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后造山作用 |
释义 | 概述后造山运动(post orogenesis)实际是指造山期后破坏或改造了造山期所形成的构造格局的重要构造作用。经典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碰撞导致造山带形成,其后基本再没有强烈的构造作用。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研究表明,许多造山带形成后构造作用仍然十分活跃;拆沉作用、造山带塌陷、造山侵蚀作用等都是不同性质的后造山作用。全球许多造山带形成后都有过强烈的伸展;其中有的甚至因此而将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抬升,经剥露而呈现于地表。此外,后造山作用还包括走滑断层的形成和发展,这些断层的走向可以与造山带延伸方向近乎一致,也可能与其垂直或斜交。 相关造山带(orogen)是经受强烈褶皱及其他变形而形成的规模巨大的线(带)状大地构造单元。由一定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活动带演化而成,并相对于稳定的克拉通存在。地槽学说中的造山带是指一定构造旋回时期的大型长条形活动带(见地槽),在经历先下沉后上升的构造运动、并在强烈构造变形或岩浆活动过程中最后由强烈隆起的造山运动而形成,是地槽演化的终结产物,又称为褶皱带。板块构造学认为,造山带是岩石圈板块的会聚敛合边界(见海沟)上的重要地质标志,也是板块碰撞(见大陆碰撞)的直接产物。造山带的平面分布和走向是随刚性板块边界的形态和碰撞过程的不同而各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