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呼包鄂
释义

2000年,内蒙古确立了以呼包鄂为核心的特色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战略。三地找准自身优势迅速崛起。 近年来,呼包鄂三市经过高速发展,已成为内蒙古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圈,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2009年,“金三角”的经济总量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9%,三市GDP总量达到57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10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总量的58.8%,呼包鄂经济发展水平已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肩。

呼包鄂

呼包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黄河两岸,是内蒙古最重要的经济圈和城市带,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呼包鄂地区主要由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 三城市组成。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政治中心;包头是内蒙古最大的城市,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内蒙古的火车头;鄂尔多斯则是新兴的草原都市。2011年呼包鄂三市GDP总额7295亿元,总人口700多万。“呼包鄂经济圈”正成为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助推器,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呼包鄂地区拥有储量1250多亿吨的煤炭、7000多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逾亿吨的稀土保有储量和58.6亿立方米的黄河配给水量,拥有全自治区60%以上的科研开发机构和75%的科技人员,以及距离北京500千米、距离天津出海口600千米、毗邻俄罗斯和蒙古国的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自古就有,而呼包鄂地区在新时期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成功经验,在于依托和利用已有的资源优势培育出新的竞争优势。正是这些脱胎于资源优势的“新优势”,具备了“人无我有”的独特性,成就了呼包鄂快速发展的梦想。

重要作用

呼包鄂3市在打造“金三角”经济圈过程中,探索出一条着力培育和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新路子。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同时,呼包鄂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撑,使3市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而“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了呼包鄂3市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

一是产业多元

呼包鄂3市都或多或少地依赖于资源开发“起家”。在发展和提升资源型产业的同时,3市注意发展非资源型加工业,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各自发挥地区比较优势,高起点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有效提高了非资源性产业比重,构筑起多元化支撑的产业体系。

二是产业延伸

在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呼包鄂3市不断加大资源转化力度。在发展采掘和初加工产品中,注意把推进产业延伸作为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抓,依托已有的产业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和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现在,3市的煤炭转化率已经达到50%,煤化工、煤制油、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正在形成,钢铁、有色金属、PVC等产品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不断向下游系列产品延伸,带动中小企业围绕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三是产业升级

呼包鄂3市注意强化自主创新,通过技术跨越带动产业升级,着力打造智力密集、竞争力强的高端产业。鄂尔多斯市在几年间将1901座煤矿压减到276座,产能由2550万吨增加到1.7亿吨,形成了一批技术装备先进、机械化程度高、竞争力强的大煤炭集团。不断开发技术和智力密集的高端产品,培育高端企业,有力地支撑了产业的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培育起核心竞争力

“呼包鄂经济圈”在战略上应该力争上升为国家级经济区(网民建议)

影响

近年来,呼包鄂三市经过高速发展,已成为内蒙古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圈,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2009年“金三角”的经济总量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9%。“呼包鄂经济圈”正成为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助推器,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这是我们目睹的现实。

但是“呼包鄂经济圈”的规划实施相对力度较弱,随着国家城乡配套改革实验区(成俞、京津冀等),经济区(北部湾、海西等)的实施,各地都在抢抓历史机遇,“呼包鄂经济圈”同样要珍惜历史机遇,一定要紧紧抓住,很好地把握国家政策,通过规划和逐步实施把即已提出的“呼包鄂经济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呼包鄂经济圈”可以命名为"黄河经济区"(可以通过征名方式取得)

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逐步形成,“呼包鄂经济圈”逐步确立,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加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呼包鄂经济圈”的开放开发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可以借鉴其他经济区的成功案例,它的建设对于带动推动西部大开发、推动与西北与我国西北部国家的共同合作发展,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呼包鄂经济圈”的现实的经济水平与现状,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底蕴,对国内外企业来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商机,对西部与京津冀的对接来说则是一个谋求合作共赢的平台。必将越来越多地引起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地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呼包鄂经济圈”地处华北和西北经济圈、京津冀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有京包、丹拉等交通大动脉,也是我国西部开发出海通道,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呼包鄂经济圈”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发展潜力较大,可以发展成为是我国西北地区规划布局新的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

