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后庭花
释义

古代的歌赋往往按照固定的词牌名来填词,后庭花就是著名词牌名的一种,由于后庭花与亡国之君有许多典故,现代往往认为唱后庭花的是不详之音。另:元朝著名戏剧作家郑廷玉也有一篇戏曲叫做《后庭花》。

中文名:后庭花

类型:词牌名

代表作: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泛指:亡国之音、不祥之音

词牌名称

词牌

概述

后庭花唐教坊曲名用作词调名。张先词又名《玉树后庭花》。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云:“《玉树后庭花》陈后主造,其诗皆以配声律,遂取一句为曲名。伪蜀时,孙光宪、李殉有《后庭花》曲,皆赋后主故事。不著宫调,两段各四旬似令也”。此调有44字、46字等诸体,俱双调,这里列44字一体,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

词牌格律

⊙○⊙●○○▲,●○○▲。

⊙○○●○⊙▲,●○○▲。

⊙○⊙●○○▲,●○○▲。

⊙○⊙●○○▲,●⊙○▲。

(注:○=平●=仄△=平韵=▲=仄韵◎=本为平声韵,亦可用仄声⊙=本为仄声,亦可为平声韵)

代表作品

后庭花

毛熙震

莺啼燕语芳菲节,瑞庭花发。

昔时欢宴歌声揭,管弦清越。

自从陵谷追游歇,画梁尘腕。

伤心一片如珐月,闲锁宫阙。

【注释】

莺啼燕语: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瑞庭:指宫庭。

花发:即后庭花。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尺(一作寸)或红,或浅红,或浅白,世日后庭花。”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曲。《南史》云:“陈后主每行宾客,对张贵妃等游宴,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相赠答,采其尤丽者为曲调,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伪蜀时,孙光宪、毛熙震、李殉有《后庭花》曲,皆赋后主故事,不拘宫调,两段各四句,似令也”。

揭:起、高。词中高调,称为揭调。陵谷:本指地面高低形势的变动,《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后用以喻世事变化。《后汉书·杨赐传》对问:“冠履倒易,陵谷代处,从小人之邪意,顺无知之私欲,……殆哉之危,莫过于今。”这里指亡国。腕:杨慎《词品》卷一:“腕,黑而有文也,……于勿、于月二切。周处《风土记》:‘梅雨沾衣服,皆败腕。’此字文人罕用,惟《花间集》韦庄及毛熙震词中见之。韦庄《应天长》词云:‘别来半岁音书绝……想到此时情切,泪沾红袖豌。’毛熙震《后庭花》词日:‘莺啼燕语芳菲节,……画梁尘腕。’此二词皆工。”

硅月:《文选》江淹《别赋》:“秋月如琏。”李善注引《遁甲开山图》:“禹游于江海,得玉圭,碧色,圆如日月,以自照,目达幽冥。”(参见《唐五代词三百首》)

【引读】

这首词是感伤亡国,乃承调名本意而来。词中的宫殿,疑指成都的前蜀故宫。上片瑞庭欢宴,歌声高扬,下片陵谷变异,闲锁宫阙,抚今追昔,不胜感慨。王国维跋《毛秘书词》云:“周密《齐东野语》称毛词新警而不为儇薄。余尤爱其《后庭花》,不独意胜,即以调论,亦有隽上清越之致,视(毛)文锡蔑如也。”

【读析】

瑞庭欢宴揭高歌,昔日繁华喜悦多。

国破心伤陵谷异,频生感·慨苦嗟哦。

戏曲曲目

元·郑廷玉作。写包拯明察秋毫,破获两桩命案的故事。全剧共四折。剧情是:廉访赵忠得皇上所赐一女王翠鸾,赵妻担心日后自己失宠,命手下王庆杀死王翠鸾及其母亲。王庆与酒徒李顺之妻张氏有奸情,二人设计谋害李顺,让李顺杀人。李顺放走翠鸾母女二人,王庆乘机以此要挟他休掉张氏,李顺知道中计,愤然扬言要去告状,王庆索性杀了李顺,藏尸井里。翠鸾母女途中走散,翠鸾投宿狮子店时,店小二欲迫她为妻,以斧恐吓,见翠鸾被吓死,在她发间插一桃符,也藏尸一井底。翠鸾鬼魂夜间来到书生刘天义房中,与他作《后庭花》词相和,恰好翠鸾之母也投宿此店,闻女儿声又不见人,怀疑天义私藏其女,便拉他见官。

