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后周
释义

后周,五代之一。公元951年,郭威,先称监国,后称帝,建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后周传三帝,共十年。公元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领兵北伐时,发动了“陈桥兵变”,灭亡后周。

后周年号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 世系 备注

广顺 951 太祖 郭威 951 48 4 51 邢州尧山人,本姓常,因父死,母适郭氏,乃随姓郭 后汉重臣,950年以邺都留守起兵入汴,次年,灭后汉,即帝位,建后周

显德 954

显德 954 世宗 柴荣 954 34 6 39 荆州龙冈人,父柴守礼,郭威收以养子 太祖卒,柴荣以太祖养子嗣位

显德 959 恭皇帝 柴宗训 959 7 2 21 世宗子 显德六年(959年)封梁王,同年世宗病死,嗣位,960年正月,辽兵南侵,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御,在陈桥策动兵变,建宋代周,恭帝在位实六个月

简介

后周,五代之一。公元951年,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郭威就是后周太祖。周太祖郭威所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陕西、安徽、江苏的大部,河北、山西南部、湖北北部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甘肃的一部分。历三帝(二姓),共十年。

人物

周太祖是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出身贫寒,读过一点书,知道民间疾苦。即位后,免除了不少后汉时的弊政,使呻吟在战乱暴政下的民众,得到了喘息机会。

周太祖留心搜罗人才,先后得到魏仁浦、李谷、王溥、范质等人。他用李谷管理财政,魏仁浦、王溥、范质参与机谋。这班文臣都能尽心奉职,遵守法度,君臣合力,国家安定。

周太祖能虚心纳谏,保持节俭生活,他曾对宰相王峻说:“我出身于寒微,备尝艰苦,遭时丧乱,一旦为帝王,岂敢厚自奉养以害百姓!”他停止州县献珍美食物及特产。他又对大臣们说:“我生长于军旅,不曾从师学问,未知治天下之道,文武官员有益国利民办法,写出来告诉我。”他又将汉宫中的宝物玉器全部拿出来,在庭院中打碎,说:“当帝王的,怎能用这些东西!”他即位不久,到山东曲阜参谒孔子庙,他将下拜时,左右说:“孔子是陪臣,不能让天子下拜。”周太祖说:“孔子是百世帝王之师,敢不尊敬吗?”于是拜孔子庙,又拜孔子墓,并访问孔子、颜渊(孔子弟子)的后代。周太祖重文教,比起前朝那些残暴好战的武夫,当然要优胜得多。

建国

后汉乾祐三年(950)四月(一作三月),郭威(邢台人)以枢密使出为邺都留守。十一月,后汉隐帝诛杀三位辅政大臣,又派人谋杀郭威,郭威不得已,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至开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后汉隐帝被杀。次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是为太祖。改国号周,史称后周。改元广顺,仍都开封。郭威针对前朝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刑罚有所轻减,某些苛税被废止,部分官田散给佃户,停止州府南郊进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郭威、柴荣都是在五代时期难得的好皇帝,后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北宋统一中原地区奠定了基础。

后周建立后,北汉也建国。当初,汉隐帝被杀时,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准备领兵南下,但听到朝中迎立他的儿子刘贇时,也就停止了,他说:“我儿为帝,我又何求!”太原少尹李骧私下对他说:“看郭威之心,终于想自己当皇帝,你不如马上领兵过太行,据孟津,等徐州相公(指刘贇)即位,然后还镇,那么郭威就不敢妄动了;不然,将会被欺骗利用。”刘崇大怒,说:“腐儒,想离间我们父子吗?”命令左右将李骧拖出斩首。不久,刘贇被废为湘阴公,刘崇派使者请将儿子领回晋阳,但是郭威已将刘贇杀死于宋州,刘崇便称帝于晋阳,国号为汉,就是北汉。北汉是十国中最后建立的一个国家,依附于辽国,刘崇称“侄皇帝”,改名刘旻。刘旻得知儿子死讯,想起李骧,哭着说:“我不听忠君之言,以至于此!”于是为李骧立祠,岁时拜祭。

在后周灭后汉的时候,南方的楚国也被南唐灭亡了。楚国由马殷建立,以后当国王得依次时马希声、马希范、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乘马家兄弟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之机,南唐国王李璟派将军边镐率兵攻入长沙,马希崇投降。楚国是十国中第四个灭亡的国家。共传六主,四十五年。吴越、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六国,当然,还有东北方强大的辽国,与后周同时存在。

