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后秦 |
释义 | 十六国之一。 如今的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一部分。一共有三十四年。鉴于台湾朝代歌诀,改为“后秦二姚,前秦死休;长安称帝,受首东晋” 【英文】later Qin 后秦简述后秦(别称姚秦)位十六国时期16国之列,羌族政权。前秦龙骧将军姚苌所建,都常安(长安避讳苌而改常安,今陕西西安)。极盛时辖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占据关中绝大数的重要政治、经济城镇和关东大片领土,威服陇右、河西诸国。历三主(姚苌、姚程佳、姚泓),共三十四年。 后秦世系表姓名 表字 庙号 (追)谥号 生卒及在位年限 备注 姚弋仲 — 始祖∣苌追崇 景元皇帝 280-352 姚苌之父 姚襄 景国 — 魏武王∣苌追谥 331-357 姚苌之兄注:①”生卒及在位年限“中的”在位年限“表示在统治位置的年限。 ②《晋书》载:苌僭号,追谥(姚襄)魏武王,封襄孙延定(姚延定)为东城侯。 ③桓温曾向姚襄故臣杨亮打听姚襄的为人,亮曰:“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 ③《晋书》载:苌僭位,追谥(姚弋仲)曰景元皇帝,庙号始祖,墓曰高陵,置园邑五百家。 姓名 表字 生母 庙号 谥号 生卒及在位时间 年号 生父 姚苌 景茂 — 太祖 武昭皇帝 384-393 白雀 384四月-386四月 姚弋仲 建初 386四月-394四月 姚兴 子略 蛇太后 高祖 文桓皇帝 394-416 皇初 394五月-399九月 姚苌 弘始 399九月-416正月 姚泓 元子 — — — 416-417 永和 416二月-417八月 姚程佳 赤亭姚羌西晋永嘉(307~312)年间,羌部落的一支由豪酋姚弋仲率领从赤停(今甘肃陇西西)迁徙到□糜(今陕西千阳东)一带居住。后赵时石虎徙关中豪杰及氐、羌于关东,333年,以姚弋仲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迁于清河之滠头(今河北枣强东北)。石虎死后,弋仲遣使降晋,受东晋官爵。 姚襄兵败,北面事秦352年弋仲病死,子姚襄继领部众,与东晋关系破裂。姚襄欲率众还关中,357年与前秦军战于三原,兵败被杀。襄弟姚苌率众降于前秦,为苻坚将领,累建战功。淝水之战后苻坚回长安不久,鲜卑贵族慕容泓起兵反秦。 姚苌叛秦,后秦开基称王改元,后秦肇基钜鹿公苻睿兵败,为泓所杀。苌遣龙骧长史赵都、参军姜协诣秦王坚谢罪;坚怒,杀之。苌惧,奔渭北马牧,于是天水尹纬、尹详、南安庞演等纠扇羌豪,帅其户口归苌者五万余家,推苌为盟主。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大赦,改元白雀,以尹详、庞演为左、右长史,南安姚晃及尹纬为左、右司马,天水狄伯支等为从事中郎,羌训等为掾属,王据等为参军,王钦卢、姚方成等为将帅。 姚苌参与讨泓战败,逃奔渭北,得羌人及西州豪族尹详等的支持,也起兵反秦。384年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史称后秦。姚苌率军进屯北地(今陕西耀县),渭北羌胡十万余户归附,势力发展很快,385 年擒杀苻坚。 