赵忠此时也疑心翠鸾母女遇害,便请开封府尹包待制调查。包待制将王庆、刘天义及翠鸾之母一干人带到开封府,审问不得结果,便命刘天义回店里,向翠鸾索一信物。翠鸾将发间桃符送给刘天义,包待制见后,令手下人找出另一配对之桃符,终于查到店小二是杀害翠鸾的凶手。在这当中,因查找线索又在李顺家中井底发现其尸体,王庆也得到惩处。两件案子均被查获。《后庭花》全名《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或《包龙图智勘后庭花》,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己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仙侣】后庭花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带荷叶归去休。

(1)“仙侣”是这首小令的曲调,“后庭花”是曲牌名

(2)这首诗描写了临舟唱晚,风雨归舟,采菱女互相呼唤归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隐逸山林,归老故土的心愿。

亡国之音

糜烂后宫

“后庭花”是指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 。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本是歌妓出身,她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对她一见钟情,据说朝堂之上,还常将其放在膝上共商国事。当时杨坚正积蓄兵力,有夺取天下之心,而陈后主并不在意,还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妃同住望仙阁,整日只做饮酒赋诗之事。

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首诗被认为是亡国之音、不祥之兆。

喻世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陈书.列传.后主沈皇后》。南北朝时期,陈国国君后主陈叔宝于公元584年在光照殿前,建造起临春、结绮和望仙三楼阁。陈叔宝住在临春阁,张贵妃住在结绮阁,龚贵嫔和孔贵嫔住在记仙阁。这三座楼阁,都用架空的平道相通,可以直接往来,陈后主每次召宾客与贵妃在一起游乐、饮酒,就叫来各个贵人以及有才学的宫女和狎客在一起作诗,互相赠答。从中选出特别艳丽的诗作,当做歌曲的词,再配上新的曲调,挑选一千多名长得漂亮的宫女,命令她们学唱。

学会后,再分队轮流演唱。他用这样的形式来享乐。陈后主编的新曲子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其歌词大概的意思,都是称颂张贵妃和孔贵嫔姿色美丽的。由于陈后主昏淫无道,使张贵妃与孔贵嫔的权势很大,气焰威逼朝廷。朝廷中文官武将,也不得不顺从她们的意向。而那些个宦官以及靠阿谀奉承度日之人,更是内外勾结,公开行贿受贿,奖赏与处罚也没有什么标准。结果国家的政纪、法纪全乱套了。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历代帝王败国亡家的预兆(先兆),故此曲被喻为“亡国之音”。

唐诗作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唐人杜牧的绝句《泊秦淮》。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2、商女: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韵译】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评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萎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词语解释

【名称】:后庭花

【拼音】:hòu tíng huā

【注音】:ㄏㄡˋ ㄊㄧㄥˊ ㄏㄨㄚ

释义一

花名。鸡冠花的一种。

【出处】

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 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曰后庭花。”

释义二

花名。雁来红的异名。

【出处】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九引明·朱橚《救荒本草》:“后庭花,一名雁来红,人家园圃多种之……其叶众叶攒聚,状如花朵,其色娇红可爱,故以名之。”

释义三

乐府清商曲,吴 声歌曲名。 唐为教坊曲名。本名《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制。其辞轻荡,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

【出处】

唐·杜牧 《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示例】

清·孔尚任《桃花扇·骂筵》:“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容,《后庭花》又添几种。”

