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呼和浩特第二中学
释义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是自治区首批示范性高中。其前身是“奋斗中学”,1942年由傅作义先生在绥西陕坝创办,1950年校址迁到归绥,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管,1954年正式更名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学校以“严谨、求实、团结、奋进”为校风,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国际型人才为育人目标,建校 66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简介

全国百强中学之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坐落在呼和浩特市呼伦南路,地处市中心。它始建于1942年,为私立奋斗中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坐落在呼和浩特市呼伦南路,地处市中心。它始建于1942年,为私立奋斗中学。1942年初建时,仅有两个初中班、学生不足百人、教工10人、两间借用的房屋,设施简陋。发展到今天呼市二中有高中45个班、学生2700余人、教职工220余人,仅教学和办公用房即达21268平方米,设施完善而先进。

一流的师资不断开创学校的新业绩。师强则校强、师优则生优。在学 校的“爱岗敬业、观念先进、博学善教、和睦协作”教师总体发展目标 的推进下,谦和明德、至善仁爱、钻研智慧、创新为公的教师团队已然 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现有教职员工291人,百分之二十多的教师拥有硕 士学位,近一半的教职员工是共产党员。学校有特级教师3 名,高级教 师103 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名,自治区优 秀教师2名,自治区级教学能手9名(市级26名),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10名(市级15名),近三年荣获国家级奖励的教师有 名。年轻教师在 集体备课制、“3、6、9”培养工程和“导师制”的导引下创造出了一个 又一个奇迹。

学校拥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旧校区占地面积96亩,建筑面积30000平米。东校区地处如意开发区,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75000平米,2006年开工建设。一个设计合理、设备一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校区已于2008年8月投入使用。新旧校区共有有72个教学班,4280名在校学生。有12个多媒体专用教室,其它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校园电视台、计算机网络中心、三层开放式图书馆、机器人试验室、电子阅览室、美术展览室、舞蹈教室、乒乓球室、三层多功能体育馆、千人报告厅等应有尽有,为实现学校的全方位育人、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学校始终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依靠一流的师资、实施一流的管理、培养一流的学生、办成一流的学校”作为办学的奋斗目标,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科学的管理打造基础教育的优质品牌。学校坚持走以质量为根本、以 素质为基础、以特色为亮点、以绩效为形象、以优秀为承诺的发展之路, 不断优化民主透明、和谐高效、科学务实的管理机制,整合内外资源, 实现了制度管理、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有机结合,开创了办学的新局面,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全国体卫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教育部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十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德育科研先进学校”、 “全国外语教研示范校”、“全国绿色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科研实验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德育先进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学校”等称号,并首批跨入“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示范校”行列。在2007年高考中,我校学生金朦、高鹏同学分获自治区文理科状元。

内蕴文化敦实了学校发展的力道。学校的“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全面发展,个性优良”的育人目标,“依靠一流的师资、实施一流的管理、培养一流的学生、办成一流的学 校”的奋斗理念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凝聚着伟力,“为公”、“至 善”、“明德”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已在学校科学发展的推动下愈益浓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育人环境的构筑,将时代信息、 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铸其中,使二中的教育始终站在“立足时代、胸怀 天下、放眼世界”的发展高度。

内促外引,交流突进的学术研究思想是我校与时俱进的汩汩活源。 学校特色发展中的亮点“聚焦课堂”已经举办了5届。聚焦教学实际, 凸现问题困境,尝试突破创新,辅以外援新例,虚心接受质疑,求真 务实诊断,反复考证归因,强化反思提高的学术交流研究系列活动有 效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有力的支持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 研究的深入进行。学校先后与国内外60多所中学建立了校际联系,并与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的学校结为友好学校,与美国俄亥俄州玛瑞埃塔、密苏里大学、英国女王大学、普利茅斯等大学签订了友好协议, 与日本埼玉县立不动冈高等学校、横滨国际高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 州Macquaric Fields高中结为姊妹学校。与环球雅思合作举办国际班和雅思培班。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University of Plymouth)等签订了友好协议,与美国西密歇根大学(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新罕布什尔南方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部也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我校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

一、奋斗中学(1942~1952)