公元954年,周太祖病死。 后周太祖郭威在位三年,享年五十一岁。周太祖在位期间,留心革弊,为民众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是五代中一个较好的皇帝。

治国

周太祖

后周建立后,郭威郭皇帝手下的辖州比起前两代还要小,只有九十八州。当时,北汉有十二州,南唐有三十六州,南汉有六十二州,后蜀有五十二州,由此可见,虽然自称“姬室远裔”,国号大周,其实仍然是个大藩镇而已。 相对而言,比起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前“四代”开国“皇帝”,郭威的人品要好得多。虽然前前后后郭威只当了三年多皇帝,他的“文功武治”却很有善可陈。

经济方面,郭威下令废止后汉时期的一些苛绢杂税,禁止官吏再以“斗余”、“称耗”的名目榨取百姓。取消“牛租”,允许农民销售自家的牛皮。废除先前以“散从亲事官”名目摊派徭役的恶法,放松盐禁。废止“营田务”,释放国家农奴,使数万耕田的“农匠”成为自由民。此外,郭威对于前代朝廷每年向辖地索求特特产的“惯例”也深恶痛绝,一概禁止地方再行上贡。

政治方面,郭威称帝后马上就废除后汉“盗一钱即死”的酷法,“诏在朝文武臣僚,各上封事,凡有益国利民之事,速具以闻。”知人善任,察纳雅言。特别是在惩贪治污方面,大刀阔斧,连老下属叶仁鲁也因其贪赃而定斩不饶,又赡养其年迈老母,严厉之余很有人情味。同时,老郭深知国家底子薄,招抚流民,给授荒田,均定田赋,鼓励农业生产,革除了自唐朝中末期以来不少土地分派使用方面积存的弊端。也是从老郭开始,后周王朝大修水利,治理黄河河患,此种举措,在五代能过一天算一天的黑暗年代确实罕见。

军事方面,除下诏派大将去击战帝的刘崇外,郭威于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六月率兵亲征兖州,杀掉因惶惧而反叛的慕容彦超。回师途中,老郭还去曲阜,以天子之尊亲谒孔子祠庙祭拜。有大臣说:“孔子,陪臣也,不当以天子拜之”。老郭虽是大老粗出身,明理达义,反驳说:“孔子百世帝王之师,敢不敬乎!”他亲征慕容彦超的大胜,出师克捷,不仅提高了自己作为新皇的威望,又为后周帝国的开国根基打下坚实的一根巨桩。

新朝开基后,另一个大问题就是对待功臣的问题。郭威起先对王峻、王殷这两个铁杆功臣很不错,封为枢密使和同平章事。王峻“性轻躁,多计数,好权利,喜人附已。”骄横跋扈。老郭也不恼,时时呼其为兄。得寸进尺,王峻又要求以枢密使之外,另求大藩,老郭马上给他个平卢节度使。此外,王峻还特别反感郭威的外甥柴荣,一直阻止他入朝朝见。登老二上肚脐,身兼使相的王峻又推荐自己门下文士取代郭威一直倚赖的宰相范质、李谷二人,并在朝廷上与皇帝力争,连老郭想去吃饭也不让,非让皇帝马上下诏。退朝后,郭威招来太师冯道,哭着“投诉”王峻欺人太甚,“欲尽逐大臣,剪朕羽翼。朕惟一子(指义子柴荣),专务间阻……(王峻)岂有身典枢机,复兼宰相,又求重镇!观其志趣,殊未盈厌。无君如此,谁则能堪!”老郭没有朱温和朱元璋的那种底层阴狠,如果王峻遇上二朱,早就九族人头不保。遇上老郭,这位皇帝委屈之下,还找德高望重的太师冯道发发牢骚,诉诉苦,最终,只把王峻贬为商州司马了事。王峻到贬所后,水土不服患上“腹疾”(肠癌什么的),郭威“忧悯之”,遣王峻老妻去商州探视。不久,王峻病死,实为善终。这位使相,新时代“慧黠善歌,”其父是安阳郡负责音乐的“乐营使”,类似今天的文化活动战战长。当时,王峻小家伙俊秀善歌,得以被后梁大臣赵岩等人家养为歌童,一个主人被族诛,马上又被带入另一个新主人家,一步一步,由歌童而重臣,最终有这样的结局,还不算太坏。