植物名称

简介

海州常山属马鞭草科植物。也叫臭梧桐。喜光、稍耐阴、喜湿润肥沃壤土,较耐旱,适应性强,有一定耐寒性,忌低洼积水,耐盐碱性较强。极少病虫害,易于管理。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幼枝、叶柄、花序轴少有黄褐色柔毛。单叶对生。卵形至椭圆形,全缘或有微波状齿,长5~16cm。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长8~18cm,花萼紫红色,5裂几达基部;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筒细长,顶端5裂,花丝和花药同伸出花冠歪。核桃近球形,包于宿存花萼内,熟时蓝紫色。花形奇特美丽,花期长,果实色彩鲜艳,是优良的秋季观花、观果树种,宜配置于庭院、山坡、水边、堤岸、悬崖、石隙及林下。中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朝鲜半岛、日本、菲律宾也有分布。臭梧桐出自《图经本草》所载蜀漆(常山苗)名下,苏颂提及“海州出者,叶似楸叶,八月开花,红白色,子碧色,似山楝子而小。”《本草纲目拾遗》载有臭梧桐,又称臭牡丹,据引《百草镜》云:“其叶圆尖,不甚大,槎之气臭,叶上有红筋,夏开花,外有红苞成簇,色白五瓣,结实青圆如豆,十一月熟,蓝色,花叶皮俱入药。”按《图经本草》苏颂所指为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本草纲目拾遗》所记载的臭梧桐既非海州常山,也非臭牡丹ClerodendronbungeiSteud.,而为臭茉莉ClerodendronfragransVent.。因海州常山聚伞花序疏散排列不呈头状,而为红苞成簇,其叶上无红筋。臭牡丹花为红色,粉红色,而非白色。

光叶海州常山灌木或小乔木,高1.5—3(-5)米;小枝近于圆形或略四棱形,近于无毛或被短柔毛,散生皮孔。叶卵形或椭圆形,长5—14厘米,宽2—9.5厘米,顶端渐尖,偶或骤尖,基部楔形以至截形,通常全缘,有时疏生不规则的锯齿,两面近于无毛,或很少有柔毛,有时仅沿背面叶脉散生短柔毛,叶片有臭味;叶柄长2—8.5厘米,近于无毛或被微柔毛。聚伞花序顶生及生于枝顶叶腋,二歧分枝,疏散,少花,花序梗长3—6厘米,近于无毛或被微柔毛,末次侧轴上着生三朵花;苞片叶状,椭圆形,长1.4—1.7厘米,早落。花萼绿白色,近于钟状,中部稍膨大,长1.3—1.5厘米,近于无毛,萼管短,5深裂,裂片卵形或椭圆形,长约1.1厘米,每裂片有三条细脉;花冠白色,管长1.8-2厘米,裂片椭圆形,长6—11毫米,雄蕊及花柱长突出。核果近球形,幼时绿色,成熟后蓝黑色,直径6—8毫米,通常分裂为2—3个小坚果,包藏于红色,稍增大的宿萼内,果熟期宿萼裂片通常向外反折。花期6—9月,果期9—11月.海州常山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棕色短柔毛,单叶对生,叶卵圆形,长5-16cm,先端渐尖,基部多截形,全缘或有波状齿,两面近无毛,叶柄2-8cm,伞房状聚伞花序着生顶部或腋间,尊紫红色五裂至基部。花冠细长筒状,顶端五裂,白色或粉红色。核果球状,兰紫色,整个花序可同时出现红色花尊,白色花冠和兰紫色果实的丰富色彩。花果期6-11月。

海州常山根、茎、叶、花入药,有祛风湿,清热利尿,止痛,平肝降压之效。臭梧桐根与臭梧桐花另设专条。

海州常山花序大,花果美丽,一株树上花果共存,白、红、兰色泽亮丽,花果期长,植株繁茂,为良好的观赏花木,丛植、孤植均宜,是布置园林景色的良好材料。

生长特性

海州常山喜阳光,较耐寒、耐旱,也喜湿润土壤,能耐瘠薄土壤,但不耐积水。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栽植成活后,除当年在定植穴 内施基肥仆,一般人第二年以后就必再施肥。病虫害少,常山花开时节,红、白相间,花朵繁密似锦,特别是每逢“十 . 一“国庆节期间,亮蓝紫色的球形果,与红、白花同时宿存在枝的顶端,艳丽可爱,是”十一“点缀园林,庭院的既可观花,又可观果的优良花木。宜丛植在庭院,山坡,路旁,溪边。