奋斗中学为傅作义先生所创办。傅先生为解决所在部队军政干部子女的就学问题并“深慨吏治不清,人才之不胜,虽欲图强,不可得也。”(《私立奋斗学校一览》序),乃于1942年5月,邀樊福煊、王克峻,又名明德(字克峻,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电务处长,山西第一师范毕业)、周均诸人筹办奋斗中学。傅先生为董事长兼校长,王明德为校务主任,曾士先(曾为四川屏山人,北京大学文学系毕业)、俞昀晨分别为教导主任和事务主任,潘玉祥(字云青,山西省立一师毕业,北师大毕业)为体育主任,张濯清为军事管理员。在绥西陕坝(今杭锦后旗)向陕坝天主堂借房10余间辟为临时校址,9月1日 发布招生简章,拟招收初一新生两班八十名,主要是傅部军政干部子女。12月1日 补行开学典礼。傅作义校长提出“八训”勉励学生。“八训”是:一、要有科学的头脑;二、要有愉快的心情;三、要有活泼的体态;四、要有健强的身体;五、要过朴素的生活;六、要有明白而坚决的语言;七、造成互相合作的团体;八、养成说实话做实事的风气。

1943年1月在陕坝北郊购地109亩辟为校址。3月蒙旗宣慰使,土默特旗总管荣祥先生在傅作义先生陪同下参观奋斗中学,认为办得好,于是把两个儿子荣仲麟(后任伊盟中学校长)和荣赓麟(后任呼市14中校长)一齐送来奋中读书。8月私立奋斗小学由石咀山迁来陕坝,与奋斗中学合并,分设中学部(在西部)现实验室一带、小学部(在东部),实行中小学一贯制。10月学校制定 《私立奋斗中学学则》和《学生操行评点表》。

1943年又提出“德智体兼修,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并规定了校长的“八训”“和四反”。八训是:1、要有科学的头脑;2、要有活泼的体态;3、要有愉快的心情;4、要有强健的身体;5、要过朴素的生活;6、要有明白而坚决的语言;7、造成互助合作的团体;8、养成说实话办实事的风气。四反(每日反省)是:1、我坏了吗?2、我病了吗?3、我学会了吗?4、我会用了吗?奋斗中学实行的是封闭式的教育,学生全部住校穿统一的制服。学校设立一定数量的奖学金,奖励德智体成绩优良并名列前三名的学生(这是极少数的学生)。当时受奖的有李兴春(现中国人大)、傅希贤(现北京医学院)、胡景云(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满(晋中师专)、王祖武(河北省政协)等学生。除了少数高级军政干部子女外,多数学生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曾士先担任教导主任期间,对学生进行戒尺教育和军事管理。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傅作义将军的弟弟傅作维、儿子傅亨、女儿傅克庄都住土炕,吃大锅饭,听军号和哨音作息。周日上午检查内务,十点后方准上街回家。领导出去查街观察学生的活动(看是否下饭馆等),学生返校后如带糕点小菜,一律没收。男生不准留发和吸烟,女生不准留长发、搽脂粉,不穿买鞋、不穿花绸衣衫。每个教室挂一个戒尺,董其武将军的儿子董济民曾在学生集会时被曾士先责打,事后董其武将军写信感谢说:“证明先生教严而师不惰,希望先生好好负责,替我管教。”

1943年9月迁入陕坝北郊新校址。

1944年王明德代理校长,郭揽青(郭原名郭殿魁,山西省立一师毕业,私立并州学院毕业),为校务主任。3月16日 学校决定新建图书馆、理化馆,扩建教室、宿舍60余间,这是学校的二期建筑。这一年共建筑188间。米仓县士绅武仲玺先生捐款10万元支援奋中建设。建成图书馆和理化馆。当时的奋中也招收工农市民子女,德智体成绩在80分以上者与干部子女一样,享受公费待遇。8月国民党中央大员张治中和赵守钰等来绥西视察,傅作义校长陪同参观。11月25日 学校奉绥远省政府教二戊养代电转颁教育部电,准予备案。