贬放王峻后,怕另外一个功臣当时镇守邺都的王殷心里不踏实,郭威亲派王殷在京城任职的儿子远赴邺城,原原本本告以王峻得罪的因由,以安其心。虽如此,王殷仍心怀怏怏,由于怕王殷拥大镇怀异心对王朝造成巨大威胁,又有成德节度使何福不停讲王殷在邺城“恃功专横”的事情,郭威便趁王殷入朝时把他留在京城任京官――“京城内外巡检”,看上去也挺重要,即“首都卫戌区司令。”不巧的是,这位爷“出入部从不下数百人,又以仪形魁伟,观者无不耸然。”于是,老郭终启杀心,趁一次朝见时命人当廷逮捕王殷,诬称王殷准备趁皇帝效视时作乱,流放登州。“出城,杀之。”一直凯觎王殷资财的镇宁节度使郑仁诲落井下石,“擅杀(王)殷子,迁其家属于登州。”王殷之死,多是由郭威病重疑忌而致,也有他本人不知韬诲使然。

当初郭威大军攻入汴京时(公元950年),士卒先前得到允许,在全城大掠,四处杀人取财货。时为右千牛卫大将军的赵凤(《五代史补》为“赵童子”)也在京城“高干区”居住,愤恨乱兵劫掠烧杀,在巷口踞胡床,持弓箭,大呼道:“郭太尉兴义兵清君侧安国家,军士趁乱书剽掠,实乃强盗,今为太尉除之!”连发箭矢,射杀数十抢劫的兵士,“居人赖以保全者数千家。”郭威得到消息后还挺高兴,觉得这位赵将军做事果敢,又维护了自己的声誉。不久,听闻路途有“赵氏合当天子”的谶言,郭威忙招义子柴荣说:“观此人才略度量不俗,不早除之,吾家难保!”于是,郭氏父子派人诬告赵凤谋反,逮捕杀掉了这位赵姓将军。十多年后,另外一个姓赵的(赵匡胤)代周建宋,郭氏父子地下有知,肯定后悔杀错了人。

无论如何,郭威称帝后未行大肆屠戮功臣之事,顶多也就“对不起”王殷,错杀赵凤,还算一老成厚道之君。郭威临终前,拉着自己的义子晋王柴荣(因郭威自己的儿子皆被隐帝所杀,只有拿内侄当继承人了),嘱托说:“我西征作战时,亲眼见到唐朝皇陵没有不被发掘的,就是因为皇陵多藏金玉宝物。我死之后,当衣以纸衣,敛以瓦棺,快速下葬,不要使尸身久留宫中,也不要在陵前作石人石马等物,只立一块碑,上刻: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言讫,郭威崩逝,时年五十一,为帝近四年。晋王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周世宗

公元954年,周太祖病死。周太祖没有亲生儿子,养子晋王柴荣继位,就是周世宗。周世宗本姓柴,是周太祖皇后的养子,也是柴守礼之子,所以历史上多称他柴荣。

周世宗刚即位,北汉主刘旻勾结辽国,大举入侵。周世宗决定亲自领兵去抵御。群臣认为他从来没有打过仗,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军事才能,都劝他不可轻动,宰相冯道尤其极力劝阻。周世宗坚持要亲自领兵,驻扎在泽州(今山西晋城县)东北。北汉军驻扎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县)南。当时北汉兵多,后周兵少,周军将士都有些畏惧。周世宗披甲骑马上阵督战,志气高昂。刘旻见周兵少,挥军进攻。交战不久,周右军降临樊爱能、何徽即领骑兵先逃,右军溃败,步兵千余人解甲投降北汉。周世宗见军势危急,自率亲兵冒矢石督战。亲军将领赵匡胤 对同列说:“皇上这么危险,我们怎能不拼死战斗!”他率领二千人奋勇进攻,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士兵亦死战,以一当百,北汉兵大败,刘旻昼夜奔驰,逃回晋阳。樊爱能、何徽看到周军大捷,又都回来。周世宗拘捕樊爱能、何徽及将校七十余人,责骂道:“你们不是不能战,是想以我的奇贷,出卖给刘崇罢了!”下令将他们斩首,又杀投降北汉的右军步兵。亲军大将张永德称赞赵匡胤的智勇,周世宗擢升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高平大战,周世宗的英武果敢,开始为群臣所信服,因而得行施他得政治抱负。