北面秦朝,一日为帝及至燕王慕容永率鲜卑三十余万离开关中东归故里,姚苌于386年入据长安称帝,国号大秦。 393年姚苌病死,太子姚兴继立,次年,打败前秦的残余势力苻登,灭前秦,据有关陇。并乘西燕败亡,取得河东。随后又相继攻占东晋的洛阳,臣服西秦,攻灭后凉。 416年姚兴病死,太子姚泓继位,东晋刘裕北伐,进攻后秦,收复洛阳。后秦宗室却骨肉相残,自相削弱。417 年刘裕进取潼关,攻占长安,八月姚泓兵败出降,后秦亡。(见宋武帝刘裕) 后秦统治者为了补充劳动力和兵源,常将被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大批迁徙到都城长安及各军事要地,以便控制。对于境内各族人民的统治,后秦除以州郡系统进行管理外,还实行以营领户,以户出兵吏的制度。营户不隶州郡,而由姚氏宗室和达官贵人分领。一般营户既要当兵作战,又要提供军粮;但由后秦皇帝亲领的大营营户则受到优复,仅从征战。后秦又有不属州郡而由军镇管理的镇户。 后秦国政在十六国后期的帝王中,姚兴是较有作为者。他为了巩固统治,初期注意选才纳谏,又相继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如:百姓因荒乱自卖为奴婢者,下令一律放免为良人;简省法令,慎断刑狱,奖励清廉,惩治贪污;设置律学,调集郡县散吏学习法律,郡县疑狱可上送廷尉审理;提倡儒学,允许收徒讲授,长安儒生达一万数千人。此外,又大兴佛教,奉名僧鸠摩罗什为国师,译出经论三百余卷,境内佛教大行。姚兴晚年,因国用不足,增收关市之税,盐竹山木,无不有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后秦之重要战役后秦攻前秦杏城镇之战后秦建初五年(前秦太初五年,390年),后秦王姚苌率军在杏城镇(今陕西黄陵西南故邑)击败前秦将领魏揭飞的作战。 建初五年四月,前秦镇东将军魏揭飞自称大将军、冲天王。揭飞称王后迅即率氐、胡数万人马进攻后秦安北将军姚当成于杏城。镇军将军雷恶地也反叛后秦响应,进攻后秦镇东将军姚汉得于李润镇(今陕西蒲城东北)。后秦主姚苌认为若不先翦除魏揭飞,危害非浅,遂亲率1600精兵讨之。魏揭飞率氐、胡数万人来攻,姚苌采取先固垒不战、示之以弱的战法,诱其来攻。揭飞果然中计,仗恃人多,率全部人马围攻秦军。姚苌秘遣其子姚崇领数百轻骑偷袭其后,攻其无备。在魏揭飞军大乱之时,又命镇远将军王超正面纵兵攻之,大获全胜,阵斩魏揭飞及将士万余人。雷恶地战败,请降,姚苌待之如初,加以安抚,使雷恶地心悦诚服。 凉州混战凉州混战(395-410) 395年 十一月,后燕北魏参合坡之役,后燕军战败,四、五万士卒被拓跋珪坑杀。 396年 三月,后燕再攻北魏,后燕帝慕容垂病逝,太子慕容宝继位 。后燕帝国开始衰退。 北魏王拓跋珪攻陷晋阳,吞并并州。后燕内斗越演越烈。 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被妃子闷死。太子司马德宗继位,是为晋安帝。 拓跋珪率大军进攻后燕帝国河北地区,河北仅余中山(河北定州)、邺城(河南临漳)、信都(河北冀县)仍属后燕。 397年 一月,北魏攻陷信都。 后凉军攻西秦,大败。 秃发乌孤叛后凉独立,建南凉王国。(建国十三)凉州开始大乱。 卢水胡匈奴沮渠家族叛后凉王国。 三月,后燕帝慕容宝撤出中山。七月慕容详、慕容麟先后于中山称帝。 沮渠蒙逊、沮渠男成推段业为首领,建立北凉王国。(建国十四) 十月,拓跋珪击败慕容麟,占领中山。 398年 一月,后燕慕容德放弃邺城,南下滑台,称燕王,南燕帝国建立(建国十五)。