1945年2月22日 学校公布实施“私立奋斗中学学生操行评点表”,分“衣、食、住、行、视、听、言、动、礼节、风度、律己、待人、处群、任事”等14目257条。5月举办奋斗中学校庆三周年纪念活动和奋斗小学5周年纪念活动,傅作义校长参加校庆并与全体师生合影。此时奋斗小学已发展到6个年级12个班472名学生,教职工有唐自强、康书文、王立中、寇家伦(中国著名歌唱家)等20余人。6月4日 初中第一届毕业考试在大礼堂进行。考试科目为国文、公民、算学、历史、化学、童军、英语、地理、物理、生理、生物11门。时间均在上午,每科为2小时。自4日至9日初中三四级甲乙两班进行毕业考试,绥远省教育厅特派弓主任科员到校随堂监考。考试结果是李兴春等42名学生准予毕业;黄兰芳等5名学生有1—2科不及格,由学校发给修业证书,傅亨(傅作义之子)因病请求休学。28日 学校以奋字第128号代电,向绥远省教育厅呈送《初中三四级甲乙两班毕业生成绩一览表》。当时学校设备有:藏书:参考书1390册,教本6629册,杂志255本,报纸7种,挂图144幅。学校体育设施及器材:百米直跑道、250米跑圈运动场一个,跳远池一个、篮球场一个、足球场一个、排球场二个、垒球场二个、板羽球场一个;双杠二付、接力棒四个等。体育课每周二小时;晚饭前有两节田径和球类活动;每天早晨15分钟跑步。校庆日和秋季各举行一次运动会(秋季运动会叫“九九运动节”),均由学生自治会主办。体育成绩分技能测验、运动精神、出席勤惰三项,哪一项不及格都不得升班和毕业。7月,傅先生拟定的“教育发展之理想”曾提出“八级教育网”,即婴儿院、幼稚园、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专科教育、研究院,后因战事未能现。当时的教职员有:范展英、卫临雍、刘绍杰、王燕贞、周恒丰、王国华、郑希成、宋曾玉、邢相禹、张传德、赵增寿、周北峰等31人,专任教师占十分之九。教职员的资历较深,国内外师范大学或大学教育学院毕业者9人,国内外大学本科,高等师范或专修科毕业者18人,国内外专科学校或专门学校毕业者4人,中等学校毕业者4人,其他3人。如北京大学毕业的有曾士先、刘绍杰、王国华、相里矩;北师大毕业的有潘玉祥(云青)、王燕贞;西北大学毕业的有郑希成、宋曾玉、邢相禹;上海大学毕业的有周恒丰;法国巴黎大学毕业的有周北峰;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有张传德;日本名古屋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的有高子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法博士张彝鼎(兼任音乐课);日本明治大学毕业的有张士珍;日本帝国大学医科毕业的有杜勤书(兼任生理卫生课)。此外,王克峻为了延揽人材,又从后套地区两个出名的文艺团体“青年剧社”和“军人服务部”中选聘专职或兼职师。如清末状元张謇的孙女肖凤(讲语文)、《大公报》记者沈逸千的妹妹沈珩(教图画)、赵增寿、寇家伦(教音乐)等。秋,初中有六个班并有毕业生,开始招收高中班。10月日本投降后,郭揽青率奋中学生乘船沿黄河直下包头,准备东迁归绥,适逢第一次解放绥包战役开始,随即撤回陕坝。

1946年3月,奋中师生随傅作义部一个炮兵团乘汽车抵达归绥(今呼和浩特),学校改称“归绥奋斗中学”。校址在新城西门外大马路南今呼市二中处(原为一所日本小学),校长仍由傅作义先生兼任,聘王克峻为代理校长,郭揽青为校务主任。此时高中有二个年级二个班,初中有三个年级六个班。当时的教师有靳仙舟、苏启、陶朝宗等。在归绥奋中附近日本人留下的汽车修配厂内成立了“归绥奋斗小学”。

1947年秋,高中部又随傅部迁至张家口为张垣奋斗中学,校址在张家口东山坡,王克峻为代理校长,靳仙舟为校务主任。改称“张垣奋中”,并招收初中生,郭揽青、潘云青留在绥远,潘任体育主任。张垣奋中系按照奋中办学计划“逐年发展,六年完成”的最后一年,也是奋斗学校中的最高学府。校务主任是靳仙舟。在张垣奋中任教的教师有:北师大毕业的马林、钟榷、王宪辅,清华大学毕业的孙金铸、燕绍典,女师大毕业的李香橙,武功农学院毕业的刘岱等。初中留归绥由郭揽青主持。10月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孙兰峰的儿子孙本一、女儿孙本淑因周日乘小汽车返校(怕迟到),先在东山坡停住,再跑步上山进校,被校务主任郭揽青发现,当即点名训诫,并在班会上让学生批评。

1948年7月第一届高中生毕业,98%的学生考上了大学,8月王克峻随傅部到北京任华北“剿总”新闻处长,靳仙舟辞去张垣奋中校务主任一职,调到察干团任教育处长,郭揽青赴张家口接任校务主任。归绥奋斗中学则由陶朝宗主持,并于1948年冬迁回陕坝,复称陕坝奋斗中学。同时,张垣奋斗中学随傅部迁入北平先在西郊五棵树,后迁石碑胡同,为北平私立奋斗中学。小学设在东城库资胡同,中学设在西郊公主坟五棵树。教师有胡子恒等(胡曾任察哈尔省国立第四中学校长,察哈尔省教育厅长)。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改名为北京私立奋斗中学。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5月,北京市委派姬锡瑞同志到奋斗中学任政治教师,做政治工作,建立党团组织,在学校发展了数名党员和30余名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1949年10月1日北平奋斗学校全体师生很荣幸地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12月郭揽青校务主任率领北平奋中的师生迁回归绥,郭被任命为校长,潘云青任教导主任(“私立陕坝奋斗中学”仍在原校址与陕坝奋小一起上课)。校名改为归绥私立奋斗中学。1952年8月,由人民政府接办,改为归绥市第二中学。