周世宗回到开封,开始亲揽大权,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奖励生产,准备干一番大事业。这时,太师兼中书令冯道死去。冯道自后唐庄宗时开始显赫,以后历朝不离将、相、公、师之位,是五代时得一个不倒翁,这当然依仗他得圆滑,中庸,见风驶驼的高超本事。他自号长乐老,曾作《长乐老叙》,自叙历朝荣遇之状。周世宗改革政治,首先是善于用人。他任用李谷、王溥、范质等人为宰相,魏仁浦为枢密使,他们都是周太祖留下的正直有为的大臣。周世宗曾说:“我决不因喜赏人,因怒刑人。”群臣有功,他不吝厚赏,有过失,他当面质责,等到知过改正,也就不咎既往,依旧任用。他用法严峻,群臣失职误事,往往处死刑,即使有才干名声,也很少宽恕。他令大臣制定和颁布《大周刑统》,使全国遵守统一的法律。周世宗大权独揽,但并不刚愎自用。他要求群臣积极劝谏,说:“你们说了我不用,是我的罪过,我求言你们不说,该谁负责!”他令朝臣写出《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开边策》各一篇,亲自阅览。掌书记王朴在《开边策》中提到统一中国的合理步骤,周世宗很赏识,擢升他为谏议大夫。

周世宗采取各种措施,减轻人民疾苦。他限制佛教,下令减少寺院和僧尼,不许受戒出家。他还下令将寺院的铜佛像收归官府,用作铸铁原料。他对侍臣们说:“你们不要疑惑。佛教讲利众生,愿意舍自己的生命布施给别人,为什么舍不得铜像。如果施舍我的身体可以利民,我也不会吝惜。”据说他还亲自到寺院,用斧坎破观音像的面和胸,使旁观的人都替他惊慌。周世宗限制佛教,使广大民众多少可以免除寺院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周世宗关心农业生产,体谅广大农民的苦痛,他用木头刻了一个农夫和一个蚕妇,放在宫廷中,说明他的心目中装有民众。有一次,他和将相们在殿上会餐,他说:“这两天很冷,我在宫中吃着好饭菜,不觉得冷。无功于民而坐享天禄,实在惭愧。既不能耕田食力,只有亲临战阵为民除害,心里也许安稳些。”他即位以后,采取均平田租的办法,减轻民众负担,他又下诏给所有幕职和州县官规定奉钱及米麦,不许他们盘剥老百姓。

高平大战后,周世宗即着手整顿军队,准备统一天下。他下令检阅禁军,留用精锐,斥退老弱,又广募天下壮士,组成一支精悍而富有战斗力的军队。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恢复和修筑陆路水路交通,并大规模建设开封城。周世宗希望做三十年皇帝,用十年开拓天下,十年休养百姓,十年获得太平。周世宗进行统一战争,用兵步骤就是采用王朴《开边策》的建议。王朴在《开边策》中写道:“中国之失吴、蜀、幽(指辽国)、并(指北汉),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其始失之也,莫不以君暗臣邪,兵骄民困,奸党内炽,武夫外横,因小致大。积微成著,今欲取之,莫若反其所为而已。进贤退不肖,以收其才;恩德诚信,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去奢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群才既集,政事既治,财用既充,士民既附,然后举而用之,功无不成矣!”王朴主张先取江淮,再逐步消灭南方割据势力,最后平定北汉。

公元955年冬,周世宗开始伐南唐。南唐先后灭了闽和楚,成了南方一个大国。周世宗以李谷为淮南前军部署,王彦超为副,率领韩令坤等十二将伐南唐。南唐主李璟令大将刘彦贞、皇甫晖,姚凤领兵抵御。结果,王彦超大败南唐兵二千余人于寿州城下。