北魏帝国完全占领河北地区。 四月,龙城乙连兵变,后燕帝慕容宝被杀。 十月,后燕慕容盛继位称帝,后燕帝国退居东北地区。 东晋内乱,殷仲堪、桓玄等叛变。 十二月,北魏拓跋珪正式称帝。 东晋变民孙恩起兵。 399年 南凉秃发乌孤由金城(兰州)迁都乐都(青海乐都)。 南燕王慕容德占领青州、兖州地区。南凉秃发乌孤死,弟秃发利鹿孤继位。 后秦军攻陷洛阳,后秦帝国吞并河南诸郡。 东晋桓玄击败殷仲堪,独霸荆、江、雍三州。 后凉王吕光死,太子吕绍继位。吕纂政变,吕绍自杀,吕纂自立为王。 400年 后秦军攻西秦王国,西秦军溃散,西秦王国灭亡。 敦煌李暠叛北凉,建立西凉王国。(建国十六) 南燕慕容德于青州广固称帝。 401年 后凉王吕纂被杀,吕隆继位。 三月,东晋刘裕击败孙恩变民。 五月,北凉王国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凉王。 后秦对后凉发动总攻击。包围首都姑臧(甘肃武威)。 八月,后燕天王慕容盛被杀,慕容熙继位。 402年 东晋司马元显讨伐桓玄,桓玄杀司马元显,进入建康。 南凉秃发利鹿孤死,秃发褥檀继位。 高句丽王国攻击后燕帝国,吞并辽东半岛。(此后266年,辽东半岛为高句丽领土。直到668年,唐高宗李治灭高句丽王国,才收回辽东。) 北魏帝拓跋珪攻后秦河东,后秦军大败。 东晋变民孙恩死,卢循继立。 403年 南凉、北凉、后秦联军包围后凉姑臧,后凉王吕隆投降后秦,后凉王国灭亡。(亡国九)后秦帝国最盛期。 十一月,桓玄叛变,篡东晋帝位,称楚皇帝。 404年 二月,刘裕等于京口起兵,讨伐桓玄。进攻首都建康 三月,桓玄退出建康。五月,桓玄死。 十月,东晋变民卢循攻陷南海郡(广州)。 405年一月,北府兵团攻陷江陵,平桓玄之乱。 后秦天王姚程佳尊高僧鸠摩罗什为国师。 益州兵变,刺史毛璩被杀,谯纵自称成都王,西蜀王国建立。(建国十七),全中国九国并立。 九月,南燕帝慕容德死,慕容超继位。 406年 南凉吞并后秦凉州姑臧。 南燕帝国爆发内斗。 十一月,南凉王国迁都姑臧。 407年 河套匈奴刘勃勃叛后秦独立,称天王,胡夏帝国建立。(建国十八),全中国十国并立。后秦仅剩关中、河南地区。 七月,慕容云杀慕容熙,自立为天王。北燕帝国取代后燕帝国,慕容云复姓高(原为高句丽人)。(后燕亡国十)(北燕建国十九) 南凉攻北凉,北凉军击败南凉军。 刘勃勃攻后秦,十一月攻南凉。后秦、南凉军惨败。 408年 七月,后秦军讨伐胡夏、南凉失败。 东晋讨伐西蜀王国失败。 南凉秃发褥檀称王。 409年 二月,南燕军攻东晋徐州。 四月,刘裕第一次北伐,攻击南燕帝国。 乞伏乾归叛后秦复国,西秦王国重建。(亡国八年)此时全中国十一国并立,为最乱之时期。 北燕天王高云被杀,冯跋继立为天王。(此时北燕帝国仅领有辽西地区) 十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被其子拓跋绍所杀,太子拓跋嗣杀拓跋绍,继位。是为明元帝。 第九时期 东晋刘裕北伐(410-420) 410年 二月,东晋刘裕攻陷广固,杀慕容超,灭南燕帝国。(亡国十一)东晋 收复山东半岛地区。 五月,南凉秃发褥檀三攻北凉,失败。退出姑臧。北凉攻姑臧。 五月,东晋广州变民卢循、徐道覆北攻建康。七月,刘裕追击变民军。 九月,东晋刘裕大军讨伐徐道覆。十一月,晋军包围广州。 411年 二月,晋军攻陷始兴,杀徐道覆。三月,平卢循之乱。 北凉沮渠蒙逊攻陷南凉姑臧。北凉攻西凉,失败。 412年 六月,西秦政变,乞伏干归被杀。