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 |
释义 |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是西方第一部全面叙述忽必烈生平的传记,再现了忽必烈从藩王到蒙古大汗、直至元帝国君主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作者力图剔除各种史料中的偏见,“颠覆”人们对忽必烈和蒙古人的传统看法。该书资料翔实,观点新颖,影响相当大,被许多欧美大学列为亚洲史课程必读参考书。 版权信息作 者: (美)罗沙比 著,赵清治 译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 字 数: 208000 版 次: 1 页 数: 222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536697522 分类: 图书 >> 历史 >> 中国史 >> 隋唐宋元金史 定价:¥26.00 内容简介作为成吉思汗的嫡孙,世界有史以来疆域最辽阔帝国的缔造者,忽必烈不但继承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更完成了祖父号令天下的目标。他半生戎马,率领蒙古军骑长驱直入,踏破了南宋江山,征服了中国的剩余地区,还扬威海外,两次侵入日本。 与成吉思汗以武功震撼世界不同,忽必烈更以文治著称于天下。为统治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帝国,他和幕僚们一起,建立了一个以汉法为基础又不为传统中国理念所束缚的政府,为元朝的百年江山奠定了基础。作为天下共主,他以一种空前的开阔胸怀,聚拢各族精英,广泛吸收各种文化中的先进部分。他既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拥护者,也是热心的佛教徒,还许诺他的许多臣民将皈依基督教,更是穆斯林的保护者。他试图在多种文化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并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功。 在执政初期,忽必烈大量豁免、减免税赋,鼓励农业生产;给予商人相当高的地位,促使国内、对外贸易异常繁荣;允许艺术家自由创作,给予帝国工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并激励科学家更大胆的创新。他所统治的帝国,代表着当时世界范围内最先进、最富庶的东方文化。这种文化通过畅通的丝绸之路,无保留地被传播到南洋、印度洋,直至欧洲腹地,使西方人对东方文明产生向往和倾慕,并刺激了哥伦布远航寻找新大陆。远征的惨败、无度的财政需索、个人健康的衰退,使得忽必烈建立世界帝国的梦想最终未能实现,但这无损于他的荣光。他的先辈们不曾有过他那种统一并统治整个已知世界的梦想,后继者中再也没有人有过这样的眼光。 作者简介莫里斯·罗萨比(Morris Rossabi),国际知名的远东史研究专家,纽约市立大学杰出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中国及中亚史研究专家,对远东乃至整个亚洲的艺术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一生著作等身,主要集中在对蒙古民族历史的研究上。代表作有:《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元明时期的女真人》、《1368年以来的中国和中亚》等。 图书目录西方人视野下的忽必烈大汗 中文版序言 序言 第一章 早期蒙古人 蒙古帝国的诞生 成吉思汗的继承者 忽必烈和他的母亲 忽必烈和他的幕僚们 拖雷家族的崛起 第二章 忽必烈崭露头角 大理之战 忽必烈对领地的管理 忽必烈与佛、道论争 蒙哥亲征南宋 继位之争 第三章 众汗之汗 阿里不哥的挑战 李璮叛乱 察必的角色 忽必烈执政初期的政府组织 第四章 征服者 征服中国南方 征服高丽 第一次入侵日本 挑战忽必烈 第五章 中国皇帝 社会和经济问题 忽必烈的经济规划 忽必烈与军事 忽必烈的法制体系 忽必烈和儒土 忽必烈和宗教 忽必烈与马可·波罗 第六章 文化保护者 新书面语言的创造 元曲及其他艺术形式 绘画 手工艺 保护蒙古文化遗产 第七章 统治失误和汉人的反应 阿合马和财政困难 整合南宋 延修大运河 卢世荣的财政政策 桑哥和佛教徒滥权 忽必烈的宗教问题 第八章 忽必烈的晚年 神风 远征东南亚 帝国内部的叛乱 忽必烈的个人丧失 译后记 媒体评论作为至高无上的汗,忽必烈既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也是中原王朝的忠实延续者。在征服土地以后,他也完成了对人们头脑的征服,他想获得的最伟大的名声也许不是“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征服全中国的少数民族皇帝”,而是“第一位治理中国的少数民族皇帝”。 ——著名东方史学家 格鲁塞 在欧美,忽必烈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成吉思汗。