1950年,从北京迁回归绥时,初中一年级为三个班(解放后在北京所招,大部分为城市贫民子女,改变了原来大部分为傅部干部子女的状况),初二以上各为一个班,学生300余人。私立奋斗中学的十年中,初中共毕业了9个班,约300余人。高中共毕业了5个班约200余人,这些高中毕业生多数升入高等学校。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开始后,高中学生中有100余人(占全体高中学生的三分之二)报名参加军干校,有30名学生(均系青年团员)被批准参加了军干校,走上了保卫祖国的光荣岗位。同年夏,又有30名初、高中学生,响应国家的需要,参加了邮电部门的工作。

傅先生认为:“学术为神圣之事业,亟须保持其超脱及尊严,遇事驰骋,终非善事。”“提出”后之教育,当以用为重心,而教育之生产化,实为医贫治虚之良?"用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做什么。""小学生多重美育,发展其健硕之心;初中着重生活群体及其做人做事之认识;而高中则以不窒天才之进取,约略侧重理科为原则。"等办学方针。傅先生指出:“录取新生要广泛,要照顾家长的具体困难,不要怕程度低。要使学生在又活泼、又严肃、又紧张、又比较舒适的艰苦环境中受到较好的培养;毕业时成绩要好,毕业出去的学生程度要高。”据此,奋斗中学的施教方针是:不仅传授知识,更须导正认识;不仅训练个体,更须切合整体;培养学者的头脑,实行战时生活。

奋斗中学注意选择有业务专长、教学有方、作风正派的人担任教师,教师待遇较一般学校略高,并实行“年功加薪制”,因此,教师的阵容比较整齐。教师中有几位有民主思想、倾向革命,用自己的教学和行动影响着学生,使一些学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学生郑万恒、康庆生、李柄抒、张杰、于靖等,先后到解放区参加了革命工作。学生薄筱泉、傅希贤、王孝廉、温玉莲、韩保川、张俊明等,在解放初期就参加了青年进步组织,不久转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有的参军南下,有的考入军政大学。

奋斗中学的经费,开始是由傅部干部以互助合作方式集资创办的“共济实业合作社”后又改为“奋斗基金社”供给的,该社在宁夏、兰州、成都组织商号,开办农场。1945年后,基金社改组为“干部互助合作社”,该社在天津购置油漆厂,在北平组织作坊等。解放后,将油漆厂所存剪绒和现款交北京奋斗中学校董事会管理。 奋斗中学的经费一直较充裕。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第二中学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第二中学(1952~1965)

1952年8月,人民政府接管了私立奋斗中学,改为归绥市第二中学(1954年蒙绥合并后又改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归绥市委派江波同志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任命郭揽青为副校长。此时,全校共有19个班,其中3个为高中班,学生近1000人,教职工40人。

1952年底学校党支部公开,开始在师生中进行了党的教育,并进行中学建党的试点工作。 1953年,先后发展了师亨等13名党员。

1954年,赛西娅校长去旅大学习苏联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回校后,她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1953年,学校扩大招生,初中各年级各为三个班,高中各年级各为两个班,学生近千人,教职工70余人。同年,国家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一化三改"的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也取得了伟大胜利,广大师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共青团中央号召青年"开展新民主主义学习",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全体师生积极行动起来,教师们认真钻研科学知识,探讨教育、教学方法,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很多在全市、全区得到推广。)。学生们学习刻苦认真,学习成绩有极大的提高,文化体育活动也开展得空前活跃,学生的德、智、体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1956年高考、中考,二中的成绩名列前茅。

1955年,初中招收了两个加授蒙语的蒙生班,成为蒙汉合校。此后的20多年里,共招收了19个初中蒙生班,14个高中蒙生班,共约1500余人。

1955年,学校被评为呼市和内蒙两级先进学校;1960年,学校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同年,学校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中学和五年一贯制的试点学校。为加强重点中学的师资力量,在内蒙古教育厅和呼市教育局的支持下,1958、1961、1962年对教师队伍做了较大的调整,有戴春陶等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和一些高水平的教师30余人调入学校,他们很快成为教学上的中坚力量。