公元956年春,周世宗亲征淮南,大败南唐兵,杀刘彦贞。周世宗令赵匡胤领兵袭取滁州。赵匡胤跃马挥军涉水,直抵滁州城下。皇甫晖在城上喊:“人各为其主,让我们列阵而战吧!”赵匡胤笑而答应。皇甫晖列队而出,赵匡胤冲入阵中擒获皇甫晖,又擒获姚凤,攻下滁州。南唐主以其弟齐王李景达为元帅,领兵渡江,驻扎在六合城外。李景达等候了几天,不见赵匡胤来进攻,便出兵取六合。赵匡胤挥军进击,大败南唐兵,杀获近五千人,溺死的南唐兵无数,南唐的精锐部队已丧尽。在这场战斗中,有些将士不尽力,赵匡胤一边督战,一边用剑砍他们的皮笠。次日,发现皮笠上有剑痕的数十人,全部斩首,以后将士都不敢贪生怕死。赵匡胤每次打仗,都以红缨装饰战马,铠仗鲜明。部下对他说:“这样会被敌人认出你的。”赵匡胤说:“我正是要让他们认出来。”在攻南唐的战争中,赵匡胤因战功被周世宗迁升为定国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

进攻南唐的战争从公元955年冬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958年夏,南唐主李璟因屡战屡败,奉表称臣。周世宗急于进攻辽国,收复失地,只要南唐江北土地,无意渡江取南方。后周取得淮南江北共十四州,六十县,与南唐划长江为界。南唐主李璟改名景,去帝号,只称“唐国主”,奉后周为正朝。周取淮南不久,淮南发生饥荒,周世宗下令将米借贷给饥民,有人说:“老百姓贫穷,恐怕不能偿还。” 周世宗说:“百姓是我的儿子,哪有儿子受苦难而父亲不为他们解救的!难道要责令他们一定偿还吗?”在进攻南唐的同时,周世宗还派攻取了后蜀的阶、成、秦、凤四州,后周的疆域更加广阔了。

公元959年,周世宗下诏擒亲征,收复北方失地。他率领赵匡胤、李重进、韩通、韩令坤、陈思让、孙行友、刘重进等将领分水陆进攻。周世宗到沧州,即日率步骑数万出发,直入辽境,辽军守将纷纷投降。周军很快攻下益津关(今河北霸县)、瓦桥关(今河北雄县),乘势收复莫州、瀛州、易州。辽国君臣恐惧,撤幽州辽兵后退。周世宗会合诸将商议取幽州。诸将说:“陛下离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这是莫大的功绩。现在辽国骑兵聚集幽州之北,我军不宜深入。” 周世宗不高兴,督促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先行,占据固安城(今河北霸县北),自己亲自到安阳水,下令造桥,准备进攻。但当晚,周世宗得病,只好停止进军,自率大军回开封。

回开封后,周世宗自知一病不起,于是布置后事。封七岁的儿子柴宗训为梁王,将重要的职务委任给魏仁浦、王溥、范质、韩通等。周世宗北征时,曾在文书囊中发现一块长三尺多的木块,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五个字。当时周太祖的女婿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周世宗对此有疑忌。于是去张永德军职,改任宰相,而将殿前都点检一职委任给资望较浅的赵匡胤。周世宗交代完后事便死去了。

周世宗是五代时最好的一位皇帝,他改革了不少前朝德积弊,开辟了统一全国的道路。史书上说,其御军,号令严明,人莫敢犯。其攻城对敌,矢石落其左右,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人意表。又勤于为治,发奸摘伏,聪察如神。闲暇则召儒者,读前史,商榷大义。性不好丝竹珍玩之物,重农恤民,制礼作乐,文武参用,各尽其能。人皆畏其明而怀其惠,故能破敌广地,所向无前。他死的时候,远近哀悼。周世宗柴荣在位六年,享年只有三十九岁。

周恭帝

公元959,周世宗病死,太子梁王柴宗训即位,年方七岁,就是周恭帝。周恭帝即位后,李重进兼淮南节度使,防御南唐,韩通兼天平节度使,防御开封东北面,赵匡胤兼归德节度使,防御开封东面,向训为西京(洛阳)留守,防御开封西面,京城的保卫可谓周密。

公元960年,周群臣正在庆贺元旦,镇州、定州忽报辽国与北汉联兵南侵。赵匡胤率禁军诸将去抵御。到了陈桥驿(开封城北二十里),殿前散指挥使苗训以观天象为名,传出“点检作天子”的所谓天命。于是,赵匡胤之弟赵匡义、归德军掌书记赵普,以及将领高怀德、慕容延钊、张令铎、张光翰、赵彦徽、潘美等连夜策划兵变,说:“主上幼弱,我们出死力破敌,谁能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黎明时,军士披甲执兵直逼赵匡胤的寝所。赵匡胤惊起,只见将士拿着刀立于庭院,齐声喊:“诸将无主,愿册太尉(赵匡胤兼太尉)为皇帝。”赵匡胤未来得及答话,黄袍已加身。众人即下拜,高呼万岁。这是周太祖郭威澶州兵变的重演,史称“陈桥兵变”。