正如书中所说:“虽然他的遗产是短命的,但他自己一生的成功已经为他赢得了持久的声望。当时的欧亚史学家和旅行家在谈到他时,总是称赞有加,马可·波罗的报告使得欧洲人了解了大汗的宫廷和他所统治的庞大帝国,而拉施都丁则把他的声望传遍了整个伊斯兰世界。” ——纽约时报 跨海征服,征日本,征爪畦,我们可以看到后两者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单是向海洋发展这方面,我们可以说忽必烈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忽必烈的帝国在大踏步地向海洋开拓。 ——著名元史专家 李治安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都将是对忽必烈最权威的论述。罗沙比通过大量的细节研究,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游牧民族首领及世界帝国君主的形象,而在从前,人们主要是通过他所统治的定居人口的眼睛来看他的。 ——伦敦书评 忽必烈之所以能成就其大一统和有效治理的非凡功业,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具有宽广的胸襟、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领导驾驭能力。他招募了一个包罗蒙、汉、中亚穆斯林等在内的国际性幕僚团队,任用并驾驭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因此他的各项措施也必然比以往的中国朝代更能体现一种全球性的视野。 ——华盛顿邮报 书摘插图第一章 早期蒙古人 忽必烈生活于蒙古帝国的黄金时代。他出生之时,蒙古人开始开疆扩土;他长成之时,蒙古大军已经无远弗届,把疆域远远地扩张到了北方和西方。在这段蒙古史(实际上也是欧洲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里,忽必烈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无疑是两个最显赫的蒙古人。欧亚的历史是从蒙古人开始的。在13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间,他们经过不断的蚕食,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其疆域北部从朝鲜半岛一直延伸到俄罗斯西部;南部从缅甸一直到达伊拉克。他们的军队曾一路打到今天的波兰和匈牙利。在此过程中,他们消灭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包括统治中东和波斯的阿巴斯王朝、金朝和南宋王朝、中亚的花剌子模等。在几十年间,蒙古人统治了欧亚大部分地区,并对其他地区形成威胁之势。 虽然蒙古帝国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世纪,但它已经把欧洲和亚洲紧密地连接起来了,由此开始了一个东西方之间广泛接触和频繁互动的时代。当蒙古人对征服地区的统治稳定下来之后,他们便既不反对也不禁止与外国人的联系。尽管蒙古人从不放弃他们统治全世界的企图,但是他们仍然热情款待外国游人,甚至款待那些来自尚未征服的王国的旅行者。他们鼓励人们在蒙古统治下的亚洲广大地区旅行,并为之提供方便。在蒙古统治下,许多欧洲商人、手工匠和使节首次到达中国。亚洲的商品沿着商道到达欧洲,随之而起的欧洲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最终刺激了欧洲人寻找通往亚洲航线的热情。因此,蒙古时代间接地催生了欧洲15世纪探索世界的时代,这个时代在发现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航线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寻找由西方通往印度之路而未果时达到高峰。 然而,蒙古人的成就远非仅仅把欧洲和亚洲连接起来。事实上,他们有效地统治了他们所征服的大部分领土。在汉人、波斯人和突厥顾问和管理者不可或缺的帮助下,他们逐渐完成了由掠夺者到统治者的转变。他们建立了政府和官僚体制,创造了税收系统,使农民、牧民和商人各得其所。由于大多数蒙古可汗对外国宗教都持比较公允和宽容的态度,因此在蒙古统治地区很少出现对某一宗教派别的迫害。一些蒙古统治者鼓励各种本土文化的发展,支持并赞助艺术家、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创作活动。中国的戏剧、波斯的史书撰写、吐蕃的佛教艺术和建筑等都在蒙古占领期间繁荣起来了。 但是,蒙古统治的黑暗面决不应该被忽视。他们的军队使得某些占领区完全荒芜,以至于需要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复原。他们残酷无情地灭绝了那些敢于抵抗者。一位13世纪的波斯历史学家在描写蒙古人的“屠杀、劫掠和蹂躏”时说,在某次战役中,“刹那间,一个富庶的世界变得荒芜,土地成为不毛之地,活人多已死亡,他们的皮骨化为黄土;俊杰被贱视,身遭毁灭之灾”。