1962年以后,虽然学校的工作受到了大抓"阶级斗争"的影响,但大多数教师教学非常认真。在教学方面,五年一贯制的教育体制实验获得成功,取得了经验。学生在"主动、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方面进步很大,狠抓基础知识、基本训练、精讲多练(每节课要求讲课不超过30分钟,余时做练习)等,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1964、1965年高考升学率达80%以上。

1965年,因为高中教改实验班与高中普通班同时毕业,班次有所减少。年底,全校初中12个班,高中7个班,学生近千人,教职工100余人。

三、"文化大革命"中的二中

三、"文化大革命"中的二中(1966~1976)

1965年7月,市委派工作组进驻学校搞"四清"运动。

1967年5月,军宣队进校,开始复课,学校秩序稍有好转。

1968年初,学校成立第一届"革命委员会",于英任主任。

1968年8月,全市动员高、初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大多数学生去农村插队,去建设兵团。同年,开始招收"文革"后的第一批初中班。

1970年秋,招收"文革"后的第一届高中班。

1974年夏,学校建成了4000平米教学大楼,教学班级大幅度增加。到1976年,全校发展到67个班,其中初中33个班,高中34个班,在校学生2900余人,教职工200余人。

四、二中的恢复与整顿

四、二中的恢复与整顿(1977~1983)

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取消了革命委员会,恢复了校长负责制。翟进赢同志任校长。1978年底,在翟进赢、王金石两位校长的主持下,对"文革"期间及以前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同时,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极大的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得到迅速提高和改善。

1980年,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重新确定为首批办好的自治区级重点中学。体育工作连续数年(77~83)获内蒙古自治区先进称号。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1977~1978年30%以上,1980年41%,1983年50%,1984年61%。

五、改革开放时期中的二中

五、改革开放时期中的二中(1984~1997)

1984年7月,市政府与市教育局根据干部"四化"的要求和体制改革的精神,采取民意测验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不拘一格,从第一线骨干教师中选拔领导班子成员,最后任命牧人为党支部书记,刘国仁为校长,吕殿文为副校长。新班子上任后,就开始进行一系列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

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民主与法制的要求,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建立学校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明确学校的一切重大问题均需通过教代会讨论,教代会有权选举和罢免校长(通过后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日常重大问题由校长主持的行政会议集体决定。实行分级负责制,部门职权范围的事务由部门负责处理,并对上一级负责。

2、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对校内发生的一切事情负总责(而不是决定一切问题),党支部、教代会、工会等都可以对校长实行监督。党支部书记有权参加校内任何会议并参与行政决策。校长对重大问题决策前必需经过教代会或行政会议讨论。

3、教职工实行聘任制。在岗教职工实行课时津贴和岗位津贴。对每一个岗位制定职责并实行定期考核。

学校努力改善软环境

与此相配合,学校努力改善软环境。

1、废除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影响下的一整套工作方法,用同一个标准,即人格与能力去评价每一个人。努力造成一个只要努力工作,诚实做人,就可以受到尊敬的环境。

2、学校努力做到代表每一个职工的利益。只要是二中的职工,他们的合法利益就应当受到保护,他们的合理要求就应当力求满足,学校不能只代表某些人的特殊利益。在用人、提干、评先、分房、评职称等与每一位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上,尽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视同仁。

3、充分发扬民主、造成一种空气,即每一位教职工都可以大胆讲出自己的意见而没有顾虑,并且形成一个讲道理的氛围。这样的软环境,是民主与法制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也是调动每一个教职工的积极性,把内耗限制在最小范围的人际环境。

改革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

1985年开始,改革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

1、提出"从严治校",寓教育于管理之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从学生守则到一日生活,规范学生行为,严格贯彻执行。

2、明确认识与行为的区别,行为必须规范,因为人的每一个行为都要影响别人,造成后果,而人的认识应当放开,提倡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明确规定在班会和其它会议上提出和探讨任何问题,即使认识有错误,也不予追究。

3、制定各年级的德育目标和具体要求,通过系统教育与引导(班主任课和班会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5、开始注意环境育人,整治学校环境,把锅炉房与学校隔离,建立校园内"小公园"和小生物园。

6、探索学生民主管理的路子,定期召开学生自由参加的"校长咨询会",直接对校长提出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由校长当堂予以答复。

7、探索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办法,重新安排课程和课时,高中新开设劳动课、音乐欣赏课、美术课,增加体育课课时,增设选修课等。

8、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自学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课堂授课时间,给学生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以上措施大多属于探索,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教职工形成了一定的凝聚力,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并非所有的措施都取得了理想的成效,有些由于主客观方面诸多原因,无法继续实施。

