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胡也频
释义

胡也频(1903~1931),原名胡崇轩,1903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祖籍江西新建。早年读过私塾,当过学徒,后被家人送到天津大沽口海军学校学习机器制造。后又去北京考大学,但未录取,在北京、烟台等地过了三四年的流浪生活,开始写小说。1924年与女作家丁玲结婚,1928年到上海主编《红与黑》杂志,次年与沈从文合编《红黑》月刊和《人间》月刊。1930年加入“左联”,被选为执行委员。1931年1月17日被国民党逮捕,2月8日在上海龙华被杀害,是“左联五烈士”之一。

中文名:胡也频

别名:胡崇轩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福州

出生日期:1903年5月

逝世日期:1931年2月8日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圣徒》,《活珠子》等

祖籍:江西省新建县

人物介绍

胡也频(1903年~1931年)福建福州人,祖籍江西新建县。 “左联五烈士”之一。原名胡崇轩,幼年入私塾读书,因家庭生活困难,曾两度辍学。15岁时到一家金银首饰铺当学徒。

生平经历

1920年春到上海,改名胡培基,进了浦东中学读书。一年后,到大沽口海军学校学机器制造。不久海军学校停办,他流浪到北京,以给公寓老板做杂事维生。在同住公寓的大学生的影响下,对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发生了兴趣并阅读了许多作品。

1924年参与编辑《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开始在该刊发表小说和短文。同年夏天,与丁玲结识并成为亲密伴侣。大革命时期,由于他远离时代斗争的中心,思想较为孤独和苦闷,此时期的文学创作笼罩著伤感和虚无的情绪。

1928年春到上海,与沈从文共同编辑《中央日报》副刊《红与黑》,并在该刊发表诗和小说。不久《红与黑》副刊停办,他又与丁玲、沈从文从事《红黑》和《人间》两个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但两刊很快即夭折。当时文坛上开展的关於革命文学的论争,促使他学习了一些苏联文艺理论书籍,受到很大影响。

1929年夏,因为经济原因离开上海,到济南山东省立高中教书。他在学校裏组织文学研究会,研究和宣传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此期他公开批判了自己过去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开始重视文学在社会革命中的作用,并写出了长篇小说《到莫斯科去》,表达了他对革命知识分子应该走的道路的认识。

1930年5月, 到济南山东省立高中教书,并进行革命宣传,组织学生成立"文学会",研究讨论革命文学;不久,因鼓动学生进行革命而遭山东省政府通缉。在中共组织的掩护下,同丁玲等人离开济南经青岛回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曾在冯雪峰负责的一个暑假补习学校教书,後当选为"左联"执行委员,并任工农兵文学委员会主席。同年他还被推为"左联"代表,参加了在上海秘密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并写作了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前面》,热情歌颂了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代表左联出席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代表。

1931年1月17日,在东方旅社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2月7日与"左联"会员柔石、殷夫、冯铿、李伟森同被秘密杀害於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

主要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印出版了《胡也频选集》《胡也频小说选》。

个人荣誉

左联五烈士之一

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家

人物评价

胡也频在小说、诗歌、戏剧创作上,均有建树。其小说反映旧中国的社会黑暗,农村的愚昧落扣,农民的悲惨人生;描绘知识分子的爱情、苦闷与追求。

早期小说带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牺牲前创作的《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充满革命热情,标志着其创作的新发展。

著作书目

《圣徒》(短篇小说集)1927,新月

《活珠子》(短篇小说集)1928,光华

《鬼与人心》(戏剧集)1928,开明

《往何处去》(短篇小说集)1928,上海第一线书店《诗稿》(短篇小说集)1928,现代

《消磨》(短篇小说集)1928,尚志书店

《也频诗选》(诗集)1929,红黑

《牧场上》(短篇小说集)1929,远东

《三个不统一的人物》(短篇小说集)1929,光华

《四星期》(短篇小说集)1929,华通书局

《别人的幸福》(戏剧集)1929,华通书局

《一幕悲剧的写实》(中篇小说)1930,中华

《到莫斯科去》(中篇小说)1930,光华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长篇小说)1930,春秋