八月,乞伏炽盘平乱,继位。 十月,东晋刘裕攻杀刘毅。 十二月,东晋朱龄石军攻西蜀王国。 413年 胡夏天王刘勃勃建统万城(陕西横山),改姓赫连。 南凉攻北凉,大败。 七月,东晋朱龄石攻陷成都,杀谯纵,灭西蜀王国。(亡国十二)东晋收复四川地区。 414年 南凉秃发褥檀出军戡乱,西秦军袭击南凉首都乐都,攻陷。秃发褥檀投降西秦,一年后被杀。南凉王国灭亡。(亡国十三) 415年 四月,刘裕击败司马休之,攻克江陵。司马休之败逃。胡夏赫连勃勃攻后秦,坑杀后秦军二万人。 西秦、北凉相攻不绝。 416年 二月,西秦、北凉和解。 后秦天王姚兴死,太子姚泓继位,皇族相争,后秦国内大乱。 后秦、胡夏、仇池氐王互相混战。 八月,东晋太尉刘裕第二次北伐,收复河南地区,攻克洛阳。 417年 二月,西凉公李暠死,子李歆继位。 三月,晋军进潼关,击败后秦军。 北凉三万大军攻西凉,战败。 八月,晋军攻克长安,姚泓出降,后秦帝国灭亡。(亡国十四)晋帝国收复沦陷近百年的关中地区。十一月,留守刘穆之死,刘裕返建康,其子刘义符等留守。 418年 胡夏大军南下,进逼渭水。十一月,晋军诸将内讧,关中大乱。胡夏军攻陷长安。吞并关中地区。 北凉再攻西凉,不成。 胡夏天王赫连勃勃称帝于长安。 十二月,东晋刘裕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立恭帝司马德文。 419年 东晋太尉刘裕进封宋王。 420年 六月,刘裕篡位称帝,是为宋武帝,建立南朝宋帝国,是为刘宋(以区分赵氏南宋),晋帝国灭亡。(南朝开始)东晋恭帝司马德文退位。 沮渠蒙逊攻西凉,杀李歆。攻陷酒泉。李恂继位。 421年 北凉攻陷敦煌,李恂自杀,西凉王国灭亡。(亡国十五) 北凉王国统一凉州。 南宋帝刘裕派人闷死晋恭帝司马德文。 第十时期 北魏统一北方(422-439) 422年 南宋武帝刘裕死,少帝刘义符继位。 十一月,北魏帝拓跋嗣攻南宋帝国,第一次南北大战爆发。 423年 北魏开始在首都平城北方修建长城。四月,虎牢战役,北魏猛攻,攻克。北魏攻陷南宋司、兖、豫三州。 十一月,北魏帝拓跋嗣死,太子拓跋焘继位,是为太武帝。尊崇道士寇谦之。 424年 五月,南宋政变,废杀皇帝刘义符。八月,改立刘义隆,是为宋文帝。 425年 八月,胡夏帝赫连勃勃死,子赫连昌继位。 426年 二月,谢晦反抗中央失败,被杀。 西秦、北凉、胡夏互相混战。 十月,北魏帝拓跋焘亲征胡夏帝国。 十二月,北魏攻陷胡夏长安,取得关中地区。 427年 五月,北魏帝拓跋焘攻胡夏首都统万城。七月,攻陷统万城。胡夏帝赫连昌走上邽。 428年 三月,北魏军攻陷上邽,俘赫连昌。赫连定继位。迁都平凉。 五月,西秦王乞伏炽盘死,子乞伏暮末继位。 429年 北凉、西秦相攻。北魏重击柔然汗国。 430年 南宋北伐,第二次南北大战爆发。 北燕政变,冯跋死,冯弘逼太子冯翼自杀,杀冯跋儿子一百余人,冯弘自立为天王。 九月,北魏攻胡夏首都平凉。十二月,攻陷平凉。 西秦东迁。 十一月,北魏军反击南宋北伐军。 431年 胡夏帝赫连定攻西秦南安城,乞伏暮末出降,西秦王国灭亡。(亡国十六)赫连定屠杀乞伏家族。 南宋北伐大将檀道济粮尽撤退。 胡夏帝赫连定西迁,被吐谷浑汗国突击,赫连定被擒,胡夏帝国灭亡。(亡国十七) 432年 七月,北魏攻北燕,北燕战败。 吐谷浑献赫连定与北魏,北魏杀之。 433年 北凉王沮渠蒙逊死,子沮渠牧犍(茂虔)继位。 434年 二月,北魏、南宋汉中争夺战。 435年 七月,北魏军攻北燕,兵临城下。 