深化改革的措施

1985年10月,应日本国英数学馆高等学校理事长的邀请,校长参加了呼市教育访问团赴日访问。该校与二中自1984年起开始签约往来。自此,呼和浩特二中成为自治区最早对外开放的中学之一。

1990年9月,学校开办首届少年班,招收学生30名,这些经过严格考核选拔的学生,计划用四年完成初、高中六年的教育教学任务。同年,吕殿文被任命为校长。

1990年以后,在校领导班子的主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保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些规章制度主要有: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管理条例(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教代会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设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行政机构并实行分级管理,学校实行年级办公、年级组教研组并存,学校逐步实行定岗、定责、定员的聘任制。)教职工的聘任办法、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教职工的请假制度、津贴发放办法、奖励考核办法、学生的管理制度,青年教工的培训方案等等。这些使二中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在规章制度内进行,做到了以法治校,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1996年学校高考上线人数首次突破300大关。1993年7月,国家教委、体委授于学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8月学校中学生代表队代表内蒙参加全国首届计算机大奖赛,并荣获三等奖。1996年学校被国家教委评为《群体工作先进学校》,同年10月,加入国际GLOBE计划(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观察与学习计划)组织。1997年10月学校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同年,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呼市地区高三组获奖者9名,全部是二中学生。

六、新时期不断发展的二中

六、新时期不断发展的二中(1998~2002)

1998年乔守玮同志任校长。

乔守玮校长带领校领导班子及全校教职工,学习历届校长优良的教学工作经验,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教育改革之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了科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及办学目标。

办学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满足受教育者主动、活泼、和谐的发展需求,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和深造机会,达到培养对象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协调统一。

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达到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全面发展、个性优良的标准,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合格、优秀人才。同时,也为高一级学校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办学特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依法治校,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努力达到实施一流的管理、依靠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的学生、办成一流的学校目的。

教学模式是,以每个学生为基础,以常规教学为手段,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桥梁,以深化教改为突破口,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几年来,围绕实施一流管理、依靠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办成一流学校的目标,学校系统抓了创办"四个一流"几项重点工程。

重点工程一

(一)实施规范+科学的一流管理。从树立"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入手,管理过程中表现出对被管理者的信任、尊重、友爱、宽容和周到的服务。坚持集体领导和校长会议制度,坚持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修订并严格执行《呼市二中管理条例》、《呼市二中岗位职责》、《呼市二中学生管理条例》、《呼市二中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规定》等校内文件,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完善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确立了教师与学生两项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坚持重大事情由校长或行政会决定制度。试聘学生校长助理。坚持每学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分级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健全。现有校级领导3人,下设党办(主任1名)、校长办公室(主任1名)、教学研究室(主任1名)、教务处(主任2名)、学生处(主任2名)、总务处(主任1名)、团委(书记1名)。学校领导班子是一支素质优良、工作勤奋、改革创新、严谨求实的专家型队伍。几年来,学校进行了多项改革,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勤政、廉洁,办学思想端正,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高等院校输送大量优秀人才。

重点工程二

(二)构建高素质+强潜能的一流教师队伍。二中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狠抓提高教师素质这个关键环节,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博学善教、和睦协作、有创新精神的一流教师队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苦练基本功。学校坚持教学基本功量化考核,每学期期末考核分出不同等级,与教师待遇挂钩。2、强化培训。对青年教师采取分段培训,要求有6~11年教龄者应具备一流教学水平。从2000年开始,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合作,成立呼市二中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3、优化课堂教学。提倡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2001年学校从美国俄亥俄州马瑞埃塔大学聘请三名外教,为学生教授英语,学生外语水平明显提高。4、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二中购置现代化教育硬件设备,改善了理化生实验设备,成为全区实验设备一流的学校。举办计算机培训班,全校80%教师参加培训。建立了校园网,装备了多媒体教室,为教师开辟电子阅览室,让计算机进入每个教室。为教师办公室配备计算机。推行科利华教师备课系统。现代化教育技术进入课堂,改变了过去一支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一张嘴的陈旧教学手段,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学校现有一支"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教职工队伍。学校实行年级组办公、教研组并存的基本管理体制。在职教职工总数为217人,在岗教师135人(高级以上职称教师41人,中级职称72人),学历合格率99%。教师中有特级教师7名,内蒙级教学能手7人,呼市教学能手14人,教学新秀10人,内蒙级学科带头人1人,呼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获内蒙以上各类优质课评比和基本功大赛优胜共30多人次,获内蒙级以上优秀辅导员15人次。