《也频小说集》1936,大光书局

《胡也频选集》1951,开明

《胡也频小说选集》1954,人文

胡也频未收论文和作品选刊1962,上海文艺

胡也频诗稿1981,四川人民

《胡也频选集》(上下集)1981,福建人民

研究资料书目

《记胡也频》沈从文 1932,光华

《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丁景唐,瞿光熙 1961,上海文艺《一个真实人的一生》丁玲

《也频与革命》丁玲

《胡也频》丁玲

左联五烈士

“左联五烈士”指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五位左翼革命作家。除李伟森没有正式加入“左联”,但工作上有紧密联系外,其他四位都是“左联”盟员。 1931年2月7日他们被国民党反动派同时杀害于上海龙华。烈士们生前在从事实际革命斗争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学活动,以各自的不同斗争经历和亲身感受创作了一批可贵的文学作品,为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以柔石的小说和殷夫的诗歌所产生的影响较为突出。他们被害后,“左联”发表了抗议和宣言,指斥反动派的罪行,得到了国内外进步力量的支持。鲁迅先后写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文章,深情地称颂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和文学成就。

胡也频和夫人丁玲

胡也频是杰出的革命作家、著名的“左联”烈士。原名胡崇轩,1903年5月出生于福州的一个戏剧世家。1920年春,到上海进浦东中学读书,后又到天津大沽口海军预备学校学轮机,和同学合作编辑《京报》的附刊《民众文艺周刊》等。1924年开始创作小说,在《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发表的《雷锋塔倒掉的原因》一文,曾引起鲁迅的关注。1925年与丁玲相识并结婚。1928年春和丁玲随冯雪峰到上海,阅读了大量的苏俄文艺理论和马列主义著作。曾出任国民党《中央日报》副刊《红与黑》的主编。1928年创办红黑出版社,出版《红黑月刊》。后到济南省立高中任教,积极向学生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1930年为躲避国民党当局的搜捕,由青岛转回上海,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行委员,担任工农兵文学委员会主席。他勤奋写作,继1929年写出中篇小说《到莫斯科去》之后,又写了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等著作。1930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17日因叛徒告密而被捕,2月8日凌晨和柔石等五烈士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塔下,时年28岁。 丁 玲:现代女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别名蒋玮、丁冰之。丁玲是常用的笔名。1904年10月12日出生在湖南临澧县一个没落的豪门世家。在长沙等地上中学时,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 1923年结识瞿秋白,经介绍进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1924年到北京求学,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1927年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梦珂》,开始用“丁玲”笔名;后又发表代表作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1930年5月加入左联,9月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左联党团书记。1933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后逃离南京转赴陕北保安。1936年发起成立中国文艺协会,当选文协主任。1937年任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率团开展抗日宣传。1941年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并创作出了大量的解放区文学作品。1948年参加土改,并写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获斯大林文艺奖金。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全国文协副 主席、全国妇联常委,政协委员,任《文艺报》主编。1951年任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人民文学》主编,并在繁忙工作之余,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和评论文章。1955年和1957年被错误地定为“反党小集团”主要成员,1957年被打成“右派”开除党籍。1958年被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改造。1970年“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并被投入秦城监狱。1975年释放出狱后与丈夫陈明一起被安置在山西农村。1979年平反后重返文坛、先后出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85年主编的大型文学刊物《中国》。1986年3月4日病逝,终年82岁。一生著作丰富,创作了近300万字的作品,有些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除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丁玲短篇小说选集》、《丁玲散文集》、《丁玲中篇小说选》、《生活、创作、修养》(论文集)、《丁玲戏剧集》和《访美散记》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4: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