436年 南宋帝刘义隆诬杀檀道济。 五月,北燕冯弘弃龙城投奔高句丽王国,北燕帝国灭亡。(亡国十八) 438年 高句丽长寿王高琏杀冯弘。 439年 九月,北魏帝拓跋焘率军包围姑臧,凉王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王国灭亡。北魏帝国统一华北,五胡十六国结束,南北朝时期正式开始。(亡国十九)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三任),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三任),南北对峙。 后秦灭亡之战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东晋太尉刘裕率兵攻取后秦都城长安(今西安西北),灭亡后秦的战争。 东晋义熙年间,由羌族显贵建立的后秦,常派兵骚扰东晋西北边境,并支持南燕主慕容超和割据益州称王的谯纵。刘裕在攻灭南燕和益州割据势力、巩固其朝内地位后,欲扬威于外,谋北伐后秦。义熙十二年正月,后秦主姚程佳遣兵攻东晋雍州之襄阳(今属湖北襄樊),被东晋雍州刺史赵伦之击败。为刘裕北伐找到借口。二月,姚程佳病卒,子姚泓立,兄弟相杀,关中骚乱。加之西秦又袭扰其西,胡夏威胁其北。与其有姻亲关系的北魏因连年灾荒和受柔然进扰,无力对其支援。刘裕获悉后秦内外交困,遂于三月拜中外大都督,筹备伐后秦。 八月十二,刘裕率大军从建康(今南京)出发,兵分五路,水陆并进。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率步兵为前锋,自淮、淝一带向许昌、洛阳(今河南许昌东、洛阳东北)方向进击;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率水军趋石门(今荥阳北),自汴水入河水(黄河);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藩率部由襄阳趋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率部由襄阳挺进武关(今陕西商南西南);冀州刺史王仲德督前锋诸军,经泗水开巨野泽(今山东巨野北)入河水。刘裕告诫王镇恶等:若克洛阳,须待大军至,未可轻前。 九月,刘裕至彭城(今江苏徐州),东晋各路军进展顺利。时后秦于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以东置有豫、徐、兖三州,屯兵薄弱,且缺乏防备。王镇恶、檀道济进入后秦境,所向皆捷,取后秦徐州(治今河南商丘南),进克许昌。沈林子部攻克后秦兖州州治仓垣(今开封东北)。王仲德部入河水,将逼滑台(今滑县东),北魏兖州刺史尉建畏惧,率众弃城,北渡河水。仲德据滑台。后秦直到东晋军向其豫州州治洛阳逼近时,仍与大夏、西秦交战。十月,东秦阳城、荥阳(今荥阳东北)二城皆降于东晋。王镇恶、檀道济会师于成皋(今荥阳西北)。镇守洛阳的后秦征南将军姚洸急向长安求援;但又不纳部将赵玄聚诸戍之兵固守金墉 (今洛阳东北,魏、晋洛阳故城西北隅)以待西援的建议,分兵出战,皆被击败。道济部进逼洛阳,姚洸出降。晋军俘得东秦人4000余,众议欲尽坑之,道济皆释缚遣归。后秦民归附者甚众。十三年正月,刘裕率水军自彭城出发。后秦在洛阳失守后,拟派兵增援潼关,不料接连发生两起内乱。