重点工程三

(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流学生。建立了德育教育网络--学校+家庭(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社会(德育基地、社会知名人士)。建立了校内德育网络,成立了德育管理系统德育科研小组。每年8月开始对高一新生进行军训,每年9月举办学校科技艺术节。每年选编呼市二中德育论文集,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与内蒙古博物馆、内蒙古大学、武警指挥学校联合,扩大德育基地范围。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课程计划,在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基础上,对不同年级学生提高不同教学要求:高一年级抓衔接,重养成,搞好学风教育;高二年级抓基础,重研究,突出学习品德教育;高三年级抓课堂,重阶段,提高学习效率。常规教学环节上重点抓备课、上课、自习辅导、作业批改、考试考察等考核。

呼市二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素质。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学科竞赛及科技活动等比赛中,每年有2~4名学生获全国奖励,几十名学生获自治区级奖励。2000~2001年,学生李刚在自治区数学竞赛中获第一名,并参加在香港举行的全国竞赛。殷世宁同学参加全国生物竞赛获三等奖。包丝雨同学评为全国百名科学小院士称号(自治区第四名),闫冰同学获长江小小科学家称号(自治区第一名),贾天翼同学自治区物理竞赛获一等奖,全国物理竞赛三等奖,还有两名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获优质论文二、三等奖。王梦禹同学获全国计算机竞赛奖。2001届高三年级有14名学生获保送资格,20余名学生因科技发明获高考加分资格。学校男篮、女篮、男足、田径四个队代表呼市参加全区第九届学生运动会,其中女篮、田径为全区冠军。呼市二中是内蒙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

重点工程四

(四)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以任课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班级教育网络。常年为班主任订阅报纸、杂志十余种,每年组织班主任赴外地学习培训。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年轻班主任采用导师制,青年班主任见习制等。每周一下午4:20~5:10是二中规定的班会、班主任课时间,班主任按教育专题对学生开展教育。加强班主任心理素质培养,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话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课程。

自1998年以来,筹资200万元建立了全区第一个中学千兆以太计算机校园网;筹资450万元新建体育艺术楼;筹资100万元更新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筹资100多万元维修了教室、办公室、小花园。拟筹资150~200万元重修操场。

呼市二中现有普通教室47个(配备有双向闭路电视、计算机、录音机、投影仪等),物理、化学实验室各4个,生物实验室2个(其中一个配备有摄像系统和学生用显微镜),学生机房3个,教师机房1个(配备有康柏、同创、方正等计算机近300台),语音教室3个,电子阅览室1个(配备有各种音像资料),演播室1个(配备有编辑制作系统),放映厅1个(260座),学术报告厅1个(308座),多媒体教室6个(配备大屏幕投影),GLOBE实验室1个,劳动课专用教室6个(机械制图、英文打字、无线电、服装设计制作、烹饪、金木加工等),体育专用教室2个,乒乓球室1个,形体房1个,篮球馆1个,音乐教室4个,练功房1个,美术教室4个,综合教室1个。学校建有双向控制闭路电视系统一套,在每个教室和会议室使用录像、VCD和计算机课件。2000年4月,学校双向闭路系统正式使用。学校校园网实现了与国际、国内联网。2001年7月,国际第八届国际教育网络年会在南非开普敦进行,学校作为国际教育资源网(ISARN)成员学校,参加大会,并向大会介绍了全球示范学校(GEMS)在学校开展情况。图书馆设有可供400名学生同时使用的阅览室和占地120平方米的教工阅览室,共有图书70000多册,订有183种杂志和18种报纸供师生阅览。2001年,呼和浩特二中与北京佳联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投资8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了呼市佳联学校。与日本关西语言学院合作成立了呼市二中北辰中日友好学校。

高考升学率

从1998年开始,呼市二中高考率列于自治区中学前列。1998年高考升学率77.8%,重点率47.8%;1999年高考升学率74%,重点率46.3%;2000年高考升学率87%,重点率50.1%;2001年高考升学率92%,重点率64%;2002年升学率93%,重点率65%。2006届731名毕业生中(文科138人,理科593人),600分以上的人数为242人(不含任何加分),占人数的33.1%,在全自治区第一;重点率72%,本科率达90%,均创历史新高。徐钰同学以656分的优异成绩摘取了自治区高考文科状元的桂冠,邹岩同学以695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呼市理科状元。今年的保送生人数21名,考入北大(7名)、清华(7名)、中国人大(13名)等名牌学校占了很大比例,升学总人数为663人。特别是(11)班55名学生,51名上了重点线(一本线),54名上了本科线,另一名上了大专线。全班同学全部考上大学。这个班的班主任就是年青教师田桂香。2007年,金朦、高鹏同学分别获自治区文、理科状元。在2008年高考中,郑直同学获自治区文科状元;学校取得了重点率达84%的好成绩,各类优秀特长生数也名列自治区榜首。