“呼包鄂经济圈”一旦获得批准,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专门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实施措施,要依据本规划调整相关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功能区划和能源、交通等专项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选择和安排建设项目。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机制,监督和评估规划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协调推进并保障本规划的贯彻落实。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规划进行修编。

完善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法定的程序使公众能够参与和监督规划的实施。同时,推动企业、民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联合协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规划实施和区域经济合作。

希望“呼包鄂经济圈”早日上升为国家级经济区,我们期待内蒙古新的明天。

交通

(一)加快“两纵”综合运输网络建设,构建区际南北运输通道。以210国道和包头—西安双线电气化铁路为纵轴,形成区域纵向客货运输通道。加强区域口岸通道建设,实施满都拉、甘其毛道和策克等口岸公路工程,形成以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为主连通蒙古的公路通道。重点建设白云鄂博—满都拉口岸、甘其毛道口岸—包兰线等铁路网络,畅通欧亚陆路通道,提高物资外运和境外资源、商品向内陆转口能力。

(二)完善“四横”东西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辐射及京津的协作。以110国道和京兰铁路为横轴,加快京包、包兰铁路全线电气化改造,提高京包、包兰等干线铁路提速扩能步伐,形成1亿吨的综合运输主通道。贯通110国道为主的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呼包鄂区域5小时通达京津冀和向西北地区的通达能力。以乌海—东胜、东胜—准格尔、准格尔—大同线等铁路建设为重点,加快新建和扩能改造步伐,形成5000万吨的资源运输通道。以准格尔—朔州和国家准备实施的煤炭第三运输通道为重点,形成区域煤炭专用通道。

(三)加快建设呼包鄂城际环形骨干通道。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建设呼和浩特—东胜、包头东兴—树林召、呼和浩特绕城高速公路,形成以国道110、210为主的呼包鄂城际环行高速公路网,建成呼包鄂城际两小时交通圈。改造完善以呼和浩特至准格尔铁路、准东铁路二期和京包铁路组成的呼包鄂三市间环形城际运输轨道,积极发展环呼包鄂三市的高速铁路建设。

(四)提高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航运能力。合理布局区域干支线机场,稳步推进机场建设。重点加快呼和浩特枢纽机场升级改造,建成地区枢纽机场,完成机场扩建工程,飞行区等级达到4E级,成为首都国际机场的主备降场。完成包头干线机场扩建工程,飞行区等级达到4D级并具备一定干线机场功能,成为地区性干线机场。开工建设鄂尔多斯支线机场,形成以呼和浩特机场为核心,包头、鄂尔多斯机场为辅助的现代化航空客货运输网络。逐步开通呼和浩特机场至全国各大枢纽机场以及各地干线机场航线,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合理选择支线机型,增加支线航线及航班,促进支线航空的快速发展。

(五)调整整合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根据三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优化、整合区域交通枢纽功能,实现区域交通枢纽的合理分工。呼和浩特强化公路和航运中心的地位,积极拓展客运功能。提高商品批发和集散的物流枢纽功能,建设大型物流节点,发展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包头强化公路和铁路枢纽功能,形成物流集散枢纽;鄂尔多斯强化煤炭公路和铁路运输的交易和集散功能,发展成为“西煤东运”的能源集散基地。

随着有关铁路建设项目的分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1小时交通圈,和包头——临河——乌海——银川——鄂尔多斯的2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

这两个城际快速客运交通圈,是内蒙古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呼包鄂1小时客运圈,主要由集宁——包头第二双线、包头——神木新线和呼和浩特——准格尔——东胜快速铁路组成,这是“呼包鄂”地区——北京快速客运通道的一部分,策应“呼包鄂”经济一体化需求。

集宁——包头第二双线已于2009年4月1日开工,预计2011年11月底建成。呼和浩特——准格尔——东胜铁路项目建议书已上报铁道部,预计今年11月份开工建设,2013年底建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0: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