繁殖栽培

海州常山海州常山以播种、扦插、分株等方法进行繁殖。实生苗须 3-5 年后方可开花,而分株当年便能开花。为了保持海州常山旺盛生长,将植株栽于土壤深厚、光照条件好的环境下,栽植土壤须增施有机肥,并在生长初期保持灌水,保证成活。每年为促进植株萌芽强,扩大株丛,须增施追肥,促进旺盛生长。枝条萌芽力强,于生长早期剪去主干或摘去顶芽,促进侧枝萌生。在生长旺盛,花蕾未形成前,通过修剪保持株形圆满。秋季不要施肥,以增加植株抗寒性能,有利于越冬。

药品名称

基本信息

药名:臭梧桐

汉语拼音:CHOUWUTONG

英文名:Harlequin Glorybower Leaf and Twig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

别名:臭梧桐、泡花桐、八角梧桐、追骨风 、后庭花 、香楸 、泡火桐 、海州常山、海桐、臭桐、臭芙蓉、地梧桐、秋叶、凤眼子、楸叶常山、矮桐子、岩桐子。

科中文名:马鞭草科

属中文名:大青属性味:辛、苦、甘,凉。

归经: 入肝经,胆经,脾经。

功能:祛风湿。

主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疽疮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 1~2两);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捣敷。

生态环境:多生于海拔24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和溪边,村旁。

资源分布:原产于我华东、华中至东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华北、燕青园艺中心有引种。

国外分布: 朝鲜、日本、菲律宾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料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叶。

采收储藏:采收和储藏:6-10月采由,捆扎成束,晒干。

炮制:拣去杂草,用清水略浸,润透,切成 lcm长的小段,晒干,生用。

用药禁忌

臭梧桐经高热煎煮后,降压作用减弱。

化学成分

叶含海外常山素(Clerodendrin)、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 生物碱 、刺槐素-7-二葡萄糖醛酸甙[Aeaeetin-7-glueurono-(1-2)-glueuronide〕 。并分离出二种分子式各为 C24H34O9或 C24H36O10, C23H32O9或C25H34O10的苦味成分 。本品尚含臭梧桐素甲(Clerodendronin A)、臭梧桐素乙 、海州常山苦素A(Clerodendrin A)及海州常山苦素B 。 叶含海州常山甙甲(clerodendrin A)、海州常山甙乙(clerodendrin B, acacetin-7-diglucuronide)、海州常山苦味素甲(clerodendrin)及异构体乙,以及其它苦味质和内消旋肌醇(mesoinsitol),另含库沙甙(kusaginin),尚含臭梧桐甙(cleroden-droside)。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茎、叶煎剂对慢性肾形高血压狗,每日灌胃10g/kg,给药第二周降压作用开始显著,继续给药降压更多,降压作用缓慢而持久。以其提取物给麻醉犬和大鼠静注时,呈现二次降压作用:第一次降压作用强而短,给药后立即发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5分钟;第二次降压作用温和持久,多在给药后30~50分钟出现。肌注或经口给药时出现第二次降压作用。开花前的臭梧桐比开花后者降压作用强,长期保存后作用亦减弱。 临床以臭梧桐叶为末,每日10~16g,分3~4次服。大多于服药5周内显示明显疗效,疗程越久,疗效越佳,同时头痛、头晕等症状改善,停药后1~2周内血压即回升。若用小量(每日2~4g)维持,则可不回升。又臭梧酮与地龙配伍,疗效较臭梧桐单用为高。

2、镇静作用:臭梧桐有镇静作用,且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但本身无催眠作用。与地龙合用,在对抗咖啡因引起的惊厥方面有协同作用。

3、镇痛作用:电刺激鼠尾法证明,臭梧桐有镇痛作用。

4、抗炎作用:臭梧酮、鬼针草和豨莶草分别单味应用时,对大鼠甲醛性和蛋清性脚肿都无抑制作用。但臭梧桐与鬼针草配伍(称"关节灵")或与豨莶草配伍(即"豨桐丸"),则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单味无效,而两药配伍时有效,看起来并非由于配伍时形成更有效的新物质,而是由于互相增强的结果。临床上以臭梧桐与豨莶草相配伍,称为豨桐丸,或与鬼针草配伍称为针桐丸,对风湿性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