2009年高考

2009年我校在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下,在全体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高考成绩又创新高: 高尚毓同学以613分获自治区高考文科状元、呼市状元;

贺承达同学以674.4分获自治区理科第二名、呼市状元;

李丹阳、裴乃彤以149分获自治区文科数学第一名;

赵婕以146.3分获自治区文科英语第一名;

刘家桢以135分获自治区理科语文第一名;

我校学生在2009年高考中:

600分以上学生179人,占全区16.3﹪

一本线人数达755人,文科一本率达86%,理科一本率达90%;

普通文科总分进入全区前100名(不含加分)18人

普通理科总分进入全区前100名(不含加分)25人

2009年高考录取情况:

1、本科一批录取人数599人+香港大学1人=600人

2、本科提前批录取76人

3、本科一批B即预科班录取21人

4、自主选拔、特长生、保送生资格被重点院校录取14人

5、高水平运动员录取7人。

重点院校共计录取718人 6、二本院校录取91人

7、民族体育与训练录取7名运动员

8、二本预科2人

9、三本25人

10、本科至今未录取64人

我们会再接再厉,努力共创二中新的辉煌。

2010年高考

1、自治区文科总分状元实现五连冠

内蒙古自治区普通文科状元:高三(1)班 庞若愚 609分

内蒙古自治区普通文科最高分:高三(3)班 姚晓天 614分

2、自治区单科状元:

文科语文:庞若愚138分 高三(1)班

文科外语:张璇 150分(满分) 高三(1)班

理科外语:程立雪147.5分 高三(13)班

3、高分段学生多,占全区比例高

我校总分600分以上的学生共172人(文科3人,理科169人),占全区600分以上总人数的9.6%;

文科总分600分以上的学生全区8人,其中我校有3人。

我校文科有19人进入自治区前100名,理科有7人进入自治区前100名;文科有10人进入自治区前50名,理 科有4人进入自治区前50名。

4、一本率居高:

我校正式班理科一本以上的有511人,一本率为90.4%;文科一本以上的有116人,一本率为75%。

我校择校班理科一本以上的有55人,一本率为92%;文科一本以上的有38人,一本率为64%。

5、呼市理科第三名:李司洋677分 高三(13)班

所授荣誉

从1998年获各级奖励情况:获学校管理奖,全国级8次,自治区级6次,呼市级48次。获教学工作奖,全国级25次,自治区级25次,呼市级57次。获德育工作奖,全国级11次,自治区级31次,呼市级15次。获学科竞赛奖,全国级40次,自治区级162次,呼市级218次。获体育工作奖,全国级7次,自治区级8次,呼市级30次。还有48次其它奖项。

1999年被评为首批中国“GLOBE”之星

1999年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表彰为“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

1999年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1999年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1999年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1999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2000年足球队参加中国首届大同云冈旅游节“国兴鹿业杯”四省八城足球赛取得第三名

2000年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评为年度先进实验校

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1年被教育部关工委、课堂内外杂志社表彰为面向未来阅读工程“示范学校”

2003年被评为国家“十五”课题先进校

2004年被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授予“首批中国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会员学校”

2004年获得全国中学生第二届“学校杯”田径锦标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5年获得全国中学生第三届“学生杯”田径锦标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5年获国家“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称号

2005年被评为“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被评为国家“十五”课题“先进学校”

2005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创建单位”

2006年获得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6年被评为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校

2006年被评为“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络应用示范校”“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会员单位”

2006年被评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2006年被中央教科所国家十五德育课题组授予“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称号

2007年被中华共和国人事部、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08年在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中被授予“创新型学校”称号。

2008年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组授予我校“先进试验学校”。

2010年获得北大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

办学规模

呼和浩特第二中学从建校到2002年的60年中,共招收初、高中学生660多个班,毕业生达4万余人,他们在国家科学、文化、教育岗位上作出重大贡献。

历届英才

呼和浩特第二中学在2007年高考中,收获了两枚“双黄蛋”——金朦和高鹏分别荣获自治区文理状元。同时也迎来了自己65岁的生日。在2008年,位于呼和浩特东边的二中新校区也将迎来它的第一批学生。

呼市二中的新校区有11座大楼

08届二中理科实验班已有6人确定保送资格,其中2人清华、2人北大、1人上海交大、1人复旦。

在08年高考中,呼市二中有22人上清华、北大,其中:7人考上清华,14人考上北大,1人考上北大医学部

七.校徽校歌

八.初中分校

2005年成立呼和浩特市桥华学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0: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