王镇恶等见有机可乘,不待后续大军到达,即于二月由洛阳兵分二路:自率所部西攻潼关,檀道济、沈林子率另一部北渡河,攻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南)。蒲阪城坚兵多,一时难下。檀道济等遂挥师南下,与王镇恶并力攻潼关。三月,夺取潼关,乘胜追击。后秦大将军姚绍率兵退至定城(在潼关西30里)据险固守,先后两次派兵断东晋军粮道、封锁水路,皆为沈林子部所败。东晋军前锋因历旬不得进,后续大军又未至,军中乏粮。王镇恶遂至弘农(今河南灵宝东北)劝督民租,军食得以续给。四月,姚绍又遣将率骑企图切断弘农诸县的粮援,仍为东晋军所破,将士死亡殆尽。姚绍虽为后秦名将,但已年迈力衰,近又屡遭挫败,不禁愤愧而卒。后秦东平公姚赞统其众,引兵出战遭败,退而坚守。 三月,刘裕率水军自泗水经清水(古济水下游别名,故道起今山东梁山,经东阿等,以至于海)入河水。北魏不肯假道,遣振威将军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干率步骑10万屯于河水北岸,以遏晋师;并派数千骑紧随刘裕军之后,不断袭扰。四月,刘裕为排除阻遏,遣其将丁旿率壮勇700人,车100乘,登岸设半月阵,再命宁朔将军朱超石率领弓弩手2000,登车环射北魏兵。当魏军逼近以肉搏攻阵时,东晋军即用大锤短矟,左右猛击,大败北魏兵,斩阿薄干。刘裕大军西进至洛阳,于八月进抵潼关,以朱超石为河东太守,使与振武将军徐猗之率军北渡河,攻蒲阪,掩护主力北翼。 兵败青泥时沈田子、傅弘之等率兵千余已袭破武关,占据青泥(今陕西蓝田)。姚泓原拟亲率大军至定城迎击刘裕军,又恐沈田子等袭其侧后,故决定先灭沈田子、傅弘之部后再合力迎击东晋军主力。沈田子闻姚泓率数万步骑来攻,欲击之。傅弘之以敌众我寡为由,劝阻出战。沈田子认为,兵贵用奇,不在众,乘其营阵未立,攻之可破。即率部出战,傅弘之跟进。后秦兵合围数重,沈田子激励士卒决死奋战。东晋军踊跃奋击,大败后秦兵,斩万余人。姚泓败奔霸上(今西安东)。时刘裕遣沈林子率万余精骑增援也到,随即追击。关中郡县多暗地来归。此战胜利,有力地策应了主力西进。但攻蒲阪的朱超石部失利,退至潼关。 适逢连日大雨,河水暴涨。刘裕依王镇恶所请,命其率水军溯渭水趋长安。驻定城的姚赞和屯于香城 (今陕西大荔东南)的恢武将军姚难,为王镇恶部所逼,引师西退。因渭水泛滥,姚赞等北渡不成。王镇恶部水陆并进,追及姚难。姚泓由霸上进至石桥(长安东北)接应姚难,并派镇北将军姚强与姚难合兵屯泾上(今高陵境)以拒之。王镇恶遣部将毛德祖率兵进击,破之。姚强战死,姚难逃往长安。姚赞退至郑城(今华县),刘裕率大军进逼。时后秦军在长安附近尚有数万人。 姚泓急令姚赞守霸东(今灞河之东),将军姚丕守长安城北之渭桥,辅国将军胡翼度守城东北之石积,姚泓自守城西逍遥园。王镇恶部乘蒙冲小舰逆渭水而进,兵皆隐于舰内。后秦兵只见舰进而未见人,十分惊异。舰至渭桥,王镇恶即令军士食毕皆执兵器弃舰登岸,背水死战,大败姚丕所部。姚泓引兵往救,因逼水地狭,又遇姚丕部败退,自相践踏,不战而溃,单骑逃还王宫。王镇恶率众从长安北门入城,姚泓领数百骑逃奔石桥。姚赞得悉姚泓兵败,当夜急率诸军驰救,拟会姚泓于石桥,但长安城诸门已为晋军所据。姚赞部不得过,一时惊散。是月二十四,姚泓被迫请降,后秦灭亡。 投降东晋此战,刘裕善择战机,部署周密,军事、政治处置得当。攻长安时以偏师入武关牵制后秦军,派水军溯渭水西进,配合主力,水陆夹击,终获胜利。(许启标《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