5、毒性:臭梧桐煎剂10g/kg给犬灌胃3周,对肝脏、血液和心电图均无影响,但剂量为20g/kg灌胃时,即致呕吐。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时的LD50为20.6g/kg。

临床应用

1、治疗高血压病:臭梧桐具有和缓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并有解除高血压病症状,恢复心脏功能,对抗小动脉痉挛等作用。据数十例至数百例的治疗结果,降压的总有效率自56.69-81.4%不等。配合地龙应用,疗效有所提高,有效率可达81%以上。一般服药后显着降压出现较晚,大多数在第四、五周血压始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后,若停止服药,血压可在 1-2周内迅速回升;如给予较小的维持剂量,则血压常可维持在已下降的水平上。临床症状如心悸、气急、头痛、头晕、失眠及夜尿等大多有明显改善或消失,个别有心绞痛的病例,服药后亦消失。部分病例经检查证明:凡显着降压看心脏增大几乎完全恢复,期外收缩消失,但心串、心音无明显变化,心电图有冠状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缺血现象亦可恢复;大多数眼底小动脉的痉挛可解除削。实践中还观察到,疗效与年龄、病期等有一定关系。40岁以上者降压作用较佳。对早期高血压及晚期高血压尚无严重并发症者均有疗效,对急进型高血压和晚期高血压伴有并发症者,疗效不佳;有动脉硬化者亦有疗效。但也有报告,对三、三期高血压或有明显之动脉硬化着,疗效并不显着。部不适、恶心、呕吐、便秘或稀便等,部分病例有软弱无力感。一般均能忍受,继续服药或酌情减量后可自行消失。用法:臭梧桐片剂,每日10-16g,分3-4次服。采用臭梧桐叶提取物二-臭梧桐甲索内服,开始每日60-90mg,待降压后可减至每日40-60mg为维持量;分3次服。

2、治疗慢性气管炎:取新鲜臭梧桐茎叶吐两制成煎剂,为1日量,分3次服。10天为一疗程。88例患者于7-8月份经三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81.8%,其中显效以上为46.6%。初步观察,在止咳、化痰、平喘等方面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消炎作用较差,有的疗效还不巩固,显效时间较慢。

3、治疗疟疾:内服八角梧桐片(每片重0.25g),成人每6小时1次,每次14片,共8次,以后日服3次,每次5片,连服5天。7天为一疗程,总剂量路在2O0片左右。小儿剂量酌减。226例各型疟疾(三日疟96例,间日疟88例,恶性疟24例,混合感染18例)患者,服药后4天内,全部控制症状发作,观察3月未见复发。血检结果: 服药后2天原虫消失者186例(82.3%);第4、7天的阴转率分别为97.3%和98.6%。药物反应较少,少数出现心律不齐、恶心、呕吐;个别发生全身及下胶浮肿、荨麻疹,但多不严重。

常用验方

1、高血压病:臭梧桐叶、夏枯草、希莶草,菊花各12g,地龙、双钩、泽泻各9g,水煎服。

2、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痹痛等:臭梧桐叶、防风、秦艽各12g,独活、当归、木瓜、桂枝各9g,水煎服。

常用配方

1、治男妇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采取,切碎,晒干,磨末子)一斤,莶草(炒,磨末)八两。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于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四钱。忌食猪肝、羊血等物。或单用臭梧桐二两,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或煎汤洗手足亦可。(《养生经验合集》桐丸)

2、治半肢风:臭梧桐叶并梗,晒燥磨末,共二斤,用白蜜一斤为丸。早滚水下,晚酒下,每服三钱。(《纲目拾遗》)

3、治风湿痛,骨节酸痛及高血压病:臭梧桐三钱至一两,煎服;研粉每服一钱,一日三次。也可与?莶草配合应用。(《上海常用中草药》)

