方验方。 中医名药方渗湿汤 【来源】《女科百问》卷上。 【组成】白术45克 苍术15克(炒) 厚朴 肉桂 丁香 干姜各30克 陈皮 细辛 白茯苓各30克 肉豆蔻15克 砂仁15克 附子24克(先炮,同姜炒令赤,去姜,切片) 【用法】上药为粗末。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热服。 【主治】妇人湿胜濡泄,经水反断者。 狐疝的其他疗法1.针刺疗法 主穴: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配穴:肾俞、大肠俞、八髎、长强。手法视病情而定,采用补法或泻法,7—14次为1个疗程。 2.饮食疗法 荔核小茴粥:荔枝核10克,小茴香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以荔枝核、小茴香研为细末;粳米煮粥,将熟时加入药末再煮至熟,加白糖调味,适用于寒湿内盛证。 胡椒羊肉汤:胡椒10克,羊肉500克,食盐、生姜少许。胡椒、生姜、羊肉同炖至肉熟烂,加食盐调味,分餐食肉喝汤。适用于虚寒疝气。 佛手粥:佛手30克(干品),粳米100克,红糖适量。佛手煎水取汁,用汁煮粳米为粥,加红糖即成。适用于肝郁气滞证。 黄芪糯米粥:黄芪30克,糯米.100克,饴糖50克。黄芪煎水去渣,加糯米煮为粥,放红糖即可。适用于气虚下陷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