现代作家也经常以同样严厉的口吻批评蒙古人,其中一位认为蒙古人使中国的宫廷生活野蛮化,认为蒙古人“对中国文明的所有方面都带来了暴力和破坏”,他们“对中国的文化价值非常无知,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不信任,因此无力胜任统治中国的重任”。 遗憾的是,由于直到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才有了自己的书面语言,因此,作为战胜者的蒙古人几乎没有为我们留下任何有关他们作战以及他们统治蒙古帝国的记录。因此,13世纪蒙古语书面资料非常贫乏,而我们对他们的认识主要来自于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编年史:其中包括汉语、波斯语、朝鲜语、亚美尼亚语、阿拉伯语以及其他语言。因此,他们被描写成嗜血残暴是很自然的事。当然,有些描写蒙古人残忍甚至凶暴的离奇故事肯定不全都是事实。 蒙古帝国的诞生 忽必烈及其祖先的故国蒙古是一片对比强烈、特色鲜明的土地,那里有“覆盖着积雪的崇山峻岭、河流、小溪以及湖泊环绕的茂密林区”。东部、西部和北部都有高山阻隔降雨,而南部则有戈壁沙漠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戈壁沙漠大部分地区既不适于牧业经济,也不适于农业经济。虽然它并非毫无生机,但是其夏季令人几乎无法忍受的炎热、冬季凛冽的寒风和厚厚的积雪,使之难以成为人类的栖息地。只有最强壮的人和动物才可能在这样严酷荒凉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蒙古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中部或草原地区,那里水草繁茂,非常适于牧业经济。虽然草原地区缺乏足够的水源支持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但是却十分适合畜牧业。蒙古传统经济依赖五类主要动物,即绵羊、山手、牦牛、骆驼和马。其中绵羊、山羊和牦牛可以提供食物、服装,用于遮蔽风雨和做燃料;骆驼用于运输,尤其适用于穿越沙漠的贸易;而马匹则用于骑乘。马匹不仅用于骑兵作战,而且用于著名的蒙古驿传系统,使得官方信息和报告能够及时送达国内任何地区。 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蒙古草原居民的经济是非常脆弱的,经常遭受旱灾、严寒以及动物传染病的威胁。因此,与农业文明之间的贸易,尤其是和汉人的贸易,对他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灾荒年份,草原牧民不得不向汉人索取粮食,而他们有时也能够得到必需的粮食。他们也从汉人那里获得手工艺品。作为回报,他们向汉人提供动物和动物制品。当汉人拒绝贸易的时候,他们便采取有组织掠夺的手段获得用和平手段不能获得的物品。 在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一个以蒙古为名的新联合体在草原上诞生了。原来的氏族(蒙语为“obogh”)从这时开始发展为部落。部落酋长最初可能是由宗教领袖担任,而这时则只有作战勇敢并具有很强的军事指挥能力者才能当选,他们还必须得到统治着普通牧民的贵族们(那颜)的支持。蒙古贵族对部落酋长的忠诚完全取决于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因为蒙古人没有对部落酋长效忠的观念。部落酋长负责部落的军事训练和狩猎活动的组织,而这种狩猎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也相当于军事演习。由于全民重视军事训练,使得部落酋长能够在战时迅速把全民动员起来。 到了12世纪末叶,蒙古人在这块土地上占据了支配地位。一些蒙古部落和平统一起来了,而另一些部落则被更强大的部落酋长所征服。但是,集权领导并不存在,而且,独立的突厥部落,包括畏兀儿部、乃蛮部、克烈部、汪古部等仍然居住在这片土地上。 在成吉思汗(1162-1227)的领导下,蒙古人突然出现在亚洲其他民族面前。成吉思汗统一了形形色色的蒙古部落,把它们组织成一个强大的军事机器。毫无疑问,他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卓越的政治战略家。然而,正像欧文·拉提摩尔指出的那样,“假如不是因为天时地利,使他在那样一个时代生于那样一个地区,仅凭他的天赋才能,他绝不可能取得那样大的成就。” 成吉思汗抓住了蒙古部落的发展契机。蒙古人的统一运动、他们不断崛起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以及他们不断壮大的军事实力,使他能够把各部落招聚在他的旗帜之下,从而向定居文明发起挑战。在某种程度上,蒙古经济中的不稳定性和他们对国际贸易的需求,往往刺激他们发动战争,因为他们的邻国有时会拒绝与他们通商。此外,蒙古高原年平均气温的突然下降往往影响草的高度和产量,进而影响蒙古人的生活。他们的牲畜面临生存危机,他们自己的生存使得他们必须与南方邻邦宋朝进行贸易以获得日用品,否则他们必须诉诸武力,通过掠夺而获得。成吉思汗自信长生天腾格里已经赋予他统一蒙古甚至可能统治世界的重任,而这时机会和条件都已具备,他要带领蒙古人离开祖居之地,去征服其他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