4、治半边头痛:川椒五钱,臭梧桐叶二两。先将桐叶炒黄,次入椒再炒,以火酒洒在锅内,拌和取起,卷在碉内,扎在痛处;吃热酒一碗,取被盖颈而睡,出汗。(《纲目拾遗》)

5、治一切内外痔:自梧桐叶七片,瓦松七枝,皮硝三鲸。煎汤熏洗。(《纲目拾遗》)

6、治湿疹或痱子发痒:自梧桐适量,煎汤洗浴。《上海常用中草药》)

文献论述

①《本草图经》:"治疟。"

②《纲目拾遗》:"洗鹅掌风、一切疮疥,煎汤洗汗斑。湿火腿肿久不愈者,同蔷阎字浸酒服。并能治一切风湿,止痔肿,煎酒服。治臁疮,捣烂作饼,加桐油贴。 "

③《岭南来药录》: "治一切痈疽,捣烂罨之。"

④《现代实用中药》:"治温疟,胸中痰结,一切风湿,四肢脉络壅塞不舒,消臌,止痢。"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祛风湿,止痛,降血压。"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海州常山海州常山叶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叶片呈广卵形或椭圆形,长约5~16cm,宽3~13cm,上表面绿黑色,下表面黄棕色,先端极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全缘或略有波状齿,两面均被茸毛,尤以叶脉处为多,叶柄长2~8cm,具纵沟,密被茸毛。枝类圆柱形或类方柱形,直径约3mm,黄绿色,有纵向细皱纹,并分布黄色细点状皮孔,密被锈色短柔毛,稍老则毛茸脱落。质硬而脆,折断面木部淡黄色,髓部白色。气清香,味苦而涩。以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的表面观:叶的下表皮细胞呈深度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被有稀疏的非腺毛和腺毛。非腺毛粗,径35~81μm,具2~12个细胞,长115~670μm,表面有纵向的角质层疣点。腺鳞表面观呈圆形或盘形,由6~10个细胞组成,直径为33~75μm;腺毛柄单细胞。

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切面呈类圆形或方形,下表皮细胞呈不规则扁圆形,具气孔,角质层明显。腺鳞切面呈扁球形,腺毛柄单细胞,也可见局部的非腺毛。栅栏细胞呈圆柱状,1~2列,约占叶肉的1/4~1/3,于邻近主脉处较短,海绵组织4~7层。 主脉上表面略突起,下表面明显向下突出。主脉上表皮侧为厚角组织,背面具3列以上厚角组织。主脉维管束排列近圆圈状。维管束7~10数个。维管束为外韧型。主脉中央为薄壁细胞组织,细胞内偶含有草酸钙方晶,长10~15μm,宽约6~9μm。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加甲醇,在水浴上回流2小时,放冷,滤过,滤液加活性炭脱色,得淡黄色滤液。取滤液2ml,加5%碳酸氢钠溶液,调节PH为9后,滴加Gibb′s试剂,振摇,产生蓝色反应。(检查酚基,对位或邻位)

2、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生药粉末适量加乙醇,热回流半小时,提取液浓缩,再用乙醚10ml提取,浓缩备用。吸附剂: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制板。展开剂:氯仿-乙酸乙酯(9:1),展距10cm。显色剂:茴香醛试剂 新鲜配制茴香醛-甲醇-硫酸(5:80:15),喷雾后105℃烤10分钟。取本品粉末,加甲醇,在水浴上回流2小时,放冷,滤过,滤液加活性炭脱色,得淡黄色滤液。取滤液2ml,加5%碳酸氢钠溶液,调节PH为9后,滴加Gibb′s试剂,振摇,产生蓝色反应。(检查酚基,对位或邻位)

2. 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生药粉末适量加乙醇,热回流半小时,提取液浓缩,再用乙醚10ml提取,浓缩备用。吸附剂: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制板。展开剂:氯仿-乙酸乙酯(9:1),展距10cm。显色剂:茴香醛试剂 新鲜配制茴香醛-甲醇-硫酸(5:80:15),喷雾后105℃烤10分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