赵匡胤被拥逼着回京开封,他勒住马缰绳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够听从我的命令则可,不然,我不能当你们的皇上。”诸将都下马说:“愿听从命令。”赵匡胤告诫他们不得惊犯太后,皇上及公卿大臣,不得侵掠朝市府库。当时,京师守备坚虚,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在宫中作内应,所以赵匡胤轻而易举地控制了京师。韩通被军校王彦升杀死。将士拥着范质、王溥到赵匡胤公署,赵匡胤见到他们,立即流涕说:“我受世宗厚恩,被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怎么办?”范质等未及回答,列校罗彦环挺剑厉声说:“我们无主,今日一定要立天子!”范质等面面相觑,不知所为。王溥先下拜,范质也不得已下拜,于是请赵匡胤到崇元殿行禅代礼。赵匡胤即皇帝位,奉周恭帝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

周恭帝在位只半年,十一年以后死去,死时十八岁。

改革

显德元年 (954)正月,郭威病逝,养子柴荣(柴皇后之侄,邢台人)继位,是为世宗(即后周世宗柴荣)。柴荣继续进行改革,整顿吏治,严明军纪,士卒精强,为统一准备条件。柴荣即位时,后周疆域除今山西中部和北部为北汉盘踞外,略同于后汉,与南唐、吴越、南汉、后蜀、南平等国并立。世宗有雄才大略,致力于全国统一,显德元年,亲率大军在高平(今属山西)与北汉、辽国的联军决战,大败北汉军,迫辽军退走,初步巩固了北部边防。二年,发兵击败后蜀,收复秦(今甘肃秦安北)、阶(今甘肃武都东)、成(今甘肃成县)、凤(今陕西凤县东)四州。此后,他三次亲征南唐。南唐主李璟被迫献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县,与后周划江为界。六年,世宗又亲自统军北征,很快收复莫(今河北任丘北)、瀛(今河北河间)、易(今河北易县)三州和瓦桥(在今河北雄县)、益津(在今河北霸县)、淤口(在今河北霸县东信安镇)三关,计十七县。正当大军挺进的关键时刻,柴荣病重,遂回师开封。六月,病逝,子柴宗训(953~973)继位,是为恭帝。

亡国

显德七年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恭帝,建立北宋王朝,后周亡。后周的灭亡,标志着五代的结束,同时也预示了十国的终结:宋朝统一中原的行动就此开始。

后周世系

后汉乾祐三年十二月(951年2月13日),郭威代汉称帝。自称周室之裔,虢叔之后,故国号周。都开封(属河南)。史称后周。显德七年正月甲辰(960年2月3日),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周恭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后周灭亡。世系如下:

庙号/谥号 姓名年龄 在位时间 年号年号起止时间 世系 生平简介

郭威

1、太祖 郭威 904年-954年 951年-954年 广顺 951年-953年本姓常,随母改嫁郭家。后汉立,任枢密副使、检校司徒。隐帝时任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祐元年(948年)加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乾祐三年十一月(950年)起兵,攻入开封,杀隐帝,拥立刘赟为帝。十二月自立为帝,建立后周。旋回师开封,废刘赟。灭后汉。谥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葬嵩陵(河南新郑)。

柴荣

2、世宗 柴荣 921年-959年 954年-959年 太祖内侄,柴守礼子 邢州龙冈(河北邢台西南)人。后汉时任枢密副使、左监门卫将军、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封晋王,加开封尹。太祖即位,任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德元年(954年)加侍中,判内外兵马事。谥睿武孝文皇帝。葬庆陵(河南新郑)。

柴宗训

3、恭帝 柴宗训 953年-973年 959年-960年 世宗第四子 显德六年(959年)任左卫上将军,封梁王。七年(960年),被迫禅位于禁军统帅赵匡胤。降封郑王。谥恭皇帝。葬顺陵(河南新郑)。

参考资料

1.郭威 

扩展阅读:

1

http://www.no1190.com/news/ReadNews.asp?NewsID=1118

开放分类:
文化中国历史五代
“后周”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27次
最近更新:2012-05-12
创建者:秋豪居士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弹指神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